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國成功試射高超音速導彈?

鴨一嘴




美國此次發射的高超音速導彈為通用型號,準確來講為高超音速滑翔彈,這也意味著美國研發高超音速導彈工作進入到了後期,在未來幾年內就開始大規模的量產。

3月19日,美國在夏威夷考艾島靶場進行了此次的發射實驗,以高速飛行的速度飛行距離超過了3200公里,此次滑翔體裝載在一枚改進型的“北極星”—A3助推器上發射,在滑翔階段持續滑翔,達到了預訂的預期,這次的改進型—A3助推器是由洛馬公司負責技術改進。

這已經是美國第二次發射高超音速滑翔體,第一次發射是在2017年成功進行,美國一直都是高超音速武器的先行者,但是隨著新興國家高超音速導彈的發展,美國曾經在高超音速領域曾經擁有的任何優勢都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多年一直徘徊在實驗的階段,這和它的風洞和其他測試基礎設施有很大的關係,比如調整設計以確保發動機壁不融化之類的挑戰減慢了超燃衝壓發動機的研發進度。

而洛馬公司則是美國高超音速導彈項目的重要助推者以及技術支持,美國2021財年對高超音速相關的研究預算為32億美元,高於2020財年的26億美元,其中包括2.068億美元的高超音速防禦計劃,特朗普政府一直跟進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

1月份,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就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署了一項價值3190萬美元、完成研製OpFires高超音速打擊導彈武器的第三階段工作合同。



而美國的高超音速導彈是分順序的,首先是通用型,作為首要公關的,2是空軍型號、3是海軍型號、4海軍潛射型號,而美國和洛馬簽署的協議其實就是海軍型號,也就是第三階段研製工作,這也意味著空射型號的美軍已經研製成功了,在未來幾年內美軍各類高超音速導彈將出現井噴。

2019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軍方高層會議上曾表示,俄羅斯史上首次部署了高超音速武器,是全球唯一部署這種先進武器的國家。俄軍首個“先鋒”高超音速導彈團已開始戰鬥值班,俄羅斯高超音速導彈的服役極大刺激了當時的特朗普,特朗普還酸溜溜的說俄羅斯這是在威脅世界和平。

美國雖然在高超音速導彈方面陷入一段的停擺時間被其他國家趕超,但不得不承認,美國在高超音速導彈方面有著根基很深的技術積累,美國不可小覷。


難明我心


美國終於趕上來了,當地時間3月20號,美國國防部宣佈進行了一枚高超音速導彈試射,試驗獲得成功,美國對外宣佈它可以突破對方的防禦系統。



其實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現階段俄羅斯無疑是走在最前面的,無論是攻擊類型的導彈武器,還是防禦類型的導彈武器,俄羅斯都可以說做到了全球獨樹一幟的地步。比如俄羅斯攻擊性武器包括即將服役的RS-28“薩爾瑪特”洲際彈道導彈,末端突防速度超過20倍音速,沒有哪個國家的防禦系統能夠攔截到它。

所以美國逐漸感覺到了壓力,雖然美國和俄羅斯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一旦爆發戰爭,俄羅斯在高端武器方面領先美國,可以讓美國在常規武器方面的優勢,在短時間內消失。比如俄羅斯使用同樣是高超音速的“鋯石”反艦導彈,可以摧毀美國的航母,它同樣無法被攔截。

美國意識到也必須發展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確保在和俄羅斯對抗時,不處於劣勢!不過美國此次試驗的高超音速武器,和俄羅斯的高超音速武器相比,還有些差距。美國宣稱此次試驗的高超音速導彈最高速度達到了5倍音速,要知道俄羅斯的“鋯石”反艦導彈就已經達到了8倍音速,“匕首”導彈超過了10倍音速。


另外美國也沒有公佈此次試射導彈的射程,估計沒有超過1000公里,甚至可能還沒有達到500公里。美國在高超音速導彈方面,一反常態,要知道此前美國研製一款武器,在概念設計階段,各種性能數據就已經公佈出來了,唯恐天下不知,而這次,美國卻鮮有吐露信息。

所以美國要麼是保密需要,不方便公佈;要麼就是覺得性能和俄羅斯的差距有些大,不好意思公佈,等到真的達到或者超越俄羅斯的時候,才公佈具體數據。

實際上美國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究領域,此前一直都是走在前面,美國很早就提出全球快速打擊計劃,但是由於美國所面臨的威脅有限,所以高超音速導彈等武器的研製一直鮮有成果。
而俄羅斯不一樣,俄羅斯自知國防預算有限,無法和美國相比,所以俄羅斯就把有限的經費投入到重點的領域。比如高超音速導彈領域,再苦再窮,都要投入大量經費,所以使得俄羅斯的高超音速導彈武器全球領先。


資訊所長


就在美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大面積蔓延之際,美國陸軍和海軍為了給國內矛盾凸顯的總統一個機會,本月20號在夏威夷考艾島的太平洋導彈靶場進行了一次飛行試驗,成功測試了一個高超音速滑翔體,試驗結束後美國國會和陸軍以及海軍就迫不及待的宣佈美國在新型武器上所取得的成就有多麼先進。但是別忘了在當今中美俄三家高超音速武器發展中,傳統軍事強國的美國已被中俄遠遠甩在身後不知幾條街,比如早在去年國慶閱兵之際,我國就率先公佈了我國在高超音速領域最新成果之一---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要知道東風-17可是全球範圍內第一款批量裝備部隊的高超音速武器,無論是在含金量還是在榮譽/實力等方面都是毋庸置疑的;再加上俄羅斯在過去幾年先後公佈了包括匕首/先鋒/皓石在內的多款高超音速導彈,並且部分導彈已經在去年年底正式進入戰鬥值班狀態。反觀擁有眾多先進技術的美國,在新型武器裝備的研發上,自進入本世紀初開始就一直落後於中俄,所以美國雖然早在2010年十年前就首次進行X-51高超音速導彈試射活動,但是整整十年過去了,美國雖然包括海陸空三家都宣佈了自家高超音速武器研發計劃,但是卻一直停留在計劃上。

其次這次雖然美國在新型高超音速武器的試射上取得了成功,但是成功試射對於高超音速這種研發難度極大的武器裝備而言,成功試射只是萬里長征一小步,後面如何實現多輪成功試射很關鍵,畢竟沒有達到穩定的試射成功率,就談不上定型裝備進入戰鬥值班狀態,也就談不上任何戰鬥力。就像美國搞了三十年的NMD國家中段反導,時至今日依然不能保障可靠性,所以也就一直不能實現戰鬥值班。
但是實現新型武器裝備的定型並不是容易的事 ,特別是像高超音速武器這種新型武器而言,除了理論要夠先進外,還要具備很是先進的基礎試驗設施,比如可以實現高超音速武器仿真實驗的---高超音速風洞群,別說美國了整個美洲地區都沒有一座,但是我國光是5馬赫這一最低門檻的高超音速風洞群官方就公佈了多座,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國東風17首次亮相就已經是戰鬥值班狀態的原因所在。而且這次美國只是宣佈在試射中取得了成功,但是試射難度有多大隻字未提,畢竟以實戰化的高超音速導彈來說,除了飛行速度更快外,還有更核心是是否採用錢學森彈道?畢竟我國的東風-17初次亮相就被評為世界上最先進高超音速武器,除了其速度極快外,彈道無法預測才是真正的“殺手鐧”。


魑魅涅磐


美國在高超音速導彈研發和部署上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國和俄羅斯。為了追趕中國和俄羅斯在高超音速導彈研發和部署上的步伐,美國加大了對高超音速導彈資金的投入,美國試射的高超音速導彈是2017年10月進行的首次聯合試驗的延續。

據美國國防部3月20日的消息,美國當地時間19日晚上10點,美國軍方當天在夏威夷的艾島太平洋武器試驗場,成功試射了一枚未裝填戰鬥裝藥的高超音速導彈,美國軍方對高超音速導彈的發射和測試表示滿意。



美國軍方此次試射的高超音速導彈是一款通用型的導彈,未來將會在美國的陸、海、空三軍使用。按美國陸軍的計劃和目標來看,美國陸軍希望在2023年獲得第一款高超音速導彈的樣機,用來評估陸軍需求的“遠程高超音速導彈”的戰略打擊能力。


美國此次成功進行試射的高超音速導彈,離正式服役還有段時間,相比中俄兩國服役的高超音速導彈,美國顯然已經落後好幾年了。美國試射的高超音速導彈可以飛至大氣層的頂端,可以躲避在防空導彈防禦系統打擊的範圍之外進行飛行,直到達到打擊目標的攻擊點進行攻擊。美國海陸空三軍最終的目的是需要研製一款具有強大機動能力、高超音速飛行能力、高精準的打擊能力以及超強的戰場生存能力的“通用型遠程高超音速導彈” ,可以在幾分鐘內打遍全球。


而俄羅斯的“先鋒”高超音速導彈已於2019年12月27日正式服役,20倍音速的飛行速度,超6000公里的射程,可以攜帶20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這讓美國軍方惴惴不安。2020年1月份,俄羅斯的“鋯石”高超音速導彈也已經在22350型護衛艦上進行了最新的測試,射程高達8馬赫,射程500公里,堪稱大型艦艇的噩夢。俄羅斯“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最遠射程1000公里,飛行速度達20馬赫,已經由俄羅斯米格-31戰鬥機執行了幾百次的戰略執勤任務。美國軍方看到這,根本沒有心情再看中國服役的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射程高達2000公里,末端攻擊速度達10馬赫,簡直就是美國航母的又一殺手鐧武器。


一直依賴航母的美國,在航母領域一直超級獨霸的美國,看到這麼多的高超音速導彈的出現,習慣於在武器裝備上超越對手一代的美國,實在是坐不住了,這才拼了命的來追趕中俄的高超音速導彈。為了追趕中國和俄羅斯高超音速導彈的步伐,美國陸軍和海軍也打破了常規,進行了通力的合作,以求美國海、陸、空三軍充分利用技術,滿足特定的海軍、空軍和陸軍的作戰需求。

美國軍方的高超音速導彈離服役還差那麼一截,但是為了追平甚至超越中俄的高超音速導彈,美國定會花費巨資和代價,研製並服役高超音速導彈,沒有這,美國將會惴惴不安,難以撫平心裡的寧靜。說到底,美國就是為了追趕中國和俄羅斯在高超音速導彈方面的優勢,才積極的研發美國的高超音速導彈,並且還別出心裁的搞了個通用型高超音速導彈。


科沁雜談


在全球疫情包括美國本身也非常嚴峻的背景下,3月20日,五角大樓卻對外高調地宣佈,成功試射了一枚高超音速滑翔體的消息,讓外界感覺有明顯對標俄羅斯等國已先期部署的“匕首”、“鋯石”、東風-17等高超音速導彈的意味,在此領域美軍終於也即將擁有此類武器。具體情況是美軍驗證了一枚陸軍和海軍通用的超高音速滑翔體(C-HGB),至少以5馬赫的速度飛抵一個指定的爆炸目標,試驗是在夏威夷考愛島的太平洋導彈靶場設施內進行。
關於高超音速導彈,似乎是美國空軍率先提出來的概念,也是全球最早研發這類武器的國家,曾經在B-52轟炸機上發射了包括X-51A在內的幾個高超音速的載體,但似乎都未能成功,因此,一小時打擊全球的目標,對美軍來說也只是停留在了概念上。本次美軍發射成功了一枚陸軍和海軍共享的C-HGB,對國防部來說可謂大舒一口氣,畢竟近年來,美國內批評軍方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落後於俄羅斯甚至中國的聲音不絕於耳,特別是編號DF-17的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在某國70週年國慶閱兵式上高調亮相,具備打擊海上移動目標的能力,能刺破現有陸基和海基反導體系,對美國朝野的刺激非常大,紛紛要求美軍方加快高超音速武器的研製裝備進度。
因此,對於五角大樓來說,成功試射了一枚高超音速滑翔體,對於提振美陸軍和海軍的士氣,都有極大的鼓勵作用,也算軍方對朝野有了一個交待。
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起了個大早的美軍方,卻先後被俄羅斯和中國超越,這兩國軍方的高超音速導彈,都已經投入了實戰部署,美軍的高超音速武器仍然是隻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多多少少讓美軍方內心酸楚。隨著美陸軍和海軍通用的C-HGB試射成功,除了美國防部對朝野有了一個交待以外,對於開發C-HGB的研發團隊來說,接下來儘快推出試驗樣品,順利通過陸軍和海軍的評估,正式量產被軍方採購也是重中之重。
當然,C-HGB試射成功和正式服役,尚有很長的一段距離要走,但對於美軍方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將見證美軍的後來居上。

國平軍史


依據消息層面,20日的試射,屬於美國第一次成功。私底下進行了多少次,沒人知道,第一次就這麼高調,也是有原因的。超過了5倍音速,跨入了高超音速的行列,具有證明均衡的意思,我也有了,不免要小得瑟一下。

如果不能構成均衡,不會公開在太平洋地區試射,因此就不能小瞧了美國此次試射,也許速度會更高,要麼只具試驗性質。俄羅斯2019年已經成功列裝了數款高超音速導彈,美國起了一個大早,趕了一個晚集,不能不著急,眼瞅著拉在俄羅斯後面,現在未裝備即把聲音搞得這麼大,又是要列裝潛艇,又要配備給轟炸機呀云云,明顯具有對等威懾之意。

腰裡彆著一把刀,誰說跟誰來,誰也不能擋住我繼續橫行無忌,這,才是美國真正的目的,說白了就是要玩命了,就是這麼任性。不過,裡外裡,多少也透出在常規裝備的外強中乾,大家基本差不多的情況下,只有玩楞的,比橫的,才能繼續得以橫行下去。

沒人低估美國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研發實力,畢竟研發了幾十年,有了比較厚實的基礎,成功雖晚了一點,但踮踮腳夠得著,這不,不前不後捋著腳跟也就來了。宣佈了多年的一小時打遍全球,此款導彈證明成功邁出了第一步。

魂舞大漠的意思,你縱是有了,離形成裝備還有一定時間,距離俄羅斯至少還差十年之功,還有繼續努力加油噢。照現在的水平,談威懾為時尚早。更何況即便形成威懾也是對等威懾,這麼急吼吼地展示,反倒露了怯呢。


魂舞大漠


美國在3月19日成功試射了陸軍、海軍共享的高超聲速導彈!當然 ,未裝填戰鬥裝藥,按照報道指出,這種武器具有擊垮地方防禦系統的能力!此前,美國陸軍、海軍在2017年10月首次進行了聯合試射,因為高機動性能可使他能夠突破任何導彈防禦系統!

從目前情況來看,去年8月2日退出《中導條約》其實就是美國早就想好的動作,所以現在再說重返《中導條約》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美國只是想通過“自我鬆綁”放手發展先進導彈,謀求單方面軍事優勢,甚至還說什麼“俄羅斯違約”、“中國導彈威脅”都是藉口罷了!

目前限制美俄之間的僅存《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而這個條約也將在2021年2月到期,而之前俄羅斯宣佈“先鋒”高超音速武器服役,已經讓美俄現在越來越難以回到談判桌了!

高超聲速導彈發展上面,其實我們和俄羅斯起步也很早!而且我們的東風17已經在國慶節亮相了,美俄都要加速,而據說日本也積極研發之中。

不論如何,現在國際社會與一戰之前有太多類似的地方了,所以我們就當好吃瓜群眾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