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市舒莊鎮:產業扶貧鋪就群眾致富路

日前,在界首市舒莊鎮趙營村李棚莊,張佑親正帶著五六個工人在自家的蔬菜大棚裡忙碌地給剛種下的薑母進行鋪膜。“天氣逐漸回暖,正是生薑種植的最佳時節。”張佑親邊幹活邊說道,“為消除疫情影響,現在自主發展產業,政府比以前多獎補了20%,我今年種植生薑能得到獎補資金2400元,另外大棚還能獎補2000元。”

大棚種植生薑效益高。“通過大棚種植,生薑能夠提前一個月上市,每斤價格能賣到3塊錢,每畝地大棚收益至少在萬元以上。”望著一個個大棚,張佑親躊躇滿志道。

張佑親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在當地政府的精準幫扶下,通過發展生薑種植成功脫了貧。通過多年積累的資金和經驗,他的生薑種植規模由最初的2畝擴大到了現在的12畝,種植方式也由露天種植提升到了大棚種植。“多虧黨的好政策,通過享受產業獎補、扶貧小額信貸和生薑種植技術培訓,讓我發展大棚種植沒了後顧之憂。”張佑親感激道。

張佑親在發展生薑種植的同時,不忘帶動鄉鄰。“我這用的工人都是周邊的貧困戶和弱勞力戶,平時有五六個人,在鋪膜、種植、採摘期間,僱傭人數將近10人,工人每人每天工資40元,人均收入每年在5000元左右。”

“在家門口務工方便,還能照顧家裡,好哩很!”貧困戶張恆貴因疫情無法外出,順利在張佑親的生薑基地就了業。

“一個人富不算富,我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更多的貧困勞動力就業,帶動更多的群眾發展生薑種植,為他們免費提供技術和銷路,讓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張佑親堅定道。

脫貧攻堅,產業引路。為穩步提升貧困戶收入,舒莊鎮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大產業扶貧力度,通過政策紅利,充分調動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因地制宜,自主發展特色種養業,提高自我“造血”能力,讓貧困戶徹底走出貧困,長期受益。(張坤 記者 吳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