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稱德國迎來二戰後最大挑戰

一段時間,德國各地均出現搶購囤貨潮,超市的重點商品貨架幾乎處於空無狀態,默克爾表示:“囤貨是可以的,但是需要理性和節制。恐慌性搶購毫無意義,並且損害團結。”對於民眾關於經濟的擔憂,默克爾表示,聯邦政府將竭盡所能,減輕企業負擔,挽救就業崗位,努力將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

此前有輿論猜測默克爾可能會宣佈類似宵禁一類的強硬舉措。

不過,在此次電視講話中,默克爾並未宣佈該政策。她呼籲民眾減少不必要的社交,避免僥倖心理,從個人做起,將病毒傳播的幾率降到最小。

對於疫情的徹底緩解甚至消除,默克爾則寄希望於疫苗或者特效藥的開發。

默克爾說,由於至今沒有特效療法或疫苗,政府能做的只有放緩病毒傳播的速度,為研發藥物和疫苗爭取時間。

新冠肺炎疫情在德國暴發以來,快速增長的確診病例與較低的死亡病例的數字頗為引人注目。

截至記者發稿時,德國確診病例已達10999例,而累計死亡病例為20例,死亡率約為0.2%,遠低於全世界平均4%的死亡率。

默克爾稱德國迎來二戰後最大挑戰

德國確診病例破萬 默克爾稱德國迎來二戰後最大挑戰

近日頻頻出現在德國媒體的著名病毒學家、夏洛蒂醫學院教授德羅思滕表示,德國的超低死亡率主要歸功於良好的實驗室條件與高效的檢測制度。

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德羅思滕表示,德國的實驗室均勻地遍佈全國各地,整體具有高水平和高效率。

在檢測病毒的過程中,德國有一套分散式實驗室制度,有執照的實驗室都有進行病毒檢測的資質,所有實驗室地位平等。

由於擁有相對高效率的檢測率,德國醫院在應對方面佔據較為主動的優勢。

德羅思滕作為病毒學家,更多是從檢測方面分析。而臨床醫學家們認為,德國相對優質的醫療資源也是死亡率較低的重要原因。

數據顯示,德國每10萬人所擁有的ICU床位是29.2。

不過默克爾在電視講話中提醒,儘管醫療資源相對豐富,但如果有大量的重症病人在較短的時間內需要救治,那麼德國的醫療資源也將面臨不堪重負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