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農民的地全部退耕還林,農民的基本生活怎麼辦?住房應該怎樣處置?

塗小研


這種說法只是一種一廂情願的假設,現實中是很少存在的,但也存在極端情況下,極少數地方出現個案的可能,下面,基層林業就談談這方面的話題。

首先,退耕還林的耕地是非常有限的

為了確保國家生態安全,修復和改善生態環境,我國自2002年全面實施退耕還林生態工程,退耕還林的重點區域為西部,實施的對象為生態環境脆弱、江河源頭的陡坡耕地、沙化石化耕地,據不完全統計,累積已完成退耕還林1.39億畝耕地,雖然數量較大,但相對於我國20多億畝耕地來說,所佔比例是有限的。

其次,我國18億畝耕地紅線不可逾越

我國雖然疆域遼闊,國土面積較大,但缺林少綠,耕地面積更是有限,為確保13億人糧食安全,我國一直堅守著18億畝耕地紅線的底線,這是我國糧食安全的生命線,因此,且不說將所有耕地退耕還林,更不會將大量耕地進行退耕還林。實施退耕還林的重點區域在西部,在一些生態脆弱區域,一些江河湖泊的源頭及沿岸區域。

最後,極少數地方出現整體退耕還林,會通過生態移民妥善安置

至於極少數個別地方整體退耕的情況,在一些局部區域的確存在,針對極個別生態脆弱區域的整體退耕還林,我國制定有生態移民的政策,會將整體退耕還林區域的農民,予以搬遷,在合適的區域予以安置,搬遷的農民會重新分配土地等生產資料,或者安排就業,並且免費住進政府統一建設的安置房,以確保搬遷戶安居樂業。

綜上所述,基本上不存在所有耕地都實施退耕還林的情況;至於極個別地方出現整體退耕還林的,國家有生態移民政策扶持,安排農民搬遷,搬遷的農民重新分配生產資料或安排就業,住房有接受地政府統一分配,確保實施退耕還林以後,失地搬遷農民安居樂業。


基層林業


退耕還林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花巨資修復生態的偉大創舉,給三北防護林帶,草塬植被以繁衍生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通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試驗,退耕還林取得明顯效果。不僅山變青了,民變富了。還出現了依託自然資源成了名山名村,富平縣馬家坡村就是一例,沒退耕前是名符其實的窮山溝,唐王陵周邊星星點點的幾棵古樹點綴在荒野之上。退耕還林好政策是當地農民切身感到青山綠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力栽培傳統的柿子樹,改造荒山荒溝變果園。如今是央視新聞和各媒體爭相報道的自然風光美麗,柿果飄香的名村,柿餅出口許多國家,電視劇《歲歲年年柿柿》後期外景拍攝地,央視《柿子紅遍馬家坡》農業農村部全國鄉村特色旅遊村。每年吸引成千上萬人前來拍照觀光。西安遊客更是常來常往,退耕還林不但沒讓百姓餓肚子,而且補貼讓百姓嚐到甜頭,植樹造林被動變主動。因為糧食市場化,想吃啥就買啥。林果收入大於糧食收入,百姓也會有本經濟帳算。國家扶貧搬遷,退耕還林創造了世界奇蹟,必將載入青史。











柿園風情


首先要搞清楚:國家為什麼要進行退耕還林,退耕還林就是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出發,將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計劃,有步驟地停止耕種,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因地制宜地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如果全部耕地進行退耕還林首先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以上幾點:

一、因為退耕還林一般都是荒坡,荒地等等畝產不高的土地,還有就是按照退耕還林的整理佈局進行合理規劃有序進行退耕還林的耕地;

二、一般畝產高的耕地農民不會選擇自願退出耕地,除非就是整體佈局規劃,但不會所有的耕地都退出,只是一少部分,還有就是畝產高的耕地每年收成折算成人民幣,要高於退耕還林補助款,反之如果耕地畝產不高,進行退耕還林是比較划算的,因為退耕還林的補助款高於每年的收成;

三、如果所有土地進行退耕還林,我猜想那肯定村莊整體搬遷,但我沒見過這種情況,因為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特別是農村老一輩人對土地有特殊的感情。

關於農民的基本生活和住房怎麼樣處理,如果耕地全部退出,因為每年有退耕還林補助款,可以安心在外進行務工,不會因為耕地的耕種而煩惱,住房看自己的實力,如果有經濟實力可以進城安家,反之如果耕地沒有全部進行退耕還林,那麼可以利用空閒進城務工或者打零工,等到了農忙季節回家幹活,這是我們村的情況,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請大家關注我,謝謝。



三農輝仔


這種情況是到任何時代也不可能的,出非科學能研究出一種人一張嘴:一閉嘴就能象現在人類一樣一飩三chan或一種人喝一口的東西就能活著。如果以後真有可能不吃糧食有化學物體代替糧食的活,那就也得有長生不老的藥,人只要是吃上一粒,就永運不死,這也是地球毀滅的一天。

現在中國不種糧是不行,因為中國是地球上的五分一人口,一天人吃和養植業工業用糧得最少30億斤糧食,世界有那個國家熊供得起?中國人如都不種地能給全世界造成糧荒?


手機用戶23164154566


退耕還林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因為過去過度開荒種地,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會越種越貧瘠,還林就是要把不適宜種莊稼的土地栽上樹,保持水土不再流失。

平整的,肥沃的土地是絕對不能退耕還林的。因為全國14憶人民要吃飯,必須保證糧食安全。

如果說某個山區的一個村或者幾個村,土地非常貧瘠,沒有一塊好地,把這些村的土地全部退耕還林,這個是可行的,但也要經過林業部門的規劃才能實施。如果這些村的土地經批誰全部實施了退耕還林,那麼國家一定會安置這裡的農民的,或整體搬遷,或轉為林農,保證他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收入不減少。只要是在國家批准的退耕還林範圍內,農民的所有問題,國家都會安置好的。


華月一牛


農村退耕還林是建立在山區村鎮整體搬遷的基礎上,國家會按照每戶農民耕地畝數給予補貼,而且每年給予補貼。山裡的土地沒有種植,常年荒廢,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國家出臺退耕還林政策即使對環境保護,也是對搬遷農戶的政策照顧,農戶拿到補貼後可以買米麵油用於生活補貼!至於農村退耕還林補貼發放,地方政府一定要公平公正,及時發佈公示公告!




80後看農村城市變化


十八億畝是紅線!可現實呢?別地不敢說,在我們這裡,一些荒野都成了農保區,只要稍微平坦的山腳也都成了農保區。多少是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世紀愚人


世界上的事說不清楚。在近些年中國的土地全部退耕還林是不可能的,除非像非洲一樣,有一種麵包樹來養活中國十幾億人口。將現在可食用的東西全部在喬木上生長,這種可能性並不是沒有。如:現在的辣椒,西瓜等一些矮杆植物和牽滕作物都在喬木上成功嫁接,變成多年喬木了。相信多年隨著品種的優化和技術的進步,人類所需的食用品會通過種植大型喬木來解決。那時有可能全部退耕還林。


手機用戶66642759339


打工掙點,對付活著。六十歲,一個月八十多塊,也挺幸福,美滿,


路在何方7175


我說明一下,裡面提到的全部退耕還林是指某一個村或者幾個,不是全中國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