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之子入美籍,且侮辱同胞:你自以為優越的樣子,真噁心

01

近日,上海四重奏二提琴手、美籍華人演奏家蔣逸文在劉韻傑的言論下進行了侮辱同袍的評論,引發軒然大波。

著名教育家之子入美籍,且侮辱同胞:你自以為優越的樣子,真噁心

隨後,蔣逸文並被上海四重奏要求離開,而聘用他的天津茱莉亞學院也緊急發佈聲明宣佈解除了與蔣逸文的聘用合同。

著名教育家之子入美籍,且侮辱同胞:你自以為優越的樣子,真噁心

蔣逸文出生於北京一個音樂世家,在1985年獲得美國麥道全額獎學金之前的23年,他都生活在國內,算得上是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其父親蔣雄達是中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還曾兼任過解放軍藝術學院小提琴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號稱“中國小提琴之父”。這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為中國培養了無數的音樂人。

其兒女卻紛紛宣誓加入了美國國籍。兒子蔣逸文,近年來隨著上海四重奏在國內不斷巡演賺著國內的錢,背後卻對祖國“棄之如敝屣”。

父親蔣雄達在事後緊急發文道歉,痛斥兒子自我膨脹沒有愛國之心。

著名教育家之子入美籍,且侮辱同胞:你自以為優越的樣子,真噁心

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火遍全網的澳籍華人“跑步女”,無視防控工作,堅持不戴口罩去跑步。結果被拜耳公司辭退,同時還遭遇中國“退貨”。

因為“海外”的這層鍍金,他們並誕生了高高在上的自我優越感,甚至嫌棄自己的“根”。

有個做口罩工廠的網友分享過一個事情。

2003年非典時,歐美的客戶會主動關心他們,甚至送上緊缺的口罩。但是到了今年的新冠疫情,一些歐美客戶只是用隨意的語氣說:“這個訂單你能不能做?不能我就給東南亞。”

他直言,很多歐美客戶有優越感。所以他們接待歐美客戶時,會故意裝窮。有時候,歐美客戶來看他們的工廠,看到廠房弄得很好,會不平衡。所以他們很多外貿的老闆平時開豪車,接客戶開一般的車。

而很多在這種優越感耳渲目染下的人,也變得開始自恃其高。在職場上,這種因為“海外鍍金”經歷,而高高在上的人也不少。

著名教育家之子入美籍,且侮辱同胞:你自以為優越的樣子,真噁心

02

我們以前公司的IT部門新招聘了一個在海外獲取學位證書,工作經驗卻只有一年的產品經理。對於他的評價,無論是上級還是其他員工,都高度統一意見:“會扯。”

在開會討論行業的趨勢發展時,他能從各方面抨擊阿里、騰訊、百度等大公司在其中的愚蠢與不足。

在部門內部需求會議時,他能慫項目經理,慫技術人員,嫌棄他們思想“滯後”,跟不上時代。

私下聊天時,言談裡也無處不對自己的“根”進行諷刺,直言要是有錢早就移民了。

在崗位競聘的演說上,他能製造非常好看的PPT,用各種所謂的“時代潮流”詞彙與概念,包裝他的規劃。

當這位產品經理,通過自己“動情”的演說,獲得了總經理的刮目相看後,製作了一系列的團隊調整。

結果,他的調整給團隊帶來了嚴重的反彈,很多骨幹都提交了辭呈。為了彌補骨幹離開造成的團隊力量薄弱,他跑到自己所在的原IT部門挖技術骨幹。

原IT部門的那位骨幹一聽說總經理可能要把他調到那個產品經理的團隊,二話不說向人事提交了辭職申請。直到總經理同意他繼續留在原團隊,他才取消辭呈,場面一度讓那位產品經理十分尷尬。

無論是留學,還是旅洋,我們都會接觸感受不同的國家文化與體系,其中也必定有值得我們追崇,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但如果以此來凸顯自己的優越感,並將這份優越凌駕於能力、規則、經驗、貢獻之上。無疑,也只是陷入了自我的麻醉之中,惹人厭惡罷了。

著名教育家之子入美籍,且侮辱同胞:你自以為優越的樣子,真噁心

03

優越感,從來都不是你自恃的,而是由別人尊敬你所給予的。

我們以前IT團隊還有位同樣留洋歸來的碩士,負責公司平臺的大數據工作。

在討論平臺的瓶頸與規劃時,他總是能安靜地傾聽其他人的經驗、建議,然後再結合自己的想法和大家進行討論。

他要求團隊的所有人要重視所有出現的預警,保障平臺的正常運行,而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當平臺性能出現預警時,無論是在家陪伴家人,還是正在熟睡的凌晨兩三點。他都能快速放下一切,跑到電腦前遠程查驗,解決出現的問題。

在日常下班後以及休假的時間段裡,預警支持人員的名單中,他一定會把自己也放進去,與團隊中的下屬一同輪班。

其他團隊中的人對於一些設計不知道怎麼做時,會找他團隊協助。

在經過與上級的溝通認可後,他也會帶著團隊成員積極幫助其他團隊解決一些設計問題。

認真負責,能力強卻又謙虛,總是能衝在最前線幫助團隊分攤壓力。種種作為,讓團隊中所有人都對他非常尊敬。其他部門的領導與員工,都會親切地稱呼他為“x哥”。

當家裡遇到急事需要請假時,上級會給他算正常出勤,大家也不會嫌棄不公平,覺得他值得。當員工聚餐時,其他的領導員工,也會非常樂於為他敬上一杯酒以示尊敬。

從不自恃其高,但其他人卻願意尊予其優越

著名教育家之子入美籍,且侮辱同胞:你自以為優越的樣子,真噁心

04

1985年,21歲的馬雲還只是個致力於提高自己英語交流能力的無名小卒。

有次,他澳洲的一位新結識的朋友邀請他去玩。

於是,馬雲在澳洲的29天旅行,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馬雲看到了國外的發展與繁榮,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當時的國內才改革開放沒多少年,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

換作有些人,可能只是會覺得國外的“月亮”比國內好,甚至為自己的這段國外經歷而自傲。

但馬雲在看到這些後,在自己的心中植入了一個信念:中國需要改變,而他,想做那個能改變中國的人。

著名教育家之子入美籍,且侮辱同胞:你自以為優越的樣子,真噁心

這股信念,也確實讓馬雲給做到了,成為了改變中國的人,也為他贏得了無數人的尊敬。這份尊敬,不侷限於國內,還有世界各國。

2015年,在一次與韓國的會晤中,韓國副總理對馬雲說:“真希望你是韓國人。”

馬雲卻直接回答道:“我是一個完完全全中國製造的人。”

著名教育家之子入美籍,且侮辱同胞:你自以為優越的樣子,真噁心

著名教育家之子入美籍,且侮辱同胞:你自以為優越的樣子,真噁心

一句簡單的“完完全全中國製造”,表明了馬雲對自己的態度。

看到其他國家優秀之處,學習他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再去改變自己的祖國。馬雲是這樣想的,他也做到了。

馬雲的貢獻,也為他贏得了許多的優越。但這份優越,是大家打心底裡願意給到他的。他為中國所做的貢獻,值得。

前段時間,各地援鄂醫療隊紛紛結束長期的“戰鬥”,踏上了歸鄉的路途。

無論是武漢還是家鄉,大家都為他們送上了最高禮遇,予其優越。

著名教育家之子入美籍,且侮辱同胞:你自以為優越的樣子,真噁心

武漢送別援鄂醫療隊

著名教育家之子入美籍,且侮辱同胞:你自以為優越的樣子,真噁心

“鐵騎”為返回的醫療隊護航開道

這份優越,我們願意予以,他們也值得。

寫在最後的話:

你可以驕傲,但請時刻記住你是誰,你來自哪裡,你做過什麼貢獻。

優越感,從來都不是你自恃的,而是別人所願意給予你的。放低自己心態,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