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荊州是誰之過?為何呢?

五金員工陳可為


荊州的丟失並不能歸咎到某一個人的身上,而是三國政治軍事博弈的結果。關羽作為蜀漢第一名將,荊州的軍政一把手,荊州的丟失他作為第一責任人肯定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並非大意失荊州。我認為這個責任關羽最多可以承擔30%。蜀漢盟友孫權承擔20%責任。傅仕仁、糜芳承擔40%責任。劉封、孟達承擔10%責任。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一下我的觀點。

一.關羽的目的

劉備三顧諸葛亮於草廬之中,諮孔明以當世之事,諸葛亮像劉備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餘以為《隆中對》完全是為劉備量身打造。“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我想劉備也是這樣認為的。《隆中對》提出成就霸業,興復漢室的戰略方針。

1.跨有荊、益,保其巖阻。

2.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3.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4.劉備身率益州之眾出秦川。

諸葛亮口中的上將肯定是劉備第一大將,也是蜀漢唯一的名將關羽。肯定要執行劉備的這一項國策。

“蜀小國耳,名將唯羽。”《三國志·魏書十四》

諸葛亮第一條就提出了跨有荊、益,保其巖阻。建安十九年夏劉備攻取益州。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攻取漢中,隨後遣劉封,孟達,李平攻取上庸、房陵、西城三郡,此時劉備打通了從益州兵出秦川的道路。荊州此時只有南郡、零陵、武陵在劉備手中。

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三國志·關羽傳》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關羽出兵圍攻襄樊,一是為了完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戰略方針的必備條件跨有荊、益。二是為了打通進攻中原的道路。完成率軍以向宛、洛的必備條件。襄,樊是北上中原的必經之路,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湖廣方輿紀要》雲:夫襄陽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並東南。東南得之,亦可以圖西北者也。

襄陽,樊城隔漢水相望,若是攻克襄樊則北上可以圖中原,固險而守可以據曹魏,沿漢水東出可以攻孫權。

關羽的戰略意圖正是在於此。

二.關羽北伐的時機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漢中爭奪戰以曹魏失敗而告終。六月,劉備遣劉封、孟達、李平攻克上庸、房陵、西城三郡。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正在此時孫權攻合肥,時諸州兵戍淮南。來自東吳與曹魏的壓力頓時減小。關羽值此之時出兵北伐,圍曹仁於樊城。

我認為關羽北伐的時機相當準確。曹操失去漢中,既要提防劉備北取武都以逼關中,又要陳兵與孫權相拒與淮南。這正是曹魏內憂新平外患又至的時刻。

1.漢朝太醫令吉平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密謀反叛,偷襲許都,火燒丞相長史王必的兵營,王必和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帶兵討伐,將他們全部斬首。

吉邈等率其黨千餘人,攻王必,燒其門,射必中肩,帳下督扶必奔南城。會天明,邈等眾潰,必與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共討斬之。《三國志·武帝紀》

當時關羽強盛,而曹操在鄴城,京兆尹金禕,自以世為漢臣,忠誠顯著,名節累葉。鷪漢祚將移,謂可季興,乃喟然發憤,遂與耿紀、韋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結謀,欲殺必,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

2.四月,代郡、上谷烏丸族無臣氐等人反叛,魏王派鄢陵侯曹彰領兵征討,七月擊敗他們。

四月,代郡、上谷烏桓無臣氐等反。《三國志·武帝紀》

3.十月,宛城守將侯音等人反叛,擒獲南陽太守,搶劫官吏和百姓,據守宛城。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攻破宛城,侯音被斬首。

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三國志·武帝傳》

這幾個方面暴漏了曹魏內部有嚴重的矛盾。

二十四年春,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斬淵及曹軍所署益州刺史趙顒等。《三國志·先主傳》

五月劉備佔據漢中,六月攻取上庸等三郡,七月進位漢中王。此時蜀漢士氣正盛,曹魏內部矛盾重重,丟失漢中士氣低落。

此時正值雨季,可以發揮荊州水軍的優勢,而樊城曹仁守軍不過5000,攜勝利之勢出兵北伐沒有比這更好的時機了。

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恢謂兗州刺史斐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徵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近,必將為患。《三國志·溫恢傳》

溫恢對兗州刺史裴潛說:“並不害怕孫權會構成威脅,害怕的是曹仁的部隊遭遇變故。現在雨季已經來了,而曹仁的孤軍卻沒有防備。關羽驍勇善戰,率領精銳部隊,藉著地利進攻,一定會造成禍害。溫恢也認為此時關羽若是出兵,會對襄樊造成威脅。

因此我認為關羽此時是北伐抓住了最好的時機。

三.關羽北伐對曹魏造成的影響

關羽率軍包圍襄陽,攻打曹仁於樊城,曹操派外姓第一大將左將軍于禁救援曹仁,正值雨季,大雨連綿下了十多天,漢水氾濫,于禁率領的三萬軍隊全都被淹沒,隨後于禁投降,龐德被關羽斬殺,三萬步騎兵被俘虜押往江陵。此時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全都投降於關羽。

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死了縣主簿,向南歸附關羽。關羽授給孫狼官印,給他軍隊,讓他去擾亂曹魏。此時許都以南的梁郟、陸渾群盜,紛紛接受關羽的印號,接受關羽的指揮,關羽威震華夏。面對如此形勢,曹操建議遷離許都以避開關羽的威脅。

若此時攻下樊城,襄陽,則洪河以南的土地都將納入蜀漢的版圖,都城許昌也再無險可守。面對如此形勢,曹操建議遷離許都以避開關羽的威脅。

寵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有也。君宜待之。《三國志·滿寵傳》

四.關羽兵敗身死的原因

一.有人認為關羽兵敗是性格原因造成的,我不敢苟同,任何人都有性格缺陷,何況威震華夏的一方統帥。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糜芳、傅仕仁開城投降。

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三國志·關羽傳》

楊戲認為將帥不合並不能成為糜芳、傅仕仁開脫的理由,僅僅是因為將帥不合就開成投降,這樣罔顧臣子本份。

古之奔臣,禮有來逼,怨興司官,不顧大德,倍成奔北,作笑二國。——《三國志·蜀書·楊戲傳》

二.昔日的盟友臨陣背後捅刀子,孫權為了荊州之地投降於曹操,派呂蒙白衣渡江偷襲關羽大後方,擒殺關羽。

權內憚羽,外慾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三國志·吳主傳》

荊州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孫權偷襲荊州表面看無可非議,可此時拿下荊州確使蜀吳聯盟瞬間崩潰,吳蜀從此再也沒有機會與曹魏一爭長短。孫權真的是目光短淺。

三.劉封、孟達藉口不支援關羽

曹操派徐晃率軍救援曹仁。關羽圍攻襄樊兵力不足,數次要求劉封、孟達出兵相助。劉封、孟達表示拒絕,理由是“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之後,關羽兵敗身死。

時漢水暴溢,于禁等七軍皆沒,禁降羽。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羽乘臨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慾盡,救兵不至。《三國志·曹仁傳》

漢水暴漲平地水高五六丈,此時樊城也到了強弩之末了,如果劉封、孟達率軍支援關羽,關羽有很大的機會攻下樊城。

通過以上的幾個方面我認為荊州的丟失關羽承擔30%責任。孫權承擔20%責任。傅仕仁、糜芳承擔40%責任。劉封、孟達承擔10%責任。


鹿琛呀


《新三國》看完後,我認為不應該安排關羽守荊州,這是劉備和龐統去幫幫劉璋對抗曹軍之後,龐統拿自己慘死當藉口讓劉備攻打劉璋,這時招諸葛亮去助陣。而派的關雲去送信言外之意告訴諸葛亮誰來守荊州。這是諸葛亮有疑慮的。所以走時再三叮囑關羽。這是諸葛亮看透了關羽的性格可以衝鋒陷陣但是不適合守城。

我認為最應該守城的是趙子龍,有勇有謀,做事沉穩,還聽從調遣。


郭不染


建安十八年(213年),劉備進川時,軍師龐統意外身亡,使進佔西川的行動受挫,劉備被迫抽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率部分荊州軍入蜀支援,同時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從這一刻起,關羽的命運便牢牢與荊州連在一起。劉備定蜀後,拜關羽董督荊州事,鎮守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關羽治理荊州的成效還是比較顯著的,荊州軍民暫時獲得了短暫的太平生活,荊州政務關羽打理得也算井井有條。

隨著劉備勢力的崛起,孫權也想進一步撈取戰略利益,所以,在劉備奪取益州後,孫權很快就在215年,向劉備索要荊州,劉備採取了“拖”字決,他回覆孫權說“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孫權不滿劉備的答覆,便派魯肅向關羽討要荊州,魯肅從大局考慮,專門與關羽來了一場“單刀赴會”,希望能在荊州問題上得到關羽的妥協承諾,但結果關羽的態度似乎比劉備還強硬,毫無退讓荊州分毫的意思。

孫權見文的不行,又派魯肅、呂蒙等將領動武,進攻荊州南部諸郡。劉備得知孫權要武力爭奪荊州,急忙率軍到公安一帶馳援關羽,就在孫劉兩家劍拔弩張之際,曹操出手了,派人進攻漢中張魯,劉備為了爭奪漢中,對付曹操,便迅速向孫權做出妥協,與孫權講和。雙方經過談判,暫時達成平分荊州的“湘水劃界”協議,劉備將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三郡還給東吳,讓關羽繼續統治南郡、零陵郡、武陵郡三郡。

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獲勝後,關羽趁屯駐襄樊的曹仁因徵調繁重徭役導致軍民叛亂的機會,命令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自己則率軍攻打襄陽和樊城。戰鬥過程中,關羽雖然額頭受傷,但卻將曹仁打得不敢露頭,隨後關羽又水淹了于禁前來增援的三萬大軍,並斬殺龐德。但在此期間關羽做出了三項錯誤決定,促使其迅速由巔峰摔落下來。

其一是為儘快攻克樊城,打敗曹仁,關羽抽調了荊州後方的人馬上前線,使後方進一步空虛。其二是在之前,孫權曾派使者向關羽為其子求親,關羽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竟說出“虎女焉能嫁犬子”的混賬話,還辱罵使者。其三是不安撫鎮守後方的糜芳、傅士仁等將領,反而因糧草軍需供應不及,放話回去要收拾這兩人。關羽搞出這樣三個錯誤決定,後方怎能不出問題呢?

孫權利用關羽與後方守將不團結的機會,令呂蒙和陸遜很快實施了誘降糜芳、傅士仁,偷襲荊州的行動,迅速佔領江陵和公安,切斷了關羽的後路,導致關羽迅速失敗,不久後被東吳將領馬忠擒獲,並斬殺於臨沮。

從關羽失荊州的前後表現看,他失敗於狂妄自大,當時以攻為守進攻曹仁等行動並沒錯,但關羽卻不懂得處理好與孫權的聯盟關係,不懂得安撫好下屬將軍,只看到自己取得的勝利,那怎能不敗呢?


道中道道史道文


關羽大意失荊州。

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故事概況為: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后,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相當於還了南郡)。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導致荊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荊州,現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有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的意思。


優質影視分享vlog


大意失荊州從個人角度上來說,應該是關羽的過失。總結可以以下幾點:

1、驕傲自大,多次挑釁東吳,為國招禍所致。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2、輕怠下屬,下屬叛變所致。

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自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3、戰線太長,孤軍深入曹魏,貪功心切,情報不通暢。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以上是《三國志》中關於關羽兵敗的原因。而實際上大意失荊州與劉備集團與孫權集團的戰略方針有關。劉備奪取巴蜀,命關羽鎮守荊州,初步實現隆中對的戰略意圖,意在兩路遙相呼應,劉備軍主力部隊都在漢中整頓,此時關羽在荊州造勢為漢中分擔壓力即可,但此時劉備集團剛剛獲得益州,坐擁荊州,益州,勢力空前強大,而關羽在荊州難免求功心切,在荊州空虛的情況下孤軍深入曹魏,此時劉備諸葛亮也被益州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沒有意識到關羽正在走向滅亡之路。

孫權集團方面,此時全國十三個州,魏國獨佔九州,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實力,孫權和劉備唯有聯合起來才能和曹操抗衡。公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水淹七軍,斬龐德,生擒于禁,威震華夏,讓原本一家獨大的曹魏集團出現了危機,此時如果孫權揮軍北上,與關羽遙相呼應,正是削弱曹魏的大好時機,甚至問鼎中原指日可待。然而孫權卻動了奪回荊州的念頭,隨後呂蒙白衣渡江,襲擊關羽,導致關羽前功盡棄,兵敗殞命。孫權雖奪得荊州,但與蜀漢卻結下不解之仇,隨後兩國交戰,互損國力,導致此後再也沒有問鼎中原的機會。孫權奪得荊州實在是以一己私仇而置大局於不顧,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孫權會有如此行為呢,答案就在於孫權只想守江東基業,成為一方諸侯,荊州為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奪回荊州可確保江東無憂,穩固江東基業,相對於問鼎中原,雄居吳越,做一方諸侯才是他的夢想。因此,荊州丟失的根本原因與劉備軍團貪功心切,盲目自大密切相關,同時也與孫權集團沒有進取之心,只想稱霸江東有關。


劃過天空的拖鞋


大意失荊州表面上看是關羽軍事過失,實際上是上層諸葛亮及劉備策略的失誤。

荊州地形上屬於四面受敵之地,戰略上屬於守勢之地,宜守不宜攻。

從當時蜀國在荊州的軍事投入來看,出兵攻曹,必然造成荊州內部防守空虛,且當時與東吳在歸還荊州問題尚有分歧,孫權必然會抓住這種千載難逢機會攻取荊州。

這一點,身為丞相的諸葛亮及國君的劉備應該認識到,策略的重點是北伐,荊州作為東大門必然不能貿然出擊,從決策上已經為“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埋下了禍因。


中和視界


歷史問題沒有絕對的對錯,失荊州表面上看是關羽的過失,其實是用人之道!至於關羽大意失荊州,不是劉備的失算,不是諸葛的失算,也不是關羽的疏忽,而是他的性格決定的。關羽最大的弱點就是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他取得了戰功後,就飄飄然起來,完全忘記了諸葛亮給其定下“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八字方針,在和曹操試比高時,還把孫權得罪了。最終敗於東吳名將呂蒙之手,被俘被殺。


手ll難取名


關羽傲慢,部下離心。激怒東吳,腹背受敵。劉備失策,諸葛糊塗。若劉備派張飛替關羽守荊州。命劉封,孟達順漢水道襄陽助戰。馬超出兵取西涼,諸葛亮帶趙雲,魏延取成倉,長安。黃忠守成都。一起出兵,曹操比難兼顧。同時邀請東吳功徐州。那荊州非但不失,還能得魏國土地。可惜馬超,埋沒英雄,父仇未報。悲憤而死。


傳武醉拳上擂臺


關羽

1、不會外交,單刀赴宴雖然逼格拉滿,但打臉的是自己的同盟。破壞了相對友好的同盟。使孫權轉向曹操合作。

2、過於高傲,看不起陸遜和呂蒙,結果最後白衣渡江,夜襲荊州。

3、過於自信,不聽下屬的規勸,不肯回援荊州。


用戶7003951053


因為荊州的地理位置特殊,就諸葛亮的話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荊州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北上可以伐魏,長江之險與東吳共有,順江而下可以直取東吳,諸葛亮臨走前囑咐關羽,只有東和孫權,北拒曹操才能守住荊州,但是從曹操赤壁戰敗之後孫權就想討回荊州,由來以久,彼此早就有切齒之恨了,所以諸葛亮的東和孫權是不成立的,因為關羽的鋒芒已經威脅到孫權了,因為長江之險與東吳共有,孫權已經無險可守了,待天下有變,關羽完全可以順江而下直取東吳的,縱然關羽有多麼厲害,要是孫曹兩處連兵而來誰也守不住荊州,在有益州和荊州相距千里救兵一時要難以到達,所以曹操約孫權共取荊州,孫權完全不顧同盟,主要的原因還是關羽鋒芒畢露,威震華夏,已經威脅到孫權了,守荊州最好的辦法就是關羽拒守,以防孫權偷襲,要是魏國攻打荊州的話,劉備可以出兵夾擊,在有荊州沒有派得力之人,要是派張飛過去的話,關羽張飛必能守住荊州的,在有上庸城也應派得力之人,以防荊州有變可以快速的去救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