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用灸與食,調宿疾、舒肝氣

本 期 導 讀

利用好春天「發陳」的契機,把肝氣的鬱結,疏通、打開,讓肝氣條達、生髮。


春三月,用灸與食,調宿疾、舒肝氣

順「春」勢而灸,疏肝理氣,調理宿疾

時值驚蟄,春的氣息愈加濃厚。春季肝氣生髮的同時,也容易肝氣鬱結。「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春天趁著肝氣的生髮之機,來疏肝理氣,往往會有更好的效果。順勢而為——順應身體氣機之勢,順應天地自然之氣。春天,順勢而灸,疏肝理氣,調理宿疾。

我們常常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很多人不理解,覺得藥吃進肚子,針紮在穴位上,都是「有形的」,如果連針藥都「到」不了的話,灸為什麼能有奇效呢?


春三月,用灸與食,調宿疾、舒肝氣

圖源:攝圖網


「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這裡古人講的是艾炷灸,那個時候還沒有艾條懸灸。但是即便懸灸,一旦體會到灸感,體會到效果,就會明白,真的是古人誠不我欺——灸法,運用好了,的確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春三月,用灸與食,調宿疾、舒肝氣

肝俞配太沖,春季疏肝理氣的好搭檔


春天肝氣不舒、肝氣瘀滯,常常會出現胸悶氣短、脅肋脹痛、胃疼胃脹、頭疼頭暈、焦慮失眠等症狀。春季疏肝理氣,有一個特別好的搭配,就是肝俞配太沖。《針灸甲乙經》有:「肝脹者,肝俞主之,亦取太沖」。這裡的「肝脹」,其實也包括肝氣不舒引起的脅肋疼痛、胸悶、脹痛等症狀。


春三月,用灸與食,調宿疾、舒肝氣

圖源:攝圖網


❀ 肝氣輸注於背的穴位:肝俞穴


肝俞穴是肝氣輸注於背的穴位,與肝直接相關。艾灸肝俞,通過經絡的傳導,艾灸的能量可以直接作用於肝,這是藥物所不能及的。也正是「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 足厥陰肝經的原穴:太沖穴

春三月,用灸與食,調宿疾、舒肝氣


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在足背,第1、2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原穴是臟腑的原氣經過和留止的地方。原穴很有意思,一般在四肢遠端,離臟腑很遠。原穴就好比是臟腑在身體末端的代言人,同時又跟臟腑相連通,所以用好原穴,對臟腑經絡的調節有很好的作用。太沖就是既能很好地調節肝臟,又能有效地疏通肝經。

另外,如果不小心生了氣,手頭沒有艾條的時候,可以以指代針,用手指按壓太沖穴,或者從太沖穴向腳趾方向推按。生了氣,一定要儘快處理,推一推、按一按、灸一灸,把因生氣滯住的這團氣疏通開,就不容易積累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春三月,用灸與食,調宿疾、舒肝氣

圖源:攝圖網


尤其是女性,乳腺問題、婦科問題,還有常見的梅核氣,常常跟積累的不良情緒有關。如果在外面,有胸悶、脅肋脹痛等不舒服的感覺,不方便用背上、腳上的穴位,這時候,可以用內關,懸灸內關,或者以指代針,按壓內關。

❀ 八會穴的「氣會」:膻中穴


春三月,用灸與食,調宿疾、舒肝氣


春季疏肝理氣還有一個推薦的穴位:膻中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膻中是任脈穴,位於前胸,兩乳頭連線的中點。那為什麼一個任脈的穴位能夠疏肝理氣呢?一方面「氣會膻中」,膻中穴是八會穴中的「氣會」,對於身體的氣機有一個總的調節。同時,膻中的位置很特殊,道家把膻中稱為中丹田。膻中向上可以通上丹田,向下可以通下丹田,是貫通身體氣機的中間樞紐。

春天適當灸一灸膻中,寬胸理氣,有助於肝氣的條達與生髮。但是膻中不要過灸,因為膻中是一個跟「火」有關的穴位。根據自身感受,一般灸個十來分鐘就可以了。

春三月,用灸與食,調宿疾、舒肝氣

圖源:攝圖網


另外,每天晨起和睡前,躺在床上,可以兩手疊在一起,從上向下推按膻中,也可以固定在膻中位置,按揉穴位,也能很好地調節氣機。

肝俞、膻中、太沖三穴,肝俞在後背,膻中在前胸,太沖在腳,這就是一個很好地上下取穴的搭配。總的施灸原則是:先陽後陰,先背後腹,先軀幹後四肢的順序。

守住大穴,調理體質


如果沒有明顯肝氣不舒的症狀,春季推薦風池、大椎、中脘、關元、太溪、湧泉。艾灸取穴的關鍵,是守住大穴,這些大穴是調理體質,改善病症的關鍵。在守住大穴基礎上,可以根據具體病症,對症治療。當然吸收、灸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春三月,用灸與食,調宿疾、舒肝氣

圖源:攝圖網


春三月,用灸與食,調宿疾、舒肝氣

食療小方,疏肝潤肺,調和臟腑平衡

春天,在艾灸調理的同時,還可以搭配一些藥食同源的食療小方,來疏肝理氣。


1、疏肝理氣,健脾化痰

我們熟悉的春季養生總則裡,春三月,此謂發陳。那麼春天就有一味陳化之後,對於理氣特別好的藥食同源的中藥——陳皮。

陳皮是一味理氣藥,「理氣」可以直觀地理解為疏理氣機,理氣健脾,燥溼化痰。陳皮跟升藥一起用,其性就升;跟降藥一起用,其性就降。這就是陳皮調中、健中的作用,是很多古方中的常用藥。陳皮藥食同源,既是藥品,又是食品,非常安全。


春天可以在各種湯湯水水中搭配陳皮。比如白蘿蔔陳皮水,順肝理氣。白蘿蔔順氣,是老百姓都知道的,與陳皮放在一起煮水,當作代茶飲,小孩子可以加一點蜂蜜,潤肺,也更好喝。春季多風,北方地區又有倒春寒,如果吹風受涼引起的咳嗽,在咳嗽初起的時候,也可以試試,調理肺氣的宣降,很可能就把一場咳嗽在初期階段就解決了。


春三月,用灸與食,調宿疾、舒肝氣

圖源:攝圖網


另外陳皮搭配普洱,陳皮搭配紅茶,口感都不錯。尤其陳皮搭配老白茶,老白茶的甘醇甜潤,與陳皮的順滑陳香,搭配在一起,口感很好。


春三月,用灸與食,調宿疾、舒肝氣

圖源:攝圖網


2、疏肝同時,兼顧潤肺


春季疏肝的同時,潤肺也很重要。因為春季肝氣生髮,容易肝火旺。我們知道肝屬木,肺屬金,本來是金克木,但如果肝火太旺,就會形成木反過來侮金,也就是木火刑金的格局。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上工治未病」,春天的時候,注重疏肝的同時,提前兼顧潤肺,平和地保肝護肺,調和臟腑平衡。


銀耳蓮子陳皮粥,就是很好地兼顧了疏肝和潤肺雙重功效,同時顧護心氣的一款養生粥。銀耳色白,滋陰潤肺蓮子養心安神,對於春季肝氣生髮太過引起的失眠也有很好的調理作用;陳皮調中,理氣健脾,燥溼化痰。再加上大米養陰生津,調和五臟——我們發現,看似簡單的飲食搭配,就這樣默默地護衛著我們。這就是中醫生活化,並不難,也不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