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疫情可能持續兩年,這個消息對我國房地產發展有什麼影響?

嘉顏66


還房地產呢,人們生存都面臨威脅!

工廠倒閉,員工失業,失去生活來源,何以生存?

先活下去,這是最重要的。不要以為國內控制住了就以為沒事了,國際上大爆發,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即便沒有輸入性病例,復工後的產品賣給誰?中國巨大的產能,每年至少出口兩萬億美元,涉及上千萬企業,和數以億計的就業人口,怎麼辦?

有些人幸災樂禍歐美疫情大爆發,簡直不可理喻!


堯天舜地


就算二年也應該是斷斷續續的爆發,不可能全國封禁二年!封二年誰都受不了!我們的房貸怎麼辦,日子怎麼過!

疫情對地產商影響蠻大的,首先工期肯定要拖長,開發商建房子都是貸的款,二年的利息會壓倒很多開發商!倒致大量地產商破產!其實現在房產純利潤也就百分之十幾左右!



周哥聊房


最近我看過一篇非常靠譜的優質財經作者的文章,裡面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對房地產條款的影響,和所有人的觀點不一樣,這是最靠譜的一篇。

觀點1:SARS會導致房地產升溫,而新冠肺炎會徹底終結房地產大火的時代;

觀點2:SARS帶來了房地產十幾年的黃金期,因為當時疫情過後人們渴望消費,渴望投資,而且當時政策是鼓勵的;而新冠肺炎以後,人民會更加關注健康等領域的投入,疫情顯示:房產投資並不能帶來安全感,災難來了無差別攻擊。囤房沒用,健康沒了 ,房子啥用都沒有。

觀點3:有營銷號宣傳有個房子很重要,可以自己獨自在家隔離,但是武漢的醫生在《柳葉刀》上發文,這是血的教訓,放回家後基本上就是全家感染,放在社區容易感染社區,建立隔離區集中隔離才是最正確的姿勢。

觀點4:疫情期間大量的房地產公司破產,國家政策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原則。

房地產不是科學,也不是科技,並不能給人類帶來安全,所以不是什麼高品質財富,該結束了。


不想當醫生的智哥


影響並不大。原因有三。

一、此次疫情,中國應對自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儘管一開始有些措手不及。中國有制度優勢,有廣大人民群眾的齊心協力,有成熟的科研團隊,相關預苗及藥品恐怕早已攻克,即使疫情持續,其危害性也大大縮水,大打折扣。

二、中國經濟韌性大,基本盤穩如泰山。四十來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已逐步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逐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當然,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的空間還挺大。疫情發生以來,世界其他國家出現這樣那樣困難,但各項經濟指標繼續看佳,風景這邊獨好。

三、中國的房地產,正步入平穩運行期,不會大起大落。房地產企業家,已賺得盆豐缽滿的,當然也為國民經濟作出了貢獻。當然,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脫貧攻堅正在加速進行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與日俱增,對住房的需求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EMMA執源說事


張醫生現在也是開無軌電車了[呲牙]與李大霄越來越像語不驚人誓不休!眼球經濟也學會掙錢還是硬道理!

買房政策還是很嚴,這次疫情最吃虧的還是沒有房子的人回到城市或者海外回來沒地方落腳也不能在家隔離(酒店費用高),所以疫情結束會有人買房。同時經濟上行乏力沒有合適的投資方法且不斷QE只有買房相對保值,因此政策如果松動我也是準備再買套房子,現在只能持幣(理財)觀望。


內森詹姆斯


對房地產行業無異於九級地震,毀滅性的災難,引起巨大的債務鏈,對社會經濟影響巨大。


本人一即將退休的教師


這個消息對房地產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

這場突如其來疫情畢競給國家、企業和個人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疫情前房地產市場本來就比較冷淡,加上疫情損失,國家也不可能再投入大量資金髮展房地產,有很多工農業丶服務業更需要資金扶持。

病毒存在兩年不可怕,有發現及時治療就可以了,只要不造成爆發,就當一般傳染病處理。跟房地產沒有直接關係。


我是火炮長


關於房地產有沒有影響在目前來看只有國家和專家才知道我們普通老百姓只能聽說,在這裡我搜集到了一些希望能幫助提問的朋友,謝謝。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就2020年1-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

國家統計局 2020-03-19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

社會上普遍預計1-2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會有回落,但從剛才發佈的數據看,工業、投資和消費領域均出現了大幅下降,超出預期。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說國民經濟經受住了疫情的衝擊?謝謝。

毛盛勇:

謝謝你的提問。剛才我發佈了1-2月份主要經濟運行的情況,指標的實際運行表現可能跟市場上有的預期比不完全吻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打好疫情防控的阻擊戰。應該說,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重要成果,這是來之不易的。

從剛才的數據來看,疫情確實對當前經濟運行造成了比較大的衝擊,但是我們仔細地分析一下可以發現,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短期的,也是外在的,它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內在向上的發展勢頭。所以說,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短期來看總體是可控的,中國1-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為什麼這麼說呢?我想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

第一,生產需求體量可觀,超大規模經濟的優勢沒有改變。2019年,中國的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人民幣,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主要工業品的產品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這為我們應對突發事件提供了堅強的物質保障。今年1-2月份,儘管疫情衝擊比較嚴重,但是主要的生產指標規模和體量還是非常可觀。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仍然達到11.5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5.2萬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3萬億元,規模體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第二,基礎工業和防疫物資保障有力,強大的經濟發展韌性沒有改變。疫情防控期間,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生產沒有中斷,總體保持正常的生產秩序。一些行業還保持著比較好的增長,1-2月份,從產品產量來看,乙烯產量增長5.6%,粗鋼和生鐵產量均增長3.1%,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增長2.2%。疫情防控期間,社會對口罩、防護服、酒精等消毒用品的需求急劇攀升,經過有序的調控,這些產品產量得到擴張,相關產品產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較好地滿足了疫情防控的需要。比如口罩,從2月份規上工業的數據來看,口罩產品產量同比增長了2.9倍。從有關部門2月29日的數據來看,口罩日均產量已經達到了1.16億隻,說明我們強大的供給能力沒有受到影響,有力支撐了醫療物資的供應。

第三,生活必需品和公用事業品供應充足,供求關係總體平衡沒有改變。疫情防控期間,14億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消費品各方面總體還保持比較好的增長。比如,肉禽蛋類零售額增長了37.8%,蔬菜類零售額增長了27.1%;凍肉、方便麵產量增長達到兩位數。疫情防控期間,包括互聯網在內的通信領域,包括水電氣等公用事業運轉正常,比較好地滿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疫情防控期間,物資的供應、基本生活品的保障比較有力,物價總體平穩,社會經濟大局穩定,十分來之不易。

第四,互聯網經濟發展良好,新動能較快成長的態勢沒有改變。整個疫情期間,互聯網的作用發揮得相當好,對疫情的防控、物資的調配、消費品的運送、在線教育和在線遠程問診以及文化娛樂消費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與互聯網相關的行業增長不錯。如果從市場銷售來看,1-2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了21.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個百分點。一些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品還是在逆勢增長,3D打印設備、智能手錶等電子產品產量增長都在100%以上,還有單晶硅、多晶硅產量分別增長45%和35%左右。所以,儘管疫情對我們造成了短期的衝擊,但是新興動能較快成長的勢頭並沒有改變。

第五,宏觀調控對沖政策有力有為,完成全年目標的信心沒有改變。近期,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疫情防控,支持推動復工復產,包括支持企業渡過難關、發展生產等等,政策效果在不斷顯現。下一步,疫情防控的任務仍然還比較艱鉅,特別是疫情在國外擴散的勢頭比較快。一方面,我們要繼續鞏固疫情防控的積極成果,同時還要加強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有序推進全產業鏈的協同復工復產,加快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對沖疫情的影響和外部的風險挑戰,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動力和潛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要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努力完成全年的發展目標任務。謝謝。

彭博新聞社記者:

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您對第一季度GDP增長的預期是多少,會不會出現負增長,這種趨勢會不會延續到第二季度?因為現在美國、歐洲以及其他國家的情況並不好,因此這種負面的趨勢會不會持續到第二季度?第二個問題,失業率會不會持續攀升?政府會不會採取舉措來降低失業率?謝謝。

毛盛勇:

謝謝你的兩個問題。第一,關於一季度增長情況。剛剛我介紹的是1-2月份主要指標的情況,一季度的情況因為1-2月份已經出來了,所以主要取決於3月份的情況。從2月中下旬以來,中央在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後,企業復工復產的進度在加快推進,所以3月份和1-2月份比應該會有一個明顯的起色。這是一個判斷。

第二,在整個一季度裡3月份經濟總量的比重大概佔到約40%,1、2月份大概60%,3月份的比重要高一點,3月份會明顯比1-2月份要好,整個一季度大概是這樣一種情況。到底經濟增速是多少,我們要等到下個月大概這個時候才能知道和發佈,這是一個基本的情況。

至於下一步的趨勢,我們的初步判斷是: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的成效不斷顯現,復工復產的進度加快推進,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不斷恢復,疫情的影響從國內來看,二季度會逐漸減弱,特別是前期壓抑的一些經濟活動會逐步釋放出來。所以,二季度應該會比一季度有明顯的回升。從下半年來看,特別是在政策的作用下,以及下一步一系列更大力度的對沖政策出臺以後,政策效果會不斷顯現。我們覺得下半年經濟會走得更加穩健,這是全年的基本走勢。

第二個問題,失業率的問題。從1月份和2月份來看,失業率有所上升,特別是2月份,失業率達到了6.2%,1月份是5.3%。我們知道,2月份失業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還是疫情的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影響,用工的需求有所減少,這樣就業的人數就下降了。失業率怎麼算的?分子是失業人口,分母是失業人口加上就業人口。儘管2月份失業率整體有所上升,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重點群體的就業情況總體還是比較平穩的,比如25-59歲的主要年齡人口就業失業率是5.6%,比全部低0.6個百分點。20-24歲大專以上人員的失業率比上個月降低了0.4個百分點,這是1-2月份失業率或者就業的基本情況。

從下一階段的就業情況來看,隨著生產生活秩序不斷恢復,用工的需求會增加,會有利於減輕就業的壓力,這是一個基本的判斷。因為企業的生產秩序在不斷恢復,企業的用工開工情況在不斷好轉,對用工的需求會不斷增加。隨著經濟逐漸的轉好,特別是下半年,就業的壓力整體來講是有所減輕的。

從政策上來看,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聯繫著千家萬戶。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問題,“六穩”政策第一穩就是穩就業。這幾年宏觀政策中,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業優先的政策,就是把就業政策和財政貨幣政策放在一起來考慮,這說明了對就業問題的高度重視。總的來看,雖然今年就業還是有壓力的,就業總量的壓力,還有結構性的矛盾都存在,但是,一方面,中央會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努力穩住企業,特別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業,穩住企業、穩住經濟運行也就穩住了就業。另一方面,就業優先的政策會進一步加大力度,比如用好就業基金的作用,增加對就業人員、轉崗人員和農民工的就業培訓,加大對重點人群,包括大學生、農民工的就業幫扶等,推動創業就業,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一步推動靈活就業。

總的來看,通過更大力度的政策作用,有利於促使全年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謝謝。

CNBC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於就業,我們看到1-2月份進出口有所下降,這對就業市場和失業率有什麼直接的影響?謝謝。

毛盛勇:

謝謝你,又是一個關於就業的問題。第一,從當前來看,疫情的衝擊對企業還是帶來了一些影響,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更大。再加上今年畢業的大學生總量會達到874萬,也是一個歷史新高,給就業市場帶來壓力。從當前來看,國內疫情防控成效還不錯,但是外部防疫的任務很艱鉅,特別是世界經濟從目前來看出現一些新的變化,包括金融市場的動盪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減速,這實際上也會給我國的經濟增長帶來一定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承認我們的就業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第二,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強大韌性。一方面,現在疫情防控形勢比較好,企業復工復產的勢頭還不錯,二季度和下半年總體經濟可能加快復甦進程。另一方面,更大力度的宏觀對沖政策會陸續出臺,就業優先的政策也會加大力度和逐步落地。所以,下半年就業情況有望好轉,調查失業率也會有所下降。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想問一個價格有關的問題,我們看到1、2月份CPI漲幅都在5%左右,央行近期又降準,下一步貨幣政策可能會進一步寬鬆,不知道會不會進一步推高價格水平?謝謝。

毛盛勇:

第一個方面,關於物價的情況,從1、2月份來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都在5%以上,應該說還是處於比較高的水平。但是從2月份來看,CPI的同比漲幅是5.2%,比1月份回落了0.2個百分點,環比漲幅也是回落的,環比上漲了0.8%,比1月份回落了0.6個百分點。總的來看,前2個月價格漲幅比較高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食品因素。當前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比較高,從構成來看主要是食品價格漲幅比較高,特別是豬肉價格,同比漲幅達到了135.2%,豬肉價格對總體價格的拉動作用接近3.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5.2個百分點裡有3.2個百分點是豬肉的貢獻,所以食品漲幅仍然比較高。二是疫情的影響因素。疫情防控期間,各方面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物資運輸等相對來講增加了一些成本。三是翹尾因素的影響。1、2月份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影響還是比較大。我們也要看到,儘管漲幅在5%以上,但是扣掉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2月份上漲是1%,比上個月回落了0.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比較低的水平。這說明當前整個價格漲幅儘管比較高,但總的來講還是結構性的。

第二個方面,從下階段來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繼續擴大的可能性比較小,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剛剛講到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食品價格因素。去年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從當前看,農業的生產形勢還是不錯的,包括生豬的存欄和出欄環比都在上升,生豬的價格出現了高位回落的趨勢,2月下旬和2月中旬比,生豬價格環比下降了4.6%,3月上旬和2月下旬比,又下降了1.3%。所以,豬肉的價格總體呈現高位回落的趨勢。二是疫情因素。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物資的流通、企業的復工在加快,工業消費品的供給會不斷增加,物資的流通變得更加順暢,這也有利於價格保持相對穩定。三是翹尾因素。從全年整體來看,往後價格的翹尾因素會逐步減弱,特別是到下半年翹尾因素會明顯減弱。所以,從全年來看,居民消費價格繼續大幅上漲的基礎並不存在,居民消費價格總體漲幅應該趨於回落,特別是到下半年價格會有所回落。

第三個方面,關於貨幣政策。面對疫情衝擊,面對國內外複雜嚴峻的形勢,宏觀政策要加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靈活適度。我們實施了定向降準,引導市場報價利率下行,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等舉措,目的就是要通過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市場報價利率下行,更好地支持企業的發展。所以,我們也不會搞大水漫灌,更多是精準的幫扶,從貨幣政策角度來看,不會對價格上行帶來明顯的推動。

總的來看,儘管當前價格漲幅比較高,但是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的趨勢應該說是一個大概率事件。謝謝。

美國國際市場新聞社記者:

我想問一下,疫情是2月份進入高峰的,1月份的經濟照理應該是正常的,2月份本身的跌幅能否推算一下?4月份的生產消費能不能完全恢復?兩會的召開繼續在延遲,今年尤其是下半年的經濟目標的制定和實施是否會受到影響?謝謝。

毛盛勇:

謝謝你的提問。1-2月份,從統計制度來看,為了更好的規避春節因素的擾動,通常把1-2月份的主要指標合到一起來統計。因為春節有的時候發生在1月份,有的時候是在2月份,春節因素在裡面,可能波動會比較大,所以我們就把1-2月份合在一起,這不是今年這麼做的,過去一直都是這麼做的。如果要分析的話,我們覺得今年整個1月份,特別是1月23號之前,整個經濟運行還是比較不錯的,還是比較正常的。疫情防控期間,為了保證疫情的效果,經濟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2月份的影響相對要大一點。但是從2月份中下旬以後,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後,這種影響又在逐步的減弱,包括企業在逐步的推進復工復產,加快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這是1-2月份的基本情況。

總的來看,2月份的影響比1月份要大。至於說什麼時候能夠恢復,我覺得目前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已經在加快推進。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復工率來看,當然不同部門有不同的統計方面和調查樣本不完全一樣,國家統計局是從2月12日到2月29日連續開展了3次快速調查,截止到2月29日,規模以上企業,包括工業、建築業等等所有的大企業,他們的開工率比一週前上升了19.8個百分點。最近,從有關部門發佈的數據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復工率,除湖北以外的地區復工率,規上工業企業已經達到95%以上。所以,我們覺得企業復工的情況總體來講是比較好的。

但是,現在確實有一些外部的疫情在擴散,有可能會增加我們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要繼續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不能鬆懈。同時,在這個基礎上還是要積極的推進復工復產,推進生產生活秩序的正常化,還要加強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更好的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幫助一些國家更好的控制疫情。3月份後,特別是二季度,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情況又會有一個新的改善,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關於兩會的目標。每年兩會我們要提出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每年制定這個目標,一方面是要反映經濟發展各個方面的需要,第二也要堅持實事求是。現在儘管面臨疫情的衝擊和影響,但會出臺更大力度的對沖政策,努力把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項目標任務,特別是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更好的、努力的實現全年的發展目標任務。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

毛司長,您剛剛提到還是要努力實現全年發展目標任務,請問具體的目標任務指的是哪些,是否指的是2020年實現兩個翻番的目標?另外,您認為在目前的形勢下,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否有必要適當的下調?謝謝。

毛盛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八大提出來的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必須要實現的。但是全面小康的內涵很豐富,依我個人的理解,從當下來看,最重要的是:第一,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有一個重要的講話,我們要認真學習,講話裡提到我們要按照現有標準要確保當前551萬貧困人口脫貧,而且這個脫貧是要有質量的脫貧,讓人民群眾滿意,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第二,從當前來講,很重要的是要繼續鞏固疫情防控的成果,在這個基礎上加快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努力使經濟運行回到健康發展的軌道上來。各方面的政策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就業政策,都要服務於這些發展的大目標。

至於說全年的發展目標是多少,我們還要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怎麼設定,只要設定好了,我想全國人民都要按照這個目標去努力工作,去努力完成這個目標任務。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記者:

我們注意到現在固定資產投資是在不斷降低,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也在下降,剛剛公佈的2月份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漲幅是穩中有落,請問您如何看待這些回落?這是否意味著樓市在繼續遇冷,這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有多少?謝謝。

毛盛勇:

謝謝你的提問。關於房地產,我覺得政策是非常明確的,第一,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這些年,我們不斷加強和完善房地產調控政策,實施因城施策的政策,強化和落實地方城市主體責任。這幾年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穩地價、穩預期、穩房價的局面已經初步形成。

第二,也是比較明確的,房地產的發展政策,我們要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這也是明確的。

第三,關於你講到的投資。從中國來看,我們投資的領域和空間是非常大的,包括製造業、基礎設施,還有其他領域,我們投資的空間大。從下一步來看,我們要繼續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比如這幾天23個部門出臺了消費提質擴容的建議和辦法。還有我們要加大有效投資的力度,有效投資中包括一些短板領域的投資,包括推進產業升級的投資,也包括補齊公共服務領域,包括應急體系等等的短板,所以投資的領域、空間非常巨大。所以,我們下一步發力既既要擴大有效投資,也要努力推動消費提質擴容,更好地在促進消費和擴大有效投資的結合點上發力,使我們的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謝謝。

香港南華早報記者:

請問近期市場上大家都在熱議以5G為代表包括工業互聯網在內的新基建可能會成為今年其餘時間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動力,不知道統計局對此有何評價?對新基建的投資規模是不是有一個預測,是不是足以保持中國經濟在一個合理區間?謝謝。

毛盛勇:

謝謝。最近網上討論這個問題比較多,這個問題的核心其實還是下一步宏觀政策的基本取向。為了支持疫情防控,包括支持企業渡過難關,最近我們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為了更好的對沖疫情的影響,包括應對外部風險挑戰,我們下一步還會加大宏觀政策的調節力度,這是肯定的。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就業優先的政策,要進一步加大力度,這是一個基本的政策取向。從財政政策來看,還要進一步減輕企業的負擔,減稅降費還要進一步推進。這兩年減稅降費的力度已經很大了,今年還要繼續加大這個力度,包括一些費用的減免,用能用氣成本的降低等等。貨幣政策也一樣,從幫扶企業的角度出發,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努力降低企業的貸款成本,從這些角度精準幫扶企業。

從內外需求來看, 第一,內需方面。一是要擴大消費需求,二是要擴大投資需求,兩個輪子不能偏頗。比如投資,空間還是很多的,包括短板領域比較多,產業升級、技術進步方向的領域也比較多,還包括公共服務的一些欠賬等等,這些方面都是我們未來要發力的地方。要在擴大消費和擴大投資的結合點上去發力,起到更好的效果。進一步撬動民間投資,這樣效果會更好。所以,我們覺得投資的擴大和消費的擴張兩個要同時發力。

第二,外需方面。內需儘管是我們的主要拉動力,但是外需我們也要積極鞏固。要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積極鞏固外資外貿,穩住外資外貿的基本盤,還要激發微觀主體的活力、動力和潛力,下一步改革開放的步子還要往前邁,力度還要再加大。

總之,外需內需都要抓,外需的基本盤要穩住。內需是主動力,但是內需中投資和消費都不能偏頗,投資的領域和空間更多聚焦於補短板、強後勁,推動產業升級,推動供給水平和供給能力提升。謝謝。

路透社記者:

2月份失業率有比較大的提升,這對我們收入,包括下一步消費會不會有比較長遠的影響?現在財政方面赤字率大家比較關注,會不會提到3%以上的赤字率?謝謝。

毛盛勇:

第一個問題,關於失業率。2月份的失業率有所上升,失業率上升主要原因還是受到疫情的影響,企業用工需求明顯減少,就業人數下降。但這個情況是短期的,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用工的需求就會增加,就業人數也就會增加,失業率總體還是會有所下降。從1、2月份來看,失業率的上升可能會對一季度居民收入的增長帶來一些不利影響,這是預料之中的。但是從二季度開始,隨著生產生活秩序恢復,企業用工增加,特別是到下半年,經濟恢復得更好以後,居民收入增長情況應該會逐步得到改善。

第二個問題,關於財政赤字率。應該說中國政府的債務水平總體來講是比較低的。從下一步政策取向來看,我們一方面要進一步推動減稅降費,讓企業減輕負擔,輕裝上陣,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另一方面,還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綜合來看,中國政府債務總體水平還比較低,特別是債務形成的資產多數有比較好的營利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覺得適當提高赤字率是有空間的。謝謝。

大公報香港文匯報記者:

要實現2020年經濟總量的增長與發展目標,今年的GDP至少要增長几個點才能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還有一個問題,您剛才提到要擴大內需,而且還要鞏固外需,現在疫情在全球蔓延,您覺得疫情在全球蔓延會不會影響中國外需的基本盤?

毛盛勇:

第一個問題,關於翻番目標。我覺得你這個問題的核心還是今年經濟增長的情況。今年以來經濟增長有不利的因素,一是疫情對一季度特別是1-2月份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衝擊。二是外部的環境發生一些新的變化,比如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比較大,市場預期不是特別好,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會減速。但是有利的因素更多,一是國內的疫情防控成效在繼續鞏固。二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企業開工復工、恢復生產的進程比較好。三是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在疫情防控的成效鞏固以後會不斷釋放出來,還有一些前期被壓抑的經濟活動也會被釋放出來。從下一階段來看,如果疫情防控做得還比較好,全年的經濟增長還是有比較好的基礎。特別是更大力度的對沖政策出臺以後,政策效應下半年還會不斷顯現。所以,我對全年經濟平穩健康運行還是有信心的。

第二個問題,疫情對中國外貿的影響。疫情目前在國內得到了初步的控制,但在國外蔓延的勢頭還比較快,這確實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最主要的就是兩條:第一條,我們還要繼續抓好疫情防控,不能有絲毫懈怠,包括做好我們自身的疫情防控,還包括推進加強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我們在這方面有經驗,更好地承擔起一個負責任大國的作用。第二條,現在全球經濟面臨一些困難,應該把一些不合理的貿易規則、貿易壁壘破除掉、取消掉,更好地讓世界經濟應對疫情的影響,更好地讓世界經濟和貿易迴歸到正常發展的軌道上來。謝謝。


湖北奮鬥的青年


房地產商利潤太高,賺的天量資金都流到國外了,國家應該加強對房地產商管理,不能讓他們都跑路了!


皖江龍人


任何一個行業,脫離現實高速發展肯定不正常!合理的各行利潤空間多大,看決策者的施策重心在哪。方向對了,監管到位,良性循環不是不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