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生時代,一些老師總是會區別對待學生?

小迷糊看世界


老師只是一個普通的正常人,是大家對老師的要求高,工資低,社會地位也低,所以導致現在的老師與家長與學生的關係比較緊張。只要有一個新聞報道老師的不是,那麼大家就開始攻擊老師這個職業。這些都是偏見,不是有一個壞人全部都是壞人。在校老師相對來說最關注兩種學生,一是成績好的三好學生,還有一類就是成績差不聽話的學生。因為老師需要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學習氛圍,老師也是有升學壓力的。關注成績差的也是希望孩子“改邪歸正”,希望自己教的學生都能學有所成。當然還有一個私心就是別出亂子,如果學生出問題或者學習不好,第一個受罪的是老師,這就是責任。所以往往最需要關愛的是中等生,人的精力有限,老師也需要各種考試,也有自己的家庭孩子。所以其實老師已經盡力去平衡了,老師只是引路人,修行還是要靠個人。


林間相遇


導語:學生時代,一些老師區別對待學生,的確是存在的。原因是什麼呢?

01、嘗試從故事中尋找答案。

先重溫一下《毛遂自薦》這個故事吧。

戰國時期,趙孝成王九年,秦國出兵攻打趙國。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國去請求援助。平原君準備從門客裡面挑選20個人隨他一同前往楚國,但是隻挑選出了19個人,還缺一個人,但是剩下的門客都不符合條件。其中,自然也是包括毛遂的。這時,毛遂主動向平原君推薦自己,請求加入去楚國的行列。

平原君問:你這裡幾年了?

毛遂答:三年了。

平原君繼續說:一個有才華的人,就像錐子一樣,即使放在袋子裡面。但是還是會露出鋒利的錐尖的。你在這三年了,卻沒有聽說過你有過人之處,也沒有什麼表現,你還是留下來吧。”

毛遂說:“我現在自薦,就是請求你把我放到袋子裡,如果早一些有這樣的機會,那我就不僅僅是露出錐尖,而是早就展露才華了。”

平原君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就同意毛遂跟隨他們去楚國了。

在和楚王交談的時候,一直沒有進展,幸虧毛遂持劍走到楚王面前,並歷陳楚國聯合趙國抗秦的厲害關係,楚王才被說服,答應出兵援助趙國。

02、結論: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未了解一個人之前,我們是不會信任他的;在未了解一個人之前,這個人也是不會得到重用的。

03、據此我們來分析。

在學校,老師如果對一名同學瞭解的話,並且是足夠信任的情況下,就會安排這名同學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協助老師處理學校事物。但是,如果老師給同學佈置了任務,同學沒有完成或質量不高,老師對你的信任就會打折扣了。另外,還有一些同學學習不積極進取,做事情不夠認真,老師始終是不會信任這些同學的。

因為女生乖巧聽話,仔細耐心,所以很多事情,老師會選擇交給女生去做。當然,也會安排一部分信任的男生去做老師佈置的任務,甚至包括同學們覺得平時成績不太好的那部分同學。

老師對同學們都瞭解了之後,那麼對每個同學的做事能力都會有傾向性。所以,給人的感覺好像是老師偏心似的。

04、結束語。

所以,同學們不僅要好好學習,而且,還要積極努力提高各種能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成為優秀的學生!


加鹽的鹹魚


老師是否區別對待學生,是由學生自己決定的。我們知道,沒有一個老師不喜歡品學兼優的孩子,如果自己自律自覺勤學好問,老師肯定喜歡;如果自己不愛學習,勞動還投機取巧,上課睡覺養精蓄銳,下課打鬧惹是生非,老師不僅不喜歡,而且還很討厭。所以說,老師是否區別對待學生,關鍵取決於自己。另外,老師區別對待學生,也正是因材施教,對於不同性格、不同家庭、乃至不同的家長,也必須區別對待,內向的學生就得多鼓勵發言,外向的學生就得多引導收斂,驕傲自大的學生就得多警醒教育,自卑膽怯的孩子就得多關心幫助。有的家長把孩子寵成小皇帝小公主,不能讓孩子受半點委屈,動輒就找老師麻煩,老師自然也沒必要非得嚴格要求他的孩子如何優秀,以免一不小心砸了自己飯碗,將來自有社會懲罰這些嬌生慣養的孩子。其實,老師區別對待學生看上去不一視同仁,但反而體現了真正的公允。每個學生都不同,自然要用不同的方法,讓每個孩子在他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進步成長!孔子針對不同弟子提出相同問題,回答都不相同,都是針對弟子們不同的性格決定的。子路冉有都問“聞斯行諸”,對子路就說:有父兄在,如之何聞斯行諸?對冉有就說:聞斯行之。公西華就問孔老夫子,為什麼相同的問題不同的回答。孔老夫子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這不就是區別對待嗎?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估計提問者是想說有些師德不健康的老師不能真正關愛學生吧,我們不可否認有這樣的老師,但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真正的老師還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希望學生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本人觀點:老師區別對待學生,是因人而異,是讓每個學生都有所發展;果真是您所說的區別對待,也是取決於自己。你若盛開,蜂蝶自來。


竹冰


首先不是老師區別對待學生,是人都會區別對待別人,這是人性的體現。

其次,這裡面就是人的本性和職業素養之間平衡的問題。老師也是人,學生的外表、學習,生活、能力、性格都會影響到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但作為教師職業,儘量要把這個影響降到最低,但讓教師對待學生一視同仁,我相信絕大多數老師都做不到。

如果有老師能做到,想想也是很恐怖的事。

最後,不管說如何對待學生。有些底線或者要求是必須的。比如,不歧視學生、不侮辱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等等。這些都是一個老師基本的要求。



Junnking老師


其實並不是老師刻意的區別對待。老師首先是一個有情感的人。試想,誰不喜歡那些聽話、認真聽講、能清楚工整完成作業的孩子。


一片墨香


這是人性問題,和職業並沒有多大關係。首先我們要先認識到老師也是人,教師只是他的職業。是人就會有人性,只是因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讓老師更多展現的是人性光輝的一面。既然是人就難免有七情六慾,好憎愛恨。父母尚且不能將自己的愛均分給自己親生的孩子,何況老師?如果你是老師,你是喜歡乖乖聽話學習努力的學生還是俏皮搗蛋擾亂課堂的學生?

教師是個職業,教書的人本身還是個人。


醉臥蜀山客


首先老師區別對待學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是以有色眼鏡去區別對待學生,這些肯定是不對的,也是不合理的,因為這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

但另一方面又要辯證的看問題,因為老師是動態的人去實施教育學生,老師的層次必然存在有高有低,教育理念和方式也會有差異。同樣不同的學生本身存在天賦和個體上的差異,最好的方式是因材施教,畢竟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特點……如果方法得當,每個學生都可以成才,但老師只是教育的一方面,孩子的成長時間更多的是和父母在一起,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最後,作為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這個社會本就不存在絕對的公平,讓孩子學會面對和克服不公,也是一種成長,因為孩子遲早會長大,遲早會步入社會,去面對生活的不公平和挫折,只要培養孩子從小面對生活的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培養孩子從小具有獨立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也絕不會比別人的小孩差……



1暗夜靈魂擺渡人1


老師也是人,他們也有七情六慾,他們也是講感情的。古代學生視老師為父母,老師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現代社會西式教育講究師生平等,有些學生對老師沒有尊重之心,有些老師也沒有師德,造成了這一現象,這也是避免不了的,要擺正心態,努力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學習好,品德好的學生老師能不喜歡麼?😂


春不寒qs


因為學生也是有區別的呀,要強迫忍著自己看不見那些區別,說明這老師的定力夠;要是忍不了,說明這老師是正常人。忍一時是正常的,長久的忍耐是銅牆鐵壁,有作秀嫌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