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怎樣設置安檢?

潮湧浪平


當前醫患事件頻發,確實應在醫院設立安檢,就如地鐵高鐵進站類似,但不必要向車站那般複雜,可以設立大型掃描儀器,醫護辦公休息室也可設立小型掃描


美文之尚


我試著淺顯地談一下我的看法,如有疏漏之處還望諒解。

之前在同濟醫院看病,尤其是路過其兒科醫院的時候,被裡麵人山人海的場面所震驚。恰好在昨天,曾給我看病的一位大夫在微信公眾號向患者群發了一條消息,大意是醫院目前人滿為患,建議該科複查的患者前往另一院區以提高就診效率。

我沒有做過相關數據統計,但是根據平日的經驗,大醫院患者人數多,疑難雜症多,重病患者也多,那麼醫生的安全係數可能比小醫院要略低一些。

接下來就先考慮在中國的大醫院設置安檢是否現實這一問題。

對於患者而言: 一旦設置安檢,醫院各個小入口關閉,只保留主大門,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排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節假日期間地鐵站安檢的排隊速度)。無急性或重大疾病的患者應該可以勉強忍受得了排隊,但是有急性或者重大疾病的患者,比如心絞痛腦溢血腹痛嘔吐粉碎性骨折之類的,在排隊等待安檢進入的過程中想必會非常痛苦甚至會耽誤治療。如果再進一步設置急重症和非急重症兩個通道,如何鑑別區分又將成為一個問題。在沒有安檢的情況下,掛號、等候就診、預約檢查就已經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設置了安檢會進一步降低看病的效率,增加患者的不滿情緒。

對於醫院而言: 降低看病效率意味著收入的減少和醫患矛盾的進一步加劇,設置安檢設備意味著成本的增加,目的是為了減少醫生被暴徒襲擊的可能性。 如果說醫院有很多醫生都遭遇了類似襲擊受傷甚至喪命,對醫院來說這麼付出是值得的。 但如果襲擊的概率本身就不高(如只有1-2位醫生在醫院內遭受過襲擊且受傷,另外3-5位遇到類似事件但均被周圍人及保安控制住毫髮無損,另有1位是在醫院外面受到傷害),那麼從經濟理性的角度來說,這麼做是不值得的。

其實,對於醫生來說,除了這種極端的人身傷害之外,在小處也忍受著許多委屈,比如出現醫患糾紛明明是患者的錯但醫院卻把罪責推到醫護人員的身上,低年資醫生工資薪酬低,或者上班期間莫名其妙就被患者罵一頓等等。這些都是應該解決但又很難解決的問題。

PS:似乎最後一段偏題了並且也沒能提出任何建設性的方案。但真心希望醫患之間能夠互相理解,同時也希望法律能夠嚴懲所有傷害醫護人員的殘暴之徒



張大大大大仙


這個問題,我可以以我這兩天的親身經歷,來回答這這個問題。因為我家小兒要體檢和打預防針,所以這兩天和醫院打交道比較多。

首先,說一下寧波北侖區這邊就診的一個總原則。就是發熱咳嗽病人不讓私自去醫院,如果有上述情況出現,要打社區或醫院電話,有他們安排專車接送就醫。別的情況病人(發熱咳嗽除外)實行預約制,要就醫首先網上或電話預約,再由他們安排具體就診時間,時間一般精確到時,實行分流就診。

然後,就是普通病人怎麼就診了。

先說一下婦幼保健院的體檢,因為體檢都是針對一兩歲兒童的,都有一個固定日期。體檢日期臨近時,醫院會給安排具體哪一天幾點進行體檢,如果你那天有時間就可以去了。我們當時是安排在了20日下午14:00,我們在13:30從家裡出發,大約13:45就到了婦幼保健院門口。醫院大門原來是兩側都可以進出的,現在封死了一邊,只留下一個門進出。到門口後保安師傅首先問你為什麼來醫院,有沒有預約。然後是進行體溫測量,沒問題就放行進入醫院。

進入醫院停好車後,在門診樓入口門外側有一個醫導指揮掃描一下健康碼,是綠碼就放行進入門裡面,在那兒還有醫導檢查核對你有沒有預約,並測量體溫,沒問題就可以取號機根據預約取號了。取號後就可以直接去就診了,因為是提前排好的,所以沒有其他就診人員在,只有我們自己就診。

因為是單獨預約的,所以就診整個過程非常快,就診結束,就可以從出口直接出門上車回家了!


碧玉園日光流年


「安檢」在以往的印象裡,似乎只出現在車站、機場一類的地方,但隨著近年來傷醫事件的層出不窮,安檢也成了醫院裡面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然而,那一道安全門真的能將一切危險攔在醫院的大門之外嗎?醫生與患者之間究竟隔著什麼?

「醫鬧」不是新鮮詞了,這些年醫患糾紛的頻頻發生,暴力衝突的一再升級,使醫院在很多方面發生了變化。最突出的,一是增加了醫患溝通方面的要求與管理,二是加強了醫院監控和保安力度。

有時,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發生暴力事件的時候,醫生和院方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尋求警方力量的幫助嗎?首先,當然還是得報警。但這存在一定滯後性,往往在事件的後期,才提供司法程序的支持。此時,對醫護人員的重大傷害和對醫院聲譽的損害已經無可挽回。至於媒體朋友和輿論,似乎也不曾站在醫生的一方,或許這才是讓每一個醫生感受到切膚之痛的原因。

加大溝通力度

總結與反思中,醫院增長了應對突發事件的經驗。首先,在臨床工作中,醫生最能夠掌握患者是否有傷醫的傾向。避免醫患間的矛盾衝突是防止惡性事件最有力的方式,因此加大溝通力度,一切細節體現在醫療文件中。於是,就成了那句老話:「醜話都說在前面」,患者就會抱怨,「我就得個小病,為什麼交代病情像是要死了一樣」,理由簡單,人命關天。一些醫院更將「拒絕收紅包」作為常規知情文件,讓患者簽字知情。

增設監控設備

醫院中增設了許多監控設像的設備,這樣加大了對醫患雙方監控的力度。在暴力衝突真正發生時,能夠讓保安人員最快達到現場,也為日後糾紛提供案件資料。

增加服務人員

現在醫院服務人員細化,增設了許多導醫人員、電梯服務人員及保安人員。在許多醒目的地方都有指路的標示,一些部門像醫保辦、病案室,接待患者家屬的流程儘量以「紙質」的形式體現在窗口和牆上。電梯內配備電梯員,很多崗位專門負責「排隊」以及「叫號」。

以前醫院保安遠沒有現在「責任」重大,以往是負責這一建築的安全,防火防盜、防水、防漏電等一些突發情況。而現在一些保安人員更勝「保鏢」。在一些大醫院,每個樓層甚至每個樓層都設置一名到數名保安人員,應對危急突發事件。

設置安檢門及安檢人員

再就是在各個住院處及門診都設置安檢,配備專門的人員進行安全檢查,將危險物品如打火機、香菸、液體、大型刀具等攔在院門外。

二、安檢門內外的「得」與「失」

安檢設備也好,安檢人員也好,對於醫院而言,都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因此也只能說明了目前形勢的嚴峻。安檢門是否發揮到作用了呢?

對醫護人員:心理安全 vs 實際保護

首先,加強保護力度對於醫生的心理來說是一種安慰。醫生的角色並非是孤立無援的,醫患矛盾本就不是面向個人。這其中的「不公平」顯而易見,當醫患矛盾發生時,患者可以對醫生採取暴行,但是醫生卻需要遵守醫院規章制度,不得與患者發生嚴重爭吵,動手更是萬萬不能的了。保安人員及安檢人員作為第三方,能夠更好地解決矛盾。最基本的,避免「動手」。

同時,安檢的確能夠將一些危險物品攔截,對許多人有一些警示作用。在醫院安檢門旁的大透明箱中,就堆滿了患者及家屬投入的香菸及火機。在醫院禁止吸菸,尤其是心內科病房,煙霧會對患者產生不良影響。以往醫生的三令五申效用不大,但在安檢門前,還是有一部分人願意掏出這些物品。

就醫不便,效率低

醫院採用安檢,可見國家的衛生部門的初衷是為了捍衛醫生的權益和生命安全,但在醫療場所增設安檢這一做法卻值得商榷。與之前的警鈴與監控相比,安檢的確算是「大陣仗」了,可能給患者就診帶來一些「不方便」。一般的省級醫院門診量是很龐大的,人員流動很大。有的患者要看病,檢查需要往返好幾個地方。醫院住院處多,排列雜。患者與家屬在看病時,最直接的感受是「兩眼一發黑」。在這樣的環境下設置安檢,不僅減慢了人流通行的速度,更增加了門診就醫的混亂。使得本來的就醫麻煩更加「雪上加霜」。在這過程中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也產生了新的矛盾與糾紛。

激化醫患矛盾

更令人擔憂的是,設置安檢會不會進一步激化醫患的潛在矛盾。殺醫、傷醫事件作為熱點話題,本就沸沸揚揚,而犯罪事件屬偶發個例,設置安檢似乎擺明了醫院將所有患者當作了潛在的危險分子。使得醫生與患者之間的對立面更加明顯。一些對醫生醫院沒什麼牴觸心理的患者情感受傷,對醫患關係長遠影響是不利的。

浪費醫療資源

安檢資金的投入也不能小覷。現在優秀醫療資源本就稀缺,醫院人滿為患,醫療的效率至關重要。醫院要發展,醫護要提高待遇、提供學習機會,這都是在眼前的問題。在一些大醫院,醫護人員的食堂就餐環境都得不到保障,安檢的安排無疑成為醫院的負擔了。安檢設備的日常維護、專業人員的聘請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使一些醫院難免形式主義,安檢門雖在,電源都未通,能起的作用無非就是「警示」患者了,還需配備人員維持秩序,「得不償失」。

總結:

醫院安檢的「利」與「弊」並非三言二語能道清,醫患關係也是「冰凍三尺」。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在發生問題後去彌補。我們的醫生朋友們在苛刻的要求下,在不利的輿論中,請收起「人人自危」的心,也收起委屈和批判,更用心去了解患者,去了解我們醫療環境,更重要的是,每一天增進我們的技術和責任心。

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醫生有三大法寶,語言、藥物、手術刀」,可見醫患溝通的重要性,如果不能擺正這些法寶的順序,那麼安檢門不安全,真正保護我們的也只有我們自己。


你快點關注我


「安檢」在以往的印象裡,似乎只出現在車站、機場一類的地方,但隨著近年來傷醫事件的層出不窮,安檢也成了醫院裡面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然而,那一道安全門真的能將一切危險攔在醫院的大門之外嗎?醫生與患者之間究竟隔著什麼?

「醫鬧」不是新鮮詞了,這些年醫患糾紛的頻頻發生,暴力衝突的一再升級,使醫院在很多方面發生了變化。最突出的,一是增加了醫患溝通方面的要求與管理,二是加強了醫院監控和保安力度。

有時,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發生暴力事件的時候,醫生和院方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尋求警方力量的幫助嗎?首先,當然還是得報警。但這存在一定滯後性,往往在事件的後期,才提供司法程序的支持。此時,對醫護人員的重大傷害和對醫院聲譽的損害已經無可挽回。至於媒體朋友和輿論,似乎也不曾站在醫生的一方,或許這才是讓每一個醫生感受到切膚之痛的原因。

加大溝通力度

總結與反思中,醫院增長了應對突發事件的經驗。首先,在臨床工作中,醫生最能夠掌握患者是否有傷醫的傾向。避免醫患間的矛盾衝突是防止惡性事件最有力的方式,因此加大溝通力度,一切細節體現在醫療文件中。於是,就成了那句老話:「醜話都說在前面」,患者就會抱怨,「我就得個小病,為什麼交代病情像是要死了一樣」,理由簡單,人命關天。一些醫院更將「拒絕收紅包」作為常規知情文件,讓患者簽字知情。

增設監控設備

醫院中增設了許多監控設像的設備,這樣加大了對醫患雙方監控的力度。在暴力衝突真正發生時,能夠讓保安人員最快達到現場,也為日後糾紛提供案件資料。

增加服務人員

現在醫院服務人員細化,增設了許多導醫人員、電梯服務人員及保安人員。在許多醒目的地方都有指路的標示,一些部門像醫保辦、病案室,接待患者家屬的流程儘量以「紙質」的形式體現在窗口和牆上。電梯內配備電梯員,很多崗位專門負責「排隊」以及「叫號」。

以前醫院保安遠沒有現在「責任」重大,以往是負責這一建築的安全,防火防盜、防水、防漏電等一些突發情況。而現在一些保安人員更勝「保鏢」。在一些大醫院,每個樓層甚至每個樓層都設置一名到數名保安人員,應對危急突發事件。

設置安檢門及安檢人員

再就是在各個住院處及門診都設置安檢,配備專門的人員進行安全檢查,將危險物品如打火機、香菸、液體、大型刀具等攔在院門外。

二、安檢門內外的「得」與「失」

安檢設備也好,安檢人員也好,對於醫院而言,都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因此也只能說明了目前形勢的嚴峻。安檢門是否發揮到作用了呢?

對醫護人員:心理安全 vs 實際保護

首先,加強保護力度對於醫生的心理來說是一種安慰。醫生的角色並非是孤立無援的,醫患矛盾本就不是面向個人。這其中的「不公平」顯而易見,當醫患矛盾發生時,患者可以對醫生採取暴行,但是醫生卻需要遵守醫院規章制度,不得與患者發生嚴重爭吵,動手更是萬萬不能的了。保安人員及安檢人員作為第三方,能夠更好地解決矛盾。最基本的,避免「動手」。

同時,安檢的確能夠將一些危險物品攔截,對許多人有一些警示作用。在醫院安檢門旁的大透明箱中,就堆滿了患者及家屬投入的香菸及火機。在醫院禁止吸菸,尤其是心內科病房,煙霧會對患者產生不良影響。以往醫生的三令五申效用不大,但在安檢門前,還是有一部分人願意掏出這些物品。

就醫不便,效率低

醫院採用安檢,可見國家的衛生部門的初衷是為了捍衛醫生的權益和生命安全,但在醫療場所增設安檢這一做法卻值得商榷。與之前的警鈴與監控相比,安檢的確算是「大陣仗」了,可能給患者就診帶來一些「不方便」。一般的省級醫院門診量是很龐大的,人員流動很大。有的患者要看病,檢查需要往返好幾個地方。醫院住院處多,排列雜。患者與家屬在看病時,最直接的感受是「兩眼一發黑」。在這樣的環境下設置安檢,不僅減慢了人流通行的速度,更增加了門診就醫的混亂。使得本來的就醫麻煩更加「雪上加霜」。在這過程中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也產生了新的矛盾與糾紛。

激化醫患矛盾

更令人擔憂的是,設置安檢會不會進一步激化醫患的潛在矛盾。殺醫、傷醫事件作為熱點話題,本就沸沸揚揚,而犯罪事件屬偶發個例,設置安檢似乎擺明了醫院將所有患者當作了潛在的危險分子。使得醫生與患者之間的對立面更加明顯。一些對醫生醫院沒什麼牴觸心理的患者情感受傷,對醫患關係長遠影響是不利的。

浪費醫療資源

安檢資金的投入也不能小覷。現在優秀醫療資源本就稀缺,醫院人滿為患,醫療的效率至關重要。醫院要發展,醫護要提高待遇、提供學習機會,這都是在眼前的問題。在一些大醫院,醫護人員的食堂就餐環境都得不到保障,安檢的安排無疑成為醫院的負擔了。安檢設備的日常維護、專業人員的聘請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使一些醫院難免形式主義,安檢門雖在,電源都未通,能起的作用無非就是「警示」患者了,還需配備人員維持秩序,「得不償失」。

總結:

醫院安檢的「利」與「弊」並非三言二語能道清,醫患關係也是「冰凍三尺」。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在發生問題後去彌補。我們的醫生朋友們在苛刻的要求下,在不利的輿論中,請收起「人人自危」的心,也收起委屈和批判,更用心去了解患者,去了解我們醫療環境,更重要的是,每一天增進我們的技術和責任心。

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醫生有三大法寶,語言、藥物、手術刀」,可見醫患溝通的重要性,如果不能擺正這些法寶的順序,那麼安檢門不安全,真正保護我們的也只有我們自己。


變化大師


醫院只開兩個門,一個入口,一個出口,入口處門口安裝了體溫感應器,每個樓層還有護士測量體溫


航航愛動畫


這兩天才去過醫院,在醫院有兩種檢測病人的措施,首先在疫情期間,中心醫院等主要醫院都有電子測溫監控,經過的人群都會被快速監測出來體溫,並且同時能檢測多人體溫情況,對發熱病人再進行分類到專科發熱能門診。而對於一些如婦幼,兒童醫院,路邊門診基本都是不接受發熱病人,統一到指定醫院就診的,他們基本都是要患者自行告知體溫,咳嗽基本情況,然後在進行體溫測量,如果不是發熱和咳嗽就可以就診,否則要到指定醫院。


風控最關鍵


入門:分入口,出口倆個門。

患者:先進一個就診者,體溫,詢問,登記。其他門外等候,杜絕交叉感染。

發熱疑似:由發熱導診臺直接帶到發熱隔離房。

普通就診者:走普通通道,不走發熱病患道。


超超超小白


現在去醫院的話,會用測溫槍測查體溫來進行門診分診,發燒的都會分流到發熱門診去做排查。所以去醫院之前,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口罩戴好,回家洗手,最好還能換衣洗澡。


仗劍天丫


應該設置霧狀消毒通道和體溫檢測儀,挨個人排查,值班領導親自帶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