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過是亂世一介書生,卻“炮轟”孔祥熙,趕走宋子文

他不過是亂世一介書生,卻“炮轟”孔祥熙,趕走宋子文

從那個年代走來,一路荊棘風霜,

先生不過一介書生,

但是,書生本色,書生意氣。

—— 華人寄語

他不過是亂世一介書生,卻“炮轟”孔祥熙,趕走宋子文


他被稱為“民國第一牛人”,

炮轟孔祥熙,並最終把孔轟下臺;

他寫的一篇《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

引起朝野震動,宋子文也只好下臺;

他和蔣介石談話,翹起二郎腿,

拒不做官。

其實他沒有多麼深厚的背景,

不過是一介書生,

他的名字叫傅斯年,字孟真


他不過是亂世一介書生,卻“炮轟”孔祥熙,趕走宋子文


他是學者,頭銜眾多:

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

教育家,學術領導人。

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者。

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

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傅斯年出生于山東聊城一個沒落的名門望族,

傅斯年的祖先傅以漸,

是清朝建立後的第一個狀元,

其後,傅氏家族科考得意者不計其數,

官至封疆大吏的也不乏其人。

因此,山東傅氏有"開代文章第一家"

的稱譽。


先生儒學家風深遠,自小在書堆裡泡大,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1916年升入北京大學文科,

著有《文學革新申義》,

響應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

提倡白話文。


他不過是亂世一介書生,卻“炮轟”孔祥熙,趕走宋子文


傅斯年在北大是個風雲人物,

上大學時雖然只有十幾歲,

但儼然一位"國學小專家"。

他的治學功底甚至強過了,

北大當時的某些教授。


據羅家倫回憶,

"在當時的北大,有一位朱蓬仙教授,

也是太炎弟子,

可是所教的《文心雕龍》卻非所長,

在教室裡不免出了好些錯誤……

恰好有一位姓張的同學,

借到那部朱教授的講義全稿,

交給孟真。孟真一夜看完,

摘出三十幾條錯誤,

由全班簽名上書校長蔡先生,請求補救,

書中附列這錯誤的三十幾條。

蔡先生自己對於這問題是內行,

看了自然明白……

到了適當的時候,這門功課重新調整了。"


傅斯年本是黃侃的得意弟子,

但一次偶然機緣,傅斯年竟"背叛"師門,

成了胡適的學生。

胡適剛到北大教授中國哲學史的時候,

因為講授方法和內容特別,

在學生中引起不小的爭議。

有人認為胡適遠不如國學大師陳漢章,

想把他趕走;有人則認為,

胡適讀的書雖然沒有陳漢章多,

講課卻頗有新意。

傅斯年本不是哲學系的學生,

但在同室顧頡剛的鼓動下,

去旁聽了幾次胡適的課。

結果聽完之後非常滿意,

於是傅斯年對哲學系幾位要好的同學說:

"這個人書雖然讀得不多,

但他走的這條路是對的。你們不能鬧。"


他不過是亂世一介書生,卻“炮轟”孔祥熙,趕走宋子文


由於傅斯年在同學中的威信,

年輕的胡適在北大講壇站穩了腳跟。

後來回憶起這段日子時,

胡適感慨地說:

"我這個二十幾歲的留學生,在北京大學教書,

面對著一班思想成熟的學生,沒有引起風波;

過了十幾年以後才曉得,

孟真暗地裡做了我的保護人。"


1919年夏,

傅斯年大學畢業後,

考取庚子賠款的官費留學生,

其後在英國倫敦大學研究院、

法國柏林大學哲學院等學習深造。


1926年冬,傅斯年應中山大學之聘回國,

1927年任該校教授,文學院長,

他拉了一大批著名學者,

到史語所領導研究工作,

:陳寅恪、徐仲舒、趙元任、李方桂、

羅常培、李濟、董作賓、梁思永。


他不過是亂世一介書生,卻“炮轟”孔祥熙,趕走宋子文


他培養出了大批優秀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

其中不少人後來成為大家,如:

陳盤、石璋如、夏鼐、週一良、

董同和、馬學良、張琨等等。

這些人或多或少都受過傅斯年的培養,

也或多或少繼承了他嚴謹的重材料、

重考證的學風。


他曾搶救過一批珍貴的,

清朝內閣大庫的檔案資料,

當時幾經搬遷,鼠吃蟲蛀,

這批資料損失嚴重,

其中一次,主管者--歷史博物館以經費缺乏,

曾以大洋4000元的價格,

欲將此8000麻袋總計15萬斤的檔案,

賣給造紙商拿去造紙。


著名考古學家馬衡大聲疾呼,

傅斯年知道後,馬上請蔡元培先生做主,

才以1.8萬元,

將這批幾乎要進造紙廠的檔案買下,

珍貴史料得以保存,先生功不可沒。


抗日戰爭勝利後,

國民政府任命胡適為北大校長。

當時胡適在美國,回國之前,

北大校長由傅斯年代理。


從敵偽手裡接辦北京大學,有很多棘手問題,

比如:

曾在日本統治下的北大教職員如何處理?


他不過是亂世一介書生,卻“炮轟”孔祥熙,趕走宋子文

傅斯年、胡適與胡祖望


傅斯年大膽作出決定:我決定一個不用。

他給夫人俞大彩寫信說:

"大批偽教職員進來,

這是暑假後北大開辦的大障礙,

但我決心掃蕩之,決不為北大留此劣根。"


他把困難解除,把"天下"掃平,

為胡適回校鋪好道路,

這是傅斯年做代理校長以報胡適的決心。

他給夫人的信又說:

"實在說在這樣局面下,胡先生辦遠不如我,

我在這幾個月給他打平天下,他好辦下去。"


傅斯年就是這般真誠待人,

胡適曾是他的老師,

所以師恩湧泉相報。


他不過是亂世一介書生,卻“炮轟”孔祥熙,趕走宋子文


傅斯年為人耿直,他是一介書生,

卻正是書生本色,才大膽批判社會黑暗,

正是書生意氣,

才投入到報效祖國的教育事業中。


1938年,傅斯年擔任國民參政員,

曾兩次上書彈劾行政院長孔祥熙,

上層雖不予理睬,

但後來還是讓他抓住了孔祥熙貪汙的劣跡,

炮轟孔祥熙並最終把孔轟下臺。


孔的繼任者宋子文也難逃此數。

傅斯年一篇《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

朝野震動,宋子文也只好下臺,

一個國民參政員一下子趕走兩任行政院長,

歷史上也是並不多見的。


他不過是亂世一介書生,卻“炮轟”孔祥熙,趕走宋子文


1946年初,

蔣介石要在北方人士中補充一個國府委員,

他想到了傅斯年,

陳布雷瞭解傅斯年的志向與秉性,

對蔣介石說:"他怕不幹吧。"

蔣介石大概不相信有人不願當官,

他很有信心地說:"大家勸他。"


結果,任說客說破了天,

傅斯年堅決不肯加入政府。

蔣介石死了心,轉而想拉胡適進入政府,

希望傅斯年能做做說服工作,

結果傅斯年也竭力反對。

在給胡適的信中傅斯年說:

"一入政府,沒人再聽我們一句話"。

他勸胡適要保持名節,

其中有一句話極有分量:

"借重先生,全為大糞堆上插一朵花。"

正是這句話,打消了胡適做官的念頭。


他不過是亂世一介書生,卻“炮轟”孔祥熙,趕走宋子文

傅斯年與胡適


對於傅斯年拒不做官的氣節,

李敖一直讚譽有加。

在《李敖有話說》中他就說:

"有一個學生領袖傅斯年,

終其一生不肯加入國民黨。

他不但不加入國民黨,

還鼓勵他的老師胡適,

要採取跟國民黨並不很合作的態度。

這一點我覺得傅斯年很了不起……

他們要發揮這個知識分子的力量,

可是又不想被國民黨吃掉,

不被國民黨同化……

真正的夾縫裡面的自由主義者"


傅斯年就是這般氣節,

敢說敢做,敢與任何人爭。


他不過是亂世一介書生,卻“炮轟”孔祥熙,趕走宋子文

傅斯年與蔣介石


傅斯年人稱“大炮”,“老虎”,

皆因他脾氣火爆,

但他同時又能很快收斂。


有一次為中醫問題,傅斯年反對孔庚的議案,

兩個人激烈辯論,

孔庚當然辯不過傅斯年,

於是在座位上開始辱罵傅斯年,

說了許多的粗話,

傅斯年氣得說:

"你侮辱我,會散之後我要和你決鬥。"


等到會散之後,

傅斯年真的攔在門口要和孔庚決鬥,

可是他一見孔庚七十幾的年紀,

身體又非常瘦弱,

傅斯年立刻將雙手垂了下來說:

"你這樣老,這樣瘦,

不和你決鬥了,讓你罵了罷!"


蔣介石到臺灣後,把傅斯年當作"座上賓",

時常邀請他到總統府吃飯,商議國事。

到臺灣來以後,有一天,

當時的代總統李宗仁到臺灣來,

在臺北的松山飛機場要下飛機的時候,

蔣介石跑去歡迎李宗仁。

在松山機場的會客室裡面,

蔣介石坐在沙發上,

旁邊坐的就是臺灣大學校長傅斯年。

傅斯年怎麼坐的?

在沙發上面翹著二郎腿,

拿著菸斗,就這樣叼在嘴裡,

跟蔣介石指手畫腳講話。

其他的滿朝文武全部站在旁邊,

沒有人在蔣介石面前敢坐下。


這就是傅斯年,不畏強權,皆因一身正氣。


他不過是亂世一介書生,卻“炮轟”孔祥熙,趕走宋子文


1950年,

這位敢說話、辦實事的臺大校長,

來臺灣不到一年,

就在參加省參議會第五次會議時,

突然倒在了議會廳。

蔣介石聞訊後,

立即派行政院長陳誠前去指揮搶救,

動員臺灣所有名醫,

不惜任何代價搶救傅斯年。

他本人則守候在電話旁,

焦急等待陳誠每半小時的彙報,

遺憾的是,

傅斯年先生因腦溢血去世,享年55歲。


他不過是亂世一介書生,卻“炮轟”孔祥熙,趕走宋子文


先生這 一生跌宕起伏,

他是“五四運動”學生團體的領袖人物,

傅斯年主持、參與了殷墟發掘和城子崖發掘,

在考古工作、保護文物中,

為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遊走於兩黨之間,至今備受爭議,

但他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孟真,一生以“真”,

今斯人已逝,然先生真誠品性、嚴謹學風,

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