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三個結合”賦能復工復產

在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下,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緊時間復工復產,是穩定社會經濟生活的現實需要,也是中國的大國擔當。然而,經受疫情衝擊後的復工復產不能只是簡單重複過去,還必須迭代升級,才能抓住新機遇、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化疫情之危為發展之機,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功能釋放出來,奮力邁向高質量發展。

復工復產要與轉型升級相結合。疫情的發生,讓很多企業受到了巨大沖擊,但是有不少企業依靠轉型升級成功提升了自身“免疫力”。機器人制造企業四川諦達諾公司快速調整產品方向,推出紅外熱成像測溫機器人,贏得良好市場反饋;餐飲企業雲海餚改造門店建立社區服務站,利用供應鏈和物流優勢幫助附近居民採購食材……轉型升級能力不僅是企業的“抗壓力”,也是“競爭力”。隨著疫情的結束,經濟生活會逐步恢復正常,但是疫情帶來的“數字化”生活影響,必將在以後的經濟生活中被放得更大,在復工復產中瞄準“數字方向”,抓住轉型升級機遇,是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先行棋”。

復工復產要與擴大內需相結合。消費連續六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57.8%,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6.6個百分點。並且中國有近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內需市場潛力無窮。隨著城鎮化進一步推進,還會持續拉動消費投資,釋放巨大的衣食住行消費需求。回望歷史,無論是1998洪災、2003年非典還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劈波斬浪,最重要的舉措就是堅持擴大內需。因此,在疫情期間恢復復工復產也必須要和擴大內需相結合,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就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動能。

復工復產要與擴大開放相結合。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相互協作、優勢互補,產業鏈供應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嵌入。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生產鏈、供應鏈、價值鏈上舉足輕重。因此,復工復產要與擴大開放相結合,以龍頭企業為牽引,做好大中小企業復工復產保障工作,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保障外貿產業鏈暢通運轉,則可以讓全球產業鏈運轉得更為順暢,從而為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上贏得更多機會,為高質量發展贏得更大的市場空間。

復工復產不只是簡單地重複過去,更要與轉型升級、擴大內需、擴大開放相結合,奮力邁向高質量發展,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雙勝利。(鍾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