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认知突破口,帮你的努力找到方向

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

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创新者的任务》。

这本书是由全球创新领域知名专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利平科特创新实践中心合伙人泰迪•霍尔和《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前主编凯伦•迪伦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关于如何找到创新点的三个妙招。


『从“尚未消费”中寻找』

第一个创新点就隐藏在“没有为产品付过费的人”身上。

为什么呢?

当用户没有找到合适产品时,他们可能宁愿选择不买。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只盯着对手,或者已购买用户,就可能丢掉了一块潜在市场。

尚未消费的群体往往蕴含着最大的机遇。当企业把眼界拓展到同类竞争之外,颠覆性创新的市场,可能远比既有的竞争规模还要大。

再多理论也不如案例来的实际。我们来看金佰利公司的经营之道。

20世纪80年代,金佰利发现了成人大小便失禁的问题。但是,他发现市面上的成人纸尿裤,都设计成了婴儿纸尿裤的形状,连颜色和皱皱巴巴的感觉都一样。

金佰利虽然也在跟风做,但是销量并不好。他决定跟那些不买纸尿裤的失禁者聊聊。“那种东西太羞耻了,看起来像婴儿。”“穿在身上鼓鼓囊囊的,就像带着一个标签。”

为了帮助这些人找回自信。金佰利迅速研发了,不论款式颜色都和正常内裤差不多的纸尿裤。结果,这款产品大卖,上市第一年就创下6000万美元的业绩,第二年的业绩又增长了30%,并且没有影响到既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找出产品的不同用法』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切迟杜威公司,它的主营产品是小苏打。

近百年来,这家公司的招牌商品:铁锤牌苏打粉,一直是美国家庭居家旅行的必备用品。结果,20世纪60年代后期,公司高管发现,消费者不只会用它发酵面包,还会把它们加入洗衣粉、混入牙膏、撒在地毯上,或是打开盒子放在冰箱里除臭。

这完全超出了产品的既定用途。为了帮助用户更简单地处理家务,他们以苏打粉为原料之一,推出了无磷洗衣粉、猫砂、牙膏、地毯清洁剂、空气清新剂和除臭剂等,挖掘了一大批潜在用户。

这类产品并不是重新创造的,它们很早就流行在市场上,只是切迟杜威公司以前没有发现而已。通过定位产品的不同用法,新产品矩阵创造出了数百万美元的盈利。

有人拿短视频app娱乐,就有人拿它学习。结果很多学习类产品在短视频领域找到了落脚点。不少人在休闲之余也希望学点东西冲淡焦虑感。

找到你岗位、产品或者主营业务的不同用法,也有新的机遇。

『关注你不想做的事』

在二分法的视角下,我们不想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大概一样多。

作者把那些我们不想做的事叫:负面用户目标。而它往往能带来最佳的创新机遇。

最简单的案例就是外卖业务的崛起。现代人对买菜、洗菜、切菜、做饭、洗碗这套流程,越来越排斥了。所以即便外卖再不健康,丝毫不影响外卖消费的强势崛起。

电子挂号也解决了我们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正常到一个医院看病,需要患者排队挂号,排队就医,排队拿药等。这让人们浪费了很多时间。电子挂号帮患者实现了一键取号、准点就医的便利。所以医疗电子业务的发展,比其它行业都快得多,也完善得多。

你还有什么不想做的事情?把它们写入你的工作手册中,新的商机很可能就出现了。除了自己,你还可以问问家人朋友,看看在他们不想做的事情中,还有什么交叉点?那些也都是商机和创新的起点。

总结一下,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比较固定,但是精神的需求却浩如烟海。不管是实物商品还是内容产品,都能在今天分享的这三个角度中,找到新的突破口。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创新者的任务》[美]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等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