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開局,順豐扛起快遞江湖大旗

這兩年,快捷、全峰、國通、如風達、全一、品駿等企業先後在快遞版圖上消失,伴隨著大部分二線快遞企業的謝幕,上半場的整合潮結束。下半場,快遞業的競爭主要聚焦到了頭部企業間,不管是拼技術、拼資本,還是拼服務,拼時效……

2020年的開局,雖受春節與疫情的影響,但順豐依然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或將拿下快遞業務量、市場佔有率的開局季賽點。

順豐撐起開局增量

3月18日晚,順豐、圓通、申通、韻達4家上市企業發佈了2月份業績經營簡報:其中,順豐業務量完成4.75億票,同比增長118.89%。

2020年開局,順豐扛起快遞江湖大旗

從各家公佈的數據不難發現,2月是疫情最嚴重的一個月,受此影響,各大企業的業務量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而順豐業務量是逆勢上漲的。對此,順豐控股方面稱,一方面由於2020年與2019年春節假期不在同一期間(2020年春節假期在1月下旬,2019年春節假期在2月上旬),本期工作日營運期間較去年同期增加帶來更多業務總量;另一方面由於本期時效及經濟產品業務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的確,拋開疫情不說,不可否認的是,自從去年5月順豐推出電商特惠件之後,價格是越來越親民。2019年1月順豐單價還處於高位25.01元,到今年2月就變為18.19元/票,近7元的差距。降低價格,疊加高品質服務等因素,順豐的業務量漲勢也越來越喜人。2019年10月、11月、12月漲幅連續3個月超過47%,其中12月更是達到57.84%增速。今年1月、2月業務量增速分別為40.45%、118.89%,增速遠超通達系。與此對應的就是,2019年5月以來業務量開始“瘋漲”,尤其是自2019年8月以後就保持在4億票以上的業務量,12月更是接近6億票。

疫情前,頭部企業通過不斷升級的價格戰以及雄厚的資本投入,讓一波一波的二三線快遞企業退出市場,進行整合的同時迅速瓜分了這些企業的網點、資源、區域、市場等各種資源,進一步提高了市場集中度。順豐通過多措並舉地佈局,也成為了爭奪者之一。

而在當下這個特殊時期,疫情讓復工復產、消費等都按下暫停鍵,在春節前宣佈堅持不打烊的企業,也開始打烊,或是將不少力量投入到抗疫當中,這一點無可厚非,值得肯定。但也就在這時,順豐在抗疫之際,也以自建網絡的優勢與全貨機機隊,以及多元化業務、產品等迅速搶佔市場,將市場佔有率提升到今年2月的17.15%,創下歷史新高。

2020年開局,順豐扛起快遞江湖大旗

根據國家郵政局公佈的數據,2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27.7億件,同比增長0.2%,業務收入完成364.4億元,同比增長4.1%。在全行業全力復工復產下,業務量仍然實現了小幅上漲。顯然,2月的增幅都在順豐這。有業內人士預測,3月的增幅可能依然要靠順豐撐起,儘管3月各大頭部企業都實現了全面的復工,但受到疫區的影響,通過湖北分撥中轉都受到了不少的影響,畢竟湖北多地仍未解封。而順豐的近60架飛機持續發揮著強大的作用,成為其業務量上漲的一大助力。如果正如預測所言,那麼,第一季度的增量都被順豐拿下了。

順豐扛起2020開局營收

前段時間,除圓通與德邦外,五大上市快遞企業們紛紛公佈了自己2019年全年的業績。其中,順豐控股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121.93億元,同比增長23.37%。對此,順豐主要歸功於兩個方面:一是快運和供應鏈等新業務板塊收入繼續保持高速發展;二是在傳統業務上,順豐從市場和客戶需求出發,策略性地規劃新產品和服務,從而帶動了該板塊收入亦以較高的增速發展。

2020年開局,順豐扛起快遞江湖大旗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控股營業總收入增幅雖不及其他快遞企業,但歸母淨利潤表現較好,達57.97億元,同比增長27.24%。這就意味著,順豐強勁的盈利能力,而盈利能力的持續增長得益於順豐在保持對新業務持續投入的同時,科技成果的應用和成本管控措施帶來了經營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對此,資本市場給出了直觀的反應。從春節假期後的2月3日至3月3日,1個月的時間,順豐控股股價上漲了22.59%。機構普遍認為,疫情影響快遞行業短期業務量,加盟制企業相對直營制企業受到的衝擊更大。隨著網購滲透率的提升,疊加政府出臺的利好政策,依然看好行業的長期價值。

2020年開局,順豐扛起快遞江湖大旗

儘管1-2月在春節與疫情的疊加影響下,但順豐在營收上依然十分漂亮。1月,順豐控股速運物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64%至111.5億元;2月速運物流業務營業收入達86.40億元,同比增長77.3%。

2020年開局,順豐扛起快遞江湖大旗

對此,中信證券分析預測,如若3月順豐日均件量可以保持1800~1900萬票,順豐2020年第一季度件量預計同增65%,而且本次疫情有望加速順豐電商件產品拓展,畢竟順豐在去年底已經拿下了唯品會這個大單。前不久,唯品會披露了其未經審計的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及2019財年總體數據。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表示,“順豐服務質量確實不錯,超過我們原來自己做的品駿快遞”,同時從“合作的價格看,成本也是不錯(低)的”。尤其在疫情期間,由於順豐較強實力,保證了唯品會“持續有生意”。因此,沈亞總結認為,“跟順豐合作是一個很對的事情”。另一方面,與順豐的合作,亦較大程度上節省了唯品會的履約成本。唯品會CFO楊東皓表示,終止品駿快遞配送業務帶來了成本的下降和利潤的提升。

在春節及疫情衝擊下,順豐憑藉直營管控以及稀缺的空運網絡,保持正常運營,從而在1-2月獲得業務高增長,其中2月日均件量達到1640萬件。中信證券認為進入3 月,此前疫情期間順豐獲得的增量電商客戶具有一定粘性,部分仍能留存在順豐體內,支撐其業務維持較高水平。中信證券還預測,受疫情衝擊需求以及運營成本攀升影響,預計通達第一季度業績承壓明顯,其中,中通第一季度業績將下降25%以上。

順豐市場佔有率創新高

從1-2月公佈的數據,不難發現,疫情之下各家企業對末端網點管控能力的差異性是被放大的,管控優秀、執行高效的企業在復工進度上推進要明顯比其他企業快,企業之間的業務量分化、營收能力差距也都愈發明顯。

而價格戰仍將貫穿巨頭企業們爭奪市場的整個過程。對此,順豐的決心很大。2019年12月30日,順豐官網發佈服務通知。該通知稱本著貼合市場需求、降低客戶物流成本的原則,順豐對現有中國內地互寄業務的計重規則進行調整,通過優化現有規則來讓利回饋客戶。新的計重規則從2020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短短一則通知,透露著一個重要信息:順豐又降價了。


2020年開局,順豐扛起快遞江湖大旗

順豐此舉,直接打響了2020年快遞降價第一槍,這也似乎預示著接下來的這一年快遞領域的價格戰會更加熱鬧。其實這從順豐2019年快遞單票價格變動就能看出,基本上處於下滑的狀態,從2019年24.85元降到了12月19.3元,下降了5.55元。但隨著價格越來越“親民”——1-2單票收入分別同比下降21.23%與19.01%,分別為19.7、18.19元。

這個當初對價格戰“不屑一顧”的順豐,怎麼也沒有想到將來的一天會通過價格戰來“豪取”市場佔有率——今年2月順豐拿到17.15%的市場佔有率,創下歷史新高。

對此,有業內專家表示,2月數據的情況說明,快遞行業的大變局已經開始,順豐已經“咄咄逼人”地來了,用服務、高超的末端網點管控能力以及多元化產品直接打響了2020年的開局,扛起了快遞高品質發展的重擔。

疫情對中小物流企業的影響嚴重,對上市快遞企業的影響也不小。1-2月公佈數據從另一面反映出,部分頭部快遞企業在運營方面的一些弊端,如末端網點管控、服務質量等。但說到底,1月主要受到春節的影響,2月下滑原因主要還是受到疫情影響,快遞行業此前仍未完全復工,這也是部分其他行業共同遇到的階段性問題。

而就在這個異常特殊的階段,依然有企業背靠強大資本以及商流毫不停歇地進入快遞行業,同時進行快速佈局:如極兔採取一種更加穩妥的起網模式:分批起網,階梯式推進,最終實現國內全面覆蓋。據悉,最快於今年3月份,極兔的第一批省市將正式起網運行,涵蓋國內主要經濟圈和城市。第一批省份起網運營後,其他區域隨後會陸續起網,直至覆蓋全國。再如,背靠京東的一家專注於下沉市場與經濟型商業發展的快遞公司——眾郵也開始起網,開放廣東省、福建省泉州市、江蘇省蘇州、無錫、常州市和上海市加盟。至於這兩家新入局者會發展到一個怎樣程度,無疑都會對當下快遞格局造成一定影響,尤其是通達系企業。

這次疫情,讓順豐在股價和市場上取得了“雙豐收”,實現了強者恆強。而通達系,雖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業績出現下滑,但在疫情後,成本端壓力將會顯著改善,接下來還是有望在第二季度支撐業績增速實現年內高點,但與前者的差距已經不是一星半點了,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快遞江湖的大局或將被敲定。

這樣的順豐,這樣的王衛,其他快遞大佬們慌不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