《愛在黎明破曉前》:愛情有“毒”?不負相遇,不留遺憾,才對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情有“毒”?不負相遇,不留遺憾,才對

文丨卿心君悅

影片《愛在黎明破曉前》豆瓣評分8.8分,是豆瓣電影“TOP250”排行中的一部,第一次觀看時可能會有一定的質疑,認為這部電影的評分存有水分,因為影片中沒有特殊浪漫感人的劇情,只有無休止的對話聊天,這對於一部表述情感的影片來說,無疑是一個明顯的致命傷。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部影片,1995年上映後,始終享譽著影迷的好評,在當年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該影片獲金熊獎提名,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憑藉此影片斬獲銀熊獎最佳導演。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情有“毒”?不負相遇,不留遺憾,才對

《愛在黎明破曉前》劇照

那麼這部影片的魅力在哪裡,靜下心來觀看,會發現它的美,不在於劇情的浪漫,而在於細節的浪漫;不在於劇情的唯美,而在於情節的真實;不在於劇情的跌宕,而在於情感中的矛盾。

這部影片,絕非是對“一夜情”渲染而博取眼球的存在,如果這樣理解,很有可能你並沒有發覺影片中的美 ,認真觀看完這部影片後,對於愛情的一些問題,比如愛情是如何開始的,遺憾是如何產生的,我們為什麼會恐懼愛情,愛情又如何不再遺憾……從中都能得到一定的啟示。

從相遇到下車,是關於愛情的第一個啟示

影片講述了兩個年輕人傑西與賽琳娜在火車上相識到相愛的故事,時間跨度不大,所有的劇情都集中在相識的當天,但在有限的時間,發生的故事與交談,卻隱藏著豐富的信息。

二人在火車上相識時,正是傑西即將到站在維也納下車前,賽琳娜為了逃避鄰座德國夫婦的爭吵聲,無意間來到傑西所在座位的斜對面,相隔車廂中間的過道,卻沒有阻斷二人相識的緣分安排,二人由對德國夫婦爭吵緣由的交談,引申到對婚姻觀念的探討,隨後傑西邀請賽琳娜來到餐車,二人將聊天的內容擴散到對童年的回憶,對死亡的深思,時間在愉快的聊天中飛快流逝,就在談興正濃時火車到達維也納站,傑西到此將要下車,二人短暫的相處即將結束。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情有“毒”?不負相遇,不留遺憾,才對

《愛在黎明破曉前》劇照

影片中的這部分劇情,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在現實生活中偶然間的一次相遇,年輕的男女心生好感卻不得不面臨“就此一別,天涯再難相逢”的局面,我們對此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又會產生什麼樣的連鎖反應?對此,我們可能從來都沒深思過,但是這部影片卻給出了一定的啟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尤其是當我們換成影片中傑西這一角色時,最有可能做出的選擇,就是遺憾的下車,將火車上的這次相遇作為一次美妙的邂逅,成為談資講給他人,或是留存為回憶,隨著時間淡忘。

但是,傑西卻並沒有這樣做,他比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勇敢的多,他擔心下車會錯過一段美好的愛情,他擔心這會成為他一生的遺憾,所以,他短暫猶豫後,勇敢的向初次見面的賽琳娜發出了邀請——希望她隨他一同在維也納下車。傑西對此還給出了賽琳娜應該同意的理由,這個理由也驗證了他內心在短時間內經歷的鬥爭與擔憂:

“十年,二十年,你結婚了,只是你的婚姻,早已沒有了往日的激情,你開始責怪丈夫,開始回憶一生認識的所有男人,你會想,如果你選擇的是他們中的另外一個,又會發生怎樣的際遇,而我就是那些男人中的一個。”

當傑西勇敢的向賽琳娜發出邀請,併為這個邀請給出足夠的理由時,即便賽琳娜沒有給予肯定的回應,那麼對於傑西而言,這次相遇也已經圓滿了, 不再會成為生命中的遺憾,更不會成為未來生活的困擾,因為對於這件事,他努力過、勇敢過,所以他沒有理由去後悔、去遺憾,而且即便錯過,那也絕對不是愛情。

但是如果不這樣,如果像現實生活中部分人的那種做法,很可能在未來會產生困擾:

  • 如果,當時勇敢,我們是不是會相愛?
  • 如果,與其相愛,是不是會很幸福,比現在幸福?

所有的後悔,源於我們知道事情原本存有另外的可能,所有的遺憾,源於我們覺得自己當初沒有嘗試改變,正是這種心中的幻想,以及曾經存在的無限可能,讓我們在事過之後,內心不得安寧,甚至會在負面的情緒下,無限的擴大因此造成的不良後果。其實,可能我們認為的可能,原本並不存在,可能最終做出另一種選擇,結果反而不美,但正是因為未知,所以我們才將所有的美好賦予其中。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情有“毒”?不負相遇,不留遺憾,才對

《愛在黎明破曉前》劇照

可以說,這是人性的弱點,感情的侷限,但這種問題卻並非不能解決,在不違背道德與原則的情況下,將心中所想、所期賦予行動,用事實來解釋一切,問題自然解決,因為似是而非的幻想,才是問題的關鍵。

而影片中,賽琳娜或許正是想通了這些,才決定下車。

從相處到相愛,是關於愛情的第二個啟示

二人一同下車後,曾經歷一段氣氛極為尷尬的時間,隨後慢慢的在聊天中打破了尷尬,二人聊人生的起源、聊時間的永恆、聊婚姻愛情與性,二人發現各自對人生擁有不同的看法,卻並不影響彼此間溫馨的氛圍以及想要接近的心。

直到,二人在摩天輪上,浪漫的一吻。

雖然,二人似乎在那一瞬間已經觸碰到了愛情,打破了兩個原本陌生人之間的距離,但似乎兩個人在享受這樣別樣的甜蜜時光時,各自又都對接下來的情感發展存有著抗拒。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情有“毒”?不負相遇,不留遺憾,才對

《愛在黎明破曉前》劇照

隨著劇情的發展,聊天不斷的深入,二人得知了彼此在情感中遇到的問題,傑西剛與女友分手,賽琳娜也在此前被男友傷害,兩個人對於愛情都基本處於相同的狀態:不願相信且抗拒。

我們有時認為對未知的事物才會存有恐懼與抗拒,但事實上,對於愛情而言,已知的也有可能會成為恐懼與抗拒的源頭,對愛情的瞭解越深,可能對愛情就越會牴觸,因為愛情很難給人絕對的安全感,因為愛情是複雜的沒有固定規律的,因為在愛情的甜美中也可能會伴有無限的傷害。

從影片中的二人對話間,可以清晰的看出這一點:

  • 傑西對婚姻愛情是牴觸的,他認為婚姻是夫妻對厭惡的控制,婚姻本身是一場欺騙,而愛情則是自私的產物,尤其是前女友對他造成的傷害。
  • 賽琳娜的態度也差不多,她從奶奶那裡得知,奶奶看似幸福的婚姻中,卻一直愛著另一個人(《廊橋遺夢》中弗朗西斯卡也是如此)。

但若如此,為何傑西還會邀請賽琳娜一同下車,賽琳娜為何又會答應傑西冒昧的請求呢?

是一時的慾望戰敗了理智,還是為了尋求旅遊中意外邂逅的激情?或許,並不是,因為傑西與賽琳娜看似在行為上與聊天中略有輕浮,但卻仍是理性的人,因此,原因很可能是:對愛情仍存有期待,或是對愛情的渴望。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情有“毒”?不負相遇,不留遺憾,才對

《愛在黎明破曉前》劇照

這就像賽琳娜在影片中說道的:

“我相信如果真的有神,不會存在於所有人當中,不在你我心中,而存在於你我之間;如果世間真的存有魔法,肯定是兩心相知,交流感情,這事或許很難,可答案肯定就在不斷嘗試之中。”

所以,即便賽琳娜對愛情存有牴觸,但是仍舊無法抵禦美好愛情所帶來的誘惑,畢竟愛情對於人生而言,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美

“愛一個人,並且被其所愛,對我來說依舊很重要。”

那麼,既然我們對愛情存有強烈的期待與渴望,為何有時還是會錯過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的愛情呢?那一天夜晚,兩個人躺在公園的草地上,傑西談到人為什麼會恨自己的原因,或許就是對此的答案:

“其實,通常我逃避的是我自己,我從沒去過我沒去過的地方,我從沒有親吻別人時自己不在場的情況,我從沒看電影時自己不在座位上……我覺得這是很多人恨自己的原因。”

或許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是一段廢話,可又確實道出了我們在愛情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很多時候之所以會恨自己,是很多時候另一個我會成為一種束縛,另一個我出於理智、基於經歷、由於偏見,不停的告訴我們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而我們自身又會對這種聲音產生牴觸,就在自己與自己的想法碰撞時,我們失去了勇氣,錯過了愛情。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情有“毒”?不負相遇,不留遺憾,才對

《愛在黎明破曉前》劇照

同時,另一個我考慮的事情也未必正確,有時只會把簡單的問題弄得更加的複雜,我們在矛盾糾結中無法做出選擇時,有人總會勸說不妨遵循內心的想法,可是內心的想法未必就是自己的期待,很可能是另一個我過度的擔憂。

這就像傑西與賽琳娜內心的糾結一般,兩個人希望未來可以在一起,但是內心又有著無限的擔憂,擔心無法承受異地戀所帶來的苦惱,擔憂兩個人會因為距離慢慢疏遠,擔憂兩個人如果硬要選擇在一起,理由不夠成熟與純粹,擔憂如果在一起了解的越多,討厭彼此的地方也會越多,擔憂如果真的在一起,可能眼前的美好會慢慢的消失,更擔憂會重蹈覆轍。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情有“毒”?不負相遇,不留遺憾,才對

《愛在黎明破曉前》劇照

誠然,這些擔憂都存有一定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是否會成為現實,那又是另一種可能,一旦一直處於擔憂的狀態,無法前行,勢必永遠不會得到答案,只會錯失很多美好,造成無謂的傷害,這就像沈從文《邊城》中的翠翠一樣,在儺送與天保中徘徊,在情感中猶豫擔憂,最終不僅失去了愛情,還讓天保喪命,儺送離家,很多愛情就是在過度擔憂中,慢慢成為了無法彌補的遺憾。

愛情,經不起等待,所以,遇到愛情,必要的慎重與考慮是應該的,但需要把握好度,過猶不及。

從分別到約定,是關於愛情的第三個啟示

二人最終摒棄了所有的顧慮,不問未來,也不要未來,全身心的享受短暫的美好,但短暫幸福過後, 一切真的會按自己的想法進行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人的慾望是無窮的,享受過一時的美,必然會希望將這種美,無限的延長。

也因此,當傑西送賽琳娜上火車去往巴黎時,即將分別的時刻,二人打破了最初的約定——分開後不再聯繫,重新約定半年後再次在維也納相見。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情有“毒”?不負相遇,不留遺憾,才對

《愛在黎明破曉前》劇照

劇情到此,影片《愛在黎明破曉前》步入尾聲,傑西與賽琳娜的相遇告一段落,但是影片結尾的劇情,卻留下很多啟示。

其一,永遠不要相信,對於感情,可以憑藉理智去控制結束的時間,如果非要將這部影片理解為關於“一夜情”的描述,那麼這部影片的啟示就是:並不存在,短暫擁有後可以徹底斬斷情絲的可能,尤其是針對於婚姻出軌現象,就像《廊橋遺夢》裡羅伯特出現了四天,卻成為弗朗西斯卡一生的懷念,《包法利夫人》中愛瑪與羅道耳弗及賴昂的婚外感情,都說明了這個問題:感情一旦觸碰,就不會淺嘗則止,一旦發生的感情是錯誤,只會越陷越深。

不要相信婚外情只是一時的錯誤,有了一次,很容易發生無數次。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情有“毒”?不負相遇,不留遺憾,才對

《愛在黎明破曉前》劇照

其二,感情自有其獨有的發展規律,過於扼制容易錯過,過於奔放又容易受到傷害,反而,順其自然為好,只要相遇時不怯弱,不給未來留下遺憾,可能就是正確的,當然開始一段感情,必須遵守原則與道德。就像影片中傑西與賽琳娜一樣,二人都屬於情感自由人,緣分的安排,在火車上相識,交談投機,彼此存有好感,傑西沒有怯弱,賽琳娜沒有牴觸,二人的勇氣與堅持,讓原本不可能繼續的感情,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可能,後來二人又戰勝了各自心中的顧慮,循著本心相愛,原以為短暫的美好,在情感的驅使下,又有了繼續相愛的可能。

這就是愛情,你所預想的,未必發生,你未想到的,卻有可能成為現實。愛情沒有規律可言,只求不負相遇,不留遺憾。

《愛在黎明破曉前》:愛情有“毒”?不負相遇,不留遺憾,才對

卿心君悅,頭條原創作者,高級心理健康指導師,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