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現實社會的農民收入,如何評價?

上善若水9799


農業農村主要問題是農業的機械化和精細化問題和農產品的價格銷路問題。我們農村應該仿照日本、臺灣的精細化小農業而不是美加澳的大農場。農村工作應該讓做過充分調研的人來領導。以前的農村工作流於形式,農機補貼政策是不錯,可是農機的質量、價格、通用配套、依據規模匹配、新產品研發這些都沒做好。反而是質次價高、不通用、不耐用、產品單一等等一堆問題。技術下鄉好多地方也沒實現。引導農民一地區一品或一村一品,提高質量深加工匹配銷售鏈條,大數據支撐農產品質量源頭可追溯系統,鼓勵優質高價。改善農村環境把旅遊康養、休閒度假功能植入農村。做好鄉村醫療、教育、養老統籌規劃。全面徹底的改變農村面貌,同時也消化了當前貿易戰和疫情防控造成的危機。


空中常客


你對現實社會的農民收入,如何評價?

這個問題範圍比較大,我就說我個人理解的吧。農民以前我們的定義就是,種田的,靠種植收入養家的。但是現在的農民是相對廣義的,不管是種植的,還是養殖的,都可以算農民,大方向就是指靠農業生產生活的平民。

中國是有5000年的農耕生活的古國,從古至今農民都是屬於低收入群體,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加上國家減免的各種稅收,農民的收入在逐年提高,但總體來說還是低收入群體。

因為靠家裡的一畝三分地,是無法養活一家子的,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如何分田地的,我們老家85後基本上是沒有田地的,85年以前出生的按人頭每人兩畝,就是水田一畝,旱地一畝。一家五口人算下來也就是10畝。後面就沒有分過田地,以前哪家人多就分得多,以前是多少,現在還是多少。如果想靠這點田地養家,可能會餓死。所以很多人才外出打工,這樣才能負擔起家庭的學費,生活費,醫療費。

所以現實社會的農民收入普遍偏低,無法專注於農業生產,需要有其他副業補貼家用,才能維持生計,國家應該加大對農民的補貼或扶持。

以上就是個人的一些看法,歡迎各位大神加以補充,打字不易,進來看過的各位看官,麻煩點個關注,給個贊!謝謝!


我就是小農


一、提高農民收入的途徑

要增大農民的絕對收入,二要優化農民收入構成的佔比。關鍵是增大農民增收的動能,重點在增加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的渠道,優先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

◆改造鎮區,強化生產經營功能

◆規劃建設農村三業融合產業園

◆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引導分散式農村二、三工業(包括家庭式加工業)發展,引導農民高質量外出務工

二、穩步提高農民轉移性收入

看發達國家農業,沒有一國能離開政府為主的發展保障,美國也是如此:美國的農業補助政策主要是以保障農場主基本收益、維護農業生產安全為目標, 主要包括直接補貼、反週期補貼、奶製品市場損失補貼、災難援助、交易援助貸款和貸款缺額補貼、作物與收入保險補貼、出口補貼等7種方式。

要梳理各種有關農業農村發展的宏觀調控、優惠和補貼政策,建立鄉村發展保障工具、制度和政策。

◆完善鄉村發展保障,頂託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保障制度,確保鄉村在幹部配備、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和公共服務上的優先(“四個優先”)得到保障,讓“四個優先”帶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並制度化與常態化。

◆完善鄉村發展保障,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扭轉“先城後鄉,重城輕鄉”的思維定式,樹立城鄉融合發展理念,梳理城市發展規劃、產業佈局、產業鏈和企業,建立健全向鄉村傾斜的保障制度,引導鄉村可以承接且阻礙城市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產業與企業落戶鄉村,尤其要保障農產品就地就近深加工,逐步消除城鄉發展失衡,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

◆完善鄉村發展保障,促進農村改革。以保障形式完善農業農村支持保護制度、企業家等人力資源入鄉保護制度和農村市場經濟體制,保障農民土地權益,保障創業創新人員的權益,激活農村“沉睡”的資產資源,激活農村產業發展活力。支持承包地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業經營方式創新,扶持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扶持農村產業融合園、農業產業園和高標準農田(包括水利設施、生態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設運行,扶持“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扶持能工巧匠發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鄉村手工業。

◆完善鄉村發展保障,築牢糧食安全保障。完善農業“四補貼”、農業保險補貼、農產品加工補貼、畜牧良種補貼等農業補貼和糧食託市“最低收購價格”政策體系,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健全種糧大戶、種糧能手和其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獎補制度,引導農業產業發展,保護農村生態環境,著力解決產銷脫節、風險保障不足等問題。支持供銷、郵政、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等開展農技推廣、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乾收儲、代銷代管等農業生產性服務。

三、穩住農民的農業生產經營性收入

◆政府組織國有企業、有實力的大型私有企業和供銷社等社會組織建設農業產業園,興辦農村經濟實體,以業務外包方式帶動村民務農務工,且實現鄉村全覆蓋。


老蟀啊


我在鄉下住了兩年,發現農民工的積極性沒以前我們小時候那麼熱了,原因很多種,最主要是現在種田不賺錢了,一畝田穀種得兩斤半,就是100塊錢,化肥兩次,得兩百多塊,育秧 拔秧 築梗 打田 插秧 扒草 收割 涼曬。。。要花二十多個工。一畝田產糧八百到一千斤。按一千斤幹谷算的話,現在收購單價最高的是1.3元一斤。一千三減三百塊的硬本,在田裡幹上二十多天,一天才四十來塊錢,二十年前一天四十塊有人賺,現在一天四十塊,你別說想城裡買房了,就是在鄉下生活費用都不夠。就算你很能幹,種個十畝田 ,一年在田裡曬個200多天,最後也就只有一萬塊錢的毛利。誰能種田?誰敢種田?市裡的房價六七千元錢一平方,再不去買一套房子 將來孩子會因為沒房子娶不到老婆。大家被逼上了打工的道路,沒人種田。只要糧價不漲,將來將無人種田。

但是我發現他們不種田又不行,一個農村家庭普遍都有父母兩個人,仔女兩個人,共自己兩公婆一家6人,到了自己的仔女上小學了,父母已經超過60歲了,老婆要留家照顧孩子,一家只得自己一個人外出打工,入廠月工資普遍在三四千左右,除了食飯每月就靠兩仟元左右的錢回家養活一家幾口的簡單衣食住行。工資月清了。如果家裡有一個人得病怎麼辦?我目睹了這樣景況的幾家,每個都要受電費等等的催收,實在有點可憐!


李新榮


農民一年的收入不容易,從小在農村長大陪同父母早出晚歸,十幾歲時家鄉種植烤煙,從播種,出苗,移植到土壤裡,除草,施肥,每一顆煙苗的成長中施肥四五次,才能長到一米左右。當菸葉慢慢長大到菸葉發黃,然後把發黃的菸葉一片片的拔下來搬運到家,兩片兩片的葉子分別捆綁在兩米左右的竹杆上。捆綁好拿入烘烤的炕裡開上門,炕的一側下方燒火烤乾菸葉至幹,烘乾大概四五天左右。再取出烤乾的菸葉,再把幹葉取出捆綁好4一5斤重的一捆,最看在拿到菸草公司賣,整個過程下來,農民收入的一分錢太不容易了。

現在的農民雖然說賺錢的路很多,但依然存在風險,比如像今年的農民養雞鴨,出售運不出門,放在家卻沒有糧食養。為什麼會沒有糧食?因疫情原因每個省村的道路都封路,無法買到飼料餵養雞鴨。每一位農民都不容易,不僅靠天吃飯,還得靠運氣。






流浪小范


現實社會的農民收入,怎麼樣,我們必須分門別類的來講。

一部分外出務工的農民,去了車間,或者去了工地,或者在一些商業的御裝環節簡單的出賣勞動力,這部分人,一年掙個三五萬,七八萬,也是有的,在外面掙了錢,寄回家裡花,保障一家人的生活。

當然外出討生活的,一年到頭,僅僅糊了自己一張嘴的,也應該大有人在吧。

另外一個部分,在家裡種地的,有頭腦有一定的能力的,藉著時下農村合作社的東風,有國家的好政策補貼及無息貸款,也弄的風生水起,靠種作經濟作物,一年下來也有大幾萬或者十多萬的。

當然還有大量的老實巴交的農民,他們已經沒跟上這個社會的節奏,很多新的農業進步已經不會玩了,還在繼續過去的老式的種地模式,這部分人 ,一年的收入估計大幾千吧,弄個萬元戶都難,這是最艱難的一部分人, 也是農村老弱病殘的絕大多數的現實的沒有出頭之日的絕大多數人。


大鵬看社會


關於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辯證的看,單方面來說,農民的生活水平比幾十年前好多了,相對於與其他行業作比較,顯然農民的收入以及生活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

一、首先,自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生活一直很艱難,到了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糧食和服裝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然而,農民每天都很難吃米飯和麵粉。今天,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糧食、服裝、住房和交通的各個方面跟以往截然不同。所以縱向的角度看我們的生活條件應該越來越好。

二、如果我們橫向地看它一些人會失望,比如說農民的收入,現在種植收入仍然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是由於糧食價格低和投入大,種植地的年收入並不多,如果不能做好,還賠上錢。我有一個表弟,今年年種有50畝大豆,還有一畝地。一共600元租金,打300斤大豆,1.7元一斤銷售,一畝土地損失90元,你說家庭收入吃什麼喝什麼?看看其他行業,誰不是幾千元一個月,據說南方的國有企業一年可以賺五萬多元,這是無法比較的,所以農民只能多工作一點賺點錢補貼他們的家庭。

三、有些農民生活並不富裕,除了他們的收入微薄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家庭支出大,就像如果孩子們去學校和各地支持老人,每年在高中的生活費算起下來怎麼也得好幾萬,上了大學,農民的負擔會更大。他們不能借錢去上大學,農村有大學生的家庭不借債的很少,讓家庭步入了貧困,生活陷入艱難。

如果生的是女孩還好,要是男孩結婚又是一個大事,據瞭解所在地方的農村,男孩結婚沒有個50~60萬元根本不夠,一般都是要縣城裡的樓房20~30萬,車10萬,彩禮10~20萬不等,對於一個農民家庭來說這個數字想想就可怕,然後兒子結婚後分開住,所有外債老人償還,你說這生活能不艱難嗎?再有就是農村的老人不像城裡退休的老人有退休金,他們有的只是一個月幾十元養老保險金,再有點病災的負擔就更大了。

總體來說,農民目前大體上分三個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生活偏上,沒負擔衣食無憂;三分之一生活一般,無錢無債,夠年吃年用;三分之一貧困,入不敷出,生活艱難,生活艱難的原因主要是收入低、支出大。但隨著鄉村振興計劃的事實,農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河南老新


我是地地道道的河北農村人,生活的地方距離京津冀三市都在150公里左右,按我們這面農村的收入來看還算能過的去,一班的家庭沒有負債,但是存款也不算多,三五萬,十來萬的也算是不少了,但這些存款大部分不是種地來的,都是靠打工,或者做點小買賣賺來的。

現在的農民只依靠種地估計連一家人的生活都難以保證,就算是種經濟作物一班也就剛能維持生活,只能靠打工或者做別的餬口,看似農民現在生活不錯,其實農民真的不易,趁年輕趕緊打工掙錢,年老的只能在家打理土地,城裡工人六十歲退休,一月好幾千的退休金拿著,生活無憂,農民七十歲還要種地維持生計,雖然國家有農村養老,一月一百多塊錢,感冒都不敢得,打一天點滴這一百多就沒了,雖然有合作醫療,那也是杯水車薪,只能是不停的幹活,還能多點收入。

國家這幾年對農村,對農民的福利越來越大,有醫保,有養老,還有糧食補貼,但是大家想想二十年前小麥賣一元多一斤,現在小麥還是賣一元多,化肥農藥種子漲了多少錢,油鹽醬醋漲了多少錢,工人工資漲了多少錢,農民不易啊!!!


花開一夏48


現實中農民的收入總體來說,收入還是不錯的,根據我的親身經歷來說說。

1.經過我和我們村的一些年輕人聊天過程得知,他們一般都去工地上打工,工地上一般工資像泥工,如果小工的話工資基本上一百八到二百,大工二百多到三百,鋼筋工基本上都三百多,木工也有三百多,這一年下來可以掙到七八萬甚至十幾萬,再加上家裡還有地,地裡收穫的玉米和小麥一年也能賣到五六萬,總的下來大部分家庭一年可以存上十幾萬年,久而久了,收入就高了。不過,農民工的付出和流淌的汗水要比其他人要多的多,農民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

2.有一天,我和江蘇的聊天,他們那裡養螃蟹,我就問他,那你們一年收入怎麼樣,他說,養螃蟹一年收入也有十幾萬的,他們那裡都把土地改成池塘了,在裡面養螃蟹,一年只賣一季,大約在七八月份,等螃蟹賣完了再把池塘水抽乾,曬塘殺菌。真餘的時間就在家聊聊天,打打麻將,小日子過得清閒自在。

3.還有一個就是安徽碭山,那裡農民都種上果樹了,有梨樹和桃樹,碭山梨在中國挺出名的,等梨樹開花的時候周圍縣市好多人去看梨花,旅遊又能增加一些收入,一年下來收入也是不錯的。

總之一句話,不論幹什麼,必須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做人。





姍姍來峰


這個看什麼年齡階段的,中青年要麼有手藝或本地承包、創業否則外出打工,一年能掙幾萬塊;中老年人則靠種地種菜也會有一定的收入,比如你勤快身體健康,可以種田、種菜、養雞養幾條狗等等自給自足沒問題,這些可以親戚鄰里內分享,別人一般不會白拿,也會給些錢,也有一定收入。當然,貧困戶或買了保險的也有一些收入來源。一般來說,正常情況下,只要勤勞,吃飯是沒問題,但怕就怕天災人禍,農村人承擔風險能力小,一個風吹草動可能使個家庭限入困境。此外溜守在農村的中老年人還得承擔孫輩的看管,壓土真有點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