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未來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第五個一線城市?

冰城飛狐007


必然是天津

一線城市四個必備要素,也是幾項最重要的數據,分別是GDP總量、人均GDP、城區人口、人均收入。

1、首先看下GDP總量,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均在2萬億之上,如果這一數值差距懸殊,那麼顯然跟一線是不在同一量級的。此前號稱北上廣深武的武漢,跟一線之間相差一個西安,如何做一線?

2、人均GDP也參考上圖,可見北上廣深當中人均GDP最低的上海市也有135134元,然而號稱新一線之首的成都,人均只有95625元,比上海相差約60%,比深圳相差約100%,試問如果是同級別城市,如此懸殊的人均經濟差距如何成為同級別城市?

重慶雖然經濟體量直逼一線,但是一個省級規模的城市在3000人口背景之下,人均值長期徘徊在全國平均水平線。所以單靠體量也是不行的。

3、人口總數來看,成都、武漢和一線最少的深圳差別不大,但是從城區人口規模來看,差距立現。四大一線城區人口最少的廣州有1040萬人口,而人口總數比廣州的還多的成都只有700多萬城區人口,城市化率不足50%,武漢大約70%。後者雖然城市化率較高,但是總量和一線差距也很大。

4、人均收入是最能夠主動人為干預的,但想要成為真正的一線,那就不能是成為一線之後憑藉新晉的地位去拉昇收入,而是因為有了高收入才達到一線水準。因此,新一線當中只有蘇杭寧波南京等城市和一線旗鼓相當,十名之後的城市差距都比較大。被排在新一線榜首的成都更是排在40名開外,重慶則在100名開外。

那麼答案為什麼是天津呢?因為四項數據當中最無法人為干預的數據當中,天津是綜合名次最靠前的,經濟規模全國第六,城區人口全國第五,這兩項是其他新一線城市最難追的數據。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雖然不出彩,但是也能夠位居新一線中游。

此外建成區面積、城市軌道交通、流動人口、公共預算等方面,天津的數據在新一線都是名列前茅,從全面性來說,天津是新一線當中最沒有短板的。

說起全面性,其實南京和杭州都沒有短板,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城市體量太小,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跟一線差太遠,這不是經濟強勁就能彌補的。另外數據最像一線的蘇州,其實是最不可能一線的。因為眾所周知,一線的核心經濟在城區,而蘇州的核心經濟在縣區。四大一線都是世界級金融中心,而金融業是蘇州的經濟弱項,這種縣域經濟模式註定蘇州不可能有能夠抗衡一線城區的實力,這是產業結構所致。

因此,最難達標的經濟體量和城區人口問題,目前只有天津能達標,另外兩項雖不是新一線當中最出色的,但也沒有任何數據會拖後腿。相比於武漢、南京、杭州或多或少有些難以攻克的“硬傷”,所以和一線的硬指標就存在著不可逆的巨大差距。

單從實力來看,南京、杭州、武漢如果能各自多500萬人口,那麼這三個城市都是有實力做一線的。但可惜這隻能是假設,所以只能理解為有一線的實力卻沒有一線的規模。


城市發展報告


老子求求你們別把什麼都拉上重慶,你們要爭中國一線還是亞洲第一都與我們重慶無關,重慶人民還得帶領整個重慶各區縣發展和脫貧,任務艱鉅,雖然沒有四川河南那麼高的政府補貼,但是重慶市總會帶領各區縣發展得更好,前段時間有個朋友考公務員說了一句話現在還五味塵雜,重慶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年終發個2萬多3萬的年終獎高興得不得了,而說到成都一個七級科室年終獎是10萬左右的時候我都懵逼了,所以差距還是有些大的,現在這朋友放棄重慶跑去四川考公務員去了,祝他成功吧。。。。。。


JackSparrow242057590


在我國大陸地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4個城市組成了牢不可破的“一線城市聯盟”。這四座城市的經濟、科技、金融等硬實力遠遠強於其他城市。

誰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一線城市?現在來說,形勢並不是特別明朗。但已經有幾個城市露出了端倪,成為了候選者。這些候選城市包括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客觀地說,以上幾個城市都有成為一線城市的潛質。


那麼未來誰最有可能從這幾個準一線城市中脫穎而出呢?個人還是更看好成都和杭州這兩座城市。如果非得從這兩個城市選一個的話,小編傾向於杭州。

在未來的城市競爭中,科技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很多競爭的背後,實質上是科技實力的競爭。毫不誇張的說,誰我更強大的科技實力,就有可能在將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基於這一點,個人認為杭州,在以上這些準一線城市中科技實力是最強的。根據《2017年中國城市創新力排行榜》,杭州市的創新能力排在大陸城市中第5位,僅次於北京、深圳、上海和廣州這4個一線城市。成都,武漢,重慶分別排名第七、第八和第十位。


獨角獸企業的數量,也是衡量一個地方科技創新能力的表現。根據2017年的數據,全國共有獨角獸企業164家。其中杭州市有17家,排名全國第3位,比深圳市還多了3家。其中杭州最有名的獨角獸企業就是,阿里系旗下的螞蟻金服和阿里雲,2017年的估值分別達到了750億美元和390億美元。

科技創新力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是未來城市競爭力的排行榜。個人判斷,再過10年的時間,杭州有有很大的可能性,從準一線城市中脫穎而出。


財經知識局


什麼是一線城市?

在我看來,所謂的一線城市需要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必須要有足夠的城市地位,比如北京、上海是直轄市,廣州、深圳則屬於副省級城市,並且除了深圳其他三座城市都是國家中心城市,而深圳目前的地位來說,也不需要國家中心城市去加持了。

從這方面講,天津、重慶、成都、武漢、西安五座城市既是副省級城市,又是國家中心城市,成為一線城市的幾率最大,南京、杭州、寧波、濟南、青島、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等副省級城市,以及國中城市鄭州,也有一定的入選幾率。

第二,必須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目前的四大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的GDP都超過3萬億,廣州深圳也處於2萬億臺階,四座城市的GDP也處於前四。

如果單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重慶、天津、蘇州等城市的GDP排名靠前,並且都接近2萬億,與廣州深圳的差距最小,理論上來說成為第五座一線城市的可能最大,但問題既然問的是未來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第五座一線城市,個人覺得城市目前的經濟實力反而不重要了,畢竟只代表現在,在我國目前的政策下,成都、武漢等熱門城市得到很多政策支持,也正在迅速崛起,城市間的經濟實力排名短短几年都可能發生變化,鄭州、西安等後發城市,也不乏競爭力。

當然,上面兩個方面,都只是成為一線城市的基礎標準,否則的話,天津、重慶的GDP沒比廣州深圳少多少,城市行政級別甚至更高,為啥卻沒成為一線城市呢?

就是因為它們缺少下面這個條件,在我看來,這個條件才是最具決定意義的!

我認為,一座城市要想成為一線城市,除了有足夠的城市地位和經濟實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某個重要的附加方面,在全國範圍內相對其他城市,有著巨大甚至絕對的優勢,並且這種優勢是公認的,短期內不可被替代的。

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就是,這座城市是我國的XX中心。

比如目前的四大一線城市中,北京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我國的金融中心,廣州是我國的商貿中心,深圳是我國的金融、科創中心。

而這幾個中心所代表的領域,其實也正是一座城市的綜合實力的重要提現,更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幾個方面。

那麼,類似的“中心”還有哪些?我覺得,如果有其他城市在具備足夠的城市地位和經濟實力的前提下,也成為這樣的中心,那基本可以肯定,它必然能如同北上廣深一樣,佔據一個一線城市的名額。

個人覺得,這樣的中心最起碼還有三個:科教中心、物流中心和互聯網中心,這三個“中心”,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絕對不比金融中心、商貿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等名頭差。

那麼,哪些城市有實力、有資格去競爭這三大中心頭銜呢?

首先看科教中心。

關於我國的科教中心城市,我看到過很多不同版本,比如北京、上海、武漢、南京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以及北京、成都、西安、合肥四大科教基地,前一個名單重點高校雲集,是我國高校資源最雄厚的四座城市,而後面的名單則是1999年國家明確確定的,擁有正規名分。不管怎樣,這都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國的科教中心並不明確,或者說沒有哪個城市擁有絕對優勢,可以讓其他城市心服口服。

但是,如果有一個一線城市的名額屬於科教中心,候選城市名單無疑就是上面這幾個城市了。

再看物流中心。

在經濟活動中,人員要素的流動是相對分散的,可能集中到所有的一線或者熱門城市,因此很難形成全國性的客流中心。但物資要素就不一樣了,在地市範圍、省域範圍、大區範圍都會有對應的物流中心,全國範圍內自然也不例外。一座城市要成為我國的物流中心,它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比如瀋陽、成都等城市,都是所在大區的物流中心城市,但它們一個在東北,一個在西南,如果放到全國範圍,都算是偏於一隅,自然也不可能成為全國性的物流中心。

第二個,全國性物流中心的城市交通上必須足夠便捷,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將物資要素分發至全國各地。

目前符合這兩個條件、並且也有建設全國性物流中心城市意願的,也就鄭州、武漢兩座城市,西安、南京、重慶、成都等城市都有各自短板。

如果將來的一線城市中有物流中心這個名額,鄭州、武漢就是有力爭奪者。

最後我們再看互聯網中心。

過去的20年,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騰訊、阿里巴巴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互聯網企業迅速崛起,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杭州也因此極大提升了城市影響力,一度北上廣深杭並稱,充分顯示了互聯網的威力。

隨著5G時代來臨,互聯網也將在社會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全國性的互聯網中心城市,也必將呼之欲出,不過杭州並非高枕無憂,擁有百度等大批互聯網企業的背景,以及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的深圳,都擁有不弱於杭州的實力,是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座已經有“中心”身份的一線城市將互聯網中心拿下,還是杭州趁機躋身一線城市,我們拭目以待。

一家之言,不代表除我以外的任何人,歡迎拍磚!










全城探秘


1、新一線城市名單

第一財經的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公佈了新一線城市名單,15個新一線城市名單如下:成都市 杭州市、重慶市、武漢市、蘇州市、西安市、天津市、南京市、鄭州市、長沙市、瀋陽市、青島市、寧波市、東莞市和無錫市。如果要評選第5個一線城市,基本可以確定是這15個城市的其中一個。

新一線城市中那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第5個一線城市

  • 按照GDP總量排名,2018年重慶的GDP在15個城市中最高

  • 按照人均GDP排名,2018年無錫以人均GDP排名第一

  • 按照地方財政收入,2018年杭州的地方財政收入排名第一,增長率達到10%以上。

綜合上面三個指標,杭州有望成為第5個一線城市(15個城市中,杭州GDP排名排名第10、人均GDP排名第7、財政收入排名第1),杭州是省會城市而且阿里巴巴帶動讓杭州互聯網成為中國互聯網中心城市之一,未來杭州成為互聯網總中心也是大有可能。


互金圈


能成為一線城市大概需要兩大條件,首先經濟總量要高,北上廣深都在2萬億以上,其次是人口要多,北上廣深都在一千五百萬以上(實際人口),只要這兩個條件達到了自然而然就成大城市了!目前除北上廣深還有第二梯隊的城市如重慶 成都 武漢 天津 南京 杭州,這幾個城市經濟實力總體比較好,除南京杭州人口不到一千萬其他幾個都有千萬人口,天津本來很有希望,天津一向就是老牌直轄市,無奈這些年發展緩慢沒什麼特色經濟,人口吸引力不足有點難成一線!成都人口多經濟總量夠大不過富裕程度不高對外省吸引力不夠,重慶武漢和成都一樣都是區域中心城市,達不到全國一線城市,就剩南京和杭州了,南京人均GDP不錯旅遊資源也多交通發達,不過省內強敵太多經濟總量幹不過蘇州很難成一線!省內都當不了老大那就沒辦法再全國活了!杭州其實具備這些條件,富裕,浙江的老大哥,國際名氣旅遊資源都很響而且處在浙江最富裕區域中心位置,缺點是人口不夠一千萬,經濟總量不那麼顯眼,所以目前還達不到一線!蘇州主要是因為是地級市級別太低所以主城區不是特別強,經濟總量蘇州到最顯眼!所以說目前還沒有一線誕生!


壩鎮土貝


成都市、杭州市、武漢市、重慶市、南京市、天津市、蘇州市、西安市、長沙市、瀋陽市、青島市、鄭州市、大連市、東莞市、寧波市













飄向天邊的雲


全國一線城市只有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

  • 2007年--2016年戶籍人口情況,深圳戶籍人口無法支撐一線城市。

  • 其他重要城市戶籍人口情況


  • GDP情況,排在前六城市。

  • 前面提到深圳人口問題,戶籍人口太少,缺乏養老撫養等社會基本職責的GDP是虛高的。

  • 其他城市GDP情況

  • 這個區間天津、重慶GDP優勢明顯。


因此,全國第四、第五個一線城市將從天津、重慶兩個城市中產生。

  • 長三角,珠三角城市GDP對比

  • 山東、河南地區城市與南京、杭州GDP比較

  • 東北地區四個主要城市GDP


  • 福建福州、廈門情況


  • 長沙、鄭州、合肥、福州、西安比較,那個勢頭更猛。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我在蘇州做過導遊,做過房產銷售,曾經每天都面對天南海北的人,從北京來的遊客,都說北京除了首都,其他真心沒有蘇州好,很多人甚至想直接在蘇州買房定居。做房產銷售的時候,蘇州市區,園區有大量的上海人在蘇州買房定居,蘇州一些均價3-4萬新樓盤一開盤,幾個月之內被一掃而光,都是什麼人在買?都是上海人,可以去售樓處看下,到處都是說著阿拉阿拉的上海人。很多北京人,上海人都跟我說過心裡話,北京上海真心沒有蘇州好,除了有著首都和中國經濟第一城這個光環外,內在真心沒有蘇州好。


莫名大賢者


相信北上廣深是大家公認的四個一線城市了。北京,我國的首都,是我國的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上海,是我國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廣州是我國的商貿中心;而深圳則是我國的科創中心。這四個城市的經濟都非常發達,GDP常年位居全國前四。至於中國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第五座一線城市,無非在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和青島這幾個城市當中選擇,從目前來看,似乎還沒有哪座城市能夠勝任中國第五座一線城市。



從GDP來看,無疑重慶是最接近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了,但重慶面積大是最為詬病的地方;而天津GDP隨高,但它的經濟產業與北上廣深還是有著較大差距的,而且近年來發展得比較緩慢;蘇州GDP比較高,但政治地位不高,只是一個地級市;至於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這些城市,經濟也比較發達,但GDP與北上廣深差的比較遠。所以以上討論的城市,似乎沒有一座城市能夠獲得大家的一致認可。

從“新一線城市”的評選來看,成都、杭州、重慶和武漢四最有可能成角逐中國的第五個一線城市地位的城市了,它們的評分都超過80分,小編也更看好這四個城市,要確定是哪個城市確實比較困難。


“新一線城市”的評選是依託商業資源聚集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多樣性以及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評選出來的,還是比較全面的。這些年來成都、重慶、武漢、杭州的發展有目共睹,小編認為第五個一線城市就在這四個城市中誕生,小編更看好杭州!

杭州這些年來發展十分迅速,新經濟、互聯網經濟發達,被稱為“移動支付之城”,城市資金總量、上市企業數量、市值都是緊隨北上廣深之後,而且近年來還培育來很多獨角獸企業,能夠和一線城市媲美,杭州未來的發展前景是相當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