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闆必先會算賬,多少好生意,最後都倒在了不會算賬上!

商業時代日新月異,變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同步發生變化的還有商場環境和商業模式,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更是紛亂複雜。

越來越多的人走向創業,期待憑自己之力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命運,然而在付出了無數的辛苦和汗水之後,相當多的人最後的結果都是難遂人願。除了眾所周知的原因外,還有不少普遍性的原因是未能被大家所注意到。其中,一個首要原因是連最重要的一筆賬沒算明白,那就是——利潤究竟是怎樣產生的。今天,就這個問題做一些探討和分析。


當老闆必先會算賬,多少好生意,最後都倒在了不會算賬上!

一說到利潤,大家的觀點一般都是,選擇一個利潤高的商品去經營,大家的口頭用語是:“某某行業利潤很高,選擇一個利潤高的行業準沒錯”,這樣的表述大家都見過。然而,仔細一觀察會發現,大家所表達的利潤其實說的是利潤率,描述某個行業利潤一般說是百分之多少的利潤,而他想要的利潤卻是一個時間段最終產生的結果。顯然,利潤和利潤率被混淆了。

經商的人本能上覺得利潤率越高,利潤自然也就越高,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事實上,很多行業的利潤率和利潤是成反比的,利潤率越低,利潤反而越高。但現實中,絕大多數的人都不這麼認為。我們繼續來給大家分析。

不同的行業獲取利潤的方式有所不同,利潤率和利潤成正比的一般是製造業。大家知道,我國改革開放後的高速發展,依靠的主要就是製造業。由於中國有極大的成本優勢,因此靠著人口紅利使得製造業的發展非常迅猛。在這樣的背景下,製造業的運營理念很多就被自然而然的傳承了下來。其中,追求高利潤率、利潤率高就等於利潤高這樣的觀點就是從製造業中所沉澱而來的。

這樣的觀點,適用於製造業,但並不適用於其他行業,例如對於流通業、某些服務業來說這個邏輯反而是錯誤的。但這樣的觀點影響力卻非常大。

讓我們通過一些案例來進一步深入瞭解這個問題。

比如服裝廠,生產牛仔褲,假如每條褲子的成本是50元,那麼工廠的批發價無論如何不能低於50元,加上一定的利潤,根據採購數量的多少其批發價一般是70-90元之間。這樣以來工廠的利潤率是28.6%-—44.5%之間,工廠的最低極限就是60元,如果低於這個數的話,它就沒什麼利潤了,如果想拿到60這個價格,是基於先付貨款和數量巨大兩個前提下才能做到。

這其中,有一個事實被忽略了——工廠除了50元的成本外,其實還存在一個更重要的成本——時間,比如每天工廠的產量是1000條牛仔褲,那就意味著1000條牛仔褲必須要消耗8小時的工作時間,而50元的成本僅僅指的是原材料、人工、機械損耗、能源等,這8小時就是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視的隱性成本。

如果一個商人到這個廠家訂購3萬件牛仔褲,那麼這個工廠就必須要一個月後才能供貨,這一個月的時間就構成了成本。假如商人要求廠家一個月後提供6萬件,那麼廠家將會毫無辦法。要想完成這樣的目標,廠家只能是採取這樣幾個辦法:A、讓工人兩班倒加班;B、增加一倍的工人和設備數量。可是,無論採用哪個辦法,都得支付對等的貨幣成本,如加班工資和設備費用等,本質上還是沒有降低時間成本,只是把時間成本轉移了而已。而每件牛仔褲自身的實際成本沒有任何變化。


當老闆必先會算賬,多少好生意,最後都倒在了不會算賬上!

這種規律對於所有的製造業來說都是存在的,因此製造業的利潤只能嚴格控制利潤率才能實現,這都是因為其隱性的時間成本是無法規避的。

再看另外一個行業,比如那個做牛仔褲批發的貿易商,他的帳和工廠就完全不同了。

他拿到牛仔褲或許是70元,這個70就是他唯一的成本,沒有隱性的時間成本。因為理論上他可以向下遊無限供貨,無論是要3萬還是30萬,他都有辦法——因為他可以瞬間找到10家做牛仔褲的廠家,時間成本在他這裡不存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 他的利潤率完全不受限制,某種情況下,他都可以低於70的進貨價銷售——表面的損失其實是用其它辦法彌補回來,例如廠家返點、金融等手段,但是廠家卻永遠不可能以低於50的成本價給你。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廠家、銷售商的獲利邏輯完全不同,表面上看都是產品的數量越大越好,但廠家的數量是有瓶頸的,而銷售商確實無限的。因此,兩者的贏利模式就會大不相同。

可是,現實中,很多商家卻搞不明白這個邏輯,比如,一個家裝公司的老闆本質上就是銷售商而不是製造廠家,但是他算賬的時候卻按照廠家的邏輯來展開,盲目的追求利潤率,總覺得35%的利潤率就一定比30%的利潤更賺錢,似乎利潤率高了他就掙錢了,或者喜歡承接別墅等大金額的項目,內在思維都是一脈相承——沒有搞明白自己在商業鏈條中的位置。殊不知,不同的條件下,利潤率和利潤其實成反比的。

如果轉變一個身份,情況就又變了,如果這個老闆做的是工裝項目,那麼他就必須按照工廠的邏輯來計算利潤,和家裝剛好是兩個相反的思維。

以上表述,也僅僅是涉及到如何算賬這個環節,事實上,如何算賬也只是一個項目贏利模式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個創業者所從事的事業,首先就得弄明白贏利模式究竟是怎樣構成的,贏利模式是一個項目核心裡的核心,也是未來獲取融資的最重要前提。贏利模式之外的手段,本質上都是為贏利模式服務的。只有能清晰呈現出運營手段是如何支撐起贏利模式的實現過程,才能證明整個商業模式是具備可行性的,才能去大規模市場化運作和引進天使、VC以及PE的介入。

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創業者要想成功,首先就得搞明白——自己的項目究竟是如何賺錢的。


當老闆必先會算賬,多少好生意,最後都倒在了不會算賬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