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1.5元時代,是不是在五月份或是秋玉米下來之前到來?

三農創始人


玉米的1.5元時代,是不是在五月份或是秋玉米下來之前到來?

國內玉米市場行情達到1.5元的水平,別說2020年5月份或秋玉米收穫之前不會發生,在最近幾年內出現的可能性都很小。奉勸一下,頭條在農民朋友中的普及還是比較廣的,就別用這樣的信息來誤導大家了。

其一,當前玉米價格水平,東北地區經過了春節以來的持續穩中上漲之後,在3月下旬初收購價格基本處於1540-1810元/噸;華北地區前期有一段時間的下跌,目前主流收購價格區間在1780-1910元/噸;東北港口主流收購價格在1920-1950元/噸,南方銷區在2000-2160元/噸。可以說,距離3000元/噸即1.5元/斤還有很大的空間。

其二,在2020年,原本被看好的玉米行情,最起碼要好於2019年的行情,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可能會發生變化。畢竟,對下游需求的影響太大,餐飲業、製造業、建築、旅遊等,能夠產生消費的,大部分受到的都是不利影響。更別說,飼料養殖行業還在受到非洲豬瘟疫情、禽流感疫情的影響,深加工行業的產品價格偏低、庫存高企,經濟形勢不好也不利於玉米深加工產品的銷售。

綜上所述,在糧小咖個人看來,隨著基層餘糧的進一步減少,國內疫情形勢控制較好、各行各業逐漸復工復產,進入4月份之後,消費需求也會逐漸恢復,對於玉米的行情來說,也是利好的,預計在春耕之前農民手中的餘糧出售階段暫停,市場供應將會以渠道庫存為主,玉米價格或將進入偏強態勢運行,如果下游消費回暖較好,且進口糧到貨影響有限的話,預計5月份前後還是,直到8月中下旬早春玉米收穫上市之前,國內玉米價格將呈現總體緩慢上漲行情。


糧小咖


當然是,玉米多在5月開始成熟可食用。但受今年疫情影響,1.5元的時代可能要期待一下了。


愛吃火鍋的小法師


不可能滴!農作物價格今年不會漲這麼厲害,除非…


Joney_259653190


作夢吧,1.5元,好期待呀


15132100480


成熟季


庾虔小王


是的


啊嗚華


這個時代不好來吧


A阿焦


應該沒有那麼高價格


80後打工仔的心酸


比較難


蜜蜂老金


關於玉米價格能否達到1.5元/斤的話題,我們先來看看近期玉米的收購價格情況。3月20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出了全國主要糧食的收購價格週報,全國玉米的收購價格區間為0.75—1.16元/斤,平均收購價為0.9元/斤,環比漲幅為0.3%。從區域上來看,東北主產區玉米的收購價格為0.8—0.97元/斤,基本上處於1元/斤下方運行;華北地區玉米收購價格區間為0.86—1.06元/斤,山東、河南等部分地區玉米價格站上1元/斤;西北、西南等地玉米收購價格為0.75—1.16元/斤,四川地區玉米價格表現較好,平均收購價格達到1.05元/斤。

從上面的收購數據來看,當前的玉米價格離1.5元/斤還有較大的差距,以東北主產區為例,平均收購價要達到1.5元/斤,意味著要在當前玉米價格的基礎上,價格至少要再上漲50%。華北、西南等地玉米價格想要突破1.5元/斤,那就需要上漲30-40%。在今年5月份或者下半年秋收之前,玉米價格想要突破1.5元/斤,微塵微視界認為難度很大,除非有重大利好因素推動,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玉米糧源已不再進行國儲收購,地方輪換收儲提振市場有限

在2016年之前,東北主產區的農民種植玉米,基本上也不要擔心銷路問題,因為那時有國儲收購,每年到基層售糧高峰時,會執行相應的收購預案,就跟如今水稻、小麥收購方式一樣。在2013年、2014年時,玉米的收儲價格達到了峰值,三等糧源最高收購價達到1.12元/斤,隨後回落至1元/斤附近,2016年開始,東北主產區的玉米不再進行國儲收購,轉向市場化收購,這一轉變之後,東北主產區的玉米價格就再也沒有突破1元/斤。如今國儲收購已不復存在,每年只有地方性輪換收購,但這樣的操作,對市場提振效果是比較有限的,因為大部分地方性收購,基本上是順應市場價,就拿東北主產區來說,換庫的收購價格也在1元/斤以內。

二、玉米消費需求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深加工企業暫時無法承受1.5元/斤的玉米價格

從消費市場看,玉米的消費渠道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玉米深加工企業,佔據玉米消費量的30%左右,而目前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利潤空間是比較低的,因為大部分是屬於初級加工,比如生產玉米澱粉,下游的消費量不太理想,導致企業的產品庫存量偏高,部分玉米深加工企業已經處於虧損的狀態。另一方面,玉米飼料需求佔據玉米消費量的60%左右,雖然當前生豬價格處於較高水平,大部分地區豬價在18元/斤,理論上來說,玉米價格上漲至1.5元/斤,養殖戶、飼企等是能夠承受的。但目前處於穩定生豬生產的關鍵時刻,如果飼料價格上漲50%以上,很明顯這樣的漲幅超出了市場預期,不利於養殖戶補欄復養,相關方面也不願看到這樣的局面。



三、產銷缺口是相對動態的,國內玉米糧源供應量較為充足

有的人之所以對後期的玉米價格有所期待,甚至認為有可能突破1.5元/斤,這主要是認為存在一些利好因素,比如臨儲玉米庫存量低於5000萬噸,臨儲玉米給市場帶來的壓力大幅度減少。另一方面,生豬存欄量持續向好,多個養豬大省豬源正處於恢復的狀態,玉米飼料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而5月份至下半年新玉米供應市場前,中間是有一個“空檔期”,因為此時基層農戶手中基本上沒有多少餘糧,而貿易商容易出現一定的惜售,玉米深加工企業為了增加廠門口到貨量,就容易上調收購價。但需要注意的是,玉米糧源的產銷缺口是一個動態的過程,2019年玉米總產量為2.6萬噸,2019/2020年度玉米的消費量為2.8萬噸左右,理論上來說存在2000萬噸左右的缺口,可實際情況是,國內玉米糧源的供應量是相對充足的。

四、內外價格差進一步擴大,容易推動進口糧源大幅度增長

如果國內的玉米價格達到1.5元/斤,對種植戶來說有一定的利好,但要等到下半年新玉米供應市場時才能變現,行情能否持續就很難說。而對於貿易商來說,國內玉米價格大幅度增長時,意味著內外價格差會明顯擴大,根據2019年玉米的進口均價來看,進口均價僅為0.76元/斤,與1.5元/斤相比,有著50%的利潤空間,貿易商會非常活躍,國內的深加工企業,也會加大進口玉米的採購量,長期來看是不利於國內玉米價格上漲的。2020年玉米的進口關稅配額依然為720萬噸,從往年的進口量來看,今年的進口總量也難突破這一數額,但源源不斷的低價進口玉米,對國內的玉米市場還是有不小衝擊的。



總之,今年5月份或者下半年新玉米上量前,國內的玉米價格都很難達到1.5元/斤,在玉米主產區即將春耕之際,種植戶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要被短期的市場行情所迷惑。如果春耕之際將玉米價格進行一番炒作,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就容易增長,後期玉米產量有保障,同時,地租、農資等方面也可以順勢漲價,等到後期集中售糧時,糧販又可以趁機進行壓價,真正受益的恐怕還是那些貿易商,對於糧價上漲,種植戶很難獲得較好的利潤空間。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玉米價格1.5元時代,是否在5月份或者秋玉米到來之前實現”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