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心”中國造 泰心醫院裡這個特別的一週歲“心”生日


“火箭心”中國造 泰心醫院裡這個特別的一週歲“心”生日

 津雲新聞訊:日前,一場溫馨喜悅的慶生會在泰心醫院舉行。“回家”過生日的是一年前在泰心醫院成功接受心室輔助裝置“火箭心”植入的晚期心衰患者李先生和高女士。看著兩個人現在容光煥發的樣子,很難想象一年前他們還是時刻受到死亡威脅的患者。

  2019年3月15日和19日,泰心醫院劉曉程院長率醫療團隊以人道主義救助形式通過倫理審批,將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火箭心”——HeartCon心室輔助裝置植入兩名患者體內。從此,他們告別了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無法平臥的煎熬,遠離了隨時可能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的威脅。

  山東漢在津開啟新生活

  40歲的李先生家住山東濟南市長清區,是一名轉業軍人。2018年6月開始,他總是勞累氣短、發汗過熱,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症狀,最後被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用當地醫生的話說“這個病半年內是死亡高發期,你的心臟隨時可能會爆炸……”

“火箭心”中國造 泰心醫院裡這個特別的一週歲“心”生日

  李先生在泰心醫院植入了“火箭心”後,不適症狀完全消失,獲得了重生。現在他已經是一名物業公司保安,每天都走一萬多步。他的妻子成為一名保潔員。為了方便照顧,他們還將山東老家的女兒接到了天津一起生活。“去年的這時候我還在生死線上,回頭想想感覺跟做夢似的。如果一直等待心臟供體,我可能早就不行了。最困難的時候終於熬過去了,‘火箭心’救了我的命,這裡就是我重生的地方。”他感慨良多。

  生活質量“大飛躍”

  63歲的高女士身高1.45米,植入“火箭心”時體重僅43千克,是當時全國接受心室輔助裝置植入年紀最大、體重最輕、體表面積最小的患者。高女士家住薊州區。一年來,她的體重長了大約10斤,平時做飯、一般家務都沒問題。過去,高女士走幾步路就氣喘,去哪都得坐在輪椅上,現在她每天在院子裡溜達,連柺杖都不用了。高女士的兒子說“老孃現在心臟好了,底氣也足了,說話聲兒都比原來大了,生活質量‘大飛躍’!”

  “人工心臟”——醫療器械皇冠上的寶石

  心力衰竭是呈快速增長趨勢的心臟疾病,是諸多類型心血管疾病殊途同歸的終末期表現。目前,全世界約有8000萬心衰患者,我國心衰患者至少應有1600萬。對於終末期心衰,傳統治療轉歸差、中遠期死亡率高,傳統的心臟移植雖然是較好的療法,但由於心臟供體嚴重匱乏,中國每年心臟移植數量僅幾百例,遠遠無法滿足患者需求,大量終末期心衰患者在空空等待。終末期心衰的治療和護理耗費了大量的資源,是全球性社會醫療衛生難題。

“火箭心”中國造 泰心醫院裡這個特別的一週歲“心”生日

  心室輔助裝置是心臟移植外最有效的治療心衰的手段,在歐美髮達國家已廣泛使用。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工製造的血泵,與心臟並聯,承擔心室射血的功能,將血液泵入動脈系統,起到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臟做功的作用,因此又經常被人們稱為“人工心臟”。人工心臟是最複雜、最精密的醫療器械之一,因製造精度和技術難度非常高,素有“醫療器械皇冠上的寶石”之稱。

  科普:“火箭心”的四個“唯一”

  唯一純國資企業生產:2016年經財政部國防司批准,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下屬北京精密機電控制設備研究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和長征火箭工業有限公司聯合出資成立的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從事心室輔助裝置研發和生產的唯一純國資企業。

  唯一自始至終醫工結合:聯合研發團隊繼承中國航天獨立自主的優良傳統,秉承大醫精誠的神聖使命,十年來,醫工緊密結合研發。

  唯一全套產品在國內研製:全套產品(血泵+電控)從設計研發、生產加工、裝配測試均在國內進行,降低了整體費用。

  (津雲新聞記者李佳萌 通訊員王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