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賽林書豪,季後賽林書豪,總決賽林書豪,差距一目瞭然

至今為止中國籃球對於控衛球員的傳統概念都是負責帶球和傳球,身為一名控衛不需要有太好的進攻能力,他們只需要將球傳到隊內最好的球員手上就足夠了。可當庫裡和威少等美式控衛橫空出世後,國內也開始意識到了控衛球員具備進攻威脅的重要性,而郭艾倫等人也正是在這個時間培養出來的。其實如果要拼出現階段最強的黃種人控衛,那麼已經31歲的林書豪還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常規賽林書豪,季後賽林書豪,總決賽林書豪,差距一目瞭然

而他林書豪也是現在僅有的可以立足於NBA多年的黃皮膚控衛,他掀起的林旋風也讓國內看到了中國籃球的未來發展方向。雖然在更多時候他只是聯盟中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甚至還因為膚色的問題被許多教練看不起,可是他卻整整在聯盟中走過了九個年頭。在這期間他有過經常的單場表現,也有過看上去十分美妙的首發賽季,最終也跟隨著猛龍隊收穫到冠軍戒指。那麼他在常規賽、季後賽還有總決賽中的表現又有什麼不同呢?看看下面大家就明白了。

常規賽林書豪,季後賽林書豪,總決賽林書豪,差距一目瞭然

常規賽

常規賽林書豪,季後賽林書豪,總決賽林書豪,差距一目瞭然

拋開林書豪因傷而報銷的17-18賽季不算,他大部分時間都是球隊的替補角色,只有12-13效力火箭華友16-17的籃網時期才是首發球員。他單賽季的常規賽最好表現也正是出現在這兩個時期,場均14.5分就是他能夠做到的極限,畢竟他從來都不是球隊的第一選擇,出手權不夠的情況下拿到這樣的得分也算是十分不錯了。而在助攻方面他也沒有太好的表現,單賽季場均最高只有5.1次助攻,這表明了他其實是一個偏向於進攻型的球員,組織能力並不是他的強項。

季後賽

常規賽林書豪,季後賽林書豪,總決賽林書豪,差距一目瞭然

九年的職業生涯中林書豪曾經有四次的季後賽之旅,而且其中的時間間隔也很大。還年輕的林書豪幫助過哈登進入兩次季後賽,他最好的場均數據確實在黃蜂時期拿到的。那個賽季的林書豪是黃蜂隊內最好的替補球員,他場均出場27分鐘就可以拿到12.4分,如果不是黃蜂隊本身的實力就不是很足夠,他很有可能可以體驗一下季後賽次輪的感受。而林書豪來到猛龍的時候已經逐漸退化,他只有3.4分鐘的出場時間,場均也只是有1.1分。

總決賽

常規賽林書豪,季後賽林書豪,總決賽林書豪,差距一目瞭然

再來說說林書豪在總決賽上的表現,其實這個方面對於他實力的參考價值並不是很大,因為他在六場總決賽裡面只上了52秒,數據也全都是零。可是他卻還是創造了一個歷史,那就是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在總決賽上場的華人球員,強如姚明都沒能做到這件事情。這件事情上有一點運氣的因素,可是林書豪自身的努力還有實力都是得到猛龍隊認可的,起碼他也並不是孫悅這種沒辦法登場就拿到戒指的球員,這其中的差別也是很大的。

常規賽林書豪,季後賽林書豪,總決賽林書豪,差距一目瞭然

事實上林書豪屬於那種核心打法的球員,當他首發時數據就會變得好看,如今他來到CBA後就能重新證明自己的能力。不知道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有沒有什麼別的看法呢?歡迎在下面發表你們的看法以及評論交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