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從“術”向“道”邁進,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摘要】新時代的數學教學,要讓學生不僅掌握“術”,而且要通過學習“術”昇華為體悟“道”,從而更好地運用"道”。對此,文章提出四條策略:有增有刪,學習基礎知識;有取有舍,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有意識地注重基本思想的薰陶;有目的地注重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

數學教學要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形成基本的數學思想、積累基本的活動經驗,從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頭腦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裡,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技能的訓練可以稱為“術”,而數學思想、活動經驗甚至進而到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就是“道”。數學教育從“術”向“道”邁進,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教育從“術”向“道”邁進,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1.有增有刪,學習基礎知識

數學“雙基”是指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視“雙基”是我國數學教學的傳統和特長。這個特長應該繼承下去。但數學“雙基”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增刪。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要從“有意義學習”的角度開展教學設計,幫助學生建立“非人為的實質性的聯繫”。這樣的基礎知識教學,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

比如對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教學,我從已知的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入手,讓學生認識相關定義的特點:即這些單位都是“正方形”,邊長分別是1釐米、1分米和1米。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定義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積單位,學生就比較容易聯想到邊長是10米、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自主定義新的面積單位,從而認識到“公畝”(現行教材中不學)、

“公頃”和“平方千米”這些面積單位。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認識了面積單位,經歷了抽象的過程,而且有意義地理解了所有面積單位及其內在聯繫。

數學教育從“術”向“道”邁進,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2. 有取有舍,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

首先不能放鬆基本技能的訓練。因為基本技能是日常生活生產中必備的能力。同時也是發展數感、邏輯推理等能力的基礎。沒有一定的基本技能,要想發展人的思維無異於緣木求魚。但是基本技能不能過於依靠“熟能生巧”。基本技能也應該有個度,不能把人當機器來訓練。沒有基礎的創新是空想,沒有創新指導的“打基礎”是傻練,基礎要為發展服務,過量的練習是無效或低效的。

數學“雙基”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在數學教學中,要對傳統教學中好的訓練基本技能的做法堅持下去,如聽說、讀題、畫圖、計算、估算等基本技能。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某些技能可以弱化,如可以適當降低對大數目筆算的要求,同時加強估算能力的訓練。另外對於概率統計、算法、與日常生活相聯繫的數學內容的學習則成為了新的基本技能學習內容。

數學教育從“術”向“道”邁進,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3. 有意識地注重基本思想的薰陶

數學教學不能僅僅止步於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還應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思維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上升到數學思想。小學數學中幾乎處處都滲透了數學思想。如符號化思想、化歸思想、對應思想、集合思想、函數思想、歸納思想、統計思想等,這些數學思想都滲透在平時的學習、練習和實踐之中。學生,尤其是教師不能以是否完成了作業、考試是否達標為目的,而應挖掘每一個教學環節背後蘊含的數學思想。

數學教育從“術”向“道”邁進,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4. 有目的地注重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

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生個人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數學、提高數學素養基礎。它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實質上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它具有個體性、實踐性、多樣性和發展性的特點。

(1) 對接生活,溝通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對於小學生來說,書本經驗相對於生活經驗顯得比較單薄,生活經驗比較生動、有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幫助學生在書本與生活之間建立起有效的橋樑。如教學“從條件出發思考”。我通過課件出示“茶杯” “茶葉”和“咖啡”,並提出問題:“你會選擇兩樣物品來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嗎?”學生要麼選擇茶杯和茶葉,要麼選擇茶杯和咖啡。我接著追問:“為什麼不選擇茶葉和咖啡?選這兩樣能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嗎?”然後把這一情境遷移到數學學習中去,學生很容易體會到什麼是從條件出發思考。

數學教育從“術”向“道”邁進,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2) 動手操作,積累直觀經驗。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同時也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而小學生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很多知識要通過動手操作等外顯的行為才能更好地加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儘量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動起來讓他們通過雙手去做數學、學數學、用數學。

(3) 自主探索,積累研究性學習經驗。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逐漸體情悟道,這是學生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的又一重要途徑。教師應引導學生親歷探究性活動,在探究過程中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如此循環往復,促使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不斷累積。

數學教育從“術”向“道”邁進,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4) 反思體悟,建立科學探索經驗。數學學習如同科學研究,既有成功的喜悅,又有失敗的痛楚。學習過程中也需要學生經歷類似的成功與失敗。教師要設計適切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嘗試、歸納等活動,發現數學規律,從而發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積累和提升策略性與方法性經驗。新時代的數學教學,要通過數學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使之能用數學的思想來觀察、思考和創新。即要讓學生不僅會一種“術”,而且要通過“術”的學習昇華為“道”的體悟,並用這個“道”去更好地指導學習、生活和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