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火葬場焚燒師:“遺體多,連軸轉”,為何死亡集聚最觸目?


意大利火葬場焚燒師:“遺體多,連軸轉”,為何死亡集聚最觸目?

靜待火化的逝者被編號等候火化


隨著“新冠疫情”的升級,意大利不僅在救治方面出現失控,就連逝者的善後事宜也出現問題。據媒體報道,近日,在意大利北部城市貝加莫,軍隊正忙於用軍車運送死者遺體到其它城市進行火化處理。因為,當地喪葬業已經無法應對“聚集性死亡”帶來的超負荷工作量。甚至,就算火葬場焚燒師“連軸轉”,也是無法接受如此多的遺體處理工作。


不得不說,這令人感到觸目驚心。事實上,就算經常處理遺體的焚燒師,在面對疫情期間的“遺體集聚”,與常態秩序下的“遺體集聚”在感受上也是不一樣的。因為,當面對的逝者都是被同一種病毒殺死的時候,意味著“他(她)者的命運”可能就是“我的命運”。


從某種層面上而言,焚燒師面對難以承受的工作量,也是一種殘酷的隱喻。人類在面對災禍時,即便會積極地掙扎直面,但是所表現出的脆弱和無奈,也總是無法迴避。說實話,火葬場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是個陌生的地方。即便有朝一日,自己也會在火葬場走完最後一程。


但是,總體上而言,沒有人願意去過多的瞭解它。不過,當這場疫情無情的蔓延開來,並且大開殺戒的時候,火葬場的圖景,就成為最具“煙火氣”的地方。無論怎樣,逝者要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生者要充滿情感的送他(她)們上路。


然而,當火葬場都焚燒不過來的時候,就足以說明,“病毒的殺人速度”是可怕的。並且,對於焚燒師而言,這也會成為一生中,最殘酷的時刻。因為,他(她)們分明面對的是“死亡之海”,而非只是實實在在的“遺體集聚”而已。


要知道,這世界上最可怕的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被標明死亡之因,卻又無可奈何的現實。焚燒師就算接受過再好的專業訓練,想必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也會陷入某種情不自禁。因為,他(她)們分明知道,當火化箱門關上的一刻,並不能讓疫情停下來。


意大利火葬場焚燒師:“遺體多,連軸轉”,為何死亡集聚最觸目?

焚燒師推著逝者的遺體走向火化箱


於此,“死亡集聚”所產生的消極影響,不只是體現在死者家屬的身上,也會對周遭產生不可估量的打擊。因為,就疫情中的離世,很大程度上帶有公共屬性。即便,在具體追思逝者的過程中,不體現公共屬性。但是,以歷史的眼光看待逝者的離去,終究無法抹去公共的屬性。


尤其,在疫情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沒有人可以稱之為“局外人”。因為他(她)者的離世,意味著疫情的兇險,也就意味著共同體的受難。而這些不可想象的細節,最終不得不被聚集在火葬場中,被秩序性的展現出來。


當然,疫情過後,人們總會迎來新生。可是,被病毒殺死的人們,卻會成為生者的長久之悲。即便,很多事情已經面目全非,模糊不清。但是,慘烈的故事梗概和框架,卻永遠不會改變。甚至,多年後,當人們追問起“焚燒師”在疫情中的感受時,估計他(她)們依然心有餘悸。


畢竟,“焚燒師”火化不過來,這是一件讓人悲傷的事情,同時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從某種層面上而言,每個城市火葬場的火化接待能力,應該是基於常態死亡數據進行規劃的。並且,最大的火化接待能力,應該是遠高於常態數據的。由此而言,就足以實證意大利疫情的嚴重性和慘烈性。


當然,這裡並不是為渲染嚴重性,而是就疫情的慘烈來講,這是一種真實的圖景存在。人與人之間的苦痛雖然不相通,但是,當“死亡聚集”成為一種他(她)者“皆容劑”的時候,似乎人與人的距離就拉近很多。這種時候,國籍不再是隔閡的存在,種族不再是牴觸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更多流露出的是互助和共情。


說實話,這場疫情已經全球化,這是人類共同要面對的事實。意大利的嚴重和緊急,僅僅只是體現在數字層面。而對於接下來的考驗,似乎對所有疫情國和非疫情國,都應該是無差別的。因為,在死亡面前,體現的不只是“數字問題”,更是“人性問題”。


意大利火葬場焚燒師:“遺體多,連軸轉”,為何死亡集聚最觸目?

正在焚燒遺體的火化箱


是得,“來不及悲傷”是疫情中喪葬秩序的主要特徵。甚至,作為焚燒師在處理遺體的時候,也會顯得相對倉促。因為,當“效率”成為尊重死者唯一的指標時,“火化”就成為一種機械性地重複。而死者也就成為系列編號的存在。


只是,我們不能忽略的是,即便逝者在被處理的時候,會被焚燒師無差別對待。但是,回到個體逝者的世界裡,以及公共屬性的確認上,他(她)們依然應該被單獨的確認,寫在這場歷史性的教訓之中。畢竟,體面的存在,才是人的終極意義(無論生死)。


換句話說,沒有這種尊重,就無所謂生死,也就沒有安寧,也就沒有同外部的聯繫。“遺體多,連軸轉”,“棺材多,無處放”,焚燒師到底該以什麼樣的語氣講出這些言語,似乎真的無法想象。而他(她)們能做的,貌似只有硬生生的承受這場無妄之災帶給他(她)們超量的工作。


當然,就“失控的死亡氛圍”而言,或許只有火葬場地顯得相對“有秩序”。無論怎樣,火化的時長,都是一定的。甚至,家屬的情緒,也會在火葬場走向沉寂。而更多的情緒,可能只有這場疫情結束後,人們才能較為真實地表達出來。畢竟,極痛極悲的氛圍中,沒有人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很多時候,人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是脆弱的,無序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初都是輕視的。只有慘烈的事實擺在面前時,才會突然覺得問題的嚴重性。並且,翻開歷史的頁碼,你會發現,這樣的事情從來都存在,


於此,當“焚燒師”不停的火化,卻也火化不完的時候,除卻意大利貝加莫的亡魂在哭泣,可能注視他(她)們的人也在哭泣。畢竟,人因為有價值,所以才會發生悲劇。只是,人們更希望,悲劇少有,價值常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