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一條青石鋪築的小巷,一街兩邊雕樑畫棟的古建築,一聲聲柔腸軟語的問候,一群群婀娜多姿穿街走巷的青春少女,構成了陝南商洛市山陽縣漫川關古鎮特有的風貌。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陝鄂之邊”的北國小江南漫川關“南通吳楚、北連秦晉”的“水旱碼頭”之稱。“朝秦暮楚”、“南腔北調”的典故源於此地。漫川古鎮是隋唐時期的“天子渡口、皇宮輔道”,是極負盛名的“水旱碼頭”。有“水碼頭百艇聯牆,旱碼頭千蹄接踵”的繁盛景象,極度繁榮的商貿,為漫川留下“一街二樓三館四廟五教”的昔日盛景。

“朝秦暮楚”這個成語出自漫川關。它有三個層面的含義:(1)漫川關在春秋時期屬於楚國。在漫川關西北12公里處有一個地方叫石門子,寬不容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公元前690年左右,楚國為了防禦秦國的入侵,在這裡設置方城,史稱“石門天塹,楚置方城”。朝秦暮楚最初的含義是地域之便,早晨在秦,下午在楚;(2)從春秋開始,漫川關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老百姓飽受戰爭之苦,又地處楚國,秦人往往夜襲而來,漫川關人為了生存,早上插秦旗、穿秦服、說秦話。發現秦軍撤了,知道楚國部隊來了,就換楚幟、易楚衣,講楚語。朝秦暮楚第二種含義是生存智慧。(3)漫川關自唐安史之亂後,便成為“皇貢輔道”,江淮和荊湘的物資改道漫川關北運長安,是一個南北物資的集散之地,交易量很大,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商業秩序。考慮裝船安全,把上半天讓給了楚人,楚人需要的棉花、食鹽等生產資料由秦人馱至水碼頭裝船,下午秦人需要的茶葉、絲綢等生活用品由楚人運到旱碼頭裝騾子裝馬,上半天看到的是秦人忙碌的身影,下午就會看到楚人忙碌的身影。朝秦暮楚的第三種含義是商業規範。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南腔北調”這個成語源自漫川關標誌性建築——鴛鴦雙戲樓。它是全國唯一一座聯璧式的雙戲樓,南為馬王樓(由陝西、河南商幫修建),北為關帝樓(是山西、甘肅商幫修建)。南腔北調是如何在這兩個戲樓產生?它又有什麼含義呢?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漫川關風景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漫川關風景

“南腔北調”的產生源於湖北武漢人自公元600年左右開始在漫川關經商,奠定了漫川關的商貿地位,北方商幫有了做物流的基礎。所以在北方商幫聯合修建的雙戲樓上出現了南腔北調。其含義有四層:(1)感恩:北方商幫在祭馬王敬關公時都要在雙戲樓上唱大戲,每次都要請湖北商人來聽戲,以此感謝湖北人奠定的商業基礎。規定在馬王樓上唱漢劇、二黃、黃梅戲,在關帝樓上唱秦腔。可以說沒有感恩,就沒有南腔北調。(2)秩序:南腔北調不是對臺戲,必須有一個良好的秩序。先唱南腔,後吼北調,你方唱罷我登場。(3)激勵:南腔唱得好,掌聲熱烈,那麼就會給吼北調的一個激勵,相互同臺競技,技藝就會得到提升。(4)關愛:南腔中的黃梅戲是中國京劇的鼻祖,北調中的秦腔是百戲之母;所以不管你是南來的還是北往的,在這裡你就一定能找到你自己的鄉音。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到古老的漫川關走一走,看一看昔日的留存,在朝秦暮楚之地,聽南腔北調,是否顛覆了你對中國成語的認知呢!?走進漫川關古鎮,一如走進了唐詩宋詞的煙柳畫橋,又好似走進了燈紅酒綠的現代都市。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漫川關是湖北省、河南省和陝西省交界的一道重要關口,高山峻嶺,懸崖峭壁,坡陡路險。當地民謠“進了漫川關,恰似鬼門關,風吹石頭響,仰臉不見天”。這裡是進入漢中的必經之路,因此歷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1932年11月1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主力2萬多人在漫川關被國民黨軍5個師4萬餘人包圍,紅四方面軍在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率領下向敵人薄弱方向北部突圍。經過三天兩夜激戰,犧牲了800多名紅軍戰士,殺開一條血道,勝利突圍。這一戰關係到紅四軍的生死存亡,在紅軍發展史上極其重要。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漫川古稱蠻川,又叫漫川關,這個名稱起源於南宋。那時漫川是個富庶之地,加之雄山聳立,溝壑險要,南宋王朝便在此設關守隘,與北方強盛的金國對持。昔日的漫川關曾有“水碼頭百艇聯檣,旱碼頭千蹄接踵”的輝煌。宋元以後,金錢河水運開通,境內土產山貨和江南手工製品均以漫川為集散地。清代以後,由於水運的發展,漫川關便自然而然地成為陝南商貿重鎮。

漫川古建築眾多,老街基本上是清末民國時期遺留下的老房子。穿行在狹窄古舊的街道里,彷彿迴歸久遠的歷史,與古人對話。老街依山順水而建,街道筆直而曲折有度,屋宇高下錯綜,簷下牆角全為碳墨素描壁畫,極為傳神,屋簷窗欞木雕精良,古樸大方。

《山陽縣誌》記載漫川關當日商貿盛況:“漫川關水碼頭舟輯如林,貨物山積”。上海“國貨”和外國“洋貨”由漢口或老河口運抵漫川,再通過馱運銷往西安、河南、山西。當地居民“十戶九經商”,因而,漫川居民的商品意識是從1600多年前就培養起來的。市區內保存至今的“騾幫會館”、“武昌館”、“北會館”、“鴛鴦雙戲樓”等古建築群和“黃家藥鋪”、“蓮花第”等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民居,“板鋪門”、“蠍子街”、“石子路”無不在敘說著漫川關昔時的繁華和特有的秦風楚韻。

旱碼頭是騾幫和船幫交易的中心市場。每年三月三為騾幫交流會,要在鴛鴦戲樓唱大戲;五月端午是船幫會館交流會,水碼頭賽龍船,旱碼頭唱大戲,繁榮商務。商貿流通使得南北文化在漫川充分融合,形成了漫川關獨特的文化特徵。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漫川關古建築一景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騾幫會館位於漫川古鎮中街,坐東向西,現存面積13000平方米。主要建築包括山門、戲樓、廣場、大殿(馬王廟、關帝廟)、武昌館、北會館七個部分。國務院2013年5月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騾幫會館之山門由馬王廟山門、關帝廟山門兩部分組成。臨街而開,通過戲樓底進入廣場。山門左右,各有街房數間,古樸大方,經濟實用。

騾幫會館之戲樓又稱“雙戲樓” ,馬王廟與關帝廟對面,各有戲樓相向,二樓連綴一體,故稱雙戲樓。樓下連通山門、廣場,方便出入。戲臺頂部設有藻井,具有揚聲功效。四周木石構件上佈滿雕飾圖案。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騾幫會館之大殿(馬王廟)是騾幫會館中軸線主建築之一。佔地面積560平方米,由前殿、上殿與南北廂房組成。屋面相連,形成天井。牆磚上有模印“馬王廟”三字。樑架為抬梁式與穿鬥式合用,格扇式門窗。梁枋主要部位飾有浮雕。上殿神龕塑馬明王像。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陝西、河南騾幫修建,歷時七年建成。騾幫會館之大殿(關帝廟)緊鄰馬王廟北側,與馬王廟合用一堵山牆,並在上殿山牆間留有券門,門關則一分為二,門開可合而為一。其高低大小及建築格式略同於馬王廟。上殿神龕塑關羽像。光緒十年前山西騾幫所修。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騾幫會館之武昌館位於馬王廟南,山牆磚面有模印“武昌館”三字。始建於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清康熙至光緒年間,湖北江漢一帶商賈多次增修。原有戲樓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拆毀。現存建築有前殿、上殿、天井、耳房,總面積600平方米。明次間裝置欞窗木格門,上殿繪有屈原畫像。

騾幫會館之北會館位於關帝廟北,牆磚上有模印“北會館”三字。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由陝甘騾幫興建,現存面積380平方米。上殿神龕塑姜子牙像。前殿明間呈凹形內縮,顯得高貴華麗。門前有古柏二株。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新中國成立前後,騾幫會館被機關、學校和民眾佔用,部分構件受損。本世紀幾經維修,基本恢復原貌。騾幫商會既成歷史,文化遺產永續傳承。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2019年5月初,傳媒新銳盧劍利到訪山陽縣漫川關

漫川關自有“一水一田八分山”之說。房屋背靠著山,堂門正對著山;太陽上山,他們揹著揹簍也上山,太陽下山他們抗著鋤頭也下山;挖山吃山,吃山挖山。這山雖比不上華山之挺拔,泰山之巍峨,黃山之峻峭,峨嵋之秀麗,卻好似濃縮了這些名山之精華,你也說不清它具體像哪座山。但座座山嶺,層層山峰,皆藏霧中,若隱若現。一次詩人賈島途經此地,站在山頂,遙指前面一座山,問不遠的一個禪師:“天黑就能到吧。”禪師只是微笑,末了,搖搖頭:“恐怕你是明黑都到不了呦!”詩人不信,抬步便走,結果走了三天三夜。

"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沒有一里平;猶是老禪遙指處,只堪圖畫不堪行。"

這就是賈島途經漫川關時寫下的詩句。百般圖景,萬般想像,都在這詩裡。這山雖不是名山,卻有故事。漫川關街道日夜都讓山護衛著,還常在山的懷裡撒嬌。西南方向各有一個缺口,那是靳家河和金錢河遠征的出路。從漫川關向西行至2.5公里處,有一山的中間露出一豁口,豁口的三面就像刀切一般。山腰有一四四方方的巨石,正好和豁口一般大小。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而今的漫川關人,既有北方人的剽悍耿直,又有南方人的溫婉多情,待人接物熱情大方,巧言善語,孝老愛親,重禮儀。家家後生英俊多才,戶戶姑娘水靈聰慧,著名作家賈平凹也不由的稱讚陝西美女在漫川。

漫川的土著人來自全國各地,既有閩浙湖廣前來經商的後裔,又有豫皖川魯逃荒流散者的族人,更有甘肅寧夏南下的回民,還有文革時期下放幹部的後代。這種“萬國來朝”的人口狀況使漫川人形成豁達開朗、兼容幷蓄的傳統美德,他們和睦相處,熱情好客,重禮尚教,不但飲食起居自成一體,言談做派也獨具特色。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漫川人說話口音特別,口齒清晰,語音清麗,兒化音多,婉轉悠揚,他鄉相遇聽見漫川話便倍感親切。漫川人交往辦事極為委婉,往往先饒彎子作鋪墊,慢慢切入主題,生怕因言語冒失而傷害他人,把事情辦砸。要領略漫川話的美妙須在飯後茶餘、酒酣耳熱之際,一群人圍坐,一串串諺語俚言和四言八句脫口而出,字字如珠,說者唾沫四濺、神采飛揚,聽者緘口吶言,如聆仙樂,其情其景美不勝收。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漫川關,青山綠水,魚肥稻香,風景如畫,被譽為商洛的“小江南”。曾有鄰縣一和尚來此,轉悠一圈,滿臉疑惑,便問:“這是哪個縣城啊?”漫川關人爽朗一笑:“這是山陽第二縣城!”(盧劍利)

(大美秦嶺)“朝秦暮楚”漫川關

(盧劍利,資深新聞人、評論人,大秦嶺文化研究專家。30年新聞文化從業經歷,著述頗豐,著有散文集《大美秦嶺》、雜文集《硯邊雜談》、《名人與書畫》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