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今日風光無限的廈門,背後卻是長達千年的沉寂

廈門如今名聲在外風光無限,副省級,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自貿區,但其實很長一段時間,它的政治地位並沒有那麼重要。


你所不知今日風光無限的廈門,背後卻是長達千年的沉寂

海滄大橋/潘建鵬

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座小島寂寂無名,比不上開封,南京這些千年古城。

宋朝時,這座島終於有了名字:「新城」,後來因氣候怡人,稻禾多穗,又名「嘉禾嶼」。 明洪武年間,設「中左守禦千戶所」,建「廈門城」,抵禦倭寇海盜。這時,「廈門」才以軍事要塞的身份,正式進入歷史舞臺。

你所不知今日風光無限的廈門,背後卻是長達千年的沉寂

廈門地方誌記載2001年版

宋元時期,泉州,漳州作為東方貿易大港。廈門偶爾作為泉州的中轉進入歷史舞臺。直到明後期泉州港逐漸衰弱,廈門逐漸取代其東南港口的位置。

明末清初,鄭成功率軍據廈門、金門,驅逐荷蘭收復臺灣,反清復明。如今的廈大演武操場,據傳是其練兵之地,名稱一直沿用至今。鄭成功曾經將廈門命名為思明,寓意思念明朝。


你所不知今日風光無限的廈門,背後卻是長達千年的沉寂

皓月園鄭成功雕像


崇禎年間泉港因海禁封閉,廈門正式取代其地位。大量商人進入廈門。鄭家就是依靠廈門作為據點,覆蓋日本以及東南亞的貿易網,以此為經濟來源支撐反清復明。

為了收復金廈,清朝曾經對於福建實行海禁政策,實際上對廈門經濟造成了很大打擊。就是為了讓鄭失去經濟基礎。反清復明,最終失敗。

道光《廈門志》記載說:“冬十月,官軍大搜兩島,墟其地而還”。廈門的歷史像被一把快刀無情腰斬,民諺稱“嘉禾斷人種”。

而後,施琅收復臺灣, 廈門作為通商口岸才重新開放。

近代廈門的興起,還是以貿易為本,然而卻是一段屈辱史。

鴉片戰爭後,廈門淪陷,清政府簽署《南京條約》,闢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五處通商口岸,鼓浪嶼淪為租借,當前所見萬國博物館,就是在這一段時間內修建。英國 、法國、德國、日本一共十三個國家。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廈門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成為對臺政策的窗口。

你所不知今日風光無限的廈門,背後卻是長達千年的沉寂

曾經這裡人人皆兵,成為對臺第一線。直到長達21年的金門炮戰結束。


1981年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開工建設

廈門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人人皆商時代。



“清中期的廈門是壁壘森嚴的軍港,福建水師提督的駐地;晚清的廈門是萬國通商口岸,租界風情十足;民國年間廈門被日本佔領,進行殖民統治;建國初期的廈門是海防前線,全民皆兵;改革開放後的廈門是經濟特區,全民經商”。

廈門的歷史很短暫,也經歷過起起落落,今日廈門,是最好的廈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