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雙相情感障礙?

勝80272100


“雙相情感障礙”又叫“雙相障礙”,其實就是以前的”躁鬱症”。分雙相I型障礙和雙相II型障礙。I型是至少一次躁狂發作+重性抑鬱發作,II型是至少一次輕躁狂發作+至少一次重性抑鬱發作。

新版診療手冊把“雙向障礙”與“抑鬱障礙”分為兩章。並將“雙向障礙”放在“精神分裂譜系”之後,在“抑鬱障礙”之前。表明了新的研究成果證實在基於症狀學、家族史和遺傳學,“雙向障礙”是連接“精神分裂譜系”和“抑鬱障礙”的橋樑。

更謹慎的描述是,雙相I型障礙既不一定是精神病,也不要求個體一生必須經歷一次重性抑鬱發作。但絕大多數完全符合躁狂發作診斷標準的個體在生命歷程中也經歷了重性抑鬱發作。

另外新的手冊明確,雙相II型障礙不再被認為比雙相I型障礙“更輕”,這主要基於雙相II型障礙處於抑鬱的時間,以及對職業或社會功能的嚴重損害。

“雙相障礙”患者需要去醫院進行住院治療,因為躁狂發作雖然不一定會傷害他人,但會進行無限制的輕率、愚蠢的投資或無節制購物,直至破產;或者進行隨意的無防護性行為導致自己或他人身體受損;經常隨意無主題與他人交談(不可控制的談話慾望),會受到歧視或被騙;易激怒,一言不合便大發雷霆,極有可能傷人或受傷。所以一定要及時入院治療。

這是“第三奇蹟”為您回答,希望能幫助到您。


第三奇蹟


早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已經注意到躁狂(mania)與抑鬱(depression)交替的狀態,當時,醫師Aretaeus就記錄了一群人時而“徹夜不停地唱歌、跳舞、大笑”,時而“悲傷、遲滯、懶散”的症狀。


貝多芬、梵高、舒曼、費雯麗等人都是雙相障礙患者。


在現今,“雙相情感障礙”,俗稱“躁鬱症”,已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嚴重的、需要被治療的心理疾病。雙相的的患者常常會被比喻為坐在情緒的“鞦韆”或者“蹺蹺板”上,他們很有可能上一秒還情緒低落,下一秒就情緒高漲起來。

雙向情感障礙有哪些症狀表現?


一方面是輕躁狂/躁狂的發作期的表現。它像是情緒上的“亢奮”——感到欣快、高漲、過度愉悅,甚至好像“站在世界之巔”。

在躁狂發作期裡,患者至少會有以下的3到4種表現:


  • 自尊心膨脹。即使實際上並不具備某種能力的時候,過度誇大自己的能力,比如一個從未學習過航天知識的人認為自己能發明航天飛機;
  • 睡眠需求減少。他們可以在睡得很少,甚至幾天幾夜不睡的狀況下,仍然精神抖擻;
  • 說話的慾望增加。只想不停與人交談,彷彿感到在被壓力驅使著一直說話;
  • 想法紛繁複雜。腦袋裡充滿了不同的想法,卻表達不出,或者前言不搭後語,甚至感受到思維無法控制; 注意力很難集中。
  • 會被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分散注意力,比如房間的一個小裝飾便可能打斷他談話的思路;
  • 目標驅動力變強。比如不停地發朋友圈表達自我,工作一整天也不覺得累,性幻想、性行為增加;
  • 不計後果的自我挑戰。如無節制的購物、捐款、投資,瘋狂地飆車,行為輕率。


躁鬱症的患者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這些表現,而且否認自己生病或者需要治療,有時甚至會強烈拒絕治療。相反,他們身邊的人往往會明顯感覺到他們的不同,例如他變得比以前健談許多,或者一改往日的衣著打扮等。


另一方面,在抑鬱發作期的表現,包括:

  • 抑鬱心境,比如感到悲傷、空虛、無望等等;
  • 對幾乎所有曾經感興趣的事物都喪失興趣;
  • 失眠或者睡得比以往都多得多
  • ……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這些,並非是精確的診斷標準,切勿自行診斷。如果發現自己有類似的情況,建議到醫院就診。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雙相情感障礙還有兩種類型,I型和II型。兩者的區別包括前面所說的症狀表現在發作時間和激烈程度上的區別。


不過,目前臨床上,並不會因為症狀的這些區別而認為,II型雙相是I型的輕度形式,也不認為II型可能會發展為I型。在心理諮詢領域,大家普遍更認為,並不能症狀的輕重來比較兩類雙相患者所遭遇痛苦的多少。


關於雙相障礙的一些其他事實


  • 雙相障礙的致病原因有很多,包括遺傳、神經遞質變化、壓力等。但家族史是最強、最一致的風險因素。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親屬中如果有雙相障礙的話,那麼他患病的風險就會是普通人群的10倍。


  • 雙相障礙多開始於青少年晚期,貫穿成人期,有一半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爆發於25歲以前。在平均起病年齡上,Ⅰ型為18歲,Ⅱ型為25歲。


  • 由於患者常在抑鬱發作期就醫,後期才被發現輕躁狂症狀,雙相障礙常常容易被誤診為抑鬱症。


  • 患雙相障礙的人,終生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的15倍,超過三分之一的患者一生中有企圖自殺的歷史。因此,如果是患者身邊的朋友和親屬,要格外注意防範自殺。


對於雙相情感障礙,目前為止還沒有徹底根治的方法,但它的症狀是可控的。只要堅持接受治療,就能將症狀保持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內,避免傷害的擴大。並且,藥物治療對於大多數躁鬱症患者都是必要的。


如果題主身邊也有朋友有類似的症狀,務必要勸他儘快就醫,堅持治療。



知我心理諮詢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發作性疾病,即躁狂或輕躁狂發作與抑鬱發作反覆間歇交替或循環發作為表現特徵的心境障礙。也就是說,同一個人,既有抑鬱症狀,又有躁狂症狀,表現出兩種性質完全相反的極端情緒。

雙相障礙的臨床表現按照發作特點可以分為抑鬱發作、躁狂發作或混合發作。因此,雙相障礙也常被誤診為抑鬱症。但雙相障礙也是一種常見病,每100個人中,就有9個人符合雙相障礙(含抑鬱症和神經性抑鬱)的症狀標準。著名畫家梵高就是一位雙相障礙患者,而他的生日(3月30日)也是世界雙相障礙日。

2010年,楊海晨等在Hirschfeld等授權下,將英文版的心境障礙問卷(MDQ)進行翻譯,以不同的MDQ量表得分為劃界分時,相應的敏感性、特異性以7分(回答是,則為1分)為劃界分時最佳,取6分時敏感性上升,特異性下降;取8分時敏感性下降,特異性上升。中文版量表整理如下:

您是否曾經有一段時間與平時不一樣,並且在那段時間裡下列表現:

1、 您感到非常好或非常開心,但其他人認為與您平時的狀態不一樣,或者還猶豫這種特別開心、興奮而帶來麻煩

2、 您容易發脾氣,經常大聲指責別人,或與別人爭吵或打架

3、 比平時更自信

4、 睡眠時間比平時好,而且不願入睡

5、 比平時話多,或比平時語速要快

6、 認為腦子靈活,反應比平時快,或難以減慢您的思維

7、 很容易被周圍事情干擾,以致不能集中注意力

8、 比平時精力旺盛

9、 比平時更活躍,或比平時做的事情更多

10、比平時更喜歡社交或外出,比如半夜給朋友打電話

11、性慾比平時強

12、會做平時不會做的事情,比如那些別人認為較為愚蠢或過分的行為

13、花錢多,常使自己活家庭陷入財務危機

——大話精神,為您的精神健康保駕護航。


大話精神


心靈的自我療愈,鏡心手把手教你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心境障礙有兩種主要類型:

一種是單相的抑鬱症;

一種是雙相的抑鬱和躁狂交替發作,專業術語就叫做:“雙相情感障礙”。

不管是重度的躁狂還是輕度的躁狂,發作之後都會繼發抑鬱,單獨的躁狂是沒有的!

躁狂發作的時候,人會有哪些特點呢?

◆第一點、情感高漲

和抑鬱症的心境低落相反,躁狂症會表現出一種輕鬆、愉快、熱情、樂觀、洋洋自得、興高采烈、無憂無慮的情緒狀態。

這種情感反應和內心體驗、周圍環境相一致,所以很難被人們察覺是生病了。

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躁狂症呢?

這要和他之前的行為方式、人格特點進行對比。

如果這個人以往比較沉穩、不善言談,突然間就像變了一個人,那麼就要警惕是躁狂症。

◆第二點、易激惹

表現為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聽不得一點點反對意見,嚴重者可能產生攻擊行為。病人常常在患病早期表現為愉悅,後期就轉換為易激惹。

◆第三點、自尊膨脹

他們會覺得自己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在自己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才能的領域也感覺自己非常優秀,能夠取得非凡的成就。

正因為如此,他們覺得自己能力特別強,賺錢很容易,於是就會發生大手大腳,胡亂購物的行為。

◆第四點、睡眠減少

每天的大概睡兩三個小時就夠了,精力旺盛,不知疲倦。

◆第五點、言語增多,有時表現出思維奔逸

思維聯想速度加快,高談闊論、滔滔不絕,甚至會感覺說話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思維的速度。有時會出現音聯和意聯。

◆第六點、注意力分散

因為過度興奮,所以很難集中注意力。

◆第七點、行為魯莽輕率

比如亂花錢、開快車、性慾亢奮、酗酒等等。

有人說,其實躁狂也挺好的呀,特別是輕躁狂,心情愉快、思維速度快、不知疲倦、工作效率高。

但是,請注意,躁狂發作是一種病。

他的負面作用表現為:

會使人的行為變得輕率、缺乏理性;不知疲倦、精力旺盛,並非身體機能的增強,而是一種假象,甚至會造成身體的透支;而且躁狂過後,抑鬱就來了!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抑鬱期的表現有哪些呢?

1、抑鬱心境:他嚴重的世界暗淡無光、蒼白絕望。2、喪失興趣和樂趣:幹什麼都覺得沒意思,發生天大的好事也不覺得高興
3、食慾紊亂:主要表現為食慾下降、體重減輕
4、睡眠紊亂:表現為失眠、入睡困難、早醒
5、精力減退。即使整日什麼也不敢,也依然會感到疲勞
6、三無感受:無助、無用、無望。覺得自己除了給別人添麻煩,什麼也做不了
7、思維困難:感覺“腦子好像缺少潤滑油”,注意力不能集中,記憶力下降。

鏡心談心精品課程:《常見心理問題的自我療愈策略》,即將發售,歡迎關注。


鏡心談心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精神疾病的一種表現形式。它的特點是情緒的起伏不定。該如何面對這種這種狀態?重新認識它,改變它。

其實,每個人對待事物都有一種執念。這種執念是隨著個人成長經歷而形成的。沒有對錯之分!但有消極和積極之分。如果,遇不順的事,從消極角度看就會生怨,生恨,生憤怒;從積極角度看,哪有都順自己心意的事?管不了別人管自己,不當事就不是事。消極情緒成為常態就會積累負面情緒,久而久之就是一種消極執念,並且遇事還要強調和解釋自己的觀點。這樣就會和事件中其他人分歧越來越大,甚至是衝突。這樣情形成為常態,就陷入疾病狀態。

從消極執念轉變為積極執念,是這類疾病轉變的一種出路。誘發自己消極執念突出表現一定有誘發事件。從為什麼開始重新思考,既然是心理問題就要用心藥治。就要從心理學課程系統的學習。你會隨著學習對心理問題的認識由淺入深。並對自己曾經的認識做讀書筆記,就可能形成新的認知。長此以往可以重建自己觀點和心態。解開為什麼之謎,也就是思維方式徹底發生了轉變。

其實,科學家其實都是有強烈執念的人!他們從遇到事問自己為什麼開始,經過長期思考解開了謎就獲得了快樂和成果。有一種說法:患有某種精神疾病的人,都是願意思考和聰明的人。只是這種人的路徑偏差,與科學家相比,一個是苦惱,一個是快樂。相信自己同樣可以獲得科學家那樣的快樂,就從堅持開始吧!


秦偉良1


雙相情感障礙,我們可以從字面上進行理解。雙相,就是兩極的意思,英文寫作bipolar,bi是兩個的意思,polar是極。那麼兩極是哪兩極呢?就是我們情感的兩個極端,一段是極端高漲,一段是極端低落。極端高漲的部分我們叫做躁狂,極端低落的那端我們叫做抑鬱。因此,雙相情感障礙,就是躁狂和抑鬱循環發作、混合或迅速交替發作的心境障礙。也就是說,我們的情感在兩個極端之間來回切換。

雙相障礙可分為目前為躁狂發作的雙相障礙(以前至少有過1 次抑鬱發作) 、目前為抑鬱發作的雙相障礙(以前至少有過1次躁狂發作)和目前為混合性發作的雙相障礙(躁狂和抑鬱混合發作或數小時內迅速交替發作且症狀同樣突出,以前也曾有過至少1 次躁狂或抑鬱發作)。換句話說,在這兩個情感極端之間切換也有頻率的不同。有的人一生中只有一次在某一極端,有的人每隔幾個月就在這個極端之間轉換,還有的人一天中就完成了兩個極端的切換。

躁狂和抑鬱都有哪些表現呢?如果當前狀態是躁狂狀態,可以表現為情緒高漲、思維奔逸、精力旺盛和活動增多。如果目前是抑鬱狀態,可能表現為心境抑鬱、思維遲鈍、精力減退和活動減少。


夯七婚戀指導


當大家看到這個詞時可能會十分的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表示而且也不知道這代表了什麼。其實,雙相情感障礙,是心境情感障礙的一種類型,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經歷過痛苦的人,往往才會更理解別人的痛苦。沒有經歷過的人們常常對心理疾病有一些誤解和迷思。尤其像「雙相情感障礙」這種在字面上就給人的想象力以巨大發揮空間的詞,對於它的誤讀往往是兩極化的。

雙相患者會一直處於躁狂與抑鬱交替進行的狀態,對於家人、伴侶和朋友來說,這是一件令人心碎又頭疼的事情,他們起伏的狀態、“不可理喻”,會消耗掉周圍人的關心和耐心。


雖然這樣的情況不容樂觀,但是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也一直在致力於尋找一個好裡的方法來解決。所以,這樣的病症是可以治療的,並且康復是可能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既要考慮患者短期的症狀控制,還要考慮到患者的終極目的就是迴歸社會,因此維持期的主要任務是防止復發,加強心理、社會及職 業的康復,維持治療可以降低復發的頻率,延長間歇期,維持治療時間越長,復發的幾率越低。


具有雙相情感障礙可以保持成功的人際關係,和從事有意義的工作。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結合可以幫助絕大多數患者重新回到具有生產性的,充實的生活。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雙相情感障礙是以躁狂或憂鬱的反覆發作和交替發作為特徵的精神疾病,主要特徵為情感障礙,故又稱情感性精神疾病。發作可呈雙相性,亦可呈單向性,躁狂症的特徵是興奮的、激動的、樂觀的、情感高張,抑鬱型恰恰是另一極端、其特點是憂鬱的、悲觀的、沉靜的、情感低落的。因二者可交替發病,故該病又稱循環性精神疾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為主,有的以憂鬱型為主,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發作症狀往往持續相當時間(躁狂發作持續]周以上,抑鬱發作持續2周以上),並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等產生不良影響。

雙相障礙如不治療,易反覆發作,長期的反覆發作,導致患者疾病慢性化、人格改變和社會功能受損。由於病前的人格和疾病症狀的影響,患者酒依賴、物質濫用、藥物依賴發生率高。抑鬱時由於情緒低落、悲觀厭世可出現自傷自殺,自殺發生率高,激越時由於情緒極度煩躁,衝動控制能力弱,有可能出現傷人、毀物。嚴重躁狂狀態時,由於易激惹、衝動控制能力弱,判斷力受損而做出非理智行為,有可能出現行為輕率、不顧後果,隨意揮霍、盲目投資,亂交友、亂性行為,傷人、毀物。無論抑鬱發作還是躁狂發作,在發作時,患者的工作、學習、生活、交往能力都可能受到損害。因此,一旦確診雙相障礙積極治療,避免不良的後果發生。


精神科藥師小池


【雙相障礙是怎麼回事?有哪些類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977d0001df4e6d5edaa6\

醫學微視


最近,關於國航員工牛某某大鬧頭等艙的信息滿天飛。一開始,大眾表示難以理解牛某某的做法,認為其言行過激,汙衊他人。

此次輿論熱議源於一位名為李亞玲的當事乘客在微博上發佈了事件經過和視頻,並對牛某某和國航進行控訴

隨著乘客“李亞玲”進一步發佈“牛某某是雙相情感障礙”等信息,再加上一些所謂專家、專業人士稱之為“精神病”,大眾一片譁然,關注點隨之發生了轉移:“精神病”患者可以隨意乘坐飛機嗎?該不該限制?會不會造成安全隱患?

且不說這位乘客李亞玲擅自將牛某某的疾病信息、個人隱私在網絡上公開是否違反了道德,甚至觸犯了法律法規;她的這個舉動已經引發了大眾對於雙相情感障礙等所謂“精神病”的誤解和恐懼,甚至對於雙相情感障礙這種疾病開始了汙名化!這極為不妥!

作為一名臨床15年、曾任擔任廣州公立三甲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的精神心理科醫生,我必須負責任地為雙相障礙的患者正名:

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並不可怕,他們在公共場合攻擊他人的可能性很低,而且所謂的攻擊實質上是被動防禦,請大家不必恐懼,更不要歧視!

這兩天,《新京報》、南方衛視就這個話題採訪了我的看法,我作出了專業分析,並鄭重地發出了以上呼籲。

何主任接受《新京報》採訪報道部分內容

到底什麼是真正的雙相情感障礙?很多人對此非常不瞭解,多家權威媒體甚至在報道中把疾病的名稱寫錯了,寫成了“雙向情感障礙”,可見大眾對該疾病有了解甚少。

雙相情感障礙又被稱為“躁鬱症”,大眾直觀地感受就是患者一時抑鬱,一時又躁狂,情緒失控時會攻擊他人。這個理解實際上是有失偏頗,甚至可以說是誤解。

真正的雙相障礙的患者確實有輕躁狂/躁狂症狀,核心表現“三高”:情感高漲,持續的興奮感和喜悅;思維奔逸,口若懸河,誇誇其談;意志活動增強,充滿精力不知疲倦。

總之,躁狂或輕躁狂發作時,他們往往是非常高興甚至是興奮的,自我感覺良好,不會輕易與人發生衝突,這才是真正的“躁狂”;並不是很多人理解的暴躁、罵人,甚至打人。

但是,很多臨床精神科醫生對此也缺乏認識,一旦發現來診者有過大發脾氣、打人毀物等行為,就認為是躁狂發作,從而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

這就是我多次分析的雙相障礙“過度診斷”或“泛雙相化”的問題,許多精神科大夫認為這是非典型雙相,但精神科專業領域,在體制內權威精神科大夫之間,大家也有分歧,比如國內精神科四大巨頭的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的顏文偉教授和華西精神衛生中心的孫學禮教授也對此有過深刻的批判。

所以,從牛某某的行為和過往信息上來看,她很可能並非典型的雙相情感障礙。她之所以患病,在某些場合下情緒異常激動,很可能是其成長經歷和任職空乘人員期間遭受過心理創傷,不排除是一些違反航空規則的乘客帶來的心理創傷。

所以,每當遇到她認為他人不遵守規則、不合理的情景時,便容易激活其創傷,產生強烈的負性情緒和不安,敏感易怒,言語容易失控,不排除可有類似於某種程度短暫的妄想狀態(稱部分乘客“密謀”打她等)。

對於這種情況,她更應該被診斷為抑鬱症伴發偏執型人格改變,也符合我們機構提出的病因學新診斷——創傷後應激反應失調(PTSRD)。

可能有的讀者問,既然她敏感、易怒、容易激動,是否也會對公共安全造成影響呢?

影響並不大。有偏執型人格改變的患者雖然敏感、多疑,容易把別人的無意或好意當成壞意,所以情緒波動大,容易發脾氣,在創傷被激活時甚至有一定的攻擊行為。但必須強調的是,這類患者的攻擊行為屬於被動防禦,也就是感到自己被侵犯、傷害時才會作出防禦性攻擊,而且,主要針對家人、密友這類親近的、安全的人。

而在公共場合時,他們可能會情緒激動,言語過激,但他們往往清楚知道攻擊行為會帶來的後果,一般會有所控制;很多患者甚至非常自卑,不願意出門社交,陷入自閉。

就像這次事件的主人公牛某某,雖然她面臨一系列刺激而不停地指責、謾罵,煩躁不安,但其始終沒有做出傷害他人或影響航班安全的行為。這類患者對外界的傷害其實很低,並不會高於大多數正常人。

總之,無論牛某某是不是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病情緩解甚至穩定期,法律上都沒有也不應該限制她乘坐飛機等公共交通的自由。不過,為避免他們與外界發生衝突,最好有與患者關係較好的親友陪同,及時安撫其情緒,避免類似的事態發生。

在此輪熱議中,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大眾對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的歧視和汙名化。

從本質上看,牛某某“大鬧頭等艙”是源於部分乘客不遵守航空規則,經空姐提醒後仍未結束通話。牛某某出於曾作為空乘人員的專業素養,出於對於航空規則的堅持,她一躍而起,憤憤不平。

換言之,她的初衷是善意的,甚至可以說是正義的,只是表達的方式過於極端。但當時周邊的乘客從未認可她的初衷,完全忽視了在航班上違規使用手機引起的安全隱患。

“這種情況,經常坐飛機的朋友就知道,其實很常見,對吧?不存在危害航空安全,對吧?”乘客李亞玲居然說出了這樣的話,可見她對航空規則的漠視到了何等程度。

有這樣想法的不只她一人,絕大部分乘客,此次事件的看客都是這種心態:離起飛還有20分鐘,打個電話有什麼不可以?發生過相關事故嗎?何必小題大做?

也正因如此,人們的輿論熱點才會集中在所謂的“精神病人”對公共安全是否有害,而不是如果飛機開始滑行了還違反使用手機的話,將會帶來有多大的安全隱患!

當然,我不是全然為牛某某的行為開脫。對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的理解和包容並不代表縱容,如果對於他們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出現的違法行為不給予懲罰,也會縱容其類似的行為,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疾病獲得性收益”問題。

因此,雖然牛某某出手阻止的目的是好的,但她的言行確實過於激烈,也導致其餘乘客的不滿。這又進一步刺激了她,令其情緒更加失控。根據多位乘客的敘述,牛某某在航班過程中也違反了不少乘客規則,對其它人造成了煩擾。

根據網友們扒出的歷史,牛某某在其它公共交通上也有過此類過激行為,甚至因辱罵警察遭受法律懲罰。

精神疾病患者只要具備完全的民事和刑事責任行為能力,只要違反了法律法規,也應該一視同仁,接受懲罰。但並不能因為對他們排斥、歧視和汙名化。更不能繼續對其謾罵、恥笑、甚至對其家人也進行攻擊。

另外,在此輪輿論風暴中,有不少媒體報道將精神疾病和“精神病”混為一談,動不動就採用“精神病”“精神病人”作為標題,甚至有精神科醫生也直指“牛某某就是精神病人”,“這類精神病人”。

精神疾病範圍極廣,重至精神分裂,輕至煙癮,都可被稱為精神疾病。把這些人群都叫做“精神病”,合適嗎?

至於雙相情感障礙,的確,精神科臨床中,雙相障礙屬於6類重性精神病之一。在醫療專業的語境下,稱其為重性精神病患者並不為過,但是,實際上,稱之為重性精神疾病更為穩妥。

當涉及公眾話題,尤其是“精神病”這個詞被汙名化的今天,公開發表言論時,是否應該考慮“精神病”這一措辭到底意味著什麼?會給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帶來何等壓力和不便?

“精神病”在大眾口語中是一句罵人的話,普通老百姓對這“精神病人”的第一反應是瘋瘋癲癲,行為失常,精神錯亂,要躲遠一點。如果還要對這部分重症患者冠以“精神病”的標籤,讓他們備受歧視,加重病恥感,對病情難道不是百害而無一利嗎?

而且現在,精神障礙的患病率高達17.5%,從統計學角度,每5.5個人中就有一名精神障礙患者,也就是說我們的親朋好友中都可能有這樣的人,所以如果我們歧視他們,實際上就是歧視身邊的人。

關於精神醫學,精神病學,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礙的概念和區別,我曾經撰文分析,並提出“精神病學”應在臨床上消失!

而且,大眾應意識到,所謂的精神疾病診斷只是從現行精神病學角度出發的、具有侷限性的標籤,而精神病學甚至精神醫學的發展現在還有很大侷限性,比如多數精神心理障礙是症狀學診斷,還不能深入地展現問題的本質,更不能代表患者的全部,決定其一生!人們對待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時,應該保持更多的理性、理解,他們需要更多的善意。

此次事件引起這麼大的轟動,部分網友的辱罵、攻擊很可能會對牛某某造成很大的創傷。一來她可能因此陷入重度抑鬱,出現意外;二來也可能因外界的惡意和不理解,逐步由偏執型人格改變發展成偏執型甚至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真的對其身邊人的造成傷害。這樣的結果都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另外,從該事件可以看出國航對員工的心身健康並沒有足夠的重視。4年前,德翼航空副駕駛員盧比茨涉嫌蓄意撞毀客機事件,他便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繼發重度抑鬱症患者,當然在此我要澄清,盧比茨駕機撞山的行為是因為他是一名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而非抑鬱症所致。所以如果我們要重視航空人員的精神心理健康問題,更應該重視排查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

涉嫌蓄意使德翼客機墜毀的飛行員盧比茨,圖片來源網絡

因此,航空公司一定要高度重視員工的心身健康,不能再流於形式,否則悲劇可能還會發生。

在文章最後,再次呼籲大家不要再將雙相情感障礙等同於所謂的“精神病”,不應對這部分患者歧視、排斥、恐懼。

換個角度想,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其實是受害者,他們大多原本內心善良,對道德、行為規範要求特別高,但遭受來自原生家庭、校園、社會和互聯網等方面的疊加性心理創傷後罹患疾病,他們值得被理解和接納!

而且,雙相障礙並不是絕症。我們機構基於多學科診療模式(MDT),結合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發現,雙相情感障礙背後的根源是疊加性心理創傷及病理性正性情緒體驗的病理性記憶。通過深度催眠下的病理性記憶修復術進行修復後,是可以讓患者高效康復的。

即使只採取臨床藥物治療,也有很多患者通過家屬的自我反省和提升,堅持服藥,調整心態,結合家人和親友的支持,逐漸康復。

更可況,由於過度診斷的問題,所謂的雙相患者很可能並不是真正的雙相。

最後,我再次呼籲,精神科醫生在下雙相情感障礙的診斷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在“精神病”日益被汙名化的今天。否則會使患者的病恥感加重,惡化病情。治病不治人,不想病人所想、知病人所知,這是對我們精神科權威性的摧毀,是醫學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