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為何奪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取名國號為大明,年號洪武。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準備想遷都西安,於是派太子朱標視察關中。然而,朱標在秦中視察返回北京後不久就病倒了,第二年就去世了。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年近七旬的朱元璋內心遭受重創。於是他不再有精力和心情考慮遷都的事情。

“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為何奪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

朱元璋

朱元璋對朱標寄予厚望。從朱標出生的那一刻起,朱元璋就想把他培養成一個繼承人,並聘請宋濂等名人為他的老師。朱元璋為了讓這個兒子將來繼承大統,做了很多工作。在朱標長大後,他具有仁主之風。在明朝歷史上,朱標被人讚頌為“太子朱標為人友善友愛,天生就有仁慈之心。”

朱元璋一生共有26個兒子。在朱標死後,只有守護北平的燕王朱棣最有可能繼承皇位。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兒子,1360年4月17日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朱棣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和陳友諒兩人鬥得很兇,都沒來得及給兒子取名字。直至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已決定大局,他即將成為皇帝,並決定命名七個兒子。他向廟裡獻祭:為了繼承先德的美德,從舉兵開始,他就生了7個孩子,今天長子命名曰標,然後……曰棣……。這時,朱棣已經7歲了。在朱棣10歲時。被父親授予燕王的稱號。

“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為何奪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

朱棣

在太子去世後,朱元璋選擇了他的孫子,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繼承王位。朱允炆因其聰明才智、勤奮好學、孝順而深受朱元璋的喜愛。於是朱元璋稱讚他:“真誠、純潔、孝順,從不忘記自己。”然而,朱元璋對於這個仁柔少斷的太孫繼任帝位,著實不放心。

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朱允炆繼位。儘管朱元璋下了遺詔,不準各路藩王進京奔喪,但燕王朱棣仍直奔京城應天府(今南京),朱允炆聽到消息後立即派人拿著詔書,命令朱棣回燕京。朱棣對此非常不滿。朱元璋為防患,在位期間曾兩次封自己的所有兒子為藩王。藩王則各擁重兵,坐鎮一方,尤其是秦、晉、燕、寧諸王的實力最強。在朱標去世後,朱元璋對皇太孫朱允炆深感憂慮,因為他很難控制諸王的勢力。

“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為何奪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

建文帝朱允炆

在朱棣20歲時就開始在燕京北平就藩。後來,他多次奉命參加北方的軍事活動,他兩次率師北上,在戰爭中取得了許多成就。他在北方軍隊中有很大的影響。在朱元璋晚年,功臣將領被殺殆盡,北方軍隊都以諸王為主。長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楓相繼去世。朱棣是第四子,他不僅在軍事實力上成為諸王之首,而且在家庭尊序上也成為諸王之首。但是,燕王朱棣、周王朱橚、齊、岱諸王都擁兵自重,犯下了許多違法行為,最終朝廷孤寂險惡。

朱允炆登基後,與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等進行了密切討論削藩事宜。按照削藩順序,先找有問題的親王下手,先後廢除了五位藩王,朱允炆決定先廢除周王朱橚,因為他是燕王的同母兄弟,朱允炆怕他與燕王聯合造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月,建文皇帝削周王朱橚。將周王全家押回南京,把他們貶為平民,遷到雲南孟化。次年4月,削齊、湘、代三位親王,被廢為平民,湘王朱柏不堪受辱全家自焚。最終各路藩王與朝廷決裂,燕王成為了真正的藩王之首。而朱允炆和朱棣之間的矛盾也逐漸加劇。

“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為何奪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

靖難之役路線圖

朱允炆命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分管北平指揮部。他們由謝貴控制北平(今北京)。此外,他們還負責宋忠、徐凱、耿瓛在開平、臨清、山海關的駐軍。他們還對燕府的守衛進行了檢查,加強了對燕的防範措施。

建文元年六月,齊泰密敕張信逮捕朱棣,而張信是朱棣的老部下,他向朱棣投降,於是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朱棣。七月,朱棣抓獲並殺害了張昺和謝貴。他夜間攻佔北平九門,佔領北平。然後,他們以尊祖訓的名義,除奸臣齊泰、黃子澄,為“靖難”之名,誓師出征。

“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為何奪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

朱棣

所謂“靖難”是來自朱元璋的一條法律。朱元璋當政時,怕官員篡權,規定藩王有中央索取殺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朱棣以此為理由,指出齊泰和黃子澄是奸臣,必須受到懲罰。因此,朱棣在靖難之役的口號是“清君側,靖國難”。其中,“靖難”的意思是平息禍亂、戰亂和掃除奸臣。但是,在太祖的法律中,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皇帝先召見諸侯,使諸侯起兵,在成功剷除奸臣之後,五天之內就離開南京。所以這只是朱棣奪取王位的藉口。

朱棣起兵之初時,燕軍隻立足於北平的一小部分,勢力小,力量弱。朝廷在各方面都有壓倒性的優勢。因此,在戰爭初期,朝廷就計劃利用其優勢兵力進行分攻,殲滅北平的燕軍。但是有很多北方的將軍都是朱棣的老部下,而朱棣的軍事能力是很強的,並逐漸佔據主動。

“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為何奪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

朱棣

至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軍到達金陵。金川門的守衛朱橞和李景隆看到朱棣麾蓋,便打開門城門投降。靖難四年的戰役最終以燕王朱棣的勝利而告終。燕王進京後,文武百官都跪地迎接,朱棣在所有官員的支持下繼承了帝位,自立為成祖皇帝,年號永樂。朱棣繼位,但不是繼承朱允炆的皇位,而是繼承的是太祖朱元璋的皇位。他廢建文年號,改稱建文四年為洪武三十五年。

“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為何奪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

靖難之役

燕王進京後,由於宮中失火,建文皇帝下落不明。有人說建文帝是在宮中自焚而死的,有人說建文帝是從地道里逃跑出家當和尚周遊世界去了,還有人說建文皇帝逃到了東南亞,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到建文皇帝。建文皇帝的真實行蹤現在都無法查證,這成為明代史上懸而未決的大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