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以前的就餐方式確實有弊端,疫情過後,就餐方式能有所改變嗎?

中鵬說法


中國人的就餐方式跟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疫情過後中國人的就餐方式在有些場合可能會比以前注意一些,但是家庭間吃飯恐怕短時間內是很難徹底改變的,一是因為幾千年的傳統和觀念很難改變,二是中餐跟西餐不同,有些菜實行分餐或者每次都用公筷公勺去取實在不方便。

中國人歷來注重親情、友情,喜歡“歡聚一堂”。不論一家人吃飯還是親朋好友聚會,中國人喜歡整上一桌子菜,大家圍坐在一起觥籌交錯、熱熱鬧鬧地吃。吃飯在中國人的家庭生活以及社交中佔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說中國人的社交離不開吃飯。

有時候形容兩個人的友情,我們會說“兩個人從小在一個鍋裡吃飯”或者說“兩個人吃一碗飯長大的”,這說明了中國人傳統的觀念:一家人就得在一口鍋裡吃飯,親親熱熱的溫暖又有愛。

走上社會後社交更是離不開聚餐吃飯。職場上,比較正式的飯局,或者不是特別相熟的人之間聚餐,給別人夾菜時一般會用公筷。但是一般來說並不是說每道才或者每個人都配一雙公筷,隨著飯局的進行,各人去夾菜時就不會用公筷了。如果相熟的朋友間聚餐吃飯,去盤裡夾菜時一般是沒人用公筷的,一是來回換確實不方便,二則幾千年來的傳統觀念和就餐方式擺在那裡,用公筷顯得太見外。

確實,傳統的就餐方式在健康衛生方面存在一定的隱患。我想,疫情過後大家會更多地注意到飲食衛生問題。所謂就餐方式的改變,無非是兩個方法,一是使用公筷公勺,二是實行分餐。但是第二種方式無疑是基本行不通的。我們很難想象一家人或者朋友在一起吃飯,大家每人面前擺著一個大盤子,大家都對著自己面前的盤子各吃各的,這種方式吃中餐是沒有靈魂的。

第一種方式我覺得是可行的,但是可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我想這次疫情之後大家會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且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這麼做。對年輕人來說其實還比較容易接受。我們可以先從容易的地方做起。在外面跟朋友聚餐時,大家夾菜時都自覺地使用公筷,會減少很多病毒和細菌的傳播,對大家都好。在家裡吃飯,如果家裡有小孩子,建議也是使用公筷,或者給孩子單獨盛出來,不要用大人的筷子去給孩子夾菜,更不要用大人的筷子去喂孩子吃東西。這個其實很容易做到,我家一直是這麼做的。

改變是件很難的事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人的就餐方式,是我們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產物,有弊端,卻也有溫度。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去改變它,但是相信這次疫情過後大家會有所思考和嘗試改變。也許不久的將來,有了方便好用的公筷等東西發明出來,人們自然也會樂意採用更健康衛生的就餐方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