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嚴歌苓,王安憶,鐵凝,方方,遲子建當代女作家的藝術創作水平?

S和M是神馬


遲子建,王安憶。嚴歌苓,池莉,鐵凝。方方麼,個人格局不高,作品怨氣太重,屬於傷痕文學吧。池莉被低估了,這個小女人嬉笑怒罵,卻道出了人間的悲歡離合,社會的無常變遷。


當時花開


1.嚴歌苓:以剛柔並濟、極度的凝練語言,高度精密、不乏詼諧幽默的風格為內在依託,與其犀利多變的寫作視角和敘事的藝術性成為文學評論家及學者的研究課題,在多個國家已開展嚴歌苓文學研討會。其創作的“王葡萄”、“扶桑”、“多鶴”等主人公開創了中國文壇全新的文學形象。其作品無論是對於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她吸收西方世界“文藝復興”以來所形成的對“人”的價值觀的透視,開始用西方文藝理論的價值判斷來重新審視“東方人類”。

2.王安憶:可以說在王安憶的創作過程中始終呈現出一種傾向,那就是捕捉蘊含豐富的主題意象,用以營造象徵化的、隱喻性的敘述空間,更是通過在小說中編織一連串的意象,通過意象疊加和組合的方式來結構和拓展敘述空間,使小說文本的敘述空間更富有立體感和層次感。“主題意象在作品中構建起與文本世界相呼應的象徵世界,由於象徵意義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它不顯示精確的語義值,這就使敘述的時空淡化了作品的情節線索和人物性格發展的內在邏輯,造成一種虛實交錯、明暗掩映的模糊風格。

3.鐵凝:早期作品描寫生活中普通的人與事,特別是細膩地描寫人物的內心,從中反映人們的理想與追求,矛盾與痛苦,語言柔婉清新。

1986年和1988年先後發表反省古老歷史文化、關注女性生存的兩部中篇小說《麥秸垛》和《棉花垛》,標誌著鐵凝步入一個新的文學創作時期。

1988年還寫成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門》,它一改鐵凝以往那和諧理想的詩意境界,透過幾代女人生存競爭間的較量廝殺,徹底撕開了生活中醜陋和血汙的一面。

4.方方:方方作為中國當代重要的作家之一創作了一系列影響較大的作品。在方方的創作中她始終以知識分子情懷關注底層,進行底層寫作。可以說,底層寫作一直貫穿在方方的創作之中。在她創作的不同階段,底層寫作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

5.遲子建:遲子建是中國當代具備世俗關懷精神和悲憫情懷為數不多的作家之一。正是這些來自生活本身的情感體驗傳達的真實,來自於作家內心的悲憫情懷,賦予作品打動人心的力量。一個作家能夠放低姿態,貼近民眾,貼近苦難,貼近被遺忘的角落和遺忘的群體,本身就是一種富有感召力的悲憫精神。

自殺、他殺、病死、老死……遲子建熱衷於死亡敘事,這或許因為死亡是人性的自然(按弗洛伊德的術語叫“死本能”),是人的宿命,也是對人性的自然來說最大的神秘。從萬物有靈的角度,人死之後靈魂才可以出竅,才可以獲得更大的自由,更好地表演來自大自然的神秘。遲子建喜歡在血緣關係問題上做文章,其原因也在於此。







銘辰殿下


這幾個女作家,除了遲子建,其他的幾個都與我的媽媽年齡相近。從我個人角度來說,對她們便有一種有別於對其他作者的難以言喻的特別情愫。

而這其中,我要特別談一下王安憶。

可以說她啟蒙了我!幼年時喜歡上文學,王安憶功不可沒。哪怕到了今天,我對她的喜愛和對她文學創作水平的肯定依然是十分堅定的。

十幾歲的時候,讀的第一本王安憶的書是她的中篇小說集《香港的情與愛》,用“一見傾心”來形容是毫不為過的。後來輾轉搬家,這本舊書始終捨不得丟掉。我想,評價一個作者作品的價值,“贏得讀者的心”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標準吧!至於文學地位,就交給那些以此為生的專家們去評說吧。


襟亞


這五位女作家都是當今活躍文壇的作家,她們的共同特點是多年來一直持續馳騁文壇,這對女性作家而言,實屬不易。這幾位作家中,最勤奮高產的作家當屬遲子建,她在長中短篇小說及散文領域都有不俗成就,她的小說一直潛心表現普通人的生活,敘事語言樸實自然,短篇小說以《清水洗塵》《霧月牛欄》《親親土豆》最為著名,中篇小說的創作量在當代作家中首屈一指,最具代表性作品有《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日落碗窯》《別雅山谷的父子》等,長篇小說有《偽滿州國》《額爾古納河右岸》等多部。王安憶的代表性作品有《長恨歌》《天香》《小城之戀》《小鮑莊》《流逝》等,她的小說敘事空間富有層次感和立體感,都市弄堂裡的小人物在她的筆下有種淋漓盡致的美感。初讀嚴歌苓的小說,是她的長篇小說《綠血》,中篇《金陵十三釵》使她擁有更多讀者群,而一部《芳華》更使無數人如痴如醉,嚴歌苓的小說活潑不乏詼諧,敘事語言細密精緻,這在《陸犯焉識》《扶桑》等作品中多有體現,在這幾位女作家中,嚴歌苓的長篇小說創作量應該是最多的。鐵凝的作品富有詩意和時代的厚重感,雖然近些年幾乎沒有長篇問世,但中短篇小說創作依然保持一定的數量。其代表作有《笨花》《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永遠有多遠》《麥秸垛》《哦,香雪》等。方方無疑是一位直面現實的作家,在她的小說裡,我們可以看到底層人群絕望中的抗爭、堅守與不懈的努力,在她質樸的文字裡,我們能夠看到作家的勇氣和自信,其代表作有《軟埋》《風景》《萬箭穿心》《斷琴口》等,長篇小說《水在時間之下》曾入圍茅盾文學獎前二十。








春風化細雨


嚴歌苓的作品讀過《小姨多鶴》、《第九個寡婦》、《鐵梨花》。

她的小說寫得大膽、客觀,讓人信服。特別對《第九個寡婦》中小地主的勤勞致富到被定為地主槍斃的一生,深有感觸。地主——不全是惡霸。

她的作品緣與電視劇《小姨多鶴》引起的……

其它幾位的作品沒讀過,所以沒有發言權。


天意76767


評價作者或文人,作為一般般人評價,只能讀懂她的心聲。女性作家表達,關注的,傾訴的,大都與愛與悲於情於理相關。寫出一部文學作品,都是創造成功。如何評價她的價值,人各不同,價值觀偏博。文學作品,有歷史性,現實性,理性評作家。拷問人性靈魂?


小金1953


你所提到的這些作家,我知道一位,即鐵凝,可能因孤陋寡聞吧。

之所以說只知道其中一位作家,是在有生年,或是說年輕的時候讀過她的作品,尤其她的散文類拜讀較多,其之手跡也碎片式的看到一些,書法的品味亦足,憾是隻欣賞過她的一部小說。

關於鐵凝的作家,我只針對其作品而言,取裁多是現實而符合真實的生活層面,至於作家的個人情況,我是毫無所知。

另外,你提到的其他幾位,想必也是不同類型的作家了,可委實沒有讀過、甚至看過T們的作品或文字,故不能妄下斷論。

所以,提問中的關乎這些女作家的藝術水平,明顯仁者見仁,以先入為主的方式來言,應該鐵凝具足相當而一定的實力,其他者居其後,這為常態,亦屬最切實存在的一面。

當然,末了要講的是,一家個論,不足以為主。


宋春來


她們的文學作品,都是從″女人"視角出發的。是給普通廣大人民群眾讀的文學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