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在你的腦海裡,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用戶4140173249670


某日黃昏時,驛外斷橋邊上,有一棵梅花正在風雨中開放,由花思人,非常鬱悶,國家安危,個人前途一下湧上心頭,多愁又善感,眼前的梅花無意爭春,卻遭群芳妒忌,落得個零落成泥輾作塵的下場,卻仍然清香如故,令人可悲可嘆,奸臣當道,報國無門,我如梅花,受到排擠,被歲月的風雨打落,被俗世的車輪輾壓,除了孤芳自賞,還能怎麼樣?愁啊,愁,浸透了慾望的愁,在黃昏的風雨中,不斷地敲打著心靈的窗戶,我欲懷抱梅香歸去,放逐自己,終老沈園,全自己至情至性。


春回芳去一玫到


《卜算子·詠梅》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以清新的情調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堅貞不屈,筆致細膩,意味深雋,是詠梅詞中的絕唱。那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戰派士氣低落,因而十分悲觀,整首詞十分悲涼,尤其開頭渲染了一種冷漠的氣氛和他那不畏強權的精神。

陸游《卜算子·詠梅》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上片寫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麼冷落淒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鬥豔。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著清香。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群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於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冑北伐,韓侂冑失敗後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繫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說:“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南宋肅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說:“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先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在我腦海裡浮現這樣的畫面:陰雲籠罩的傍晚,在野外斷橋邊上,一棵梅花在風雨中搖曳、獨放。花兒不停地飄落,揉進了車人碾過的泥土,留下了縷縷梅魂。(附註:原詞: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另附:毛澤東和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前者是苦梅、孤傲之梅形象喻人,後者是樂梅、豪邁之梅形象喻人。可對比欣賞兩詞不同詩味。)


張說2019


陸游的這首詞卻整個體現了一個書寫的愛國主義者的家國情懷,詞的上闋寫的是:“在驛站外的斷橋旁邊,野梅花在沒人照顧下獨自的隨意開放,雖然已經是黃昏的時候了,他還依然在黃昏獨自的開放在那裡,毅然地獨自愁悵,再加上風和雨的摧殘,更是俏麗的開放在悽風苦雨中。”下闕寫的是:“梅花雖然在獨立地綻放,而且不顧一眾鮮花們的嘲笑和妒忌,縱使零落的飄下來變成泥土和被碾作塵埃,也只有梅花的暗香來自泥土和塵埃之中的香氣,留在人們的心中。”

詞首第一句就說的是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斷橋,此一處斷橋,可不是西湖的斷橋,這裡的斷橋,是驛站之外的無水之斷橋,也是一種農村用於農業上的籪橋,有竹木做成的起到防水作用的那種斷橋。也就在這個環境下的冬天嚴寒時節,只見一朵梅花孤零零的綻放開來,也沒有人的精心照看,更沒有主人的呵護!在這荒天野地之中在斷橋旁邊孤零零的開放。此時已到了黃昏的時候了,她還在那裡獨自開放,也不覺得孤單,還有那悽風苦雨在凌亂地打在她怒放的花枝頭上,顯得更加的孤獨,飄零和落魄。這也和人的心情一樣啊!我陸游豈不是也是這樣的孤獨無援嗎?也和這朵梅花一樣任由悽風苦雨的摧殘啊?我也是無意去爭得春天的回報的,也從來沒有去贏得春天的讚許,一心一意的在傲霜枝頭上一意任有百花的嘲弄,好像我是孤立無群的一樣,其實我的內心散發著報效祖國的胸懷。縱使像梅花一樣終究飄零的化做成人間的任車馬踐踏的泥土和塵埃一樣,也只有我的花香依舊在泥土中散放著!這裡陸游寫這首詞的本意烘托出來了,表現了一個浪漫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思想的真實寫照。

這其中的道理前無古人,正如龔自珍的《病梅館記》中所說的那樣:“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龔自珍先生所說的梅花,是人們心中的有人看護的,養著的梅花,尚有許多評判,何況這個斷橋邊的野梅花啊,人們尚有褒貶之意,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什麼樣的梅花好壞,是有人去評判高低,上下,左右,前後。殊不知,梅花在陸游的眼裡,隨時一枝獨放的野梅花,也是有意境的,在作者眼裡,不管她是正、欹、疏,皆會是梅花,只要能傲霜枝,耐寒冬,不管悽風苦雨,任由開放,也從不任由眾花的嘲諷與愚弄,也從來不受自己的利益驅使去與百花爭奇鬥豔,縱使化作泥土和塵埃,也會依舊的暗香不會消失。難怪說,陸游的家國情懷,是不做作出來的,是先天就有的。他


楊琴媛


古老的驛站,斷橋旁邊,寂寞無主盛開的梅花,沐浴在黃昏的風雨裡。一幅風雨黃昏斷驛站橋梅花國畫。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巧借飽受風雨摧殘,紅粉委地化塵猶香的梅花。表現了詩人雖一生坎坷且絕不媚俗的忠貞意志,以他那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了這曲愛國主義的詞章,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