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健康,撑竹篙,这2点启示,不可不知,对自己太重要了!

一、读书和健康的启示。

人们常说,这本书健康,或者那本书不健康,希望青年都能读健康的书。但是究竟什么叫健康,似乎并没有人加以定义。

如果说,一本书描写格斗暴杀或男女不正当关系属于内容不健康一类,那市上出售的各类新旧小说中,这种东西也很多;至于感伤厌世或玩世不恭的不健康情调,在那些世界名著中多半不能免。

因此要青年读者完全不接触到一点不健康的作品,是无法办到的,简单地要求青年只读健康的书,也就显得不现实。

读书和健康,撑竹篙,这2点启示,不可不知,对自己太重要了!

什么是健康?一般人只想到这是体质上的问题,其实不然。世界卫生协会有一个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认为健康是积极的表征,是活动的力量,它能使生命得以充实,使生理或心理机能得以发挥最高的效能。

健康还包括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等等。所以,个人的健康程度还包括他健康地对待社会上各种事物的能力。这样,一个作品健康还是不健康,除了本身问题之外,还要看读的人的健康程度了。

读书和健康,撑竹篙,这2点启示,不可不知,对自己太重要了!

譬如红楼梦,大家都承认是一本健康的书,可是有些人却只看到一个“淫”字。可见这些人思想不健康,明明健康的书也只看出不健康的东西来。更不要说在我们周围随手可得的新旧武侠言情小说,谁思想上稍不健康,身心就不免要中毒;而不健康的身心更加追求书中不健康的东西,如此恶性循环下去,非把自己搞垮了不成。

可见,形容我们身体的“健康”两字同形容作品的“健康”两字竟是相通一致的:我们有健康的身心才能看出作品的健康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作品是健康还是不健康,主要倒要看读的人是健康还是不健康。

读书和健康,撑竹篙,这2点启示,不可不知,对自己太重要了!

因此,正如大自然中的东西无论怎样消毒,总或多或少带有病菌一样,无论怎样划定健康读物的界线,平时大家读的许多书中也不免有不健康的影响,关键在于读的人要自觉提高自身的精神健康水平,指导的人则要帮助青年增强辨别能力,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这就一方面要供给他营养,一方面不时地给他注射各种防疫针,使他有免疫力。

读书和健康,撑竹篙,这2点启示,不可不知,对自己太重要了!

二、撑竹篙的启示。

当船离岸的时候,我们用竹篙轻轻地一点,沉沉的船就被触​动了。如果我们心急,想一下子离岸,因而使尽力气把竹篙抵向岸边,船却不动。其中的道理,学过力学的同志都是知道的。但是,当我们处理生活问题的时候,却常常忘了这一点。

读书和健康,撑竹篙,这2点启示,不可不知,对自己太重要了!

有的人,听到人家说学习外语重要,买了词典买了书,劲头十足,一连几天甚至几星期日日夜夜地学,可是一段时间过去,感到似乎收获甚微,从此便心灰意冷,书积蛛网。

又过了一段时间,心血来潮,取出旧书,又拚命读了一阵,不久觉得效果不大,又偃旗息鼓,不再问津。多少人如此热热冷冷,不但花了好些时间,而且每重复一次,学习的信心就减退一些。

最后,只能望“书”兴叹,自以为不是学外文的料。其实,这些同志有决心、舍得花时间,只是不懂“撑竹篙”的道理。

读书和健康,撑竹篙,这2点启示,不可不知,对自己太重要了!

学习的原理和力学的原理有点相象。公式是: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力气×时间长度。可以说,没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是不可能学会一门学问的。如此说来,是不是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去读书呢?

不。假如你念课文,在兴头上一连念了十遍,以后灰心而不念了;而另一个人,同样念十遍,先每天念两遍,念了三天,然后,每天念一遍,又念了四天,你说哪一个效果好?

其实,不止是读书,学艺、科研,甚至养病吃药都有这个小原理吧。你不妨观察体会一下。

读书和健康,撑竹篙,这2点启示,不可不知,对自己太重要了!

那么这里的道理在哪里呢?原来,我们每一项活动不但与时间的长短有关,而且与我们心智、身体和事物发展的节律有关。

药片吃下去,药性同体内生化反应的过程相作用,才能影响体质,抵御疾病,阅读时眼睛吸收的信息,需要有一个复杂的记忆、理解、应用的过程相匹配,才能“消化”,至于种田、养猪,还牵涉到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节律。

因此,在诸如此类的场合,绝对的时间长度的增加,并不一定有效地促进这些活动的进行,有时反而成了“拔苗助长”、“消化不良”,或者白白做了无用功。

读书和健康,撑竹篙,这2点启示,不可不知,对自己太重要了!

因此,切合自己心理、体力,切合所做的事情的自身规律来使用时间、分配时间,不但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还能“事半功倍”,节约大量的时间。

譬如马克思读书,就喜欢用特别的“间隔法”加以复习——他读完一本有价值的书,就夹张纸做标记,以后先隔几个月复读一遍,再隔半年、一年进行浏览,依靠这种时间安排,他费时不多,却牢牢地记住了这些读物内容,不断加深着理解,达到“博闻强记”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