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遊戲,也不是電子產品,而是自己的父母

毀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遊戲,也不是電子產品,而是自己的父母

李玟謹教授說:孩子最好的朋友往往是他最容易傾訴的對象,瞭解孩子最好朋友的行為,也是瞭解孩子的過程。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大工程,在教育中,很多父母都存在著一種錯誤的教育行為。這種行為對孩子的教育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還會害了孩子。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

調查分析發現:孩子在家經常被父母責罵,受到過父母的語言暴力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要大很多。將近有57的孩子存在暴力傾向。

毀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電子產品,也不是遊戲,而是自己的父母

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式的家庭教育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自己的孩子,而語言暴力,會給孩子造成一生的傷痛。

毀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遊戲,也不是電子產品,而是自己的父母

第一個案例:在國外一個超市裡,孩子正在打遊戲,父親看到很生氣,嫌棄孩子不務正業,荒廢學業。於是就拿了一把上膛的手槍放在櫃檯上,並大聲呵斥道"有種你就別活了"。讓這個父親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在他轉過身的那一刻,拿起槍對準自己的腦袋開了一槍,選擇了自殺。

沒有人能夠知道這個孩子以前經歷過什麼,可能父親這樣的語言鄙視他已經不知道經歷過多少次了,也可能是對自己真的絕望了。這一次父親的話正好突破了他內心最後一道防線,選擇了用這種極端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毀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遊戲,也不是電子產品,而是自己的父母

冷漠的語言,就是一種暴力,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武器,語言暴力的威力不亞於一個原子彈爆炸,它沒有鮮血、沒有痕跡,但是足夠可以摧毀一切。

毀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遊戲,也不是電子產品,而是自己的父母

第二個案例:在2019年的一個晚上,一名年僅17歲的花季少年,在蘆浦大橋與父母發生了口角,孩子二話不說就從橋上一躍而下,就這樣在最美好的年紀結束了生命。

做父母的認為自己的孩子打罵沒有什麼關係。可是孩子還那麼小,心理發育都還不健全,他沒有那麼大的承受能力,無法消化父母帶有踐踏人格的語言羞辱。

毀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遊戲,也不是電子產品,而是自己的父母

少年父母可能自己都不明白,就是吵幾句嘴,說幾句狠話,孩子怎麼就選擇了這條不歸之路呢?是啊,孩子寧可選擇去死,也不想忍受父母這樣的語言暴力。可想而知,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毀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遊戲,也不是電子產品,而是自己的父母

教育孩子的方法得當,資質再普通的孩子也會有不平凡的作為。

人生下來都是一樣的,只是因為生長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後期有了天壤之別,有了天才和庸才之別。

孩子的世界是空白而脆弱的,當你惡語中傷他的時候,他不懂得去釋放,只能全部接受,後期孩子學會了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對待朋友或者自己的孩子。父母教育孩子首先讓孩子的心理是健康的,他才能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家長要做一個值得孩子去尊敬的父母,讓我們傳遞給孩子的是無限的愛,給孩子一份依靠和力量。

毀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遊戲,也不是電子產品,而是自己的父母


同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傳遞正能量。三到六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爸爸媽媽們要抓住這時期,可以通過讓孩子閱讀一些性格行為養成的繪本,從繪本故事中得到啟發,漸漸的讓孩子養成好的性格和好的習慣。

李玟謹教授推薦各位家長不妨看一看這套培養孩子好性格的繪本《小腳鴨故事繪本》幫助家長們讓孩子變得更出色。

毀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遊戲,也不是電子產品,而是自己的父母

家長也能夠學會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毀掉孩子一生的,既不是遊戲,也不是電子產品,而是自己的父母

"沒有壞孩子,就看你怎樣引導他。沒有不稱職的孩子,只有不稱職的父母。"所以孩子的健康成長,關鍵靠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