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昨天《人民日报》的一条抖音视频,刷爆了整个网络: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一名隔离区的女子,因为喝水问题和防疫的工作人员发生争执。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完整的视频:


据网友爆料:这名年轻女子是意大利留学生,从境外返还,目前正在当地隔离点进行隔离。


她自称已经三天没喝水了,并强行要求工作人员将她的生活物品邮寄过来。


为此,她无视防疫规定,往隔离点外面冲,以至于要特警前来劝阻。


特警告诉她隔离区免费供应开水,隔离期间要严格遵守防疫守则,减少和外界的接触。


她却直接回怼:


水里会有杂质,没法喝,要喝矿泉水。


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她说:


喝不到矿泉水,就是“没人权”。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视频看到这里,耳朵我也是大跌眼镜。


14亿中国人吃的食物你不能吃吗?


14亿中国人喝的水你不能喝吗?


你难道忘记了你的祖宗就是在这片土地生你、养你,让你活下来的吗?


我们再来看看网友的留言: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张嘴人权,闭嘴物权。国外学了2个词,在外面不敢用,回来用挺顺溜。谁都辛苦,医生警察连续工作60天,比不上你喝不到矿泉水辛苦?学会了怎么维护权利,却忘了要先履行义务。


参加防疫工作的人,吃喝用度和你们一样,比你们辛苦,还矫情。这样的解释一下就可以了,再多说,直接严肃处理。


告诉她,我们没有限制你自由,你随时可以出去,但只要你走出这个门,我们将以危害公共安全,防碍执法公正,故意传播传染性疾病等罪名逮捕你,拘留隔离区有矿泉水,你要不要试试?


……

疫情当下,面对女子的胡搅蛮缠,大家义愤填膺。


就像执勤特警说的那样:


“这里是隔离区,不是酒店,不是在给你旅游的。”


防疫人员为了大家的健康没日没夜地奔忙,你却要享受五星级酒店的待遇,把防疫人员当服务员使唤。


这不是“人权”,这是在践踏人权。


请好好想想,这两个月中国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们最早受到病毒攻击,最快采取封城措施,付出的牺牲最大,受到的诋毁最多。


当我们迈过至暗时刻,看见曙光,愿意援手他国,接纳海外游子的时候。


如果你做不到感恩,也千万不要添乱,甚至给14亿中国人民抹黑。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这两天,还有一个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视频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群从英法等地归国的留学生正在发热门诊的检测点和工作人员以及警察在争吵。


事情并不复杂:


一群留学生在上海浦东医院接受新冠病毒检测,已经做了血检和CT,但结果还没出来。


因为等待的时间过长,又身处发热门诊,不满情绪开始滋生。


其实,这一切我们都能够理解。


但是,这些留学生接下来的一席话,以及事后的所作所为,却让耳朵有些“不寒而栗”。


他们直接报了警,还在民警面前振振有词地举报,说自己在医院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而真实情况是怎样呢?


他们说自己:


“本着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所以才自愿来到医院检查,确认我们到底有没有事儿,但是却换来这样的结果。”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但是,全国各地的防疫部门早就提前告知:


所有境外入境人员一律集中隔离观察。


接受检查,配合检测与隔离,难道不是一个归国华人的义务吗?


更何况,面对疫情,英国、瑞典集体投降,欧美很多国家不提供免费检测的情况下,你们选择回国。


这不是你给国家的馈赠,而是祖国给你的关爱。


还有这句:


“我们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睡也没睡好。”


其实监测点有为他们提供食物,是他们拒绝在发热门诊进食。


其中一位留学生还在微博上满腹“委屈”地抱怨,让民警示范在发热门诊怎么吃饭。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国家卫健委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强调过:


对需要排查的患者,发热门诊都会安排专门的房间进行诊察,保证与其他的发热患者分开。


每一位患者排查完之后,也都会对这个房间进行消毒。


发热门诊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恐怖,更别说除了留学生还有很多国人也在此接受检测。


每个中国百姓都在严格地按照疾控中心的要求进行检测,难道你们就“高人一等”了?


更让人不可思议地是,在一位留学生贴出的完整视频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一句话:


“你们要知道这样的东西传到外网上也很恐怖的呀……”


语气中满是威胁,然后呢?


然后视频真的流传到了外网,中国人再一次遭受嘲讽和诋毁。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白岩松在《新闻周刊》中说:


“目前,抗疫出现了两个战场,一个在武汉,一个在海关。


越是国内控制得好,越有很多在海外的国人想要回国,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不能只爱自己,害别人。”


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有多严重?


你们这些从国外往家跑的留学生们难道不清楚吗?


你们考虑过,你们要举报的发热门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吗?


这是防疫的第一道门户,一个争分夺秒地和死神抢人的地方啊。


每一个人都在超负荷工作呀,哪有时间和精力去“针对”你啊?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他们不是特意为你工作,而是因为你们增加了更多的工作。


更别说,你们把事情一次又一次地闹大,甚至成为外界用来攻击中国人的工具。


病毒无情,但一个不懂感恩的人,一颗无情的心,造成的恶果也许比病毒更加可怕。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世界是什么样,取决于你的心。”


疫情之下,善恶美丑,在显微镜下暴露无遗。


最近,我也被这样一组“回国日记”感动过:


视频的作者@周小胖从韩国回来后,要被集中隔离14天。


每天她都会记录下隔离区的点点滴滴。


在她的镜头下,我看到了什么叫做“祖国”,什么叫做“感恩”。


每人一间单独的隔离房,床单和被套都是医生们亲手准备的。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酒店里有400多人,一天三顿不同不说,营养均衡,还有餐后水果。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每天一打开门,就看到防疫人员忙碌的身影,就像电影中的“大白”,温暖人心。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女神节那天,她还收到了防疫人员送给她的一份贴心的礼物。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周小胖同学说,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配合隔离,感恩所有辛苦付出的防疫人员。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苏菲的世界》中写道:


“没有人天生就该对谁好,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医生、护士、警察、防疫人员……


不是因为这是他们的职业,他们就必须毫无保留地做出牺牲。


这不是一种义务,这是一种选择。


如果你什么都不会做,那么感恩便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关于防疫,最近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建设祖国你不在,享受福利你最快。”


同时,我们也在这一刻认清了某些海归的真实面目:


有长期定居美国,被网友评价为“无事居美贡税,有事回国治病”的黎女士;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有隔离期间,不听劝阻,不戴口罩,出门跑步,大骂防疫人员的澳籍华人;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还有那个不满防疫管控,质问防疫人员“我欧洲回来的就这待遇”的意大利海归……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不管是疫情爆发的昨天,还是疫情控制的当下,祖国都未曾将中华儿女拒之门外。


但这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将所有的包容当做理所当然。


3月15日,央视《主播说联播》中主持人郭志坚在节目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提醒生活在国外的同胞,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减少出门,出门一定戴口罩。


如果觉得国内更安全要回来,务必主动如实报告个人健康状况。


国内疫情防控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


祖国不可能不欢迎同胞回家,但国门是为同胞而开,而非为病毒。


大家都有责任把国门守好,把闭门羹留给病毒。”


截至3月16日,全国累计新增境外确诊病例已有143例。


张文宏医生也在前线专门发文呼吁:


这场战役在今夏结束已经变得不可能,全体中国人要做好迎接“二次过草地”的挑战。


他还建议在疫情严重国家生活的留学生,回国时需要慎重考虑。


欧美留学生怒怼特警,举报门诊:你是回国避难的,不是来当大爷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现在很安全。


但是这安全的背后,浸透的是14亿中国人的努力和牺牲。


对于破坏这份安全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我们都是“零容忍”。


祖国会用心保护每一个善良守礼的孩子。


同样,祖国也不会惯坏任何一个不懂感恩,不明是非的孩子。


如果您支持耳朵的观点,就在文末点个“在看”。


希望我们都能懂得感恩,尊重每一位和病毒决战的中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