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告別“拖拉”養成好習慣

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多地教育部門已紛紛明確學校開學時間。

對於孩子們來說,這真是一個漫長的寒假,按江蘇南京的中小學放假時間計算,1月18日正式放假,如果按計劃時間4月7日開學,這個假期一共放了80天。

面臨復課開學,意味著孩子們將要從假期的狀態中重新回到校園,孩子們需要提前調整和過渡,做好準備,以適應入學後生活學習上的變化,才能在開學後不至於手忙腳亂。

趁此機會,家長們正好可以將“時間管理”的概念,引入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幫孩子建立時間意識,有效率地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將對孩子的未來大有裨益。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告別“拖拉”養成好習慣

一、“時間管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葉聖陶老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習慣,是人們形成的穩定、持久的行為傾向。

養成一個習慣的週期大約在1個月左右,鞏固習慣需要3個月,越複雜的習慣,需要越長的時間。

用“時間管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通俗說就是把孩子需要做的事情,科學地安排到每天的時間表中,定時執行,定期檢查覆盤,從而逐步形成“自動化”行為。

兒童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在孩子小的時候養成良好的習慣,會使他們終生受益。

  • 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貫穿孩子日常生活始終,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有很大影響,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的時候,不要管太嚴,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其實不然。

從心理學分析,習慣都具有生理和心理基礎,糾正壞習慣,會引起個體的不良體驗,從而遇到抵抗。

養成好的習慣很難,但改掉一個人的壞習慣,難上加難。

對於即將開學的孩子們來說,首先需要調整的恐怕就是作息習慣。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告別“拖拉”養成好習慣

①作息習慣

米歇爾·奧巴馬在她的自傳中提到過,自己在剛做母親的幾年裡,也曾被家庭事業所煩累,尤其是面對年幼的孩子們,生活的混亂讓她一度非常壓抑。

後來,米歇爾給孩子們制定了嚴格的作息計劃,每晚8點30分熄燈。

這條家規嚴格到,如果奧巴馬不想錯過與女兒們相聚的時光,就要儘早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好,以適應女兒們的作息時間。

固定熄燈時間後,米歇爾果然覺得輕鬆很多,女兒們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白天有更好的狀態。

哪怕我們不能像米歇爾一樣嚴格8點30分熄燈,也應儘量按上學時的要求,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幫助孩子提早建立生物鐘,才能在開學時,避免因適應新的時間安排,導致孩子多餘的能量消耗。

②自理習慣

對於中國的孩子們來說,缺乏自理能力是一大主流問題。

自理能力主要鍛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自理的習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自主性和決斷性的培養。

假期裡,家長可以儘可能讓孩子學會新的生活技能,照顧自己,提升自理能力,培養習慣。

還可以給孩子分擔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負責澆花、整理房間等,建立“工作制度”,定時定期檢查完成效果。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告別“拖拉”養成好習慣

  • 學習習慣

研究表明,孩子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成績呈正相關。隨著年級的增長,這種影響將越來越明顯。

在學習過程中,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主要包括認真聽講、認真書寫、預習複習、獨立完成作業等習慣。

發展心理學認為,大多兒童的學習動機是外部動機為主,自控能力較弱,這也對家長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孩子幼年時,就幫助他們開始養成好習慣。

兒子最近開始練習寫字了,剛開始寫的歪歪扭扭,我沒有過多矯正,而是鼓勵他認真書寫,只要過程認真,就算完成任務。

寫得越來越多了,加上每個字寫之前我會跟他一起觀察分析,有的字可以寫得不錯了。

我很注重培養他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於是跟他商量好限定時間後,就交由他自己完成。

但是寫完字我會檢查,由於每天練習,很瞭解他的水平,字寫得是否認真,一眼便知。

與他核實以後,會要求他擦掉重寫,孩子會很希望能寫出讓媽媽讚揚的字(外部動機),所以多數時間可以完成得不錯。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告別“拖拉”養成好習慣

但是習慣養成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反覆

如果兒子不認真寫字,常常會超過規定時間,我會再給他一次機會,並約定完成任務才可以聽故事機,這樣一來,通常他就可以做到認真了。

幫孩子養成好習慣,是一項漫長而艱鉅的任務,但在孩子幼年期就養成這些好習慣,是事半功倍的,孩子長大後,會更加獨立,自主,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務,照顧自己。


二、時間概念的模糊性,是孩子拖拉的根本原因


如果你問,有沒有做事利利索索,痛痛快快,絕不拖拉的孩子啊?

可能會有吧,但絕對是極少的,現實是,很多孩子都有“拖拉”的問題。

為什麼孩子就是會“拖拉”呢?其實跟孩子的心理發展有關。

1、孩子“拖拉”與發展限制有關

張文亮在《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中,形象地把孩子比喻為“蝸牛”,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實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兒童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決定了他們不能與成人一樣高效地完成任務。

可以說,所謂“拖拉”,往往不過是因為,那是孩子的本真屬性,只是由於成人的“不耐煩”,或生活節奏不匹配,才給孩子貼上了“拖拉”的標籤。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告別“拖拉”養成好習慣

2、孩子“拖拉”與時間的抽象性有關

心理學大師皮亞傑把兒童思維發展劃分為四大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2歲至成年)

其中,只有到了形式運算階段,才開始出現抽象邏輯運演,其他發展階段,都離不開形象思維。

而時間的概念屬於抽象概念,孩子並不能直接感知時間是什麼,造成了孩子“時間”概念的模糊。

所以,孩子很容易忘記時間,沉浸在某一個狀態中,無法很好管理自己的時間。

3、孩子“拖拉”與缺乏時間價值感有關

對於孩子來說,最不缺的可能就是時間,所以時間的珍貴,他們無法理解。

要求孩子珍惜時間,需要幫助孩子建立時間價值感,告訴他們時間為什麼寶貴,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利用時間。

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做一個“時間測試”的小遊戲,比如,家長和孩子比一比,在五分鐘之內,可以疊多少件衣服,或者寫多少個字。

通過小競賽,讓孩子瞭解五分鐘的概念,孩子就會知道,原來在五分鐘之內,就可以做這麼多事啊,那麼如果認真寫作業,可能只需要半個小時就可以寫完,之後就能做其他感興趣的事了。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告別“拖拉”養成好習慣

三、怎樣幫助孩子有效提高時間管理能力


想讓孩子告別“拖拉”,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培養時間管理能力,家長可以從這幾方面做起。

1、通過遊戲提高孩子的時間敏感性

  • 畫張時間餅

一天快結束時,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邊回憶,邊畫一張時間餅。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告別“拖拉”養成好習慣

可以是當天孩子做了什麼,或者上一個小時孩子做了什麼,把不同事情所佔的時間比例大致畫在餅圖上,並塗上不同的顏色。

繪製結束後,可以根據時間餅,與孩子一起思考有沒有被浪費的時間,討論怎樣做才是更合理的時間安排方法。

同樣也可以在一天開始前,進行時間記錄,到晚上一起討論反思,也能起到相當的效果。

注意在過程中,要以積極正向的心態進行,不要趁機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幫助孩子多思考,鼓勵孩子做出改變。

  • 七彩小時鐘

與孩子一起制定任務計劃表,可以把不同事情安排在不同時間段。

做一個時鐘圓盤,在相應的時間段內塗色,到了預定的時間,就請孩子按照小時鐘上的安排,去完成任務。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告別“拖拉”養成好習慣

比如上午9點開始學20分鐘的外語,就在9點到10點之前的位置塗色,最終做出一個漂亮的七彩時鐘。

也可以利用七彩時鐘控制孩子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

比如下午5點有半小時電子屏幕時間,也可以標在時鐘上,請孩子按照計劃安排,按時關閉屏幕。

  • 撕紙小遊戲

引用時間管理的經典遊戲“撕紙小遊戲”,幫孩子建立24小時的概念。

做一條長長的紙條,分成24個格。跟孩子一起討論,每天睡眠的時間有多少個小時,然後把睡眠時間撕掉,再看看戶外玩耍多少小時,再撕掉,以此類推。

撕紙遊戲可以更具象地幫孩子理解,在一天中都做了什麼事,24個小時都是如何安排的,從而思考怎樣把自己的時間用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2、給孩子創造自主時間

孩子一天天成長,自我意識逐漸加強,需要獨立的空間和時間。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長還需要注意,不能把孩子的時間安排的過於飽滿。

首先,要理解孩子的發展限制,不要給孩子貼標籤,說孩子“懶”、“磨蹭”、“拖拉”等,給孩子留出充足的時間自主地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讓孩子對自己的時間掌握更有信心。

比如,幫助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這樣就可以在上學之前,提前叫孩子起床。


給孩子預留充足的時間,請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會更有成就感,自主性也會得到提高。

其次,如果孩子課業負擔較重,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創造自主安排的時間,允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家長可以和孩子溝通商議,但不要替孩子做主,鍛鍊孩子自主安排時間的能力。

可以定期與孩子一起復盤,都做了哪些事情,有什麼收穫,還想做什麼事情,可以怎樣具體安排等。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告別“拖拉”養成好習慣

3、幫助孩子一起制定計劃

制定計劃是最有效的時間管理工具之一,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間安排的計劃表,貼在家中顯眼的位置,隨時提醒孩子按計劃完成。

製作過程中,由於孩子的時間效度感普遍偏高,總是認為自己可以在有限時間內做很多事情,家長可以幫孩子把把關,或者讓孩子親自體驗一下安排的合理性,再對計劃表進行修改。

在制定過程中,要幫助孩子理解目標的概念,學習制定合理可執行的目標,把任務細化,量化,比如“學英語”就不是量化的目標,可以制定為“學習10個英語單詞”。

制定過程中注意勞逸結合,穿插進行不同任務,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力持續時間不同,要根據孩子自身發展狀況,制定合理的時間安排。

制定反饋方案,完成任務後可以在表格上畫勾,或者貼小貼畫,及時瞭解任務完成情況,利於定期總結反思。

設立獎勵機制,完成任務後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低領兒童可以進行物質獎勵,逐步向精神獎勵、口頭獎勵過渡,有助於孩子內驅力的形成。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告別“拖拉”養成好習慣

寫在最後:

201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進行了第四次“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調查”。

調查顯示,“00”後學習日的閒暇時間時長超過了“90”後,時間管理能力對於孩子們來說,更加重要。

時間管理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經過後天培養的。

在即將開學的日子裡,家長多陪伴、幫助孩子更好進行時間管理,養成好習慣,就可以為入學打好基礎,更好實現過渡,讓孩子更順利地適應校園學習生活。

薩妮兒,二寶媽媽,二級心理諮詢師,育兒育己,成長的路上,給你溫暖和力量,歡迎你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