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英籍女婿真“奇葩”,寧可妻兒“離家”,也要選“居家隔離”

孩子才2個月,輾轉多國回滬的外籍女婿卻不願意集中隔離。最後是妻子和丈母孃帶著2個月大的孩子讓出房子給女婿居家隔離。

有人說,這種行為說明當事人道德品質不行,沒有責任感,自私自利。

如果一位“種花家”的男人做出這樣奇葩的事情,只怕早就被千夫所指了。然而一個英國女婿這樣做,卻沒有人說三道四。畢竟,那是外國人,管天管地,誰去管外國人呢?

這則新聞並不是譴責英國籍女婿的個人主義,而是講述社區工作者的辛勞和智慧。

上海英籍女婿真“奇葩”,寧可妻兒“離家”,也要選“居家隔離”

這位英國籍女婿一路去過德國、法國、瑞士,最終經臺北轉機回到上海自己居住的小區。很顯然,英國籍女婿途經疫情高風險地區,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社區工作人員根據部署對英國籍女婿執行居家隔離。而這位英國女婿的妻子陳小姐及其丈母孃在共同照顧二個月大的小孩。

陳小姐剛剛坐完月子,孩子才2個月大,所以她和母親都希望英國籍女婿能去集中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

如果是“種花家”的男人,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會選擇定點隔離。事關家人的健康安危,寧可自己多做出一點犧牲。再說,定點隔離,也就多花一點賓館住宿費以及生活上不太方便而已,並不算什麼大事。

上海英籍女婿真“奇葩”,寧可妻兒“離家”,也要選“居家隔離”

但這位英國籍男子可不這麼想,他堅持要回到家裡隔離。陳小姐跟他好說歹說並無結果。而社區工作者反覆做男子的思想工作,卻遇上一個腦子一根筋的固執人。英國籍女婿決不同意定點集中隔離。

也許,西方國家的人的三觀跟“種花家”的人有很大不同。

“種花家”的男人講究“家國情懷”,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比較深厚。因此,不少國外的女孩還是喜歡“種花家”的男人。

而西方國家的人崇尚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如果不違反規則,他們是決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要想他們讓渡自己的權利,簡直比登天還要難。這種觀念可能已經刻入骨子裡,融入血液裡,要想他們一時之間做出改變,恐怕也不容易。

上海英籍女婿真“奇葩”,寧可妻兒“離家”,也要選“居家隔離”

對“種花家”的人來說,英國籍女婿這種行為也太自私了。不過英國籍女婿或許會想,憑什麼讓我放棄自己的權利?

上海的房子也許是英國籍女婿辛苦賺錢買的,他覺得回到自己家裡居住天經地義。

民眾是否願意讓渡自由權利,這或許是“種花家”抗疫與外國抗疫最主要的不同之處。

前一段時間,國內人員流動管理比較嚴格,但對入境人員管理過鬆。畢竟現在國外很多地方疫情都很嚴重,不能不管理嚴格一些。國內國外的人都應該一視同仁。

讓入境人員居家隔離並不可靠。這些人在外接受的都是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教育,恐怕難以自覺遵守相關規定。

最後,社區工作人員想到一個辦法,就是讓陳小姐和母親帶小孩子到本小區親屬家裡居住,而洋女婿回到自己熟悉的家中享受“居家隔離”。

你說,這種事是不是在為難社區工作人員,給他們增加工作量?這種家務事,本不應該管,洋女婿一定要選擇居家隔離,陳小姐可以選擇冒險居住在一起,也可以選擇搬出去住,如果強硬一點,也可以命令老公去集中隔離。

上海英籍女婿真“奇葩”,寧可妻兒“離家”,也要選“居家隔離”

給入境人員在疫情防控舉措上太多自由選擇並不妥。

目前,上海已經對所有來自或者途經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入境來滬人員實行100%隔離。對所有來自非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入境來滬人員實施100%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依小編看,最好所有的入境人員都隔離14天才好。堵住漏洞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如果上海早有這樣的規定,這位英籍洋女婿就得按照規則去集中隔離,由不得他的自由主義氾濫。

自由是河流,規則是河堤。沒有河堤就沒有河流,就得河水氾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