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稽古鎮:“穿越”千年 萬般旖旎


蘇稽古鎮:“穿越”千年 萬般旖旎

蘇稽古鎮,河水漣漪,一張一弛,剛柔並濟。天氣晴好,峨眉山近在咫尺,山水相映成輝,絢麗旖旎。

時光荏苒,斗轉星移,歷經千年歲月的洗禮,鉛華褪去,更顯真實與滄桑。沿河兩岸樓房林立,青石板歷經歲月磨礪,歷史的滄桑感鐫刻於此,讓人感嘆於先人的智慧創造,對文化的信仰也油然而生。

2020年,全省文旅發展大會選擇在樂山召開。作為“重頭戲”之一——蘇稽古鎮即將掀開神秘的面紗。

承載歷史與記憶,傳承文化與匠心。蘇稽古鎮,將融合峨眉河生態溼地、荻坪山、天王寺等歷史自然資源,打造國際文旅風情小鎮,將歷史記憶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沿峨眉河、臨江河以及分支溝渠水系,還將建設一個以休閒、遊憩為主題的濱江溼地休閒長廊,為國際旅遊目的地“核心區”再添新景。


蘇稽古鎮:“穿越”千年 萬般旖旎

時光交錯 品味歷史

蘇稽,史稱“桂花場”,形成於隋朝,距今約有1400多年的歷史。據史書記載:蘇稽在唐時為蘇稽戍,宋置蘇稽鎮,清有“蘇稽鋪”、“蘇稽鄉”之稱。

蘇稽,山清水秀,物阜民豐,古代曾是信徒朝拜峨眉山的起點。據傳,境內還有“峨眉朝山第一拜”的遺址。

網上曾經有個關於四川十大古鎮的評選,蘇稽位列其中,排名第五。而蘇稽入選的理由是:足以讓城市羞愧的文化名鎮。

文化,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蘇稽,留給世人的不僅有建築、石橋,還有更為寶貴的文化。

這裡人傑地靈。著名的明朝“嘉定四諫”之御史程啟充、徐文華,就出生在蘇稽,鎮邊的寨子山上至今還保存有程啟充的墓地。自古以來,蘇稽都是各地文人雅士、香客居士朝拜峨眉山的必經之地。清代才子李調元自嘉定至峨蜀道中雲:“水驛江城日日去,雲峰高處見三峨。荻坪山下平如掌,一路人家白臘多。” 又說范成大當年遊峨眉山,路過蘇稽,打了一夜旅館。有詩道:“送客獨回我獨前,何人開此竹間軒。灘聲悲壯夜蟬咽,併入小窗供不眠。”

這裡物寶天華。蘇稽是有名的絲綢之鄉,著名的“嘉定大綢”發源於此,集鎮上楊碼頭成片的川西民居院子的主人,多是經營絲綢生意發家。繁華的水陸運輸,蘇稽水碼頭絡繹不絕,四方商賈雲集,物產豐富,美食特產獨樹一幟。香油米花糖、蹺腳牛肉、灑琪瑪,被譽為“蘇稽三絕”,因歷史悠久,風味獨特,米花糖、蹺腳牛肉已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裡傳說紛紜。蘇稽,傳說是有一姓蘇名稽的隱士棲居於此而故名。還有一種傳說,蘇稽的得名還跟大文豪蘇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嘉定府志》雲:“蘇稽山,城西三十里,有坡老亭,明袁子讓謂蘇頤謫居此。陳文燦謂蘇軾讀書於此。”《峨眉山志》雲:“蘇頤昔遷謫居此。”《器物譜》雲:“嘉定峨眉縣尖山坡蘇稽……掘地得東坡硯。”故名蘇稽之說。

蘇稽古鎮:“穿越”千年 萬般旖旎


文旅古鎮 歲月靜好

門前小橋流水,四合院內絲竹聲入耳,品一杯香茗,感歲月靜好。這樣的場景,伴隨著蘇稽古鎮保護性開發項目的實施,將從夢境走向現實。

修舊如舊,跨越千年。建設者們將曾經破舊的小鎮,還原成記憶中的模樣,再現昔日之繁華。一座修舊如舊的古鎮穿越千年、風采依舊,即將屹立於世人面前。

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遺世而獨立,斑駁的牆壁訴說著千年的歷史。本著修舊如舊和還原古鎮生活的理念,蘇稽古鎮保護性開發項目採用川西古建築風格,通過增加坡屋頂、仿古裝飾門窗、懸魚、吊柱和掛落等構件,對建築的屋頂、外牆和門窗等主要視點進行改造。整個古鎮色調依據《樂山市蘇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採用白灰牆、仿古青磚與深灰色屋頂相結合,加以木柱、枋等構件做點綴。

樂山的歷史也將融入古鎮開發。蹺腳牛肉、古鎮集市、書院、嘉定大綢等歷史將融入古鎮的景觀設計,整體呈現“一環、四區、七節點”的景觀結構。其中,“一環”即蘇稽風情步道環;“四區”即古鎮商業風情區、美食文化風情區、書院文化休閒區、嘉定大綢文化休閒區;“七節點”即詩韻楓蔭、棲風廣場、漁鼓道情、古橋餘韻、清風書影、古井垂榕、蘇水浣紗。

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現場,工人們揮汗如雨。桂花路——楊碼頭街“回字形”雛形顯現;3個四合院正在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地板、牆壁、屋頂等改造即將結束;濱河景觀提升、親水平臺、地下管網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同步加快進行。

千年古鎮,魚米之鄉。今天,我們正在還原記憶中的蘇稽古鎮,希望挖掘她更多的文化和歷史,真正地成為“足以讓城市羞愧的文化名鎮”。

蘇稽古鎮:“穿越”千年 萬般旖旎



蘇稽古鎮:“穿越”千年 萬般旖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