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覺到了嗎?

你感覺到了嗎?


在這個物質和資訊流動空前快速的時代,因為有太多的東西接踵而來,致使我們毫不在意眼前事、身邊人、正在讀的某個段落、窗前剛剛飛過的那隻燕子——活得過於粗糙與匆忙,以至經過之後,什麼也記不住,什麼也想不起。我們如熊瞎子掰苞米,把歲月扔了一地,卻在地頭上兩手空空、喟嘆不已。曾有人告訴我,不知道為什麼,她對任何事情都很難有感覺,她用盡了一切一切辦法,只為了讓她自己有感覺,但全都無濟於事。她的症狀,讓我想起了中國搖滾之父崔健的一首經典歌曲《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

我沒穿著衣裳也沒穿著鞋

卻感覺不到西北風的強和烈

我不知道我是走著還是跑著

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

給我點兒刺激,大夫老爺

給我點兒愛情,我的護士小姐

快讓我哭要麼快讓我笑

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

發現很多人都患上了一種麻木不仁、丟失感覺、不知趣味的病,整個人猶如橡皮做成的,他們表情呆板,形象模糊,面無表情地塞在擁擠的電梯中,不起眼地混入地鐵站洶湧的人潮裡,默默地站在斑馬線前等待通過的整齊隊伍後,疲憊地沉睡在早高峰滿員的公交車座位上……他們活在這個社會的潛規則之中,活在職場的金科玉律之中,活在世故的熟人社會之中,活在霧霾圍城又流言喧譁的國度中。當他們對許多事情麻木的時候,需要的不再是感覺,而是刺激!如果還想繼續感覺到什麼,那需要的是一次比一次更強烈的刺激。


你感覺到了嗎?

想起心理學家弗洛姆說過,人是唯一能感到厭煩的動物。時間流逝,而沒有什麼令人歡喜或痛苦的事情發生,人就會感到厭煩,因此必須使自己的感覺變得麻木,或者尋找一些哪怕無聊的寄託。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情緒變得很多,感覺變得很少:心思變得很複雜,行為變得很單一;腦的容量變得越來越大,使用區域變得越來越小。更嚴重的是,我們這個世界所有的城市面貌變得越來越相似,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也變得越來越雷同了。我們今天的感覺基本上是被格式化的,是被固定的,尤其是今天年輕人的感覺,主要是來自於互聯網,來自於格式化的影視文娛產品,來自於鋪天蓋地、狂轟濫炸的廣告。在經受影視網劇、收音機及日常生活中各種訊息的轟炸過後,我們的腦回路都是固化的:看到“王老吉”會想到敗火,看到“紅牛”會感覺有能量,想起保健品就想到“腦白金”,看到紅與黃就想到“麥當勞”。消費主義讓人類相信購物是最好的心理治療。只有不停地買,人類才會感覺到自己的辛苦工作是有意義的,才會感覺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真正存在。感覺格式化了的我們,置身於一個個大城市中,幾乎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所有的開心悲傷思念和愛,都那麼輕易的就被時代淹沒。

怎麼去修復感覺、重建感覺?怎麼找到我們個人特殊的認識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我覺得,就是去充分調動造物主賦予人類的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第六感,精微地體驗正在發生的一切,意識之臂向外延伸和探索,撲捉到會引發龍捲風的那隻亞馬遜流域的蝴蝶,然後,那龍捲風就旋轉到意識深處了,抽吸起粉塵般的大量意象、感知、情緒。只有充足的外部輸入與內部挖掘後,我們才可能建立起堅實的感受力。當我們在心靈洞穴裡私藏了大量珍寶後,又能在新鮮事物上進行再一輪的投資了。如此良性循環,一個人的感受力會經由大量的觀察和實踐,得到不斷的鍛造與提升。人生來不平等,智力起點不平等,感受力也有敏銳與遲鈍之別,但任何的天賦都需要後天的發揚光大,而笨鳥先飛、勤能補拙,應該說還是有效的,因為針對性的強化訓練,總能讓一個人的能力可以有提升的空間。


你感覺到了嗎?

有些事物,必須有一種極其細緻而又十分明晰的感覺才能感受它們。有些事物,在正常的狀態下是感覺不到的,但是如果下雨,或者醒來,你會忽然就感覺到了。就好像突然奇蹟般地有了全新的意識,連樹木和天空都承受著不能承受之重,你能感覺到血液在無形地穿過纖細的血管和動脈流淌,周圍彷彿被瞬間照亮了,你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世界,無端端產生了陌生之感,好像以前沒見過,好像離你很遠又很近,宛如人間第一次的誕生。——你一定遇到這樣的時刻,一種閃耀的感覺,突然照亮了存在:可能是屋簷上打盹的那隻貓,也可能是馬路對面的那片繁茂花園,可能是琴鍵下流瀉的一段音符,也可能是校服單車的女孩子無意間的回眸一笑......

一個人擁有絢爛的感覺,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你問她:喜歡一個不可能在一起的人是什麼感覺?

她會說:顧城的短詩《小巷》或許是最美的答案。“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 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 /敲著這厚厚的牆”。有門,可以用鑰匙打開。有窗,可以破窗而入。沒有門,沒有窗,在深深彎進生命裡的小巷,只有一堵厚厚的牆,還有不甘心的苦苦敲擊,一聲又一聲,這就是愛而不能的感覺。

你問她:讀到一本令人震撼的書是什麼感覺?

她會說:是那種激動得說不出話的感覺!是那種急得大汗淋漓卻找不到出口的感覺!甚至會遷怒於作者——為什麼要表達得那麼好,簡直過分!為什麼要寫這麼短,居然就讀完了!感覺自己正遭受一種美的折磨,不由得從心底裡生出了疑問:這究竟怎麼回事,是怎麼寫出來的,怎麼能這樣美呢?

你問他:你明明窮困潦倒一無所有,為什麼還要不停畫畫?

他(梵高)會說:當我畫太陽時,我希望讓人們感覺到它是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旋轉著,正在發出威力巨大的光和熱浪;當我畫一塊麥田,我希望人們能看到麥粒內部的原子正朝著它們最後的成熟和綻放而努力;當我畫一株蘋果樹時,我希望人們能體嚐到蘋果裡面的果汁正把果皮撐開,果核裡的種子正在為結出果實而膨脹……


你感覺到了嗎?

瞧!這些擁有絢爛感覺的人,無論得到或失去,幸福還是不幸,看見什麼都覺得美,都覺得有意思。即使身處灰暗且無趣的現實生活,敏感而多情的感受力,也能為他們找到一個出口,對這個世界的細膩美妙感覺,如春之藤蔓,輕盈柔軟,一寸寸裝點內心的堅硬與荒蕪。

歸根到底,活在人間,感覺就是實相。你對這一切的感覺如何?這才是真正重要之事吧?

我感覺到你,

你就在那裡。

你感覺不到我的存在,

我便不存在。

您感覺到上帝的存在了嗎?

您感覺到空間的存在了嗎?

您感覺到時間的存在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