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公安“戰疫堡壘”凝聚強大力量

面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荊州公安全體民輔警堅定信心、敢打硬仗、衝鋒在前,用生命捍衛守護人民群眾的健康。

戰“疫”一線,一個個臨時黨組織匯聚強大能量,一支支民警突擊隊衝鋒陷陣,一座座戰鬥堡壘巍然矗立,它們凝聚起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

小區被隔離,民警成了1500餘名居民“定心石”

1月31日,荊州住有1500餘名居民的某小區有業主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為疫情防控需要,荊州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決定對該小區採取封閉式管理。

得知小區被隔離後,荊州市公安局荊州分局東城派出所副所長邱炬迅速號召同住在該小區的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民警張林波、東城派出所民警杜德強、川店派出所教導員王榮、市交警一大隊東門警務站民警高峰、西城派出所民警蔡超等行動起來,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成立臨時黨支部,有序開展治安維護、情緒安撫、蔬菜配送及發放等工作,及時為小區業主排憂解難、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居民恐慌情緒。

2月1日下午,面對小區門口的黨旗,被推舉為臨時黨支部副書記的邱炬帶領12名支部黨員舉起右拳,重溫入黨誓詞。這座臨時“堡壘”,將他們心手相牽,戰鬥在小區抗疫的最前沿,成為內外聯繫的紐帶,是1500餘名居民的“定心石”。

“越是關鍵時刻,越要彰顯共產黨員先鋒本色。現在,小區就是我們的戰‘疫’主場!”邱炬說。

他們把防護服穿成了“記事本”

在戰“疫”進入膠著對壘的關鍵時刻,荊州某小區多位業主被確診。2月22日,荊州公安派出一支“疫區衝鋒隊”,由沙市區分局勝利街派出所所長代睿帶領15名衝鋒隊員,從居委會手上接管一疫情嚴重小區,保障97戶201人的日常生活。

“1901張師傅的酒精、降壓藥奧美沙”“1501劉姐的電池、奶粉”“2204周師傅的甲硝唑”……

這些字,寫在一件防護服上,內容是群眾所需購買的物資。

穿著這件“絕版防護服”的,是荊州市公安局沙市區分局勝利街派出所所長代睿。

“字都是我寫的。”代睿說,防護服沒有口袋,拿本子佔手,不方便。護目鏡起霧視線模糊,寫在紙上的字太小,看不清,又怕漏掉居民的需求,乾脆都寫在防護服上,“手臂上寫的藥品等,胸前和腿上寫的是生活用品。”

每天,代睿和隊員們騎著三輪車,按照物資清單和防護服上的記錄,一樣一樣採購。

“平均每天要運送100餘份物資,一趟趟跑、一袋袋扛。”代睿說,每次送完物資,汗水從防護服的袖子直往外流。

民警的付出,大家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有的業主留言,“你們把苦、累、怨留給自己,將樂、安、康送給我們。也請你們萬萬保護好自己,待陰霾褪去、春暖花開,和家人好好團聚!”

派出所把執勤點設在生產“N95”企業門口

“荊州思創科技內外一切正常。”

1月30日13時30分許,荊州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聯合派出所女民警謝楷模,在微信工作群內報送現場情況,回傳了一張戴著口罩執勤的圖片。

女民警謝楷模值守的地點,正是荊州市思創科技公司的大門口。廠區內,80餘名員工正在加班加點,生產湖北疫情防控一線最急需的兩款N95口罩。

疫情發生後,武漢及全省各地有關企業、單位,發來的採購函如雪片一般。公司還有部分人員滯留在外地,沒有實現全負荷生產,新增設備還未到廠,面臨原材料不夠,產能跟不上的問題。

在各廠區巡邏的派出所所長唐家輝得知情況後,決定把民警執勤點搬到廠區大門口,為企業點對點服務,每天不少於3次巡邏防控,每班不少於2名警力,到企業搬運物資,為需要運送物資的車輛和人員及時開具證明,全力以赴保障企業正常生產。

除此之外,針對企業原材料短缺的問題,聯合派出所民警將企業負責人邀請加入《聯合派出所警企之家》,發動轄區其他企業尋找貨源。“荊州思創科技原材料緊缺,急需克重60克、寬幅26的無紡布……”信息被廣泛轉發,尋求社會各界幫助。

在社會各界傾力協助下,原材料短缺問題很快得到解決,荊州思創科技全力以赴投入生產。

7名輔警組成的“疫情防控轉運送治突擊隊”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沙市區公安分局由李興龍、杜雄、王風華、劉學光、彭彪彪、潘傳清、羅一清等7名輔警組成的“疫情防控轉運送治突擊隊”,密切配合區衛健局、各街道(鎮)做好發熱人員和密切接觸者的轉運收治工作。

2月5日起,隊員們每天奔走於各個小區和篩查隔離點之間,沒準點吃過一餐飯。

轉運流程十分嚴格,接到指令後,隊員們要將全身上下包裹得密不透風,抵達患者所在小區。對行動不便的居民,他們或扶,或背,或抬。

每次轉運結束,他們都要對車輛全面消毒、通風。一天忙完,貼身的衣服溼得能擰出汗水來,耳朵和臉上也被勒出一道道印痕。

“體溫36.5°C,身體無不良反應!”每天早晚他們都在群組裡報告個人身體健康狀況。

因工作面臨感染風險,單位為他們安排了臨時住所,每天完成任務後,自行隔離。除了轉運的患者,他們基本不接觸其他人,包括他們的家人。

據統計,團隊累計出動90餘次、轉運120餘名發熱人員和密切接觸者,為全區“應隔盡隔、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做出突出貢獻。

臨時團支部衝鋒“疫”線

2月8日,石首市8位平均年齡19歲的“預備警官”,聚在抗疫一線成立“臨時團支部”。

“臨時團支部”8名團員分別來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湖北警官學院、武漢警察職業學院3個公安高等院校,今年春節回石首後,他們因“預備警官”的共同身份相識。恰逢新冠肺炎爆發,只能在家中隔離。隨著疫情形勢嚴峻,堅守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的警力逐漸吃緊。獲知這個信息後,隔離期滿的伍立軒、陳自豪和張津偉等8名“預備警官”迅速發出“參戰申請”,積極請戰。

當天,8名“預備警官”就被臨時編入筆架山派出所抗疫工作專班,在正式民警的帶領下,主要負責轄區巡邏防控、卡點駐警和盤查勸返工作。工作中,他們既有警校學生的謙遜文明,也有公安民警的理性嚴整。身穿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口罩手套一上陣,他們是這場疫情阻擊戰的真正戰士。

“上崗”不到一天時間,“臨時團支部”已確保兩個駐警卡點的車輛“零通行”,成功勸返群眾出行100餘人次。

人民公安大學在讀學生、該“臨時團支部”團支書陳自豪說,越是艱難險阻、越顯青年擔當,在疫情防控一線戰鬥,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和鬥志,我們齊心請戰,以自身微薄力量阻擋疫情,這是我們的共同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