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大冰、張德芬的心靈雞湯有毒麼?這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俞敏洪、大冰、張德芬的心靈雞湯有毒麼?這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最近看了一篇特別有意思的文章,給我感覺是“史詩”般的闡述了心靈雞湯的歷史,很宏偉且壯闊:

從“中華雞湯”的批發市場《讀者》說到席慕蓉、三毛、劉墉和汪國真的雞湯詩文;然後從俞敏洪老師的勵志故事演講說到于丹老師的經典文化雞湯;再從“心靈雞湯教母”張德芬說到“組織化生產雞湯”的劉同;最後還說到“取悅式討好”的陸琪說到“頭銜營銷”的大冰.....立意之高遠,旁徵又博引,一氣而呵成,而且隨處可見諷刺意味的詞語。看完我思考良久........


我不想去為“心靈雞湯”唱輓歌,也不想給它唱讚歌,因為它既可以是毒藥也可以是解藥!我也不想去評價這篇文章孰是孰非,因為其中確有不少可贊之處,對心靈雞湯口誅筆伐,自然也有一定的道理,能一定程度上警醒雞湯的生產者,也能罵醒一些沉迷於雞湯中的讀者!


作為一個較資深的“既受其惑,更受其益”的雞湯讀者,我想請大家嚐嚐“我心中的這碗無毒無害的心靈雞湯”:

俞敏洪、大冰、張德芬的心靈雞湯有毒麼?這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1—

心靈雞湯,到底是什麼?

百度上解釋:指含有知識、智慧和溫暖的文字。

在我看來,心靈雞湯就是偶像作者的精神和思想外溢出來化成的文字結晶!它可以是毒藥,也可以是解藥!就像現在很多短視頻,其本質是一樣的,只是形式不同罷了,都是在一個個瞬間能觸動你心絃,讓你感動、心動且行動。但是一旦看多了便會適得其反,讓你欲罷不能,或沉迷其中。那這是視頻的過錯?還是平臺的罪過呢?


如果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文化的作用,其實就是在我們精神世界裡建作的一座城堡。每個人的這座城堡原材料不盡相同,需要實用類的“石塊磚頭”,也需要堅固類的“鋼筋水泥”,也需要絢麗多彩的“裝飾品”,而心靈雞湯只是這座“文化精神城堡”裡的一部分,它更像是“水電氣網”一樣:建造的時候需要水的摻和才能凝固,建成後通了電才能明亮,通上氣便能獲得溫暖,有了網便更加的通達!


但是:水用多了容易和稀泥,電接錯了也危險,漏氣了也會煤氣中毒,網上多了也會成網癮!雞湯文只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已,如果非得拿“水電氣網”跟“石頭磚塊”比實用堅固性,自然比的難受又鬧心啊!


“體魄雞腿”固然能使人吃飽,而“心靈雞湯”喝了也能解渴暖胃!

俞敏洪、大冰、張德芬的心靈雞湯有毒麼?這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2—

為什麼說心靈雞湯有毒呢?

如果用馬斯洛的五層需求原理來分析:最高一層的“精神追求”和“自我實現”等等其本質都是“心靈雞湯”,我們往往總是拿“第五層的需求”來吸引還處於“第二層需求物質和安全”的人,自然容易形成望梅止渴的無奈和空中畫餅的空虛之感。


喝著心靈雞湯的時候是確實很爽的,自己就已經把自己想象成為雞湯所描述的那樣了,但是一回到現實中遇到柴米油鹽的時候卻依然艱難,所以便產生失落感,於是便活在了一種雞湯式的夢中閣樓裡,等夢醒之後,自然會悔恨雞湯有毒很害人。總是把這毒性怪罪於雞湯,而忽略了自己的問題!是怪心靈雞湯這個殺手太冷,還是怪自己內心不夠熱呢?


有些人把這雞湯喝出了美味和營養,而有些人只喝出了苦澀和失望!同樣的,有很多人看大冰的書實現了“即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的夢想,也有人聽了俞敏洪老師的勵志故事實現了出國求學深造的夢,也有人看了劉同的書後走出了迷茫找到了人生方向。雞湯本無錯,勵志文也沒有錯,而需要反思的是我們“自身的消化系統”是否足夠強!

俞敏洪、大冰、張德芬的心靈雞湯有毒麼?這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3—

不管你罵不罵它,雞湯它就在那裡,不多不少!

不管你喝不喝它,雞湯它就這配料,療效自知!

關鍵是需要搭建能把雞湯變成養料的加工管道!


心靈雞湯往往以速效丸或膠囊的形式存在,其內核是能夠治療心靈的,只是需要加工與濃縮,控溫又控量!具體需要重視4個方面——四度雞湯吸收法:


a、適度——合適的才是對的

每當打開手機,各種心靈公眾號,各種雞湯文,諮詢過載時代,面對滿屏幕的信息,確實包含太多喝了會上癮的毒藥雞湯,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b、溫度——不燙的溫度

剛出鍋的雞湯直接喝必定會燙嘴,你得涼一涼,吹一吹。面對心靈雞湯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核心就18個字:冷靜而又剋制,熱情但不狂熱,感性帶有理性

c、量度——合適的量

萬物有量,萬事有度,凡事過則溢。白酒喝多了容易燒腦,氧氣吸多了容易醉氧,而心靈雞湯喝多了也會被洗腦。雞湯雖好,可不要貪杯哦!

d、時度——對的時間

所謂“飯後一支菸,賽過活神仙”,飯前喝口湯,暖胃又舒暢。

再好的東西,對了時間才能對了療效!

對於月光族你叫他喝雞湯,難免會苦澀難嚥!

對於油膩中年叫他喝雞湯,興許會味如嚼蠟!


俞敏洪、大冰、張德芬的心靈雞湯有毒麼?這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寫在最後——


有人渴望天天只喝“心靈雞湯”就能萬事大吉,但殊不知,那只是滿漢全席桌上的一道特殊的配菜而已啊!


就像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第3集講述漭水中學把詩歌課定為必修課,雖然不能給考試加分,但是詩歌卻給這些山裡的懵懂少年的心中種下了一個美麗的夢,能夠穿越內心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夢!


對於心靈雞湯,人們往往會有三類不同的能力:消化力,抵抗力,免疫力!

樂觀的唯心主義者可能具備“消化力”,能化雞湯為營養;

悲觀的唯物主義者應該具有“免疫力”,會視雞湯為毒藥;

悲觀的唯心主義者和樂觀的唯物主義者可能是具有“抵抗力”,一邊抵抗一邊懷疑!

如果真要說“心靈雞湯”有毒,如果把握好這四度,那麼就讓它“以毒攻毒”吧,心靈之毒攻頹廢之毒和迷茫之毒!


筆名“狼鷹牛”,曾經是雲南支教老師、大學軍訓教官、大學素拓教練,也在大學生素質教育行業工作3年多,現在是一名自由職業者,是壹宿旅行合夥人,也是一名生活旅者,旅行何必去遠方,生活就是一首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