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不斷增加,病毒“返流”,我國還會出現大面積傳播嗎?

果果家賓哥


可以肯定外國迴流的病毒不會在國內再次造成大面積傳染。我們巳有過一次完全戰勝新寇肺炎疫情的經驗,我國巳經高度重視國外迴流感染的問題,在國家層面高控嚴防的監管下,肯定不會出現大面積傳播的事發生。


手機用戶範世界


原標題:中國第一波、歐美第二波,還會出現第三波大疫情嗎?

文| 李晨陽

● 美國現在的防疫策略就是沒有策略,這是很糟糕的事情。

● 事實上,我認為現在全球疫情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於:我們還沒看到非洲、南美洲等第三世界地區正在發生什麼、將要發生什麼。

● 繼中國的第一波疫情、歐美的第二波疫情之後,其他地方會不會出現第三波大的疫情呢?

● 中國很幸運,有鍾南山、張文宏這樣具備公共衛生素養的臨床醫生。為什麼大家願意相信鍾南山、張文宏?因為臨床醫生有臨床醫生的敏銳,還有絕對不能說假話的信念——病人的病情是不會說謊的。

3月18日,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教授盧山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就全球疫情發展趨勢、中國未來疫情風險、公共衛生體系優化等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盧山持續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發展,並將於3月20日在由未來論壇發起的《理解未來》科學講座——“病毒與人類健康專題科普”上解讀疫苗研發的最新動態。

《中國科學報》:目前一些國家選擇了比較“溫和”的管控措施來應對疫情,英國甚至提出通過感染大部分人來獲得群體免疫。

您怎麼看待這些國家採取的措施?

盧山:

“溫和”這個詞不準確,這不是“溫和”,而是“殘酷”。

所謂“群體免疫”在理論層面上沒有錯,但社會和個人付出的代價將是非常巨大的——這一點大家都知道。現在世界各國和英國自己的媒體及專業期刊都在對此批評指責。對英國來說,“群體免疫”策略仍屬於個別顧問的建議,尚未被正式採納。

因此,大家擔心的“群體免疫”舉措及其惡劣後果,目前尚未發生,未來我想也不會發生。

《中國科學報》:隨著世界疫情日益嚴峻,境外輸入壓力越來越大,中國能保住目前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嗎?我們有重回“至暗時刻”的危險嗎?

盧山:

我相信中國目前的局面可以一直保持。傳染病看起來很可怕,但如果我們大家的信息都很公開,病毒來了,就馬上圍堵它、消滅它,它的危險性就很小了。

14億中國人民,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相當於做了一個很偉大的人群試驗。這個病毒的人群感染有3種模式:武漢模式、湖北(除武漢外)模式、全國其他地區(包括北上廣)模式。

事實證明,病毒來到一個地區會不會造成嚴重危害,關鍵在於這一地區的感染患者和醫療資源的比例。

另外一個關鍵在於,真病例和假病例千萬不能混在一起,不能讓有感冒症狀的病人都衝進醫院,沖垮醫療系統——這也是方艙醫院在緩解壓力方面起到重大作用的原因。

在上述基礎上,境外雖然陸續有病例輸入,但總體數目不會太大。我們的大型機場、管理和醫療系統處理這些問題已經很有經驗:來了一個病例,怎麼管理、怎麼轉運、怎麼治療,都有全套的班子。

中國這套班子至少半年內不會撤掉。就算有人“漏”進來了,群眾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所有的老百姓和行政人員、執法人員都會盡快把他找出來。

所以我不擔心中國會回到武漢暴發早期的那個時刻。

《中國科學報》:看來您對國內控制疫情還是比較樂觀的,那您對世界疫情形勢的看法如何呢?

盧山:

歐洲雖然表面上沒有采取像中國這樣積極的隔離措施,但在意大利的前車之鑑後,英國、德國等國家很有可能是採取了“外鬆內緊”的方式,雖然政府沒有太多的強制性措施,但各地和人民已經開始自我管理了。

再加上歐洲本身有比較好的衛生環境、醫療體系、社會保險和福利機構,我認為他們可能從另外一個角度達到疫情的控制。

而美國現在的防疫策略就是沒有策略,這是很糟糕的事情。

2月初,美國對於控制第一波可能感染者入境做的很好,但對於第二波病例輸入完全沒有思想準備,一直到3月11日才宣佈限制歐洲旅客入境。消息一經公佈,又有大量從歐洲迴流的人趕在封鎖前湧入美國。

所以接下來美國會出現多少病例,要在2周後揭曉。

我在美國看到的情況是,老百姓已經出現大面積緊張情緒,多數單位已經自行開始正式或非正式地要求員工在家辦公,街上的人大大減少,在鄉下的咖啡店也掛牌提示:“您可以點餐帶走,但我們不希望您坐下來享用”。

由於基礎病例數不多,且美國各地的醫療體系已經嚴陣以待,我認為美國大部分地區未來的疫情狀況還是有可能會向之前的北京、上海模式靠攏,美國的疫情最終應該還是會控制住。

事實上,我認為現在全球疫情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於:我們還沒看到非洲、南美洲等第三世界地區正在發生什麼、將要發生什麼。

繼中國的第一波疫情、歐美的第二波疫情之後,其他地方會不會出現第三波大的疫情呢?

《中國科學報》: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大環境下,疫苗的重要性已急劇凸顯。但是我們看到,至今還沒有任何人類可用的冠狀病毒疫苗上市。

冠狀病毒的疫苗研發是否比其他病毒更加困難?我們對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發還能樂觀以待嗎?

盧山:

新冠病毒出現之前,有6種冠狀病毒在人群中流行過,其中4個一直存在於人群中,每隔三五年就會流行一遭,因為症狀輕微所以沒人在乎。

引發社會大規模關注的冠狀病毒就是SARS和MERS,但這兩種病毒至今也沒有疫苗上市。為什麼呢?

一種傳染病,會不會有疫苗、什麼時候能得到疫苗,關鍵在於4大力量的競爭和制衡——科學、技術、監管機構和社會需求。

HIV病毒疫苗遲遲不能問世,更多是科學技術上的限制。但與HIV病毒能終身感染人體不同,這次新病毒是自限性感染的,這說明人體可以產生抗體去控制這種病毒,因此從理論層面,新冠病毒疫苗做成功的希望是比較大的。

一般來說,疫苗從研發到上市的週期確實很長,有人說需要8到20年,但這個週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政治因素,在確保候選疫苗沒有毒副作用的前提下,很多流程是比較靈活的,也是可以開綠燈的。

最後,疫苗能不能做下去,還跟生產規模、企業投資獲益期待、社會心理因素等有關。要看政府和老百姓是不是渴望這個疫苗出來,是不是願意接種這個疫苗。

《中國科學報》:當前新冠病毒的大範圍擴散傳播,是否會增加病毒的變異和多樣性,從而給疫苗研發帶來更大的困難?

盧山:

有一個認識需要澄清。很多人相信“新冠病毒是RNA病毒,而RNA病毒都很容易發生變異”——事實並非如此。

HIV病毒之所以突變率很高,是因為作為一種逆轉錄病毒,它缺少對基因組逆轉錄錯誤的校正(proofreading)機制。這跟新冠病毒是不一樣的。

那麼新冠病毒是否容易發生變異呢?至少我們看到這種病毒已經感染了逾20萬人,但尚未發現大的變異。我覺得這還談不到給疫苗研發帶來阻礙。先把疫苗做出來,再擔憂是否有突變的可能。

《中國科學報》:此次疫情暴露出各國公共衛生體系的哪些問題?

盧山:

50年前,如果一個政府領導人聽說發生了疫情,會找一些傳染病方面的臨床醫生來諮詢;20~30年前,領導人可能更青睞病毒學家等微生物方面的專家,因為他們能講出基因組等更加先進高級的信息;現在領導人則會聽取公共衛生系統專家的意見。這種演變趨勢是正常的,但也是危險的。

因為這三種人的專業背景雖然不同,但都非常重要。在面對傳染病時,單一知識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中國很幸運,有鍾南山、張文宏這樣具備公共衛生素養的臨床醫生。為什麼大家願意相信鍾南山、張文宏?因為臨床醫生有臨床醫生的敏銳,還有絕對不能說假話的信念——病人的病情是不會說謊的。

但我絕不是說病毒學家、公共衛生專家不重要,而是說我們需要一個制度體系,把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集中在一起,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方面面。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公衛系統及其工作人員不能跟社會環境脫節。公共流行病調查,不是坐在辦公室裡用電腦就能解決的。

真正的流行病專家,要對地方,特別是具體的城市和鄉村有深刻的認識,要懂天文地理,要懂水文氣象,要懂社會風俗,人們怎麼飲食、怎麼過節、怎麼打招呼,都會影響傳染病的傳播形勢。

要“在幹中學”。

《中國科學報》:那麼以人類目前的科技和醫療條件,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那樣的情況會不會重現?

盧山:

我們剛剛跟“1918”擦肩而過。

今年1月底2月初的時候,我非常擔憂,擔心武漢以至湖北醫療體系徹底崩潰,擔心前去支援的全國最一流的專家倒下,不僅因為其中一些人是我的好友,也因為這會摧毀國家抗疫的寶貴力量。

謝天謝地!這些都沒有發生。

感謝全國的醫護人員,感謝所有為抗擊疫情做出努力的行政人員、管理人員和各行各業的人們!


TheSailor


只要我國加強入境簽證管理,控制入境人員數量,加強入境檢疫和嚴格執行定點隔離,疫情輸入性風險在可控範圍內,出現大面積傳播的可能性不大。


喜陽羊


為什全國都清零14天以上了,還不開學,跟境外輸入有絕對關係。有一例沒控制住就能造成一個城市的徹底封閉。因為人員流動太大,交通便利,病毒還有14天的潛伏期,而且還在進化變異。唯一辦法就是封閉國門。這病毒,太可怕了!傳播速度太快!


灰灰白話


武漢為什麼會封城?因為是疫區!

國外現在是疫區,海外的各類人都在往國內跑!武漢封城時,那麼多人反對武漢人員跑出來,各處查堵!如今,海外疫情如此嚴重,卻在國門大開!甚至還有那麼多人在打著“我是中國人”就該回來!

真是各種嘴臉,應有盡有!!!


1234138843904


我覺得不會,從外國回來的,在國內要出門的,查的都很嚴,大大小小的商店、飯店、小區、都有量體溫的。每個人也都很自覺戴口罩,不像外國跟沒人管一樣,每個人也不戴口罩。中國不會爆發了


賈榮強123


這個問題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了,現在已經採取一系列應對措施。北京市政府規定,入境人士必須主動申報健康狀況及旅途軌跡,並簽訂承諾書。還要集中隔離十四天等等,這些措施應該是有效的。如果能夠嚴格執行,相信病毒反流引起大面積感染的機會不大。


用戶直言快語


大面積傳染的風險不大,是因為國內人經過前面病情的影響,接觸過含有稀數病毒的空氣,身體已經產生了抗體,既然偶爾接觸到病人染病的風險也很小。

國內經濟創傷會大了,


熱愛大自然68


海關機場都把的非常嚴,對那些狂忘變態回國的人。對待它們的法律越來越全越完整,不怕那些機會主義份子的醜惡表演。二0二o年三月廿三日\\


詠渡歲月


不會了!

2020.3.22統計.

在全球各國各地區流竄的新冠病毒已演化出同一家族的六個不同品種,而這六種新冠病毒會針對中國大陸本土人口實施攻擊的幾率已被降至0.000001%,卻對美國本土人口會實施攻擊的幾率已升達1.32%.

到2020.3.22為止,全地球上存在的100%會被新冠病毒攻擊到位的人類己經有89.62%成為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有些已經死亡).即還剩有10.38%的人類將會在緊接下來的很短日子裡均會有100%的概率會被新冠病毒感染進入患者行列!

從這幾個統計數據也表明這場新冠病毒在全球各國的大範圍流竄事件並不會再持續太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