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鵬:推進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扶持政策要落到實處

易鵬:推進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扶持政策要落到實處

易鵬:推進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扶持政策要落到實處


兩個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擴散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廣泛關注,中國政府和全國民眾正全力投入抗擊疫情的戰鬥之中。


為推動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幫助政府、企業、社會妥善應對由此引發的各方面問題,盤古智庫迅速反應,組織包括學術委員、研究員等在內的智庫專家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從1月23日(農曆大年二十九)開始,盤古智庫陸續向有關機構提交內部建議10餘份,包括《盤古智庫關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四十五條建議》等。同時,向社會公開發布疫情影響分析和建議80餘份,包括《疫情過後,中國經濟怎麼走和我們怎麼辦》(1月31日)、《各地扶持中小企業政策措施觀察報告》(2月6日)、《關於疫情後經濟恢復的若干建議》(2月12日)、《疫情期間各地復工案例》(3月5日)、《建議緊急召開G20組織國際特別首腦視頻會議》(3月13日)等,得到了各方的積極反饋。


本文系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的內容整理。



易鵬:推進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扶持政策要落到實處


為幫助我國中小企業順利度過疫情“寒冬”,1月以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陸續出臺扶持政策,為企業主送來“真金白銀”,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指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開工率已達60%左右。


不過,工信部也坦承,中小企業復工復產一些問題仍存在“斷點”。3月16日,工信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指出,工業企業復工復產仍存在復工未全面達產的情況,特別是產業鏈上下游復工復產缺乏協同,產業鏈難以順暢運轉。


如何保證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扶持政策收穫實效?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指出,地方在落實扶持政策時應主動出擊,把扶持政策主動“送到”中小企業主手上。此外,企業主也應積極自救,在疫情期間“少動多想”,積蓄力量在疫情過後實現新的突破。


中小企業存在痛點亟待解決

南方日報: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趨穩,中小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還面臨著哪些問題?


易鵬:我國復工復產呈現有序推進、積極向好的態勢。對中小企業來說,由於抗風險能力相對薄弱,目前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還有很多“痛點”需要解決:原料方面,上下游企業復工時間不一致導致原料供不應求的,整條生產鏈會出現問題;物流方面,貨物運輸過程中存在大量阻塞的,嚴重影響了物流效率;人力資源方面,目前各地企業人員到崗困難還是普遍現象,且停工期間核心人才的流失也令企業“失血”;資金方面,一些中小企業已到了資金鍊崩潰邊緣,現在也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


此外,企業要開工,需要首先採購口罩、測溫槍等防護物資,這些物資現在價格較高、採購困難,給企業恢復生產帶來了阻礙。這一問題也亟待解決。


南方日報:目前推進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進行到了怎樣的階段,哪些企業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


易鵬:推進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過程中,關鍵在於要打開“三扇門”:產業鏈之門、經營之門和進出口之門。目前看來,恢復“產業鏈之門”條件最好,需求也最迫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是現在推進復工復產的重點,各級、各地政府都在有意識地幫助企業恢復生產,幫助企業打通上下游聯繫,幫助企業恢復物流通暢。我認為,製造業中小企業的復工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實現快速的增長。


相比較而言,餐飲、旅遊等服務業受疫情影響仍比較嚴重,“經營之門”能否打開嚴格受地區影響。目前,不少地方仍秉持著“復產不復業”的態度,謹慎處理服務業復工問題。第三產業只能隨各地方政府風險等級的調整逐步放開。


復工復產政策要落到實處

南方日報:為了令中小企業順利度過寒冬,中央和地方目前都出臺了哪些政策,這些政策如何確保企業主獲得“真金白銀”?


易鵬:疫情發生至今,各部委出臺了針對企業復工復產的一系列扶持性政策。2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3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和落實力度,為中小企業“續命延壽”。各地扶持政策也在有序推進中。


盤古智庫的《各地扶持中小企業政策措施觀察報告》提出,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可在減輕企業負擔,加大金融支持,優化提升服務,穩定員工隊伍,生產經營支持這五個方面發力,為中小企業提供實惠。

目前各級、各地政府實行政策近2個月,通過互相學習、互相借鑑優秀做法,做到了防疫工作和經濟發展統籌協調,政策不斷趨同,也越來越全面了。


南方日報:目前在政策執行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如何保證這些政策能夠落實到位?


易鵬:目前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內容全面,力度也很大,關鍵在於落實到位,尤其是省、市、縣(區)出臺具體的落實細則尤為重要。以資金鍊問題為例,目前中國銀保監會 作出了對中小企業“不斷貸、不抽貸”的指示,而具體到各地商業銀行執行過程中,銀行既要完成指示,又要滿足經營需求,存在矛盾。因此,還需要通過地方職能部門出臺更具體的落實細則,才能保證政策的有效落實。


應該指出,各地在執行政策的過程中存在差異是必然的。

經濟相對發達、營商環境較好的地方,政府政策的具體執行往往能夠達到快速、準確的落實。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在人力、財力和物力上存在短板,工作就難以做到精細。地方政府應積極彌補短板,避免政策落實淪為“喊口號”,或變成“選擇性落實”“培養典型”的行動。


因為中小企業往往因缺乏人力和精力,難以較好地領會政策,建議首先確保對接中小企業的地方職能部門,在制定配套政策時及時、快速;其次要保障中小企業申請落實政策的渠道通暢、簡便;最後,建議地方職能部門將政策主動“送到”企業主手上,讓企業主真正獲得實惠。


中小企業應該積極自救

南方日報:目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國外現存確診數已超過國內。這是否對中小企業的復工復產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易鵬:疫情發生以來,我國打通企業復工復產“進出口之門”的問題一直比較複雜。2月以來,由於我國疫情嚴重,部分國外的消費者對中國生產的商品存有抵制情緒;如今,疫情在國外迅速蔓延,又使得我國面臨著防止輸入性病例的新挑戰。進出口貿易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與國際的整體防疫形勢密切相關。在未來,如果全球因疫情導致國際形勢惡化、全球經濟疲軟,甚至爆發國際金融危機,我國的進出口形勢就難以快速恢復。這對於進出口領域的中小企業是尤為不利的。


南方日報:一些較易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在未來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規避風險,順利度過“寒冬”?


易鵬:首先,中小企業應該保持積極自救的心態,企業主首先應堅定能過挺過“寒冬”的信心。經濟恢復了,需求還在,企業就有快速發展的機會。一些企業在疫情前發展良好、增長也相對較快,突然因疫情遇到兩個月的經濟停滯,導致資金鍊斷裂。這樣的企業不僅要等待救援,也要積極思考自己在經營和管理上存在的問題,並敢於用之前的盈利彌補損失。


我認為,企業在疫情期間也可以積蓄力量,做到“多想、少動”:多多思考自己在渠道、生產、品牌等方面提升的空間,等到疫情過去後再集中發力。■


易鵬:推進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扶持政策要落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