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琛策劃:中國乳企制勝未來的法寶!


滬琛策劃:中國乳企制勝未來的法寶!


  滬琛策劃認為,產業的崛起,要麼來自內部的突破,要麼來自外部的壓迫。這對於正處在加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中國經濟來說,無疑是最真實的寫照,也是當前各行各業首當其衝的變革重任。7月初在大連舉行的第十三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家領導人再次深刻闡述了中國關於經濟全球化的立場和主張,並向世界宣示,中國將堅定不移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憑藉這一堅定的決心,在給各國加速合作吃下“定心丸”的同時,也進一步堅定了中國乳業跟隨“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的信心。

  從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到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制定的《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再到中國乳協聯合20家乳企共同發佈的《乳製品企業共同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宣言》,“增強我國乳製品產業競爭力”已成為當前國家、行業、企業的共識。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中國乳業龍頭企業不斷引進全球的人才、技術、資源,科學的資源配置能力和敏銳的全球洞察力也逐步顯現。換而言之,中國作為全球消費最活躍的市場,國際化既是中國乳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整個行業新增長點的強大驅動力。站在高質量發展的十字路口,中國乳企如何獲得高質量發展的硬核動能,資源、創新、市場將是制勝未來的三駕馬車。  

  整合全球資源,把基礎打牢

  世界奶源地區分佈顯著不平衡,全球原奶產量最大的26國原奶產量佔全球原奶產量的76%。雖然中國是世界產奶大國,但相對於乳業發達地區,在漫長的產業鏈中,只在數量上佔據優勢,在整體質量上相距甚遠。2018年國家統計局網絡公開數據顯示,從奶牛存欄、單產和牧場規模來比較,按照國際口徑中國奶牛存欄434萬頭,略高於德國存欄419萬頭,平均單產7噸,在全球主要奶業國家中排行第七。數據分析指出,我國奶牛場的平均存欄規模11頭,遠低於奶業發達國家水平。而實際上,根據尼爾森研究數據顯示,中國液態奶市場在2014-2021年進入新週期,期間複合年均增長率預計為6.7%。2018年,伊利更是以17%的市場增幅高增長領跑中國乳業發展,遠超蒙牛及其他中小乳企。

  很顯然,中國乳業相對薄弱的產業基礎,在政策推動下短期內無法實現結構轉型。這就難以持續支撐起行業的穩定增長,也難以為保持高速發展的提供堅實保障。加強產業鏈上游牧場、奶源的拓展,把基礎打牢就成為乳企的重要佈局。事實上,國內乳企對此高度重視,持續加速拓展奶源建設。2018年年底,蒙牛以3.034億的代價收購了連年虧損的聖牧高科51%股份,可以說這是國內資源的重要佈局。而行業龍頭伊利則更勝一籌,在保持國內奶源規模化、標準化領先的同時,沿著全球黃金奶源帶,相繼在亞洲、大洋洲、美洲等地進行了前瞻性佈局。2019年3月,伊利再次發佈重磅消息,收購新西蘭第二大乳業合作社Westland。據瞭解,Westland原奶供應量佔新西蘭原奶供應總量約4%,這將為伊利服務全球消費者帶來穩定的優質奶源供應。整合產業發展成熟的世界黃金奶源地,對於中國乳企來說,意味著更為豐富的優質資源,更有利於大展拳腳。  

  夯實全球創新,把產品做好

  快速革新的消費理念,社會主流消費群體的迭代,讓乳製品升級愈發迅猛。在收入水平、消費觀念、市場需求、基礎建設等各方面的條件不斷提高推動下,大眾對乳製品的功能性要求也越來越多元化,高品質、高附加值、高營養的需求日益突出。同時,因地域、文化差異,不同年齡段、不同身體特徵的人群,對乳製品有明顯偏好。這不僅讓乳製品質量和種類受到消費者的廣泛關注,也帶動了各種口味、各種定位的乳製品新品湧入各類細分市場。面對新消費浪潮,產品是滿足需求的根本,而創新是做好產品的核心。目前,國內乳製品市場格局基本定型,巨頭全面領跑,其餘乳企持續跟進。短期內,品牌層面的競爭毫無勝算,唯有在創新產品領域才有可能僥倖略勝一籌。

  近年來,國內各大乳企也高度重視創新,持續加大研發的投入。就拿伊利來說,年報顯示2018年全年伊利的研發總投入就達到4.269億元,同比增長104%。對比乳業同行2018年的研發總投入,蒙牛為1.59億元,不足伊利半數;新希望乳業為0.65億元,排在第三位;隨後的光明則為0.585億元,三元為0.287億元;其餘乳企均不超過1000萬元。此外,伊利還積極整合國內外頂尖資源,構建多個領先的技術研發和產學研合作平臺,不斷整合全球的人才、技術等智力資源,打造“全球智慧鏈”。如伊利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新西蘭林肯大學,以及美國頂尖高校、科研院所和機構開展全方位合作。未來,任何一家中國乳企走出國門,都要迎合不同國家、地區的消費者需求,以創新推動創造消費者極致滿意,方能強化全球消費者的品牌好感度。  

  開拓全球市場,把銷售做寬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市場,經濟增速放緩,給企業帶來了嚴峻考驗。人口紅利的弱化,縮小了用戶規模總量;政策紅利的降低,加速了市場競爭勢態。不僅如此,物質極大豐富,促使整個銷售市場過度飽和,由新生人口、城鎮化帶來的存量市場空間不足。中國乳業亦是如此,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越來越多,使得整個行業競爭持續升溫。儘管二胎政策開放,短暫性刺激了奶粉市場的增長,但新生兒出生率過低,也讓整個行業看到了天花板。面對擁擠的本土市場,外援式擴張乳企保持高速增長的必由之路。因此,加速全球市場的開拓,把銷售範圍做寬,是乳企再造新增長點的有效途徑。

  乳業發達國家,市場體系完善,消費水平穩定,新興品牌進入難度大。但乳業欠發達地區,還存在較大的潛在需求增量,市場發展空間大。對於中國乳企而言,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東南亞就是最好的目標市場。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東南亞繼中國、印度之後,成為全球新興藍海市場、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地區。目前,東南亞人口規模已達6.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8.6%。國際權威機構統計預測,就東南亞地區6個主要市場而言,2015年至2030年間,總體的消費支出將從13360億美元增長到27580億美元。時至今日,東南亞人民也深受中國技術文化影響,對中國產品認可度普遍很高。2018年,蒙牛在印尼投建的優益C工廠開業;而同一年,伊利在東南亞連下兩城,先是Joy day冰淇淋印尼上市,再是收購泰國本土最大的冰淇淋企業Chomthana。像伊利憑藉產業鏈綜合優勢,以及品牌全球影響力,將為當地企業提高強大背書。  

  在新的歷史機遇下,中國乳企要持續深化高質量發展,借力全球、拓展戰略佈局,能夠成功對接全球資源、創新及市場。這不僅能夠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多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也將持續強化企業的全球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