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 “農業雲”助力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

只需一部智能手機,輕鬆實現適時大棚監測,動動手指,田間地頭便可自動灌溉施肥。在楊凌,這種新式的耕作方式正逐漸成為引領農業生產的新潮流,併為高質量脫貧攻堅貢獻“智慧”力量。  

一部手機搞定260畝農作物

陽春三月,春耕正忙,在佔地260畝的楊凌國際獼猴桃園區裡,剛剛移栽定植的獼猴桃苗,正是灌溉施肥的關鍵時期,而偌大的園區裡,卻絲毫看不到忙碌的景象,園區負責人高志雄表示,由於園區應用了智慧果園控制系統,只需一個人、一部智能手機便可實現果園灌溉施肥全覆蓋。相較傳統果園的大水漫灌,省時50%、省工70%、省肥50%,省水70%。同時,通過手機可以對整個園區的環境數據、土壤墒情和植物長勢及病蟲害進行實時監測,為整個園區的管理決策提供依據和指導。

楊凌: “農業雲”助力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

在園區中控室內,楊凌天海智慧水電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李磊江說,整個園區的智能系統運用了物聯網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無線網絡通訊技術、 視頻監控系統等多項技術,可以把整個園區的數據,控制電子閥、視頻圖像全部傳到中控系統和手機上,通過視頻系統可以適時觀看田間植物生長情況。

楊凌: “農業雲”助力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

“自從我園子運用這個物聯網系統,比過去一年多收入100多萬元人民幣,而且這個系統操作簡單方便,通過我的手機就能對大棚內的溫度、光照、水、肥料等進行實時監控,並根據作物不同階段需求下達指令,實現自動化澆水、施肥等操作。”楊凌錦田合作社理事長李海平說。

楊凌: “農業雲”助力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

據瞭解,自從楊凌錦田合作社引進物聯網系統之後,用工量大大減少,基地200畝地69個大棚,只有八個人在打理。而最重要的是整個大棚基地應用上物聯網系統後實現了標準化生產和管理。

“雲專家”助力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提升

太白縣是陝西省海拔最高的縣,被譽為“陝西的青藏高原”,也是有機蔬菜的最佳生長地。太白縣全縣86%的耕地種植蔬菜,70%的貧困戶從事蔬菜產業,73%的收入來自蔬菜,蔬菜產業已成為群眾脫貧增收的強力支撐和綠色生態產業的金字招牌。楊凌智慧農業在這裡的示範推廣讓太白縣嚐到了甜頭。

楊凌: “農業雲”助力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

“通過我們這款手機APP農科專家,可以為他們提供專家諮詢、視頻學習、農產品價格、生產資料共享、標準化生產等多種服務。”楊凌農業雲服務有限公司高級運營經理孫巍巍說。太白縣咀頭鎮咀頭街村供港蔬菜產業園,作為農科專家的示範基地,在這裡手機APP帶來的新變化,讓當地群眾連連點贊。

在楊凌供港蔬菜產業園內,24小時實時監測園區內土壤墒情、環境及氣象數據,安排生產計劃;根據平臺提供的標準化生產管理系統和農企管理系統高效管理員工並指導生產,而這些充滿智慧的現代農業管理模式都可以通過一部智能手機來實現。

楊凌: “農業雲”助力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

依託這套完善的智慧農業體系,太白縣多家農企生產技術得到提高,收益也實現不斷增加。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楊淩示範區將繼續圍繞深度貧困縣“藥、菌、果、畜、蠶、蜂”等區域特色產業發展需求,鼓勵企業、科教單位與當地共建楊凌農業科技示範基地、智慧農業產業小鎮,發展農業科技實體,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積極探索“飛地園區”“農業雲”等模式,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及數字鄉村發展戰略,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記者:趙亦平 馮家寶

楊凌: “農業雲”助力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