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選》和《古文觀止》相比,哪本書更有價值?為什麼?

渭水釣叟2


作為中文系畢業的我認為,要看兩部作品誰的價值高,還是要先對兩部作品有一定的瞭解。

 1. 先說說《昭明文選》。這是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注意不是詩歌總集。它是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當時的文人編選的。因為蕭統死後諡號為“昭明”,故稱為《昭明文選》。這部文選收錄了周朝至梁朝八百年間,130多位作者的700餘篇詩文。算得上規模比較大的一部文選了。

 這部文選第一次,注意是第一次,劃分了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蕭統他們認為以前的諸子百家很多的文章都是“立意紀事”之作,不符合“事出於沉思 ,義歸乎翰藻”的標準。也就是說很多都不是正兒八經的文學之作。那什麼才算真正的文學作品呢?蕭統他們認為,只有那些辭藻華麗、善於用典和比喻的文章才是真正的文學之作。因此,這部文選收錄了很多詩、賦、辭等文章,大多是文雅之作,而對於經史子就沒有考慮收錄了。

 這樣一部文選在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第一次區分了文史的界限,對梁朝以前的文學做了系統的梳理,是我國第一部大規模的詩文總集,也成為後世必讀的一本書。在宋朝更有“文選爛,秀才半”的話語流傳。可見,這部文選的影響力之大。可以說梁太子蕭統做了一件對中國文學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他也隨著《昭明文選》而載入史冊。

 2. 再說說《古文觀止》。這部作品是清朝康熙年間由浙江的吳楚材、吳調侯編訂的散文選本,作為私塾學生的教材使用。該書收錄了東周至明朝將近兩千年的222篇散文,包括駢文。

 這本書原本不是特意要出版面世,而是吳楚材、吳調侯隨手而編的講義,以致於好事者抄錄而去,隨後出版面世。

 這本書選入的作品時間跨度很大,選取了多個歷史時代具有代表其思想和藝術風格的作品,因而很少有單調的感覺。以時代為綱,以作者為目,將各類優秀作品集中於一處,方便後來者快速查閱。對後世影響也很深遠。但是就因為時間跨度太大,以致於兩位作者在選擇篇目時,沒有收錄先秦諸子的文章,對南北朝和金元時期的作品不顧,留下稍許瑕疵。

 3. 綜上,我們可以知道,兩部作品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學經典,對於中國文學都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至今仍然散發著無窮的藝術魅力。我沒什麼事時,便經常翻閱,大聲讀一讀,感覺很好,真敬佩、仰慕中國古人的才華。

 最後,要說兩部作品誰的價值更大,我認為就像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吧。還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觀點,關鍵是看人從哪個方面去學習。魯迅先生曾經評價兩部作品,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兩部作品都一樣不可輕視。何必為了誰的價值更大而爭得頭破血流呢?






青山居士說


《昭明文選》是南朝梁太子蕭統組織人編寫的,收集了兩漢三國至南朝文學作品以及朝廷奏章等,對於研究兩漢文學和士人生活是第一手資料。如左思的《三都賦》等,《昭明文選》錄入,而當代古代文選多不錄入。按當時文體如“賦”“表”等分類。其主要目的供要做官的士子,學習寫作官體之用。當代學習古文不需要從《昭明文選》入手。

《古文觀止》是清代吳楚才、吳調候父子精心編較,用於私塾讀本。當代學古文學《古文觀之》就行了,一部分要能背誦默寫,古文基礎自然不弱。《古文觀止》選自《春秋三傳》《史記》《國語》等文獻,同時也可學習傳統儒家文化。

我認為最好的學習古文的教材當是王力的《古代漢語》這個是大學課程了。

中學生學習任務重,《古文觀之》選讀一些背誦,或把中學古文全部做到背誦默寫,大概語文不會差的。作文大概不在話下。

有人或問,何以只是“背、默”?答曰:“背默過關,其義自解,其文自順,自然胸有成竹,文思泉湧。”


小數點9464


《昭明文選》成書年代比較早!文學史上影響比較大,古代有“文選爛,秀才半”的說法!也就是說《昭明文選》讀熟了,考秀才就變得很容易,內容偏重於辭賦駢文類的韻文為主,而《古文觀止》成書年代比較晚,收錄大多數是散文,但也不乏名篇佳作!做學問的人兩書都要精讀,至少有讀三次以上!


錫東刀客


雖然《古文觀止》的知名度可能要高於《昭明文選》,但是它的價值卻遠不及《昭明文選》。古人云:《文選》爛,秀才半,可見其價值有多高。


清涼山居士A


我們讓《昭明文選》和《古文觀止》打擂臺賽PK吧,看看它倆誰能勝出?

一、論資歷地位

《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帶領一班文化學者共同編選。是國家編選欽定的教科書。它也是中國第一部按體裁區分的文學總集,在文學史上是個開創。

《古文觀止》是清·吳楚材、吳調侯兩位私塾先生選編的,供自己所教的私塾學童學習古文的入門級書籍。

【PK結果】《文選》資歷老,是國家編選發行的教科書;而《觀止》資歷淺,是草根階層個人編選的教材。兩者不可同日而語。第一局《文選》完勝,比分1:0。


二、論文章選材

《昭明文選》收錄了周代至梁朝之間,130多位作者的詩文辭賦約38類,共計700餘篇。內容以詩賦為主,入選的文章絕大多數是駢文。主要是供後人學習詩歌和駢文。

《古文觀止》則是一部供私塾學生使用的文學讀本。收錄了先秦到明代的文章共222篇。重點以古代散文為主,兼收韻文和駢文。幾乎收錄了我國古代文章的各種體裁和各類內容。

如果從學習古代散文的角度來說,那麼明顯是《古文觀止》為上。如果從學習駢文辭賦的角度來講,那麼是《昭明文選》為佳。

【PK結果】從文章選材範圍來看,《觀止》略勝《文選》;從學習角度來講,《觀止》主要是學散文,而《文選》主要是學駢文辭賦。 故第二局1:1平,《觀止》佔優勢。


三、論名氣熱度

《古文觀止》在諸多文選中獨樹一幟。成為最流行、最通俗、最廣為人知、最有影響的古文選本,常作為童稚的啟蒙讀本,幾乎家家必備。所選文章均為歷代傳誦的名篇,做到了童孩讀來不高,學者讀來不低。不僅學子們對之耳熟能詳,普通百姓也是對之喜愛有加。它從多個角度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人民非凡的智慧。《古文觀止》也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國古代散文發展史。

今天的《昭明文選》名氣已遠不如《古文觀止》。我們從下面數據就能得出結論。

查詢京東、噹噹網兩家的買家評論結果,也是《觀止》大比分領先《文選》。《觀止》在京東、噹噹上的點評量分別是16w+ / 17w+;而《文選》在京東、噹噹上的點評量分別是9K+ / 7K+。點評量只有《觀止》的零頭。

按現在的話說,《昭明文選》是大學院校殿堂的教材,受眾是高等學子、專家教授之流。而《古文觀止》則是社會普及通俗讀物,受眾遠高過《昭明文選》。

【PK結果】第三局《觀止》完勝,《文選》輸得慘不忍睹,比分0:1。


四、最終PK結果

其實《古文觀止》與《昭明文選》二者沒有可比性。這兩個選本一個屬於駢文詩賦陣營,一個屬於散文論文陣營。是不同的文學體裁,沒有高低深淺之別。

還是魯迅說的好: 《古文觀止》和《昭明文選》並稱於世,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地不可輕視。


步雲御風


《昭明文選》和《古文觀止》相比,哪本書更有價值?為什麼?

當然,只是個人認為,我認為就價值來說,還是要看對誰而言,對不同的人這兩本的價值是不一樣的,好比“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間的比較,就價值來說,是沒有可比性的,但是對不同的人,就有了自己的比較。

那麼,以我為例,就我而言,我認為《昭明文選》對我更有價值,理由有三個:


1.有一定國學基礎,愛好風格豔麗的駢文:

首先,《昭明文選》是昭明太子組織當時的文人們一起共同編選的,收錄自周代到梁朝約700-800年之間的130多位作者的詩文700餘篇,選文主要是辭藻“華麗”的大雅之作,選材嚴謹且豐富,本人愛好風格豔麗的駢文,所以對於收錄了諸如《兩都賦》、《上林賦》的《昭明文選》是情有獨鍾的;

而《古文觀止》,收錄的文章,相對而言雖更加好入門,但是其中質量良莠不齊,更像是一本“入門合集”,就文學性來說,感覺“差”點。

2.個人喜好,對昭明太子的“愛”:

主要出於對昭明太子的個人喜好,而認為《昭明文選》更勝一籌,是有原因的,且不說“作者”的地位高低,一位是一朝太子,兩位是民間“教書先生”,就說本人的個人魅力,根據史料記載,也是昭明太子更勝一籌;

據史料記載,昭明太子蕭統乃是一位少年天才,三歲懂《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九歲據稱能“盡通大義”,本人勤於詩文,物以類聚,身邊也聚集了很客觀的當時著名的文人們,也是因為此,《昭明文選》才得以問世;

當然,還有為人,聰明善良,體恤百姓,尊老愛幼等等,主張“仁”政,謙恭愛人,這麼一位君子卻英年早逝(約31歲過世),令人唏噓,也蒙上一層更為“崇高”的顏色。

舉例,我喜歡的昭明太子的一首詩(節選):

“《狹路相逢間》:京華有曲巷,曲曲不通輿。 道逢一俠客,緣路問君居。
君居在城北,可尋復易知。朱門間皓壁,刻桷映晨離。
階植若華草,光影逐飆移。輕幰委四壁,蘭膏然百枝。”

3.相對客觀的“歷史地位”以及普世性:

《昭明文選》是公認的現存最早的文學總集,也是最早劃分文學和非文學界限的第一部選集,比較起來的話,這本更像是“陽春白雪”,可比作大學進階版文選;

《古文觀止》是兩位吳姓清朝“教書先生”所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屬於民間版“入門”教材,主要以散文為主,少數駢文,例如選自《左傳》、《國語》、《史記》及柳、蘇、韓等大家之作,比較不成系統,但間距雅俗共賞,可比作小、初國學入門版文集;

所以,根據個人觀感,我認為,我本人更喜歡《昭明文選》,但不可否認,《古文觀止》更具有普適性,且名氣頗大,尤其傳至今日,更甚。

總結:

《昭明文選》和《古文觀止》相比,哪本書更有價值,要看各人,每個人的喜好都是不同的,論起來,其實沒有可比性,原因還是從根本上來說,這兩本文選和文集,本身針對人群和門檻就是不同的,放在一起比價值,很難。

不過本人喜好還是認為《昭明文選》更有價值。


長了鹿角的兔子


既然是從價值角度來說,也即這兩部書的存在意義和實用性,包括文學、歷史和資料價值。

自古至今,這兩部書都有很大的價值。

兩者價值最大的差異,在於目標讀者對象。

《古文觀止》是古代文學的啟蒙讀物,是入門讀物;《昭明文選》是古代文學的進階性讀物。

沒有入門式的啟蒙教育,就無法登堂入室、進階;啟蒙、普及的目的,就是進階、提升。

所以這兩部書都有很大的價值,只是價值功能有差異。

先說 《古文觀止》。

它是清代浙江紹興人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兩位作者飽覽經典,長期設館授徒,吸取前代文學選家(如金聖嘆)的成果,選編該書,供學塾童子使用的文學讀本。

善於詩文的兩廣總督吳興祚審閱後,為書做序,以為此書對初學古文者大為有益。因而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鐫版印刷。

《古文觀止》的序言中稱“以此正蒙養而裨後學”,也即它是為私塾學生編的教材,是讀書人的啟蒙讀物。

它題名“觀止”,是指該書所選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們所能讀到的盡善盡美的文章。全書12卷,收錄了自東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以散文為主,兼有韻文、駢文。重點收錄先秦、兩漢和唐宋時期的散文,這也符合清代以前散文的大體情況。

作者對書中所選文章作有點評。這不僅有助讀作用,而且評語文字本身的清麗優美流暢婉轉也給人以美的享受。這種二重審美為《古文觀止》增添了不少魅力。

《古文觀止》以時代為綱,作者為目,將所選作者的各類文體作品集粹於一處,使讀者閱讀方便,查看快捷,對清代之前的散文史認識清楚,印象深刻。

它的流行性與通俗性、權威性至今難以動搖,仍然影響巨大,是青年人首選的普及性古文選本。

再說《昭明文選》。

又稱《文選》,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

蕭統是個學識淵博的學者,是當時文壇上政治地位最高的人物。他與當時文壇領袖劉孝綽等一批文壇名流,編選了這部詩文總集。蕭統死後諡“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

《昭明文選》收錄自周代至六朝梁的130多位作者的詩文700餘篇,反映了各種文體發展的輪廓。它是我國第一部按體區分、規模宏大的文學總集,這在文學史上是個開創。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學總集。

從分類的實際情況來看,大致劃分為賦、詩、雜文三大類,賦、詩所佔比重最多。又分列賦、詩、騷、七、詔、冊、令、教等38小類。

《昭明文選》選錄標準,以詞人才子的名篇為主,以“文為本”。選材嚴謹、注重詞藻,所選的大多是典雅之作。

隋、唐以來,學者文人對《昭明文選》從各種角度作了研究。研治《昭明文選》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以致從唐初開始就有了“文選學”這一名稱。

尤其是在古代科舉制度時代背景下,《昭明文選》成為士子們必讀的一部文學教科書。

唐代以詩賦取士,唐代文學又和六朝文學具有密切的繼承關係,因而《昭明文選》就成為人們學習詩賦的一種最適當的範本,甚至與經傳並列。杜甫教育兒子宗武要 “熟精文選理”(《宗武生日》)。

宋初承唐代制度,亦以詩賦取士,《昭明文選》仍然是士人的必讀書。有“《文選》爛,秀才半”的諺語(陸游《老學菴筆記》)。

王安石執政,以新經學取士,此後《昭明文選》才不再成為士人的課本。

作為一部古代文學作品的精粹選本,

這兩部書雖然難免受時代限制,存有一定的缺陷,但其文學、歷史和資料價值至今仍然重要。


蘭臺說


從成書時間看《昭明文選》,是南朝梁的作品,因此南北朝以後的精彩文章(特別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它就不可能選入了,而《古文觀止》則是清代康熙33年的選本,因此後者所包含和可選文的範圍更加廣泛。

另外,從作品內容看,《昭明文選》是詩文總集,以詩賦為主,主要是給人學習詩歌和駢文;而《古文觀止》則是一部清代供學塾學子使用的文學讀本,重點以古代散文為主,兼收韻文和駢文。

所以,如果從學習古文(文言文)散文的角度來說,那麼明顯是後者為上。如果只是學習駢文辭賦,那麼是前者為佳。


奇有此理


《昭明文選》是南朝梁代文學家蕭統編選的一部詩文總集,共三十卷,選錄了麼先秦至梁初八百年間的130餘位作家的作品752篇(計詩歌434篇,詞賦99篇,雜文219篇〉共分引類,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舊時被列為”總集”之祖。因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死後諡”昭明”,故《文選》叫《昭明文選》

其作品明人輯巜昭明太子集》五卷,系明遼府刋本,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

說觀六籍,雜玩文史,見孝友忠負之跡,睹治亂驕奢之事,足以何慰,足以自言。人師益友,森然在目,嘉方誠至,無旁求。

唐以後的文人們往往把它當作學習文學的教科書。《文選》經唐代李善加註後,更得到廣泛的流傳,掀起了研究《文選》和對巜文選》註釋的高潮,後人稱之為”選學”。要把巜昭明文選》和巜古人觀止》相比較,我認為前者更勝一籌。當然《古文觀止》也是很好的集書。從它取名上就可以看出來。所謂”觀止”,觀賞了這部最高水平的書,其餘的書就不必再看了。原編者為吳楚材丶吳調侯,兩人都不是著名人物,根據原序作者吳興祚知道:他二人是清初人,都具有中等學養者,在清代學術界文壇上是不入流的人物。正因為如此,才決定了本書的特色,使他成為了一部很流行的語文讀物。所以巜古文觀止》還是比不止《昭明文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