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攝影,什麼花適合順光拍,什麼花適合逆光拍?

耄耋一隻眼


花卉拍攝,什麼花適合順光拍攝,什麼花適合逆光拍舍呢?我們首先來說說什麼是順光,逆光和側光。

順光:光源和機位方向一致,我們稱為順光。

逆光:光源從機位相反的方向照射被攝體,稱為逆光。

側光:光源和機位形成無論是90°還是45°還是135°夾角,我們統稱為側光。

根據花朵大小的不同,花瓣的緊密程度來確定用光的方法。

1、因為花卉多數都是淺色系,順光拍攝,色彩飽和度高,但是比較平淡缺乏立體感和層次。尤其是拍攝大場景時候,就需要在構圖上講究一些技巧,比如通過色彩對比,虛實結合,景別變化,視角的高低等手法來避免單調。

2、如果是花瓣兒比較大,花朵盛開時可以多利用逆光或者側光拍攝,突出花瓣的細節和質感。比如鬱金香、荷花、玉蘭花等等。逆光可以增加花卉的通透感,展現更多的細節,逆光可以壓暗背景,如果對著主體的花朵點測光,可以使不在光線裡的背景被壓暗,達到突出主體的構圖目的。

3、有兩種情況不適合逆光:小花瓣的花朵,比如櫻花桃花等等,花瓣兒只有指甲蓋兒那麼大,拍逆光的特寫和細節沒有什麼可表現的,除非是微距鏡頭。還有一種是花瓣很豐富,層層疊疊,比如牡丹月季等等,逆光也不能打透花瓣兒,用逆光拍攝通透感表現出不來。建議用側光的方法拍攝,使牡丹花更富於層次。

4、側光拍攝,明暗反差適中,有很好的立體感和層次。側光拍攝是花卉攝影的常用光線之一。比如牡丹花瓣重疊較多,光線不能很好的打透,所以採用側光的方法拍攝,能使牡丹花更富於層次。

總之我的建議是,拍攝花卉,多使用逆光或者側光。通過以下照片的對比不難看出,側光和逆光拍攝花卉的效果比順光更好。











微君視界8


感謝提問!很實用的問題。

作為一枚曾經出過花卉科普畫冊的攝影愛好者,看到這個問題就忍不住進來聊兩句。花卉攝影真的挺好玩的,拍得多了就會順手查一下花卉科屬,拍得久了自己也能成半個花卉專家——我就是這麼成為別人眼中的“花仙子”的,雖然我很清楚自己知道的其實不多。以下我所寫的都是自己的實戰分享。圖文原創,抄襲必究。

花卉攝影,一年四季都可以拍,而且大部分的花卉都是在自然光線下拍攝的。大家都知道,攝影是離不開光線的。花卉攝影最常用的光線位置也是順光、側逆光、逆光這三種。因為是在自然光線下拍攝居多,所以很多實打實拍照的攝影愛好者,在拍攝花卉的時候,經常都會圍著花卉轉一圈,變換不同的機位來尋找最佳的拍攝光線。

那麼,攝影愛好者是根據什麼標準來確定是用順光、逆光還是側逆光拍攝花卉的呢?

根據花冠的形態來決定

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總稱。在花卉攝影當中,花冠經常會被當成是攝影主體。侍墨姑娘自問資歷尚淺,我沒有見過只拍葉子,不拍花冠的花卉攝影作品。如果您見過,歡迎您在評論區裡留言,也讓我增長見聞。

花冠的排列順序,有一輪和多輪兩種。通俗點說,就是咱們看到的花卉形態,是像個盤子一樣的“一朵”,還是像個繡球一樣的“一團”?

以菊科的花卉為例,像大波斯菊(很多人都說是格桑花)、向日葵、紫苑……等等一些常見的觀賞花卉,花朵形態就是“一朵”;像藍刺頭、絨背薊、麻花頭……等等一些不那麼常見的野生的花卉,花朵形態就是“一團”。

拍攝“一朵”花卉的時候,順光、逆光、側逆光都可以用。順光拍攝色彩還原性好、飽和度高、成像清晰、受光均勻;逆光拍攝能讓花朵顯得更加立體,容易塑造出層次,通透感更強;側逆光則結合了兩者的優點,讓花朵的輪廓更分明,展示出更多的細節。

拍攝“一團”花卉的時候,建議只用順光和側逆光拍攝。為什麼呢?因為在逆光下拍攝光比大,本身就很容易造成讓攝影主體發黑的現象,“一團”花因為花瓣比較多,層層疊疊堆在一起,用逆光只能塑造出花朵的外形輪廓,很難拍出內在的層次感。細節就更談不上了。

我就曾經把相機扔到地榆盛開的地方拍逆光下的“一大堆”——效果當然是不太好的。因為地榆的花形是“一團”的,像個火柴頭一樣,適合順光拍。

根據花卉的高度和大小來決定

開花的植物,有木本和草本兩種。簡單講,有貼著地皮生長的,也有咱踮起腳伸手還夠不著的;有比咱指甲蓋還小的,也有比酒瓶子底還大的。我在戶外尋找野生花卉的時候,除了要拍一眼就能看得見的,還得頭朝下仔細扒拉藏在野草裡面的。戶外的野花一年就開一次,有些野花的花期只有幾天,這次拍不上,還想拍我又得再等一年……有些野花我尋了五年才找到一朵,箇中辛苦,冷暖自知。

貼著地皮生長的,建議用順光或者側逆光拍攝。畢竟花莖太短了,在自然光線下想要拍攝出逆光的效果,就得仰拍……機位要比花卉還低,攝影師太難了。

植株高度在15釐米以上的,可以考慮逆光了。如果相機的顯示屏不能翻轉,還得盲拍。

長在樹上的,高度和咱們差不多的,花朵密集度也不算高的,且花朵形態屬於“一朵”的,逆光和順光都是可以拍的;如果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植株兩米開外的那種,花朵高高在上,需要拿著長焦仰拍的……還是考慮逆光吧!想拍順光的話,推薦使用手電筒作為主光源。

植株高一些的花卉,也有花朵個頭特別小的,比如異葉敗醬。花開得跟個傘一樣,野生的還都是明黃明黃的,風一刮還抖呀抖,賊難對焦,只能順光或者側光拍攝。同樣是傘形花序的還有短毛獨活,個頭也不低,但就是不適合逆光拍攝。

芍藥和牡丹,金蓮花和瓣蕊唐松草,它們都是毛茛科的。芍藥和牡丹花開得跟個吃飯的碗一般大小,花形還是“一團”,就不適合用逆光拍攝;而金蓮花則像個酒瓶蓋大小,瓣蕊唐松草比指甲蓋大不了多少,既能順光,又能逆光,當然也能側逆光。

最後,我想說拍花卉要根據花卉的形態決定光位和構圖。規矩和經驗是用來參考的,在具體拍攝時一定要活學活用。


柳侍墨


花卉攝影,什麼花適合順光拍,什麼花適合逆光拍?

又是一個好問題,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腦海裡閃過的答案是:花瓣質壁厚的花朵適合順光拍,花瓣質壁薄的花朵適合逆光拍,花海適合順光拍,微距攝影適合順光拍,三五朵花的攝影適合逆光拍。但我始終組織不清楚思路,後來我想明白了,根本就沒有什麼花朵是一定適合順光拍和逆光拍的。攝影是用光的藝術,而如何運用光線取決於你想表達什麼樣的內容,傳達什麼樣的信息。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拍攝思路去應用光線,而不是被光線束縛,讓拍攝題材被光線所限制。

為什麼說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好的問題總是能夠拋磚引玉,有延伸話題的價值。我覺得這道問題更好的表述應該是花卉攝影應該如何應用光線拍攝?以下的內容都將圍繞這個問題進行展開:

題目中有提到順光和逆光,其實這僅僅是攝影採光角度中的兩種,還有很多對於光線方向的描述,所以,我從三個方面來解答這個問題:

1、攝影中有哪些採光的角度?

2、花卉攝影中如何控制採光角度?

3、我用我自己拍攝的花朵照片,來討論下不同光線下花朵的表現思路?

首先,第一個問題:攝影中有哪些採光的角度?

對於一個物體而言,我們以拍攝的方向來定義採光的角度:

如果我們拍攝的對象是一個人,我們通常根據採光角度分為:順光(前光),側光,逆光(背光),頂光,散射光。

1、順光(前光):與拍攝方向相同,正面照射物體的光線。

2、側光:側光是最常用到的光線,通俗點理解就是左右兩側來的光線。

3、逆光(背光):與拍攝方向相對,來源於物體後方的光線。

4、頂光:正上方光線,一般中午時候的太陽光線就是頂光。

5、散射光:多見於陰天或者多雲天氣,太陽光線照射在雲朵上形成漫反射和散射。

第二個問題:花卉攝影中如何控制採光角度?

花卉攝影相對於其他的攝影題材,是最容易控制採光角度的,因為花朵沒有絕對的正面特徵。

為什麼這麼說呢,比如在一天中的某個時刻,光線角度固定的情況下,對於建築攝影而言,如果要拍正面的天安門城樓,你是無法改變此時的光源方向的。對於人像攝影而言,如果要拍一個人的正臉,你可以改變模特的站位得到理想的光源方向,但如果你既要拍攝人像,又要兼顧人像背後的場景,光線角度又被限制了。

但花卉攝影沒有這樣的問題,因為花朵相對來說不會長的很高,也不像建築、人像那樣有很明顯的正面和背面的特徵,有的花朵還可以進行擺拍拍攝,我們基本上可以從各個方向各個角度對花朵進行觀察和拍攝。即使固定住了光源方向,但我們仍然有很大的自由度控制花朵的受光方向,因為採光角度是隨拍攝角度的變化而變化的。

所以花卉攝影是很適合初學者進行攝影學習的拍攝題材,能很方便的培養攝影用光的技能,花卉攝影中,通過改變拍攝角度就能控制採光角度,我們要儘可能進行多角度的拍攝嘗試,就有新的收穫。

第三個問題,我用我自己拍攝的花朵照片,來討論下不同光線下花朵的表現思路?

順光拍攝

順光指的是光線與拍攝方向一致。

這種光線一般出現在日出時和黃昏時。

順光的特點是花卉受光的面積大卻均勻,光線柔和,使花朵的色彩更加細膩。

缺點是是使花卉缺乏立體感和層次感,影調比較平淡。

順光適合表現花朵的紋理和色彩,比較適合花海或者多朵花的組合拍攝,通過花朵前後位置的佈局和變化,彌補順光層次感不足的缺點。

側光拍攝


側光指的是光線來源於拍攝方向的左右側,可以是左前側、左後側、右前側、右後側。

這種光線是最常見的拍攝花朵的光線。

側光的優點是突出花卉的造型,立體感強,能製造出自然的陰影,突出主題。

缺點是容易產生陰影的疊加,損失部分細節。

側光的光線最廣泛最常見,同時也最容易把握,適合單朵花的拍攝。側光的立體感最強,通過光影交錯,很適合拍攝立體感強的花卉。

逆光拍攝:

逆光指的是光線出現在花朵的正後方。

這種光線和順光是相反的,和順光方面相反進行拍攝就是逆光拍攝。

光線的優點是能夠勾畫出花卉的輪廓,形成強烈的反差。如果花瓣質地較薄,能夠呈現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質感,表現花瓣的層次和紋理。

缺點是花朵缺失立體感。

其實我認為逆光拍攝花朵的難度是最大的,但是如果拍好了,效果也是最驚豔的,逆光拍攝很容易把花朵拍黑,拍攝的時候要適當地對花朵進行補光,在對花瓣進行測光後,再減去1檔的曝光補償會比較好,而且要配合構圖調整好背光的入射角度,否則容易出現眩影和眩光,但是你也可以刻意製造出這種炫影和眩光。逆光拍攝適合拍攝花瓣質地較薄的花朵。

頂光拍攝

頂光指的是光線投射在花卉的正上方。

這種光線一般出現在中午前後。

光線的優點是光線均勻,硬朗,受光面積大。

缺點是畫面缺少立體感,拍攝難度大。

其實在大多數人眼裡,大中午光線直射的時候,是很不適合拍攝的,很多人都告訴你要選擇在清晨或者黃昏進行拍攝,這時候光線最柔和,在大中午強烈的陽光下,花朵的狀態都不太好,而我覺得中午也是一個很好的拍攝時機,特別適合拍攝那些枝幹挺拔,亭亭玉立的圓筒狀花卉,如鬱金香和荷花,因為這種類型的花朵都是有明顯的向正上方生長的特徵,頂光可以均勻、完全覆蓋花朵的內部,很容易把花瓣拍的通透,就像點亮的燈籠。

散射光

散射光線沒有明確的來源方向。

這種光線一般出現在多雲或者陰天天氣,或者雨後和多霧天氣。

光線的優點是光線均勻、影調柔和、方差適中。

缺點是沒有明顯的光影對比。

散射光線可以說是很理想的拍攝花朵的光線了,基本上適合拍攝各類型花朵,特別是雨後天晴時,光線最好,同時散射光線很適合用於花朵的微距攝影。


話說攝影


花卉攝影是一般攝影愛好者最先接觸到的體裁,春天來了,公園裡,小路邊,小區內,面對嬌豔欲滴的小花小草,總會有人忍不住拿出相機、掏出手機狂拍一番。然而,自然狀態下的花卉生長方向很隨意很雜亂,要從亂花中找出規律拍出與眾不同的花卉作品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攝影的用光,景深的控制,構圖的均衡,意境的營造等,都只有經過日積月累才能在這一花一木一世界中得到感悟。

用漫射光拍攝

  

漫射光就是漫反射產生的光線,極為柔和。物體在這種光線的照射下沒有陰影或者陰影很淡,白雲遮日,陰天所產生的光線均是漫射光,用這種光線拍攝花卉,沒有明顯的陰影,可以更好地表現出花卉的質感和層次。陰天不但適合拍人像同樣適合拍花卉。

焦距:105.0 毫米 1/8000 秒;f/4.0;SO 400

用順光拍攝花卉

  順光是指光線的照射方向和相機的拍攝方向一致的光線,這種光線的特點是主題受光均勻,反差較小,拍攝出來的畫面色彩豔麗,飽滿,很容易測光。新入門的攝影愛好者可以從順光開始,很容易就能拍到曝光準確的照片,對培養自己的信心很有幫助,但是順光拍出來的畫面較平,立體感不強,較平淡。

用側光拍攝花卉

側光就是從物體的一側射向物體的光線,在物體的另一側有很明顯的陰影,這種光線具有很強的造型能力,能很好地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和縱深,可以增強畫面的色調,藝術感較強。用這種光線拍攝的花卉作品極具表現力,視覺衝擊力也很強。

用逆光拍攝花卉

逆光也稱為輪廓光,用這種光線拍攝花卉,可以勾勒出花卉優美的線條,強烈的光線使花卉呈半透明狀,在黑背景的襯托下花卉的紋理會很清晰,主題也更突出。這種光線下拍攝出的花卉作品反差大,視覺衝擊力強,藝術感也更強烈,但也最不容易拍攝,尤其是高反差逆光下要注意適當增加曝光量及補光。可以用閃光燈補光,也可以用反光板補光。不然很容易曝光不足,失去逆光效果,成為廢片。

拍攝背景虛化的照片

  背景虛化的照片主題最突出,也是廣大攝友最喜愛的照片之一,尤其對於剛入門的影友,能拍一張背景虛化的照片,將會欣喜若狂。其實拍攝這樣的花卉作品也很簡單,無非就是使用長焦鏡頭或微距鏡頭,大光圈拍攝,靠近被攝主題。焦距越長,光圈越大,越靠近被攝主體,景深就會越淺,虛化效果也就會越明顯。焦距:105.0 毫米 1/640 秒;f/4.0;ISO 100

拍攝黑背景的照片

  黑背景的花卉攝影作品主次鮮明,對比強烈,主體突出。那麼如何在大白天拍出這樣的花卉作品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花卉後面適當的地方放個黑板,不便之處是攜帶黑板比較麻煩。另一種方法是讓背景嚴重曝光不足,利用數位相機寬容度較窄的特點,拍攝黑背景的照片。在實際操作中稍加留意便可以找到這樣的背景,尤其是在逆光的條件下,找一個離背景較遠的光線照不到的地方,並且沒有雜光,以免產生光斑。按主題曝光,這時背景就會嚴重曝光不足,再加上背景離主題較遠而被嚴重虛化,從而形成背景乾淨純黑攝影作品。

拍出白花質感

  白色花朵在拍攝時,很容易出現過曝失去細節,或發灰暗淡無神的情況,原因在於陽光充足時光比過大,而數 碼單反的寬容度又非常有限,所以尋找或人為製造合適的光線環境,是體現花朵質感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

廣角仰拍改變視覺效果

  生活中大家觀賞花卉多釆用俯視的角度,那麼用廣角仰拍會產生什麼效果呢?尤其是比較低的成片種植的花卉,比如鬱金香。有個朋友曾說過:拍螞蟻我都想從下往上拍,把它拍得高大威猛。同樣仰拍可以使花卉更高大,廣角還會使花卉彙集,具有更強的指向行。試試仰拍吧,一定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減少曝光量讓花朵更鮮豔

  為什麼別人拍攝的花朵那麼鮮豔,而我拍攝的花朵卻沒有眼睛看到的好看?初學者拍花卉時往往會有這樣的疑惑。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如果按照正常曝光,花卉可能會失去部分細節。適當減少曝光量是增加花卉細節增強質感的不錯選擇,尤其是拍攝白花時,減少的曝光量可以更多一些。此外,如果按正常曝光,用raw格式拍攝,也可通過軟件減少曝光量。

特寫刻畫局部細節

  特寫畫面具有很強的衝擊力,花卉攝影也不例外,用長焦鏡頭或微距鏡頭拍攝花卉的局部細節、微觀世界,往往會令人耳目一新,宛若進入另一個花花世界。拍攝時要反覆選擇姿態優美的花朵、花蕊,並注意光線的運用。



RookieMS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一張好的攝影作品離不開好的光影。

1、早晨的光線最重要

無論是花卉攝影還是風光攝影,日出日落前後的光線被稱為 “黃金一小時”,足見其重要性。但是我們拍攝花卉,有早晨的光線就夠了。清晨時候光線入射角度低,光線柔和,而且經過一夜的吸收營養,花瓣兒飽滿,水分足,顯得很精神。

順光:光源和機位方向一致,我們稱為順光。

順光拍攝,色彩飽和度高,但是比較平淡缺乏立體感和層次。尤其是拍攝大場景時候。

側光:光源和機位形成無論是90°還是45°還是135°夾角,我們統稱為側光。

側光拍攝,明暗反差適中,有很好的立體感和層次。側光拍攝是花卉攝影的常用光線之一。

逆光:光源從機位相反的方向照射被攝體,稱為逆光。

因為花卉多數都是淺色系,如果是花瓣兒比較大,盛開時非常伸展的花朵,可以多利用逆光或者側光拍攝,突出花瓣的細節和質感。比如鬱金香荷花玉蘭等等。

逆光可以增加花卉的通透感,展現更多的細節。





若水三千為汝傾城










老金14185775892









太陽5440298573971


每一天都是新的,自從戀上草木之後,再繁華的風景,在眼裡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終無法入心。一生很短,不負光陰,不負美。平淡流年,依心而行,寧願在心底流浪,也不屈於靈魂的執拗 ……








樂涵9


1、比較碎小的花、比較厚重的花、比較低矮的花適合用順光拍攝;

2、比較豔麗的花、葉片比較薄的花、開在高處的花更適合逆光拍攝;

其實我覺得也沒什麼是絕對的,只是你要分析怎麼樣才能把這花的特點拍出來,能否表達你的想法,至於順拍和逆光拍只是手法不一樣,那種更能表達你的想法就用那種,那種你覺得拍的更好你用那種。

分享幾張我拍的,希望你能滿意











夕陽收割機


花卉拍攝,要展現花朵的層次、立體、細節和通透,應選擇逆光或側光;要展現花朵的外形和華貴,應選擇順光。自己實際拍攝花卉時,多數都選擇逆光和側光。

單層花瓣的花卉,一般都呈圓形朵或星形朵,外形規整有序,順光拍攝,這一特點得以充分再現。例如格桑花、苦菜花等。但是,這樣的花卉仍然可以選擇逆光拍攝,讓花朵通透到透明或半透明狀態,非常漂亮。

多層花瓣的花卉、大朵花卉,還是選擇逆光拍攝誘人。逆光時,花瓣因遮擋光線產生的陰影,可以完美的展現花朵的層次感和立體感,細節突出分明,很有視覺衝擊力。例如牡丹、芍藥等。

多說一句,拍攝花卉時,對焦要準確;使用大光圈,儘量虛化背景;尤其是曝光,寧欠勿過,防止細節丟失。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有誤,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