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Dior x Air Jordan 1 可以說是近期話題度比較高的鞋款了,不僅是奢侈品牌聯名,超限量,入手難度超高,發售形式至今不清晰,而且還因為疫情的影響,宣佈「無限期」延遲發售,這一連串的操作,讓鞋迷們對這雙鞋更加期待。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也正是這時候,一波打著「小 Dior」名頭的「普款」AJ1,閃亮登場。懂球鞋的人看到「小 Dior」這個名字,大概還能知道是哪雙球鞋,但我相信大部分人真的會以為這是一雙 Dior 聯名的球鞋。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說實話,這長得像 Dior 聯名嗎?


其實除了「小 Dior」之外,我們還經常會看到什麼「小椰子」「小扣碎」「小 Gucci」之類的名稱,但實際上,這些球鞋跟原本的鞋款都沒啥關係,大部分都只是配色類似而已。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adidas Tubular Shadow

江湖人稱「小椰子」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品牌為什麼會推出

「小 Dior」這種配色?


#消費者有需求


說起最早的「小字輩」球鞋,我想在大家印象中基本都是「小閃電」吧。「大閃電」Fragment x Air Jordan 1 當年推出之後,立刻以超高的人氣席捲鞋圈,雖然設計上簡單直接的「印章」加「換色」,但也妨礙不了它成為那個時期的「鞋王」。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Fragment x AJ1「大閃電」


至今仍高達 2W 的價格,足以說明它的地位和人氣。這樣一雙「跨時代」的鞋款,肯定是每個鞋迷心中的夢,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出 2W 來買一雙鞋啊,怎麼辦呢?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消費者有需求,那就得做啊!平價替代品,就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


#蹭熱度


除了消費者本身有需求以外,生產這種「平替配色」的另一個理由,無疑就是蹭熱度了。「大閃電」這種「原版」的球鞋熱度高,但畢竟大多數都是限量,甚至超限量的鞋款,熱度再高,賣完就沒了。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繼續生產聯名的限量產品,既要花錢合作,宣傳,又不能做成大貨降低了其「價值」,那作為商人來說,何不蹭一下熱度,推出幾個相似配色的普款,既不用再次花錢宣傳,又能生產大貨賺錢,也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一箭三雕,豈不樂哉。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為什麼會有「小 Dior」

這種名頭出現?


#品牌誘導


從品牌的角度來講,自己宣傳的時候肯定不會寫出「小 Dior」「小椰子」這種詞。但說實話,生產出這種長得如此相似的鞋款,不就是在悄咪咪地誘導大家聯想到「原版的球鞋」嗎?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就比如這雙人稱「小 350」的 Tubular Shadow,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你是不是會聯想到 YEEZY BOOST 350?


#媒體、鞋販子帶節奏


在品牌的誘導之後,就是媒體和鞋販子的帶節奏了。一般我們看到「小 Dior」「小椰子」這種詞語,都是在媒體的文章,或者鞋販子的賣鞋文案中。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從媒體的角度來說,起「小 Dior」這種名字基本就是為了更加通俗易懂地介紹一雙球鞋。畢竟過於專業,完整的介紹,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還不如給它起一個「名頭」來得簡單。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而在鞋販子的角度,當然就是為了把鞋款賣出更好更高的價格了。在這個 AJ1 熱度已經褪去了不少的時期,給一雙普款 AJ1 Zoom 冠上「小 Dior」的名頭,就又能炒起來。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給一雙原本店裡擺賣的普款 AJ1 Mid 冠上「小扣碎」的名頭,就能賣出 3k+ 的高價。簡簡單單就把「韭菜」割了,何樂而不為?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增加鞋款的記憶點


此外,給鞋款起「外號」其實也是為了讓人更容易記住一雙鞋。就比如當你買了新鞋,跟別人聊天說起來是買了「小 Dior」的時候,他可能很快就能反應過來是哪雙鞋,但當你跟他說你買了 Air Jordan 1 High Zoom R2T「Racer Blue」,他應該只會呆呆地看著你,然後問:那,究竟是哪雙?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網友的看法


那對於這種「小 Dior」「小椰子」的名頭,其實大部分人相信都跟小編我一樣,看到後只會吐槽一下:這兩雙鞋哪裡像啊?比如這雙「小倒勾」,除了顏色有那麼一點點類似,哪裡像倒勾了?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倒勾說:我不認你這個親戚


但是,也有網友覺得為普款改「小 Dior」這種名字,就是在「恰爛錢」,炒鞋無下限,等等......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不管是蹭熱度也好,恰爛錢也好,讓你更好地記住一雙鞋也好,買鞋這件事還是得看自己喜不喜歡,總不能因為一個「小 Dior」的名頭,就無腦沖沖衝吧?都經歷了那麼多次「沖沖日」了,鞋販子的炒鞋套路應該都懂了吧?不要再因為一個「小」名頭,就讓別人割你韭菜了。


Instagram,Google,Weibo


真以為加個「小 Dior」的名頭,就能繼續割韭菜?


互動話題:

你有因為「小 Dior」這樣的名頭

無腦衝過鞋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