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繼紅,巴德再出徵!

2月20日,一輛滿載醫療物資的運輸車,從成都巴德美際學校出發馳向華西醫院,用一線防疫工作最緊缺的醫療物資解燃眉之急。

藍繼紅,巴德再出徵!

從波蘭到成都,這份跨越9000公里的“巴德”愛心,收穫無數點贊。

與此同時,該篇新聞報道出現了一個教育圈熟悉的身影——知名校長藍繼紅。

提及藍繼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原草堂小學校長、原泡桐樹小學副校長,首屆全國教育創新傑出校長、首屆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首屆成都市特級校長、四川省特級教師,2006年,曾應邀參加溫家寶總理在中南海召開的中國基礎教育座談會……

藍繼紅,巴德再出徵!

擁有如此眾多殊榮,如今出任成都巴德美際學校小學總校長,原因讓人有些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藍繼紅說,這所學校天生麗質。


01

為美而來,有何不可?

與千萬個尋常故事的開頭一樣,藍繼紅與巴德美際的第一次相遇,就喜歡上了這所擁有弗吉尼亞大學建築風格的學校。磚紅色的外牆,有著歲月的沉澱感,風吹日曬後,點點斑駁,更顯古典、厚重。當時的她,還是草堂小學校長。

藍繼紅,巴德再出徵!

但與千萬個尋常故事不同的是,她並沒有義無反顧,大步向前。因為對於藍繼紅來說,中國文化,才是一生摯愛。而今巴德美際迎來新升級,她便正式入駐進來。

“這所學校天生麗質,天生具備文化韻味,學府氣質。”藍繼紅選擇巴德美際的原因,讓人有些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她曾在草堂小學官網的“校長寄語”中寫道:“教育是美的藝術,以美相約,以愛期盼,以水潤澤,以慢守候。”

在她的信念中,教育歸根結底就是一個“美”字。那為美而來,有何不可?


02

以赤子之心的勇氣,改變潮水的方向

2017年,藍繼紅離開草堂小學時,一位教育界的朋友曾問她,為什麼離開?當時她寫下這段話:

我們一定要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然後以赤子之心的勇氣,

去改變潮水的方向。

懷揣這份教育初心,她選擇負重前行,帶著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儘自己所能為中國教育貢獻綿薄之力。

同樣不曾更改的,還有那份對教育品質的追求。一直以來,藍繼紅都在關注孩子的多樣性發展,她認為,除了學業成績,孩子的社會性成長和家庭性成長,也極其重要。

但要關注到每一個孩子,實現個性化教育,於是藍繼紅選擇了巴德美際,決定在這裡,繼續延續她的教育夢。


03

辦一所稱得上中華典範的世界學校

“我要用10年時間,在這裡生根,把它變成有教育之美、人文之美,集文理於一體的多元學習場景。”

在藍繼紅心裡,夢想的學校,一定得是根植中華的國際範兒學校。所以,她給巴德美際的定位是“博採中西創變學習場景,博雅融合影響終生髮展。”

中西匯融,無問西東,以此創造出各色學習場景,讓孩子在一種身臨其境的學習樣態中成長。巴德美際主張的博雅融合,倡導學生文理兼修,善於思辨、交往協作,成為有廣博知識和優雅氣質的人。

通俗來講,就是辦一所對接天性、生長個性、陶養人性,能夠提供更多選擇的屬於中國的世界學校。而這樣的學校,未來將陶養勇於擔當的社會公民,生長敢於創造的精英人才。

藍繼紅,巴德再出徵!


04

讓學生在選擇中“學會選擇”

想要實現如此宏大的學校定位,藍繼紅認為,得有一個相當明確的辦學願景作為支撐。而她的辦學願景,就是辦一所有更多選擇的學校。

因為學會選擇,是人成長為獨立個體的標誌。藍繼紅要讓孩子們在選擇中“學會選擇”。

選擇一:學什麼?

藍繼紅強調,課程是學校的產品,是培養孩子的核心,是他們生長的陽光、雨露和土壤,所以對於課程建構,她格外重視。

除了國家課程以外,學校將提供優能課程、IB課程、超學科大概念融合課程模塊。“我們會打破學科邊界,以一種大概念,組合學科碎片化知識,讓孩子展開相應的探究性學習,這是超學科大概念融合課程。”

在實施博雅教育方面,學校開設了“大師課”,會邀請美國巴德學院教授、學者、校友、學生等,來給孩子們一起交流,讓學生提前感受大學知識的魅力。

學校實行全選課制,學生可根據個人成長需要,自主選擇課程,設計自己的課程標準。除了必修國家課程和校本必修課程,比如國學課程、兒童閱讀課程、書法課程等,還可自由選擇學校開設的走班課、自主定製課程、自我專修課程等。

選擇二:怎麼學?

“學習方式就是生活方式,它會深深地影響孩子未來的生活。”

在巴德美際,學生可以學到多種學習方式。探究式、自主式、PBL項目式、創作式、互聯網學習方式,還有學校所獨有的場景式學習方式。同時,也絕不忽略“老師講,學生聽”的這種接受式學習方式。藍繼紅說,這雖然常見,但卻是最為基礎的,一些知識和能力,需要老師去面對面傳授,不可完全摘除。

此外,學校會對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整合,有助於孩子按照自己進度和節奏來學習。大概念課程,老師會聯合備課,教師工作區也會打造成聯合辦公區,這有利於教師的跨學科備課,也有利於孩子跨學科的深度學習方式的落地。

選擇三:學了去哪?

藍繼紅說:“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小,就把他們的15年全部給定死了,選擇權一定要交到孩子手上。”於是,她為巴德美際學子提供了三條升學路徑。

一條是參與國內的中高考,升入國內名校。巴德美際是一所根植中華的國際範學校,重視國家課程的學習,保留接受式學習方式,在這裡學習的孩子,可以實現與其他學校教學的隨時對接、無縫銜接。

一條是通過巴德美際申請全球名校。另一條則是巴德美際與生俱來的獨享優勢——升入美國巴德學院。每年,巴德學院會向巴德美際提供15個名額,只要成都巴德美際學生達到巴德學院的要求,即可升學。學生也可通過興趣和特長,被推薦進入巴德學院在全球開設的其它分校。

那如果有孩子不確定未來是參加中高考還是國際留學,巴德美際也貼心地準備瞭解決方法。在小學五年級、中學八年級、十年級這三個階段,給孩子提供了三次國內外雙通道雙向選擇的機會。

藍繼紅,巴德再出徵!


05

因志同道合的夢想而相遇

“我堅信,不是你找好一幫人去出發,而是在出發的路上,你必將會因為大家有志同道合的夢想而相遇。”

在巴德美際與藍繼紅相遇的這群老師,有著4個共同的特點。

他們都熱愛教育,深諳生活與事業的平衡之道,是有人文溫度的人;

他們不僅僅是學生的引領者,而是協助者,用專業與親和,幫助支持孩子自主生長;

他們有著良好的教育教學技巧,變無趣為繽紛,為孩子點燃探索世界的熱情;

最後,他們永葆謙遜的心,謙卑於兒童,以生為師,用生命哺育生命。

這樣的教師團隊,是如何構成的呢?藍繼紅認為,骨幹教師和一定比例的新教師,可以保持教師團隊的永久活力,避免整個團隊落入依葫蘆畫瓢的俗套裡去。

據悉,目前巴德美際小學部主要骨幹教師已到位,其中大部分教師來自成都新老五朵金花,他們中有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各級賽課、論文獲獎者等。

據瞭解,成都巴德美際學校是一所K12一貫制學校,涵蓋小學、初中、高中和定製化特色高中。學校採用小班化分層教學,每班不超過30人,走精品定製路線。

“為了聚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因為生活重塑教育,因為未來重構教育,因為孩子重立教育,不計成敗得失,今生夢想終需一試,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藍繼紅表示:自己先做個現實主義的思想者,理想主義的造夢人,長期主義的行動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