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老師上課都是按課件或者書上念,那為什麼還要上課呢?把資料給我們就可以了,這種心態感覺不對,怎麼改?

劉禹祺---


首先我問你兩個問題,(1)老師的資料或課件發給你,你會認真看嘛?看的效果如何?(2)老師在上課時,是不是都是照本宣科?有沒有補充?有沒有師生互動交流討論解決一些問題。這兩個問題想通了,你的想法應該可以轉變過來。

第一個問題,我想表達的是:老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領者。教學資料的選擇,課件的製作過程,體現了老師的智慧和價值。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也會通過聲音和肢體語言,將知識通過合適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學生通過眼睛看課件,耳朵聽聲音,隨著老師的教學節奏積極開動腦筋。如果把課件發給學生,並督促學生認真閱讀課件,再提出一些問題組織學生自學。(線上教學階段,有部分老師就會這麼做)這樣也是很有效果的。即使這樣,教學的效果還可以再提高一些,還是需要教師適當的講解的。

第二個問題,我想表達的是:老師是課堂教學的指導者,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學習是一個積極的腦力勞動過程。知識的消化鞏固需要積極的師生、生生交流互動。在互動中,你思考了,你討論了,甚至有機會展示交流了,知識才會逐漸內化於心。上課時,老師對疑難問題的一步步講解或者方法指導,肯定更有利於你的學習。

當然,你的想法其實也很好。你說的實際上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越往高學段,自主學習越顯得重要。老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說得就是自主學習、自我鑽研。你會發現,即使是博士生,也有導師。那個階段,教師講得肯定很少,點撥一下,把把大方向,其他靠自己的探索研究了。

最後,說句實話。老師也想輕鬆一點。如果可以不上課,只靠學生自學。那樣當然好。希望我們能夠達到那樣的境界。





初中化學空中課堂


你說的這種現象在大學裡面是非常普遍的,有許多老師上課都是讀PPT,這種現象不是個別學校有的,就算是985也一樣。老師在上面假裝上課,學生在下面假裝聽課。最後考試放放水,你好我好大家好。那沒有學生舉報嗎?沒有,只要考試給學生及格,沒有人會在乎有沒有學到東西。因為大學的課程很多,有很多課都是沒有用的,尤其是一些選修課,我們把這些課稱為“水課”。對於水課學生不但不會舉報,而且還會有大批的學生報,原因就是考試好通過。每年選課的時候,同學們都會向學長學姐打聽哪些課比較好通過。



這種現象到了研究生階段就更嚴重了,就算是讀PPT你也得一節一節把課上完,有許多老師連PPT都懶得讀,就上開頭兩節課,剩下的課程讓同學們去做PPT,然後每個人上去講。如果你們讀過研究生,對這種現象應該深有同感。但是我們又很難說這種方法做的不對,因為研究生階段本來就和大學的培養目標不一樣,讓同學們自己去找資料,然後自己上臺講,也算是一種培養方式。但是對於老師來說確實比較輕鬆。


那為什麼會導致這種情況出現呢?歸根到底是學校對於教師的考核標準造成的。你教課教的再好,比不上發一篇高水平論文,評職稱之類的東西,最終看的是你學術成果,而不是你教學好不好?就算你每年都被學生評為“我最喜歡的老師”,等到評教授的時候照樣沒用。把老師上課讀PPT這種現象說成是老師不負責任並不妥當,因為老師把時間花在做實驗寫論文上,遠遠要比把時間花在備課講課上的投入產出比較高。

如果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改變教師的考核標準入手,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在整個評價中的佔比,只有這樣才能讓老師真正的重視起教學。


考研小秘書


上課完全順書溜的老師肯定算不上一個好老師,但上課認為老師講的書上都有而不認真聽講的學生也是有問題的學生,是不會聽課的學生。

一、老師上課應該將課本知識進行整合,並進行補充和延伸,以幫助學生理解。

一個好的老師上課絕對不會照本宣科,會在講課時加入自己的理解,並對課本知次進行重新整合,補充一些習題,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對課本例題進行行變形,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二、“滿罐不響,半罐晃盪”,形容那些自認為什麼都會,其實一知半解的人,再形象不過了。

我今年帶複習班,班上有幾個學生自以為複習的內容都學過,上課不聽埋頭搞自己的事,結果考試下來成績始終不太好。老師都是經過高中、大學一步步走出來的,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的經驗可以讓學生少走彎路。

三、改正措施:課前預習,找出重難點,上課帶著問題去聽課。

老師怎麼去講,學生無法去幹涉,但我們可以在課前進行預習,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然後帶著問題去聽課,聽聽自己的理解和老師講的有什麼不同,這樣效率會更高。

我在帶課時發現一個現象,那些學習好都比較會聽課。老師講課照顧大多數學生,有些學生嫌慢,有的嫌快。人的精力也時有限的,不可能整堂課全都全神貫注。尖子生會提前找出自己的問題,每當老師講到重點和難點的地方,他們總是聽的非常認真,還不時去寫寫算算。

總之,只有會聽課,帶著問題去聽課,才能有的放矢,也才能效率最高。


教育黃金眼


您好,我是愛好中草藥的數學老師。老師上課按課件或者書本上念,這個在大學裡比較多些,因為對於大學生都具備自學能力,講師教授只需要稍微點撥就可以,但對於中學小學老師是不建議的。

一、對於語文英語社會等文科類,這個照書本上或課件念是可以的,這些課往往抓住了大概意思就好了。

二、對於數理化,這樣的教學方式老師是極力反對的。如圖1:

此為平行線之間距離的性質,如果用課件或照本宣科沒有形成師生互動過程,那麼學生對這個這節課所學知識理解掌握是不深的。再如圖2

該知識點變形成不是垂直線段考查學生,那麼學生就會混淆,以後放入試卷中作為選擇題來考,學生做題更是似是而非。像這樣的性質,需要推理證明過程老師最好在課上證明學生看,然後讓學生上講臺黑板上證明這樣加深印象,對知識點掌握熟練都有很大的好處。

結束語,作為理科老師我個人建議,最好不要只講課件或只念書本不教透知識,這樣受教育的學生接受到的知識是一知半解的,特別數學老師一定要講透原理引導學生髮散性思維。

以上是個人對數學教學之個人之言,不足之處歡迎同行指正與交流!


愛好中草藥的數學老師


首先,我覺得老師上課肯定不是都按課件或者書上唸的,尤其是理科科目,老師只念唸書,學生就能聽懂,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其次,把資料直接給學生也不是不可以,這要分情況來說。

  • 複習階段,只是對知識點進行復習和鞏固,可以直接給學生,老師負責檢查鞏固即可。

  • 新授課,識記性內容較多的,可以直接給學生。

  • 文科科目,語文、政治、歷史等科目的部分內容,可以直接給學生。

  • 理科科目,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需要老師講解,不建議直接給學生。

  • 學生基礎好、自學能力強的,可以直接給學生。
  • 學生基礎差、自學能力不強,不可以直接給學生,建議老師講解。

最後,老師們會根據情況適當安排的,比如我是教高三語文的,複習階段我不過多上網課,只是針對學生問題,重點提示或講解題思路。

至於你說的要怎麼改,我覺得這不是什麼錯誤,你的想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我覺得你可能反感的是網課這種形式,你可以和老師做個溝通,向老師反映自己的想法或建議,師生共同努力提高課堂效率。不過,我建議你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儘量和老師做好配合,說實話,就算是老師念一遍課件,可能比你自己直接看一遍效果也要好,比較老師會強調重點,會做解釋。


道道快談


說得好!

大家都是識字的人,劇本誰都能看,那些耗巨資拍電影拍電視劇的是怎個意思?

最奇怪的是竟然還有了奧斯卡金像獎,還有了國際巨星,還有世界各地狂熱的影迷粉絲,還能從無聲電影的年代一直髮展到當今信息時代。

這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真是眾人皆醉我獨醒啊!

話說回來,我還會寫字呢,連作家編劇都用不著,我自己寫就完了。

要作家編劇導演演員何用?大家怎麼都沒我這麼清醒呢?


三人行有我為師


把資料給你了,你就一定會學嗎,或者你就一定學得會嗎?

資料這東西雖然有一些信息,但不可能把所有重點都送給你的,很多的信息都是言傳身教,更多的是一種經驗和感覺上的信息,並不是文字可以表達出來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你的這種心態並不是不對,只是還不夠深入。聰明的人都是自己自學的,不會把老師教的東西當作第一信息來源,現在很多門學科都是可以自學的,也只有自己主動自學才能跟得上進度,少數人可以用自學先人一步完成學業,老師的課只是驗證他學習的經驗。光指望老師教,私下裡自己完全不去主動尋找信息,這樣的心態才是阻擋學生進步的最大的因素。一個學生如果沒有自學的能力,你又如何學到有用的知識呢?建議你,從此刻開始,先不要懷疑老師的能力,給自己無條件學習的指令,讓自己先動起來,不要被動的接受信息。


造夢小兵


這種觀點,如果是這次疫情之前較多人亂講可以理解,可這次宅家抗疫眾多人給自己孩子當了一把班主任兼科任老師,估計有這種觀念的人很少了。

如果把資料給學生就罷了,實在可笑。

試想,當我們把“爺爺”這個詞告訴小孩子時,如果不進行講解“爺爺”乃爸爸的爸爸也,小孩子能深刻領會“爺爺”一詞呼?



龍行Dada


你說的上課方式就是照本宣科。照本宣科的老師是不受歡迎的,也是會受到學生的鄙視的。應該說,教學中這樣照本宣科的老師很少。

那麼為什麼你還是覺得老師只是照著資料或者課件念呢?可能只是你妹有注意到,老師在用資料或者課件上課時,他們也會不時對資料和課件進行補充、講解。只不過你認為這些補充和講解是沒有必要的。

要改變你的心態,你要知道:

一、資料和課件只是一種講課的框架,一種提綱。它不可能做得過於細緻,不可能像老師講課一樣周到,也不能照顧到你在聽課時提出的問題。老師講課,要對資料進行講解,所以講得更細緻,更周到。老師還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如果只是把資料發給學生,學生不一定看得懂。而此時如果沒有老師的講解,學生的學習就可能無法進行!

二、老師講課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組織大家學習。有了老師的講解和監督,學生的學習就可以有序進行,學生不至於荒廢學習。如果沒有老師的講解監督,學生可能學也可能不學,也可能今天學明天不學。這樣,學生的學習肯定要受到很大的影響。

三、有老師上課,哪怕是照著資料念,照著課件讀,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完全處於自學狀態的學生和在老師輔導下學習的學生,學習效率很不一樣。老師的講課,有時間限制,有目標要求,這些會對學生產生壓力。俗話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學生處於沒有動力的狀態下學習,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你看了我這些分析,就知道老師上課的好處。你這樣想:如果老師把資料或者課件給你們而不講課,那就是要學生自學了。這個世界上,自學成才的人有幾個呢?大家都是在這樣的老師的講課中走向成功的!

但願你能夠走出不要老師講課的迷思,好好聽課,取得更好的成績!


令狐老老師


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恕我直言,你這種心態很可怕,它的後果就是直接影響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你心裡牴觸就變相的轉變成孩子討厭這種學習方式,直至到孩子出現討厭學習的心理。

按照你這種心態,你可以嘗試你朝老師要資料親自輔導你的孩子,或者讓孩子自學。

你可知道,老師上一節網課精心準備工作還是非常繁瑣的,需要備課、根據本課內容制定或選擇合適的幻燈片、從導語、新課講解、練習、作業、總結等,整節課的都需要思路清晰、環環相扣、有針對性、有邏輯性的。

家長對待學校和老師的態度,就是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

建議儘快改變。

怎麼改?一方面通過孩子來改;看老師每天講授的內容,你的孩子能否全面、輕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通過做題來檢查,如果孩子不能遊刃有餘、輕車熟路的做題,說明孩子沒有把老師講的知識完全掌握,需要進一步努力。

另一方面,改變自己,你可以通過輔導孩子來檢查,看看你是否能輕鬆輔導孩子並檢查孩子作業,孩子是否願意聽你講解,他做的題你是否都會!

冒犯你的地方懇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