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歲月如歌丨“紅村”別樣紅

錢塘江·歲月如歌丨“紅村”別樣紅

資料圖

寧波餘姚四明山革命老區梁弄鎮的橫坎頭村,一直很“紅”。抗日戰爭時期,浙東抗日根據地的黨、政等核心機構都設於此,是全國19塊抗日根據地之一,被稱為“浙東紅村”。

可“紅”村不富,“山大石頭多,出門就上坡”。甚至到本世紀初,村裡還沒有通自來水,進村的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村民們收入微薄,集體經濟更是一片空白,一直被列為貧困老區。

真正紅起來,是進入新世紀以後的事。2003年以來,橫坎頭村人按照建設“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鎮”的要求,充分發揮當地優勢,提高自身“造血”功能。“紅色”,成為橫坎頭村的主打色——修繕紅色舊址、新建遊客中心來開展紅色主題教育;實施黨建全域亮顯工程,打造紅村“初心之旅”精品線路;組建“紅色宣講團”,開播全國首個“紅色電臺”,廣泛傳播紅色文化;還建立紅色村史館,舉辦“紅村文化藝術節”,開展“最美紅村人”評選,積極傳播文明正能量……

經過十幾年發展,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已創建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等。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如今每年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旅遊者70萬人次以上。2019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有8.5萬名市內外黨員幹部來村裡開展“初心之旅”。

不僅如此,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態環境,讓橫坎頭村更“紅”了——經過農科院專家認證,這裡土壤條件特別適合種櫻桃。2003年,村裡集體流轉了70多畝土地,創建了全鎮首個櫻桃種植基地。經過3年培育,迎來櫻桃大豐收,畝產值從原來種水稻的幾百元猛增到萬元以上,種植經驗迅速在全鎮推廣。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村民們紛紛種起櫻桃,又因地制宜引入藍莓、獼猴桃、桑葚等特色小水果,讓全村特色產業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2008年,櫻桃大豐收,藉著網絡的翅膀,橫坎頭村成了城裡人週末度假、休閒旅遊、田園採摘的好去處,去農家樂吃地道農家菜成了城裡人的一種時尚。村裡抓住時機,通過“資本先行、特色引導、規模經營、產業融合”等途徑,引進了精品民宿,建成了鄉村旅遊綜合體、橫坎頭農家樂等一批旅遊服務設施,促進了餐飲、住宿、土特產銷售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如今,村裡通過大力發展旅遊度假、創意研發、會議培訓、影視拍攝等產業,不斷厚植“紅色文化”內涵,開闢美麗鄉村與紅色旅遊結合路線,形成了經濟的良性循環。

有效治理,是鄉村振興的固本之策;紅色,是厚重的底色。十多年來,橫坎頭村堅持黨建引領、三治融合,積極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深入實施“頭雁”工程,推進“前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創新開展“紅星”志願、“聯六包六”等服務模式和“紅耀梁弄”系列活動,嚴格推行紅鋒亮績黨員積分管理制度,切實提升村黨委戰鬥堡壘作用。村黨委建立了村幹部“聯片包組幫戶”制度,每位村幹部聯繫1個自然村、承包1個村民小組、結對6戶農戶,全面落實“村民說事”和“五民主三公開”制度,堅持“大家的事大家提、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的事大家辦”,與群眾始終同坐一條小板凳,讓群眾心裡的想法、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對村裡的意見建議等一件一件地說出來。創新推行“網格化管理、主動式服務”模式,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摸排調處,組建“六位一體”紅村綜治調解室和“老區法庭”,引導和支持群眾運用法律手段、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訴求。制訂《村規民約》,健全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實施“四屏聯動”陽光監管工程,村民對村務公開的滿意率保持在95%以上。

如今的橫坎頭村清澈的溪水環繞村莊,山坡上的果園蒼翠欲滴,錯落有致的農房白牆黛瓦,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莊嚴靜謐,吸引了一批批遠道而來的客人。讓人感觸最深的,就是隨處可見的那一抹紅,鮮豔明媚、生機勃勃、鼓舞人心。

2018年2月10日,橫坎頭村全體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分享發展成果和剛剛榮獲全國文明村的好消息。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橫坎頭村全體黨員回信,勉勵他們同鄉親們一道,再接再厲、苦幹實幹,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

橫坎頭村人說,他們將繼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精神,大力弘揚老區精神,強化紅色黨建引領,用好綠色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經濟,做大做強紅色旅遊,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弘揚良好鄉風,爭取2020年村級可支配收入達到10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萬元,成功實現打造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村、鄉村振興樣板村、新時代黨建樣板村的目標。

到了那個時候,紅村,會更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