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復工後的老片重映,如同一面鏡子,照見了未來

繼新疆中影金棕櫚影城之後,目前全國已有13家左右的影院復工,但都集中在新疆、內蒙等低風險省區。開業之初,幾無新片,而好萊塢作為全球電影業的重要基地,重創才剛剛開始,大片不斷撤檔。

對此,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影發行公司發佈通知稱:《中國合夥人》、《狼騰圖》等五部影片將以公益發行的方式讓利給影院。中影根據市場情況以及當前疫情防控的需要,及時拿出票房、口碑較好的影片發行,並且主動和相關片方協商,以公益發行的形式讓利影院,此舉充分體現了中影發行和相關片方的大局意識、社會責任和企業擔當。

一、情懷,可以開啟引流的第一步

影片復映,也許是影院復工之初片源缺乏的有效解決辦法了。不得不說,復映影片絕對有其特定的觀影群體。《金剛經》中有句話:風月無今古,情懷自深淺。翻譯過來就是,風花雪月是不分古和今的,但是人的情懷卻有深和淺的區別。情懷,大約是老電影復映的一大賣點。

很多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江湖,尤其是曾經饋贈了整個青春時代的老電影,無論是張國榮深邃的眼神,還是王祖賢清澈的雙眸,都在很多觀眾心中留下難以忘卻的記憶。2012年的時候,3D版的《泰坦尼克號》復映,那一句:You jump ,I jump. 與那個經典動作,配合celine dion演唱的My Heart Will Go On,今時今日都讓無數影迷落淚。後來,當很多人錯過《一代宗師》的時候,電影選擇了復映,宮二說“我心裡有過你”時落下的那滴眼淚,念念不忘。其實這些電影的票房成績在如今的電影市場算不上風光,但其承載的情懷時至今日仍打動著無數觀眾。

事實上,影片復映,並不是現在這個時候才進入人們視線。2009年,王家衛的《東邪西毒:終極版》,最終獲得了2592萬元的票房,老片復映的熱潮也由此掀起。隨即而來的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2012年3D版本的《泰坦尼克號》,2014年的《大話西遊》,2015年的3D版《功夫》和3D版《一代宗師》,2018年的《阿飛正傳》和《紅高粱》,等等,它們都是以復映的形式重新和觀眾見面。

影院復工後的老片重映,如同一面鏡子,照見了未來

2018年12月14日,由宮崎駿導演的《龍貓》在中國上映。該電影於1988年在日本首映,30年後,由吉卜力工作室進行數碼修復與重製後的高清版本再次與觀眾見面。電影上映6日即突破1.10億元的票房,最終收穫1.68億元票房的好成績。

可見,影片復映也並不是沒有市場。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這些復映影片再以公益或者低價放映的形式讓利給觀眾,是有效果的,為全國影院恢復人氣提供了基礎。免費聚攏人氣、恢復信心,並帶動影院工作步入正軌,這是很重要舉措。

二、復映影片,也是差異化競爭的需要

影片復映不光是為了現階段觀影人氣的恢復,更是對市場的有利補充,在平時都值得挖掘。

顯然,老片復映能夠滿足一部分觀眾的需求。現在,優質影片供應不足,而復映影片能夠重映,恰恰是其擁有優質的內容與口碑,高質量的復映電影就成為增加票房的一個選擇,許多觀眾會抱著“與其看一部爛片不如去看一部優質的老片”的心態走進影院。

觀眾多了一種選擇,對於影院來說,則是差異化競爭的需要。在當前的競爭環境中,如果有哪家影院,能夠把電影復映作為影院特色,倒也能吸引到不少觀眾。所以如果影院在平時能夠更選擇更多的復映片,也不失為差異化競爭手段。所以影院可以把復映片作為一個特色去發展,因為復映片往往都有其特定觀眾群體與市場。反之,即使電影院不播放,觀眾也會到視頻網站上去看,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觀眾的分流,倒不如還不如把復映片做成一大特色。

影院復工後的老片重映,如同一面鏡子,照見了未來

事實上,在膠片時代,在大片缺少的情況下,影院都會放映復映片。到了數字時代,由於密鑰授權的問題,影片復映的情況已經很少見了。但其實這是一個可以開發的市場,無論是對影片價值的發現還是對滿足部分觀眾的需求來說都有積極意義。由於版權問題,這塊市場需要片方、發行方與影院共同挖掘。

三、經典可以以更好的方式流傳

很多人擔心老片的分量不夠,很難引起廣泛關注。很早就有人說:別再用情懷“炒冷飯”。是的,老電影復映並不能單純地與“為情懷買單”劃等號。畢竟,老片在吸引力上遠遠不夠,也不是所有的復映老片都能取得較大反響。所以,復映的老片,也要“花心思”,比如在技術製作和內容完善上動腦筋。

《東邪西毒》重映版本和94年版相比,畫面、時長、配樂、標題、對白、鏡頭上都略有不同;這是經過修復和重新剪輯的。《一代宗師》則補充了不少新內容,投入的資金甚至能趕上重拍一部新片。《泰坦尼克號》,毫不誇張的說它是全球電影史上的一個神話,復映的時候在國內收穫了近10億票房,內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經過修復之後,觀眾能夠在影院感受到無與倫比的視聽效果,觀影氛圍渲染故事情節。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老片重新制作的同時,觀眾會更喜歡電影院所塑造出的震撼視聽效果。

影院復工後的老片重映,如同一面鏡子,照見了未來

一些經典老電影擁有值得稱頌的藝術內涵,無論是藝術手法、拍攝方式還是故事內涵,都為當下的電影製作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運用現代化的思維和技術,把“回頭望”和 “向前看”結合,那麼老片復映就不再完全是 “炒冷飯”,經典值得以更好的方式流傳。

毋庸置疑,中國人其實是很念舊情、舊物的,對器物是“寄情於物,物皆有靈”,對電影則是“觸景生情,睹物思人”。回顧中國電影百年發展史,曾有過復映電影的春天。改革開放初期,“十七年”電影中曾被錯誤批判或禁映的優秀國產影片就曾重新公映,成為了觀影的熱潮,深受到觀眾喜愛。但是白駒過隙,今時不同往日,當時的環境背景無法復刻,今天覆映片所存在的環境大不相同,國家電影局也出臺了《國產電影復映暫行規定》,對復映影片時間、規模、程序都進行了規範,復映電影必定能以更好的姿態出現在觀眾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